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选择30种南方适宜的绿肥品种,采用逐步筛选的方法,最终筛选出适宜在不同郁闭度条件下种植的绿肥品种。结果表明,适合低郁闭度(0.3-0.4)毛竹林种植的绿肥品种有:印度豇豆、印尼乌绿豆、闽引圆叶决明、福引圆叶决明、羽叶决明、日本草等;适合中等郁闭度(0.5-0.6)毛竹林种植的绿肥品种有:印度豇豆、闽引圆叶决明、印尼乌绿豆、日本草等;适合高郁闭度(0.7-0.8)种植的绿肥品种仅印度豇豆。  相似文献   

2.
为盐渍化土壤生态恢复选取耐盐碱的豆科牧草植物提供参考依据。以田菁、猪屎豆、闽南饲用(印度)豇豆、印尼乌绿豆、决明、鸡眼草和含羞草决明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0(CK)、50、100、150 mmol·L-1]的NaCl溶液和Na2SO4溶液进行胁迫处理,统计每种豆科牧草种子的每日发芽数,计算出累积发芽率、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和相对盐害率。结果表明:低浓度盐溶液(50 mmol·L-1)能促进田菁和猪屎豆种子起始萌发时间,高浓度的盐溶液(150 mmol·L-1)能延迟猪屎豆、决明、含羞草决明和鸡眼草起始萌发时间,并抑制种子发芽;根据隶属函数公式计算,在NaCl胁迫下,7种牧草种子耐盐性为闽南饲用(印度)豇豆>猪屎豆>印尼乌绿豆>田菁>决明>含羞草决明>鸡眼草;在Na2SO4胁迫下,7种牧草种子耐盐性为闽南饲用(印度)豇豆>田菁>决明>猪屎豆>含羞草决明>印尼乌绿豆>...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在生产上具有推广意义的油茶幼林经营模式,通过对油茶幼林套种豇豆、黄豆、绿豆、花生、圆叶决明和羽叶决明6种豆科作物,探讨种植豆科作物对油茶幼林不同深度土壤肥力的影响,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油茶幼林套种豆科作物可有效降低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总孔隙度、排水能力和最大持水量,同时不同深度土层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速效氮含量提高12.18%~32.96%,速效钾含量提高6.58%~56.58%,速效磷含量提高1.95%~78.12%。综合考虑,油茶+圆叶决明模式对改善土壤物理特性和土壤养分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油茶+豇豆模式和油茶+羽叶决明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适宜于安徽地区推广种植的绿肥种质资源,采用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于2011—2013年对53个田菁品种进行评价,记载各品种的根、茎、叶、花、荚果及种子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产量和干物质积累效率,测定各品种在盛花期的叶片光合效率、根瘤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早熟品种的全生育期约为3个月,迟熟品种的全生育期约为7个月;早熟品种光合效率和干物质积累效率较高,而迟熟品种的干物质积累总量较大;盐菁胶1号的叶片光合效率和干物质积累效率最高;泸早田菁根瘤最多,根瘤量可达地下部总重的24.1%,其种子产量也最高;三亚田菁产青量和干物量最大,其固氮和富集磷、钾的能力最强。从光合效率、产量、养分富集能力和生育期等方面综合考虑,初步认为盐菁胶1号、庆丰田菁、三亚田菁、泸早田菁等4个品种适宜在安徽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豆田常用长残效除草剂氟磺胺草醚对不同季节豆科作物生长及根际固氮微生物的影响规律与机制,选取春大豆、四季豆、夏大豆、绿豆、蚕豆及豌豆为材料,于春、夏、秋季开展田间小区试验。通过对豆科作物地上部与根部性状的分析,明确不同浓度氟磺胺草醚对豆科作物的药害规律,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固氮酶nifH基因丰度的变化,明确氟磺胺草醚对豆科作物根际固氮细菌的影响,并通过方差与相关性分析揭示不同豆科植物对氟磺胺草醚的响应模式差异。结果显示:氟磺胺草醚对夏大豆生长及产量无显著影响;1倍浓度(225 g·hm~(-2))氟磺胺草醚对春大豆、绿豆与豌豆不产生药害作用,且能够使绿豆与豌豆增产3.5%~17.5%,但2倍浓度(450 g·hm~(-2))会使这3种作物显著减产12.2%~19.6%;氟磺胺草醚对四季豆和蚕豆的药害作用严重,使作物产量显著下降23.0%~61.5%。豆科作物的产量与其根部性状显著相关,高浓度氟磺胺草醚会使6种豆科作物根鲜质量、根瘤数量、根瘤鲜质量均呈显著降低趋势。