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半滑舌鳎养殖群体的性别遗传比例及雌、雄性腺发育过程,为高比例雌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性别连锁微卫星标记scaffold 1128_343检测两个半滑舌鳎养殖群体生长过程中雌性比例的变化特征,并结合遗传性别鉴定和石蜡切片技术,跟踪观察半滑舌鳎25日龄至两年性成熟的整个性腺发育过程.[结果]对12~76日龄的两个养殖群体进行遗传性别鉴定,发现群体Ⅰ和群体Ⅱ的平均遗传雌性比例分别为50.00%和50.23%,基本符合1∶1的分布规律.半滑舌鳎性腺发育早期(25日龄)雌鱼和雄鱼的性腺结构无明显差别,至56日龄雌、雄鱼性腺结构开始出现差别,至76日龄雌、雄鱼性腺结构出现明显差别,至106日龄雌、雄鱼性腺出现明显分化,可通过性腺切片鉴定出雌、雄性别.[结论]半滑舌鳎雌、雄鱼遗传性别比例基本符合1∶1的分布规律,雌鱼性腺发育和分化较雄性更快、过程更复杂.  相似文献   

2.
养殖牙鲆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切片方法观察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性腺发生、性别分化过程及其组织学特征.结果表明:牙鲆仔鱼10日龄(全长约4.2 mm)时观察到原始生殖细胞;20日龄(6.6 mm)时性腺原基形成;30日龄(9.7 mm)时原始性腺形成;50日龄(23.9 mm)时输精管原基形成,精巢开始分化;65日龄(56.1 mm)时卵巢腔形成,卵巢开始分化;85日龄(84.3 mm)时精巢出现精原细胞,精巢分化完成;105日龄(127.8 mm)时卵巢内出现卵细胞,卵巢分化完成.牙鲆雌、雄性腺分化过程差异明显,雄鱼性腺分化早于雌鱼.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基因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各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以及在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等过程中的作用,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对红鳍东方鲀成鱼的肾脏、脑、心脏、脾脏、肝脏、精巢和卵巢等组织进行了amh基因的表达分析以及不同发育时期(23、30、40、60、80日龄及2龄和3龄鱼)红鳍东方鲀个体水平上amh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3龄成鱼脾脏、肾脏和肝脏中的amh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精巢和心脏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卵巢和脑(P0.01),其中脾脏中表达量最高,脑中表达量最低;红鳍东方鲀23日龄、30日龄、2龄和3龄鱼中,雄鱼amh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同期雌鱼(P0.01),而60日龄和80日龄时雌鱼表达量显著高于雄鱼(P0.05),40日龄时雌、雄鱼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3龄时雌、雄个体性腺中amh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2龄鱼(P0.05);雄性幼鱼amh基因的表达量从23~30日龄呈增长趋势,且在30日龄时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而雌鱼整体amh基因的表达量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80日龄时雌鱼amh基因表达量最高。研究表明,amh基因在红鳍东方鲀的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性别决定和分化的分子机制,在黄颡鱼性腺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到13个相关基因。表达谱分析表明,雄性相关基因中,piwi-1和amhr2在XY雄鱼和YY超雄鱼中表达量明显高于XX雌鱼,amh在XY雄鱼中表达量高于XX雌鱼和YY超雄鱼。雌性相关基因中,cyp19a和foxl2在XY雄鱼和YY超雄鱼中几乎不表达,但在XX雌鱼中有一定表达。amh和amhr2的进一步研究表明,amh和amhr2在性腺中均有高表达量。XY雄鱼腹腔注射EE2后,amh和amhr2呈现先上升随后下调的趋势。XX雌鱼腹腔注射MT后,48 h和72 h时amh的表达量均低于正常水平,120 h恢复正常;amhr2在MT处理48 h后表达显著下调,72 h和120 h时约为正常水平的3/5。  相似文献   

