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调查广西西林县古障有机茶园和黄果园常规茶园的最主要害虫和天敌分别为假眼小绿叶蝉和蜘蛛。在茶树生长季节,有机茶园的假眼小绿叶蝉数量比常规茶园少,蜘蛛数量比常规茶园多。有机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和蜘蛛间的相关系数(r:0.2182~0.7355)比常规茶园的(r:0.1318)大,说明有机管理措施有助于天敌和害虫间形成相互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3年田间系统调查,介绍了假眼小绿叶蝉的危害状况及生活习性,研究了桂北茶区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在桂北发生的高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二高峰在8—10月,而且在用化学防治时尽可能选择对其天敌伤害较小的药物,保护天敌种群在茶园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或减小第二高峰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不同遮荫管理对茶园主要天敌与害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不同遮荫管理下茶园主要天敌与害虫是有差异的,其群落种数之比依次为1∶1、1∶1.25和1∶1.57,个体数之比依次为1∶0.97、1∶1.04和1∶1.03;其中,高遮荫度茶园与无遮荫茶园中主要天敌蜘蛛的个体数量表现出差异显著性;高遮荫度茶园中蜘蛛与假眼小绿叶蝉的个体数量显著相关,对假眼小绿叶蝉等害虫控制作用尤其明显。结果表明,茶园禁用农药且茶园中植物相丰富,形成遮荫环境,有助于涵养天敌,增加蜘蛛等天敌数量和种类,有利于减轻假眼小绿叶蝉等害虫暴发。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苏州地区间作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与绿色防控技术,笔者于2015—2016年对苏州市东山镇洞庭碧螺春茶区不同间作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纯茶园中种群数量大于间作茶园,且间作茶园中种群数量较纯茶园稳定。假眼小绿叶蝉在6月下旬和9中旬呈发生高峰期,利用物理、农业防治方法,如防虫网覆盖、黄板诱杀和茶树采后不修剪,可有效防治假眼小绿叶蝉。植物源农药0.3%苦参碱水剂药后3天的防效达76.11%。间作茶园可降低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从而减少茶园危害,并且在其发生高峰期进行绿色防控可以有效降低假眼小绿叶蝉危害,同时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2次,利用不同间作茶园构建绿色防控体系是实现茶叶绿色生产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承担的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假眼小绿叶蝉生物防治技术体系的研究”顺利通过了由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假眼小绿叶蝉是茶园中最主要的害虫,常年为害茶树,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减轻化学农药对茶园及其茶叶产品的污染,该项目研究筛选出了对假眼小绿叶蝉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一种真菌制剂和一种植物源农药新品种;系统调查了茶园蜘蛛种群,研究了不同蜘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功能,提出了以蜘蛛种群为主要保护对象、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主要措施的茶园保护利用捕食性天敌控制害虫的技术措施和假眼小绿叶蝉…  相似文献   

6.
对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茶园主要害虫天敌蜘蛛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茶园中获得蜘蛛标本687个,蜘蛛34种,隶属2亚目14科27属,其中广西新记录种绥宁獾蛛1种;蜘蛛是茶园害虫的重要的留守式天敌类群,具有分布广、数量大、持续时间长、捕食力与抗逆性强等特点,对假眼小绿叶蝉成、若虫和茶尺蠖低龄幼虫等有较强的捕食作用;茶园蜘蛛种群在每年6月中旬后明显增大,高峰期在7~8月。  相似文献   

7.