氟磺胺草醚的施用使作物根际固氮细菌的丰度显著下降,其变化趋势与豆科作物根部性状一致。研究建议氟磺胺草醚的施用量(有效成分用量)为:春大豆、绿豆、豌豆控制在225 g·hm~(-2),夏大豆可放宽至450 g·hm~(-2),四季豆和蚕豆不适宜施用氟磺胺草醚。研究表明,作物根际固氮细菌丰度的变化可能是导致结瘤能力改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圆叶决明2228(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为材料,采用土培法,研究重金属镉对圆叶决明2228保护酶(SOD和POD)、生长(生物量、株高、SPAD值和含水量等)的影响,同时分析圆叶决明对镉的吸收效果.结果表明,重金属镉胁迫下圆叶决明2228保护酶活性均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20 mg·kg-1镉胁迫下SOD酶活性最强,50 mg·kg-1镉胁迫下POD酶活性最强;镉对圆叶决明的生长抑制表现为抑制植物的生长,降低株高和生物量,但与叶绿素相关的SPAD值无显著变化.通过镉含量分析可知,圆叶决明2228吸收的镉量均未超过镉临界指标含量,因此该植物不是镉超富集植物,但生物富集系数大于1,为镉耐性植物.由于圆叶决明生长过程中生物量大,在生长过程中可通过生物量带走部分重金属镉,圆叶决明2228具有修复轻度镉污染土壤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 L)又名羊角菜、羊角豆、野扁豆,苏木科决明属亚灌木状一年生草本植物.望江南属喜温作物,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野生为主,也有栽培,村边、河边、山坡、路旁、灌木丛中常有其踪影.望江南性凉味甘苦,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清肝明目的作用.南宁等地许多人喜食其嫩叶,鲜嫩叶与猪肝、瘦肉煮汤,清香嫩滑,味道鲜美,有药膳两用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大豆属豆科作物,它除供作粮食、油料用外,还可以制成多种营养丰富的副食品,如:平时食用的豆浆、腐竹,豆腐等等;同时还是高效的饲料、肥料。大豆根瘤中有能固定大气中游离氮素的根瘤菌,而且其根叶等残留在土壤中,可缓和地力的消耗,如长年种植可培肥地力,因此大豆既是其他作物的良好前作,也是其他作物的良好伴作,在轮作与间作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旱地粮用豇豆高产栽培技术,2015年在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阳曲县河村示范基地,采用裂区设计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旱地粮用豇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种植出苗率较露地种植增加10.5%,且明显加快粮用豇豆的生育进程,出苗期提前1d,分枝抽蔓期平均提前2d,开花结荚期平均提前3d。其中覆膜种植和露地种植对豇豆生长影响的最大差异在分枝抽蔓期,株高、复叶数和分枝数显著大于露地种植,为取得高产奠定基础,实收产量和理论产量分别较露地种植增加27.4%和20.5%。覆膜种植获得最高产量的密度为11.3万株/hm~2,且随密度增加产量的变化呈倒抛物线型,而露地种植获得最高产量的密度仅为7.5万株/hm~2,且随着密度增加,产量显著降低。该区域旱地粮用豇豆采用覆膜种植,播种密度为11.3万株/hm~2时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
不同牧草覆盖枇杷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套种印度豇豆[Vignasinensis(L.)Sari.ex Hassk]、羽叶决明(Chamaecristanictitanscv.Minyin)、圆叶决明(Chamaecristarotundifoliacv.Wynn)、平托花生(Arachispintoicv.Amarillo)4种牧草的枇杷园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羽叶决明、圆叶决明、平托花生覆盖有利于天敌和中性昆虫的栖息和繁殖,能显著提高果园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对优化枇杷园群落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印度豇豆覆盖虽能提高果园丰富度和促进天敌增殖,但群落的优势集中度高,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低,植食性害虫类群数量大,生态系统不稳定,潜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1.