5.
以金钱鱼为对象,测定1龄雌、雄个体日摄食量(IDF)、特定生长率(SGR)、食物转化率(FC)、性腺成熟指数(GSI),及不同年龄阶段(1龄以下、1~2龄和2龄以上)金钱鱼胃、肝胰脏和肠等组织中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比活力。结果显示:雌性金钱鱼日摄食量、特定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均显著高于雄鱼(P<0.05);3-5月期间雌、雄金钱鱼GSI均上升,且实验结束时(5月底)雌鱼GSI显著大于雄鱼(P<0.05)。对不同年龄阶段雌、雄金钱鱼消化酶比活力的研究发现,1龄以下和1-2龄组金钱鱼,雌鱼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后肠除外)、肝胰脏和前肠淀粉酶比活力均显著高于雄鱼(P<0.05),而2龄以上金钱鱼雌鱼上述消化酶及各年龄阶段脂肪酶比活力与雄鱼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雌、雄金钱鱼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比活力均表现为1龄以下组>1-2龄组>2龄以上组,而脂肪酶表现为2龄以上组>1-2龄组>1龄以下组,且1龄以下与2龄以上组(除个别组织外)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2龄以下雌性金钱鱼生长快于雄鱼与其具有较高的摄食量、食物转化率及较高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有关,而2龄以上金钱鱼雌、雄间生长速度出现差异与消化酶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6.
黄颡鱼性腺分化及温度对性别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切片法研究黄颡鱼的性腺分化并观察温度对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发现,(27±1)℃(中温组)条件下,15日龄(全长(13.99±0.24)mm)黄颡鱼性腺开始分化,具有裂隙(即卵巢腔)的原始性腺未来发育为卵巢,而不具裂隙的原始性腺未来发育为精巢;精小叶和输精管最早出现于60日龄(全长(47.58±1.74)mm),雌性生殖细胞的发育及分化显著早于雄性。(32±1)℃条件下(高温组)仔鱼性腺分化比中温组早5~10d,(22±1)℃(低温组)仔鱼发育缓慢,性腺分化比中温组晚25~30d。中温组和低温组幼鱼雌雄比接近1∶1(分别为1∶0.96和1∶1.17);高温组幼鱼雌雄比例为1∶2.09,雄性率为(67.70±0.54)%。高温条件((32±1)℃)使性腺发育趋向雄性。  相似文献   

7.
卵形鲳鲹雌雄鱼不具备性别特异的外形特征,发展一种可以简便鉴定卵形鲳鲹性别的技术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一龄商品规格鱼性腺解剖学观察,发现商品规格鱼性腺已出现形态学上的明显差异,根据其形态学差异,建立了一种卵形鲳鲹早期的性别判定方法。进一步对性腺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发现上述形态学判定方法判断性别准确率达100%。形态学判定为雌鱼的性腺为典型的卵巢组织结构,有大量卵母细胞分布,而形态学判定为雄鱼的性腺观察到精小囊和精小叶等精巢典型结构。研究建立并验证的基于性腺解剖形态的卵形鲳鲹早期性别判定简易方法,可为下一步卵形鲳鲹性别决定机制研究和基于分子标记的早期性别鉴定方法建立提供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8.
人工养殖七彩神仙鱼性腺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彩神仙鱼是一种名贵的观赏鱼,近年来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研究其性腺发育规律将为该鱼的人工繁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人工养殖七彩神仙鱼的性腺发育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通过常规石蜡切片对其性腺发育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七彩神仙鱼的卵巢发育可分为6期,卵子的发生可划分为5个时相.卵巢中卵母细胞的发育存在高度不同步性,这与其分批非同步产卵的特点相一致.人工养殖条件下,9月龄雌鱼的卵巢可发育到第Ⅳ期,达到性成熟.七彩神仙鱼的精巢为小叶型.精巢发育也可分为6期,精子的发生经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5个阶段.人工养殖条件下,10月龄雄鱼的精巢可发育到第Ⅴ期,达到性成熟.雌鱼的性成熟比雄鱼早1个月.七彩神仙鱼经过多代人工驯化饲养后雌鱼的繁殖能力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9.
<正>在人工养殖的鱼类中,不同鱼种的不同类别,其生长快慢相差较大。如鲤鱼和鲫鱼中雌鱼比雄鱼长得快,而罗非鱼则雄鱼比雌鱼长得快。因此,采用控制鱼类性别的方法,可使鱼产量大大增加,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现介绍利用激素诱导鱼性别的方法如下。所谓激素是生物(高等生物)的卵巢所分泌的内分泌素。分泌的主要为雄激素;卵巢分泌  相似文献   