在茶园树冠上方悬挂不同高度诱虫黄板,研究其对陕西茶区主要害虫小贯小绿叶蝉的诱杀作用,以及对天敌蜘蛛的影响,为陕西茶区主要害虫的综合治理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茶叶树冠上方30 cm处黄板诱捕的小贯小绿叶蝉成虫显著多于其他高度处黄板诱捕的成虫数量(P0.05),树冠下方20 cm处黄板诱捕的蜘蛛显著多于其他高度处黄板诱捕的蜘蛛数量(P0.05)。小贯小绿叶蝉在茶园的高峰活动时段在上午8:00和下午18:00,成若虫均符合这一规律。建议陕西茶区在小贯小绿叶蝉的发生期在茶叶树冠上方30 cm处设置诱虫黄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迷迭香精油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茶棍蓟马的防除效果及对其天敌茶园蜘蛛的影响,为迷迭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建设绿色生态茶园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检叶法研究喷施20%迷迭香精油微乳剂500倍、750倍、1 000倍液后茶小绿叶蝉、茶棍蓟马和茶园蜘蛛虫口密度的动态变化,并计算防治效率。【结果】随着稀释倍数增加,茶小绿叶蝉及茶棍蓟马的防效呈下降趋势,500倍液在喷施第7天对茶小绿叶蝉及茶棍蓟马的防治效率分别达64.49%和55.10%;对茶园蜘蛛的伤害率为7.61%,显著低于化学农药联苯菊酯乳油(48.37%)和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64.44%)。【结论】在茶树叶蝉和蓟马危害初期,可使用20%的迷迭香精油乳剂500倍液进行防治;迷迭香精油乳剂可作为植物源农药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间作模式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天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香樟-茶、野花椒-茶、沉香-茶3种间作模式下茶树主要病虫害及天敌在春茶、秋茶2个生育期的发生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茶园中间作香樟、野花椒、沉香对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天敌的影响不一致。香樟间作茶园茶轮斑病和茶赤星病的发病率较对照茶园低,但有增加茶小绿叶蝉的趋势;野花椒间作茶园茶饼病的发病率、茶小绿叶蝉虫害均较对照茶园低;沉香间作茶园茶小绿叶蝉、茶黄蓟马、茶蚜的数量较对照茶园减少,茶轮斑病和茶煤病发病率也较对照茶园降低。  相似文献   

10.
贵州主要产茶区有害生物的种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保护茶园生态平衡和为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于2012-2014年对贵州9个主要产茶区的茶园进行病虫草害及天敌生物种群调查。结果表明:贵州茶园发生的主要害虫有11种,主要病害有5种,主要杂草有11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害虫是假眼小绿叶蝉、茶蓟马和粉虱,病害是茶白星病和茶饼病,杂草是小飞蓬、艾草和青蒿。天敌主要有7种,主要为寄生蜂和蜘蛛。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夏剪、冬剪两种轻修剪模式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及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4月,叶蝉数量少,对茶树为害极轻,虫口密度以夏剪稍高于冬剪;在春茶结束后即实施夏剪,6~10月间其虫口密度明显低于冬剪,表明在叶蝉为害高峰期之前,采取轻修剪措施可有效控制虫口密度,减少虫害损失。不同轻修剪模式对茶叶产量影响较明显,夏剪的春、夏茶产量分别比冬剪高21.3%~36.5%、6.61%~26.3%,对茶叶品质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10—2011年,采用拍网法对武汉地区茶树假眼小绿叶蝉成、若虫的消长动态进行调查,并评价4种杀虫剂对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武汉地区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消长动态趋势总体相似,均呈现2个虫口发生高峰,第1次高峰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第2次高峰在9月中旬至11月中旬,第1次高峰虫量多,第2次高峰持续时间较长;成、若虫的发生期有所不同,若虫发生期为4月上中旬至11月下旬,成虫全年可见。150 g/L茚虫威乳油、240 g/L虫螨腈悬浮剂、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对假眼小绿叶蝉防效见效快,药后1 d防效达61%~88%,药后3 d防效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最严重的茶树害虫,不同品种对其表现出抗性或感性,EPG是近年用于快速检测作物抗刺吸式害虫的新技术。以浙江、江苏主推的6个茶树良种为供试材料,用可视的DC-EPG技术记录了该叶蝉的刺探取食行为。结果表明:(1)叶蝉在6个品种茶树上的7种基本刺吸波形是相同的。(2)在锡茶5号、苏茶1号上的刺探次数多,在韧皮部内的被动取食波-E波的持续时间长;在龙井43上刺探次数少,在韧皮部内的被动取食波E波持续时间短;苏茶120、中茶108和安吉白茶则居中。(3)使用聚类分析、多重比较分析,评判6个品种茶树抗叶蝉取食能力由强至弱的顺序为龙井43>苏茶120>中茶108>安吉白茶>苏茶1号>锡茶5号,该顺序与田间观察的6个品种茶树上叶蝉虫口密度由小到大的顺序基本一致。认为EPG技术可用于评判不同品种茶树对叶蝉抗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14.
时间序列自回归模型预测茶园小绿叶蝉种群动态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定西湖龙井茶叶原产地的优质丰产茶园、普通丰产茶园、山林间茶园、种质资源圃和茶-林间作等5类代表性茶园,从2007年4月20日~12月26日,5d 1次调查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作为时间序列自回归模型的数据源.据此对自回归模型预测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的可行性、建模步骤及准确性验证进行了探讨.与其他相关预测模型相比,自回归模型显得简便易行实用.  相似文献   

15.