胡杨多态叶光合和水分生理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胡杨大树典型多态叶-锯齿卵圆形和披针形叶的光合特性、气孔特性及水分生理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锯齿卵圆形叶的Pn高于披针形叶。自然条件下,锯齿卵圆形叶的光补偿点为60 μmol/(m2•s),披针形叶为75 μmol/(m2•s),两种叶的光饱和点都在 1 800 μmol/(m2•s)以上, 在自然状态下都达不到光饱和点。锯齿卵圆形叶的Tr、气孔密度及大小均大于披针形叶,气孔开放率略小于披针形叶,Ψ100、Ψ0以及二者的差值均小于披针形叶。锯齿卵圆形叶的体积弹性模量(ε)为8.432 4,披针形叶为2.359 7。锯齿卵圆形叶枝条的平均导水率为6.61×10-5 kg/(s•MPa),披针形叶为5.19×10-5 kg/(s•MPa);失水胁迫后锯齿卵圆形叶枝条的导水率降低了0.06×10-5 kg/(s•MPa),披针形叶降低了1.88×10-5 kg/(s•MPa),表明锯齿卵圆形叶枝条的导水力在干旱环境下比较稳定。胡杨两种形态的叶光合能力和保水能力存在明显不同,锯齿卵圆形叶具有相对较强的耐高光强和水分亏缺胁迫的能力。正是有多态叶的这种个体发育形式,胡杨才具有更强的适应恶劣多变生态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已选育成功的热研5号柱花草作对照,对2003年引进的8份圭亚那柱花草种质资源进行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柱花草材料在本区均能安全越冬,正常生长。总体看所有参试种叶量比茎多,品质好。按粗蛋白质含量分等级,参试材料中,等级处于上而且比热研5号高的种质有4个,比热研5号草低的有2个。其中GC1557柱花草的干草产量最高,显著高于热研5号,干草产量为17 784.7 kg/cm2/a,综合性状较好,可在云南干热河谷区推广应用。M ineirao柱花草旱季干草产量最高,是全年的13.80%,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可作为旱地种植的材料之一。种植柱花草1年,试验地土壤养分均有明显提高,表明柱花草的根瘤可以固氮,种植柱花草能提高土壤肥力,改良酸性土壤。综合评价认为,柱花草是适应本区种植的优良牧草。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土著根瘤菌制剂最佳施用浓度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黑龙江省土著根瘤菌制剂对大豆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佳使用浓度,以结瘤能力较强的根瘤菌菌株为试材,通过活化、摇床培养设定4个浓度梯度,混拌接种于大豆,在结荚期测定其植株生物量、根瘤鲜重、根瘤干重和根瘤数,并于成熟期对其产量构成因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接种根瘤菌后,叶片颜色深绿、株高升高,单株根瘤数目增加,并在结荚期达到结瘤高峰。根瘤干鲜比随着根瘤菌液浓度的变化呈现抛物线状,菌细胞0.8×108个·mL-1浓度处理的根瘤干鲜比最高,对照根瘤菌液处理的根瘤干鲜比明显高于试验中各菌液处理的根瘤干鲜比。接入根瘤菌处理的大豆生物量均高于菌液对照处理及清水对照处理,菌细胞0.6×108个·mL-1处理的生物量达到最高。低浓度菌液处理的根冠比小于高浓度菌液处理。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随着根瘤菌液浓度的变化也呈现出抛物线状,菌细胞均以0.6×108个·mL-1根瘤菌液浓度处理最高。根瘤菌液各浓度处理的百粒重变化不大,略高于菌液对照处理而显著高于清水对照处理。因此,黑龙江省土著根瘤菌制剂推荐使用浓度菌细胞0.6×108个·mL-1。  相似文献   

14.