10.
大鳞鲃性腺发育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组织切片法,对苏北地区养殖大鳞鲃的性腺发育进行组织学研究,系统地描述了各期精巢和卵巢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变化。结果表明:大鳞鲃精巢和卵巢发育均分为6个时期。6月龄性腺开始出现分化,卵巢和精巢发育在时间上基本是一致的,第Ⅰ期都是最早出现在9月龄,第Ⅱ期出现在第12~18月龄,第Ⅲ期出现在第22~24月龄,第Ⅳ期都在28月龄开始出现,在这之后,雄鱼发育开始稍快于雌鱼,雄鱼在32月龄达到性成熟,此时体重为(686.49±25.38)g,成熟系数10.69%,雌鱼在34月龄达到性成熟,此时体重为(1 349.63±29.56)g,成熟系数10.36%。卵巢发育属于同步分批产卵类型,为一次分批产卵鱼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判断性信息素诱捕雄蛾发育状况对于客观评价群集诱杀技术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内生殖系统形态与发育日龄的研究,判断田间诱捕雄蛾的发育情况和虫源性质,为应用性信息素诱杀技术防控斜纹夜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2015年,利用昆虫解剖镜对室内羽化1—10日龄斜纹夜蛾雄蛾进行解剖测量,形成依据精巢长半轴判断雄蛾日龄的发育标准;2015—2017年,对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田间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到的斜纹夜蛾进行逐日收集并解剖测定,进而依据该标准划分田间逐日性诱的雄蛾日龄结构,分析诱捕雄蛾对自然交配的影响。结果 斜纹夜蛾雄蛾内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附腺组成,精巢结构稳定,具有一定弹性,易测量。随着日龄增长,精巢长半轴数值呈减小趋势,1日龄精巢长半轴均值为1 103.54 μm,10日龄雄蛾精巢长半轴比1日龄长半轴减少44.71%,精巢长半轴(y)与日龄(x)关系式为:y=-48.52x+1084(R 2=0.9472,RMSE=36.8)。1—5日龄组、6—8日龄组、9—10日龄组之间精巢长半轴长度差异显著。根据实验室饲养羽化斜纹夜蛾1—10日龄的精巢长半轴长度与羽化日龄间的数据关系,制定出精巢长半轴判别雄蛾日龄标准表,用于检测田间信息素诱捕雄蛾日龄组成。2015—2017年金堂县和2017年东坡区田间诱捕的雄蛾日龄结构趋势一致,日龄越大,该日龄雄蛾占总诱捕数的百分数越低。金堂县田间诱捕斜纹夜蛾雄蛾1日龄平均百分比为39.89%,2日龄为21.42%,3日龄为15.75%,1—3日龄雄蛾共计占总诱捕数72.22%—79.02%,5—10日龄占比均在10%以下;2017年东坡区田间诱捕斜纹夜蛾雄蛾中1日龄百分比为39.93%,2日龄为20.79%,3日龄为19.54%,1—3日龄雄蛾共计占总诱捕雄蛾数的80.26%,5日龄以后占比较小。各日龄雄蛾平均百分数与日龄数呈指数函数关系下降。根据逐日诱捕雄蛾数量动态,4月末至8月末,金堂县和东坡区斜纹夜蛾均发生3代,第1代、第2代诱捕的雄蛾数以1—3日龄青年蛾为主,金堂青年蛾与老年蛾比为3.32、1.54,东坡区青年蛾与老年蛾比为3.34、1.58;随着虫量增加,第3代东坡区以老龄蛾数量占优势,两者比为0.76,低于金堂的2.34。 结论 斜纹夜蛾雄蛾精巢大小能够反映雄蛾日龄,通过检测田间性诱雄蛾日龄的结果表明,利用性信息素捕获的雄蛾以1—3日龄青年雄蛾为主,有利于降低田间成虫交配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KLHL10基因在三角帆蚌性别分化中的作用,利用RACE (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克隆了其cDNA全长,使用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比较其在6个不同组织(性腺、鳃、肝胰腺、斧足、闭壳肌、外套膜)、早期发育阶段(1~8月龄)性腺及12、24、36月龄雌雄性腺中表达水平的差异,运用RNA干扰(RNAi)对其功能进行初步探究。结果显示KLHL10基因cDNA全长为2 361 bp,其中5''非编码区长93 bp,3''非编码区长447 bp,开放阅读框(ORF区)长1 821 bp,编码606个氨基酸;qRT-PCR结果显示KLHL10基因在精巢中高表达;早期发育阶段在6月龄时表达量最高;12、24、36月龄的表达结果显示,KLHL10基因在精巢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同时期在卵巢中的表达量(P<0.05)。同时,设计KLHL10基因的3条dsRNA干扰链,结果显示RNA干扰能有效减少KLHL10基因在性腺组织的表达量。根据以上结果推测KLHL10基因在三角帆蚌中是雄性相关基因,其可能参与三角帆蚌的性别分化与精巢发育。  相似文献   