调查结果表明,有机氯农药全面禁用十多年后,在调查区内灌溉水—土壤—茶叶系统中,六六六的检出率达90%以上,其在体系中的残留形态是以β-六六六为主.DDT在体系中的检出率达100%,其在土壤和灌溉水中是以OP-DDT和PP-DDD为主,而茶叶中是以PP-DDT和OP-DDT为主,并且DDT在体系中的残留量均大于六六六.它们在茶体和茶叶中的残留分布规律,六六六为春茶>秋茶>暑茶>夏茶,新叶>老叶>茎>根;而DDT为春茶>暑茶、夏茶、秋茶,新叶>根>茎和老叶.在调查区的茶叶中六六六、DDT的残留问题,按我国茶叶食品卫生标准评价,大多数为轻度残留和近于消除残留.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防治茶小绿叶蝉和茶蓟马两种害虫安全高效的药剂,采用田间喷雾方法测定5种杀虫剂对茶小绿叶蝉和茶蓟马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茶小绿叶蝉和茶蓟马发生期,5种药剂对茶小绿叶蝉和茶蓟马具有不同的控制效果,对茶叶无害安全性都很好,其中,20%呋虫胺对茶小绿叶蝉和茶蓟马的综合防治效果最佳,持效期长,施药14d后对两种害虫的防治效果依然在85%以上;其次为30%吡丙谜·虫螨腈,防治效果达80%以上;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防治茶蓟马,防治效果达80%以上,但持效期短;240克/升虫螨腈防治效果较差;80亿孢子/毫升金龟子绿僵菌综合防治效果见效慢,但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所以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可根据茶叶生产用药标准选择不同的药剂进行防治,从而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武夷茶区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为害特点,分析其发生为害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福州鼓山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8、25 a常规茶园和30 a有机茶园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统计调查数据和试验地样品实测数据,从物质生产功能、固碳释氧功能、营养物质贮存功能、涵养水源功能、水土保持功能5项指标对福州鼓山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4种茶园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表现为:30 a有机茶园(112551.49元·hm-2·a-1)>25 a常规茶园(85670.05元·hm-2·a-1)>8 a常规茶园(75431.86元·hm-2·a-1)>3 a常规茶园(74050.83元·hm-2·a-1),其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经济价值表现为:25 a常规茶园(17199.74元·hm-2·a-1)>30 a有机茶园(9846.02元·hm-2·a-1)>8 a常规茶园(6961.55元·hm-2·a-1)>3 a常规茶园(5580.52元·hm-2·a-1),且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随植茶年龄增加而增大,有机栽培有利于提高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和掌握茶园小绿叶蝉大发生的规律和更好地进行综合防治, 1988 -2003年先后在滇南西双版纳大渡岗茶厂和思茅新星茶厂选定固定观测区,进行定点、定人、定时及统一方法的系统监测。对思茅新星茶厂观测区连续 13年 (1991-2003年)的系统观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其地区性大周期变动呈现出明显的“U型变动”。1991 -2001年两虫口高峰间虫口量变动时间为 10-11年,此变动规律的出现,为茶园小绿叶蝉大发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云南古茶园与常规茶园小气候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单一种植的常规茶园和天然林下的古茶园茶叶萌芽期小气候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古茶园由于有高大树木的遮蔽,减弱了阳光的直接照射,其冠顶光照强度远小于常规茶园和旷地;并且造成古茶园昼间的树冠附近热力效应呈现负值,降低了茶树近旁气温;而夜间的热力效应呈现正值,起到保持茶树近旁的气温的作用.常规茶园由于没有其他树木的遮蔽,其光照强度与旷地接近,导致白天茶树近旁气温高于旷地,而夜间低于旷地,显示了不同种植方法对茶树近旁气温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水汽压常规茶园昼问高于古茶园,而夜晚低于古茶园;相对湿度则是昼间常规茶园低于古茶园,夜晚高于古茶园.由此可知,古茶园光照较弱、昼间平均气温低、夜间平均气温高,日较差较小,湿度适中,适合于茶树生长,有利于茶树体内物质的形成和积累,导致茶叶品质的提高,乃是古茶园能够长期维持较好品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