葡萄砧木叶片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9个葡萄砧木叶片为材料,测定其初始鲜质量、干质量和饱和鲜质量,计算其叶片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结果表明,101-14叶片含水量最高,为79.98%;抗砧3号叶片含水量最低,为72.45%。SO4叶片相对含水量最高,为92.34%;贝达叶片相对含水量最低,为81.82%。相对含水量最高的SO4葡萄砧木,抗旱性最强,适宜作为抗旱葡萄砧木。贝达的叶片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均最低,抗旱性最弱,不宜作为抗旱葡萄砧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大豆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生理依据。【方法】选择3个不同产量水平(低产品种、高产品种、中产品种)的9个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种植,在大豆结荚期以后,测定大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结果】在结荚期后,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的SOD、POD、CAT活性表现为高产品种>中产品种>低产品种,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均在鼓粒盛期达到最大,然后下降,高产品种叶片SOD、POD、CAT活性均显著高于低产品种;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则表现为低产品种>中产品种>高产品种,随生育进程均呈上升趋势,以成熟期最大,高产品种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极显著低于低产品种。【结论】在结荚期以后,高产大豆品种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较强,膜脂过氧化程度较低,叶片衰老延缓,而功能期延长,有利于后期干物质积累,进而有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胡杨异形叶抗氧化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胡杨是我国西部荒漠地区抗逆性较强的树种,具有异叶性。前人的研究发现,胡杨叶片从披针形叶到锯齿卵圆形叶其结构趋于旱生性,且抗性逐渐增强。本文拟从活性氧清除机制着手,深入探讨胡杨异形叶的抗氧化能力,以期阐释其抗逆性的生化机制。方法以成年胡杨披针形叶、卵圆形叶和锯齿卵圆形叶3种典型形态叶为试验材料,对其·O2?产生速率、MDA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APX、GR)活性和抗氧化物质(黄酮、类胡萝卜素、AsA、GSH)含量随季节(5、7和9月)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1)·O2?产生速率随季节而变化,·O2?产生速率在锯齿卵圆形与卵圆形叶中递增,在披针形叶中先增后减;MDA含量在锯齿卵圆形叶中递减,在卵圆形叶中先减后增,而在披针形叶中持续递增。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披针形叶中·O2?产生速率最低而MDA含量最高。(2)锯齿卵圆形叶与卵圆形叶的SOD活性先降后升而CAT活性先升后降,POD活性持续升高而GR活性递减。APX活性在锯齿卵圆形叶中先升后降,在卵圆形叶中一直升高。而披针形叶的SOD、POD、CAT、APX和GR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整体而言,锯齿卵圆形叶的抗氧化酶活性 > 卵圆形叶 > 披针形叶。其中,POD活性差异最为明显。(3)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在7月份大量积累,9月份AsA含量最高而GSH含量最低。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锯齿卵圆形与卵圆形叶中先增后减,在披针形叶中递增;AsA含量在锯齿卵圆形与卵圆形叶中递增,在披针形叶中先减后增;3种形态叶的GSH含量均递减。(4)锯齿卵圆形叶中·O2?产生速率与POD活性及As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卵圆形叶中·O2?产生速率与POD和APX活性及类胡萝卜素和AsA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 < 0.01),披针形叶中·O2?产生速率则与POD、CAT和APX活性及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 < 0.01)。结论胡杨3种形态叶的抗氧化能力不同。锯齿卵圆形叶抗氧化能力最强,卵圆形叶次之,披针形叶最弱。3种形态叶随季节变化的抗氧化应答机制也存在差异。夏季锯齿卵圆形叶与卵圆形叶中以POD、CAT和APX作为主要清除ROS的抗氧化酶,秋季则以高活性的SOD和POD作为主要的抗氧化酶。同时,秋季卵圆形叶中APX活性也维持在较高水平。而披针形叶中以SOD、POD、CAT、APX和GR协同清除ROS。此外夏季胡杨叶片大量积累黄酮和类胡萝卜素消除ROS;秋季则通过AsA-GSH循环清除更多的ROS。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氮量及供氮方式对大豆根瘤生长及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框栽试验方法,研究一次供氮(指在总氮量一定的情况下以基肥的形式一次性施入,设3种总供氮量处理:75 kg/hm2、150 kg/hm2、225 kg/hm2)和分次供氮(指在总氮量一定的情况下,分别于播种前、苗期、花期和鼓粒期分4次平均施入,与一次供氮处理相同,设3种总供氮量处理)对大豆根瘤干重和数量、氮积累量、固氮酶活性及豆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氮方式下,各处理地上氮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根系氮积累量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分次施氮方式下,花期和鼓粒期根瘤干重和数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苗期,各组织氮积累均以一次性施氮方式高于分次施氮和对照,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地上);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分次施氮对大豆植株氮积累促进作用增大,各组织氮积累表现为分次施氮>一次性施氮>对照。