13.
验证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斑马鱼性腺体表注射方法。首先解剖10条成年斑马鱼,精确测量并勾画出性腺的综合体表投影;然后注射阿尔新蓝染料确定注射路径和范围;再分别注射葡聚糖德克萨斯红和Sox9amyc过表达质粒与脂质体转染试剂混合物,48 h后分别用荧光显微镜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荧光分布和融合基因表达。根据雄性斑马鱼平均体长、体宽和性腺的平均长宽,确定注射点位于斑马鱼胸鳍上端水平线与腹鳍前端竖直线相交处向上0.1 cm处。注射48 h后,发现阿尔新蓝和葡聚糖德克萨斯红多存在于性腺内部,部分标记了周围器官边缘部位;证实Sox9a-myc蛋白在卵巢中大量表达。结果表明建立的斑马鱼性腺体表投影体侧注射方法有效可行,为以后斑马鱼的体内基因调控研究提供了简便易行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缺帘鱼人工繁殖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组织切片技术,研究水泥池养殖缺帘鱼的生物学特征和性腺发育情况。[结果]结果表明:3龄缺帘鱼卵巢发育到I期,精巢为Ⅱ期;4龄缺帘鱼雄鱼可以发育至性成熟;4-5龄可以进行人工催产。缺帘鱼精巢为叶型壶腹型结构。[结论]雌雄鱼性腺发育存在不同步现象,需进一步研究并调节其生长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Sexu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Sexual differentiation of reproductive and behavior patterns is largely effected by hormones produced by the gonads. In many higher vertebrates, an integral part of this process is the induction of permanent and essentially irreversible sex differences in central nervous function, in response to gonadal hormones secreted early i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唇鱼骨肌间小骨的骨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整体骨骼染色的方法,对唇(Hemibarbuslabeo)早期发育阶段肌间小骨的形态发生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受精后35 d(dpf)之前,除了肌间小骨,唇所有其它骨骼均已骨化完成。肌间小骨在35 dpf(相应的体长为23.67 cm)开始在尾部区域骨化,髓弓小骨首先出现在尾部的第37~41肌节之间,脉弓小骨首先出现在尾部的39~40肌节之间,然后依次往前;到62 dpf(相应的体长为30.03cm)肌间小骨骨化全部完成。骨化过程中,唇肌间小骨是从简单的I型,到卜型,再到Y型,再分化为各种复杂形态。唇肌间小骨出现的时机和形态形成规律与其它鲤科鱼类相似,提示鲤科各亚科鱼类肌间小骨的骨化过程可能受同样的遗传机制控制。研究亮点:目前关于鲤科鱼类肌间小骨骨化模式的研究仅限于鲢亚科的鲢和模式动物斑马鱼,通过比较其它亚科鱼类肌间小骨的骨化模式,有助于探讨鲤科鱼类肌间小骨骨化模式的保守性。本文发现亚科唇的肌间小骨骨化模式与鲢非常相似,提示鲤科肌间小骨的骨化过程可能受同样的遗传机制控制。  相似文献   

17.
鱼类性别控制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性别控制育种是水产遗传育种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生殖内分泌调控、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种间杂交及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等技术被广泛用于养殖鱼类性别控制育种研究,已育成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单性养殖鱼类新品种.养殖鱼类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分析、性别决定与分化相关基因的发掘以及养殖鱼类高效特异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的建立,为养殖鱼类精准...  相似文献   

18.
采集不同发育时期三倍体虹鳟幼鱼卵巢,采用免疫组化、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探针、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观察、检测卵巢发育过程中卵母细胞细胞凋亡现象及线粒体凋亡途径,证实三倍体虹鳟卵母细胞发生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结果表明,12℃发育水温下,三倍体虹鳟卵母细胞在受精后210 d开始凋亡,受精后270 d凋亡达高峰,330 d凋亡逐渐消失。证明卵母细胞发生凋亡是导致三倍体雌性虹鳟不育的重要原因,为三倍体鱼类性腺发育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