施氮量对固氮酶和豆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与一次性施氮方式下相似,但整体上较之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氮水平对花生结瘤与供氮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机氮肥的施用量对花生根瘤的形成和发育有不同抑制作用。亩施氮2.5kg时,单株根瘤数和根瘤干重比亩施氮0kg显著减少(P<0.05),根瘤形成时间推迟。随着施氮水平拉高,抑制作用加强。 花生植株氮素营养随不同施氮水平发生相应变比。苗期、花针期,植株含氮量随施氮水平提高而提高,成熟期,植株含氮量随施氮水平提高而下降,而随植株根瘤数和根瘤干重增加而提高。结荚期为花生植株含氮高峰期,随后下降,但苗期施氮高时,植株含氮高峰则提前于花针期,随后迅速下降。 花生荚果产量以 NZ;最高,N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喀斯特生境3种经济林树种叶片对光强的光合生理响应,为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修复植物选种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Li-68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相同生境条件下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与核桃(Juglans regia)的光合作用—光响应和叶绿素荧光响应特征及暗下荧光参数,采用SPSS 25.0对光响应拟合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喀斯特高原峡谷不同经济林树种的光合能力。【结果】核桃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响应曲线与枇杷和花椒叶片差异显著(P<0.05,下同),均先呈大幅上升,后趋于平稳,枇杷和花椒光响应曲线的上升幅度则显著高于核桃,且枇杷叶片在高光强下仍有上升趋势;三者的胞间CO2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与水分利用效率(WUE)对光强的响应差异不显著(P>0.05),总体上升/下降幅度排序为花椒>枇杷>核桃。3种经济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为2.89~8.80 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55~0.067 μmol/(m2·s),光饱和点(LSP)为866.06~2283.86 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13.29~49.90 μmol/(m2·s),花椒的光合性能最好,而枇杷的光合潜力最高。核桃叶片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及PSII光化学效率(Fv/Fm)均显著低于枇杷和花椒。【结论】枇杷和花椒的光合生理特性对光强表现出明显的响应,花椒光合能力最强,而枇杷生态适应性最好,在未来的种植中可考虑增加枇杷的土壤养分,以增加枇杷的光合能力,进而提高植物生产力;核桃易发生光抑制,建议在最大光强较低的地区种植。综上所述,花椒和枇杷更适宜做喀斯特高原峡谷地区石漠化治理的经济树种。  相似文献   

20.
以花生中花4号和湘花2008为材料,采用不同起垄高度0(平作)、10(中垄)、20 cm(高垄)与露地、覆膜栽培相结合的方法,于花生开花期进行机械抽水淹水处理,比较不同栽培方式下花生的根系活力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开花期,中花4号和湘花2008均以中垄覆膜处理的根系活力较高,分别达351.74、479.81μg/L,且与其他各处理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荚期和饱果期,2个品种的根系活力大幅下降,且各处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花期,中花4号的乙醇脱氢酶活性以高垄覆膜处理的最高(840.33 mg/(g·h)),湘花2008的乙醇脱氢酶活性以高垄露地栽培的最高(526.67 mg/(g·h)),结荚期和饱果期,2个品种各处理的乙醇脱氢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生育期,无论覆膜与否,中花4号的SOD活性均随垄高的增加而上升,湘花2008的SOD活性均以中垄最高;开花和结荚期,中花4号的CAT活性均以中垄较高,3个生育期,湘花2008的CAT活性均以中垄覆膜的最高,分别为81.92、64.67、35.33 U/(g·min);各时期,湘花2008的POD活性均以中垄较高,中花4号在相同露地栽培和盖膜条件下的POD活性均以中垄较高;3个生育期,中花4号的MDA含量均以平作露地栽培的最高,分别为0.943、0.821、0.759μmol/g,且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湘花2008在露地栽培和覆膜条件下的MDA含量均以中垄最低;3个生育期,中花4号在露地栽培和盖膜条件下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随垄高升高而增加,湘花2008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以中垄较高,且在相同垄高下,覆膜栽培均高于露地栽培。综合以上结果,中花4号较适宜的耕种方式为中、高垄覆膜,湘花2008较适宜的耕种方式为中垄覆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