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何礼刚 《花卉》2016,(20):52-53
"生态城市"是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符合了人类生态文明发展需求,能够为社会群众建立优质的生活环境。绿地系统是生态城市不可缺少的部分,对其进行绿化构建与改造,有助于推动绿色城市风貌建设。结合生态园林发展内涵,本文介绍了城市绿地系统建构方法,为城市生态化改造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高瑞  吴琼玉 《现代园艺》2014,(18):107-108
城市生态林业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建立绿地与城市相互支撑的平衡关系,来支持和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加剧,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明显制约了城市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发展城市林业建设,但目前我市林业建设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文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力求找到城市生态林业建设健康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朱国春 《现代园艺》2013,(21):79-79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回归自然、感受园林式的优美生活环境成为人们更高层次的向往。生态环境建设日益成为各国政府的职责和国际间合作的"全球行为",各国各城市愈来愈重视生态问题,并将生态质量的好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投资环境的优劣及经济良性循环的标志,千方百计建设生态城市,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提高绿地覆盖率。而园林环境的创造者实现的方式就是园林施工及管理。1园林工程包含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湿地景区(公园)的建设发展迅猛,人们对"湿地"的保护、利用、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都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结合象湖风景名胜区的具体情况和个人的体会与实践,谈点自己的看法和设想。1城市兴建生态湿地景区的必要性1.1填补城市水生系统中的空白,保证城市生态安全区域生态安全是城市生态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生态安全又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南昌市2006年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之后,2008年又提出了要争创国家园林城市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建设日益成为全人类的职责,各国各城市愈来愈重视生态问题,并将生态质量的好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投资环境的优劣及经济良性循环的标志。各国、各城市政府千方百计建设生态城市,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提高绿地覆盖率。园林的创造者最终是主人而不是专业园林师,因而有"七分主人,三分匠"的说法。而园林的创造者实现的方式就是园林施工及管理。本文针对园林工程的施工和项目管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刘旭光 《现代园艺》2014,(15):93-94
森林是城市生态文明的标志,更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将森林生态融入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当中。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福安市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契机,开展了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多项活动,在城市绿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针对福安市创建森林城市的总体规划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现有的城市建设中却越来越多的硬化路面,每逢大雨只能依靠管渠、泵站排水,形成了"逢雨必涝,旱涝急转"的局面。因此建立海绵城市迫在眉睫,而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生态稳定性和保健功能4方面。本文分析了那些植物适合种植在海绵城市中,而海绵城市应采用截留、促渗和调蓄技术,利用透水铺装方式,营造植物景观景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绿色森林的渴望越发迫切。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门户,对宣传生态保护和弘扬生态文化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出现了多种可能,它不再是世外桃源般的城市外围守护森林,而是逐渐融入城市,承担部分城市综合公园功能,近距离服务于城市居民,成为城市中重视"以人为本"的守护林。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建设也提上日程。园林绿化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城市发展及建设的重要一环,重视园林绿化与生态环境,使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展现了一个城市的美感,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展开有关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研究,提出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途径及策略,以期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各领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城市生态修复这一理念也为地区间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城市生态修复的低碳园林途径进行相关研讨,旨在从根本上发挥出低碳园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不断发展,为了能够实现"绿色城市"建设目标,近些年城市风景园林数量也不断增多。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设计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园林景色,发挥园林的生态效应,突出风景园林工程的价值。基于此,首先提出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含义与意义,分析景观生态设计原则,进而探究风景园林中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与日俱增,公园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其理念是从"城市中建公园"到"公园中建城市"的重要转变,对城市建设和更新具有指导性意义。城市绿地是改变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载体,但一些城市绿地已逐步跟不上时代发展需求。主要阐述了公园城市理念发展过程及主要特色,并将其理论知识和城市景观设计相结合,从生态、与城市衔接、公共空间共享3个方面,探讨公园城市理念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花卉》2017,(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的自然环境人们更加注重,城市绿化越来越好就是一种体现。从目前来看,城市逐渐向"森林化"发展,逐渐要实现绿化层面向生态层面的提升。这也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建设西陵森林公园,是保护和发展西陵城市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是推进"首善之区"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人口的日益增多,城市人口负荷越来越大,人们对城市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环城绿道便提供了人们周末休闲健身的好处去。为了更好的营造特色景观,形成"一步一景"的效果,在生态绿道规划设计中引入"园林景观"这一概念非常必要。通过在森林道路、城市道路、居民区等车辆人口密集区域建立景观节点、驿站、休息平台、星级厕所,以绿道的形式补充与完善城市功能,既可提供各类健身赛事的场所,如马拉松等,又可有效疏解城市交通压力,美化城市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5.
李洪强 《花卉》2016,(24):43-44
随着"生态城市"建设理念的兴起,政府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越来越重视,加大了投资力度,推动了生态城市建设进程的发展。园林绿化立体施工是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重要方面,为了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性,涉及到了众多的施工技术。本文主要分析了园林绿化立体施工的特点与原则,并探讨了相应的施工技术,希望能为现代城市园林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觉醒,在城市化过程中开始寻求一条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生态效益的发展之路。而城市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就是这条生态发展之路中的关键,它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的环境,还有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但目前,城市的风景园林建设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限制了城市的发展。故此,主要对城市进程中风景园林的建设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发重视生态建设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园林工程成为重要推动手段。园林工程不仅是生态文明的象征,更是一个城市的"明信片",为城市增光添彩。近年来,我国重视各方面的发展,将政治、经济、生态环境"一手抓",力求共同进步,统一发展。在这一契机之下,园林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热潮。本文深究新时期的园林工程施工方面,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推进园林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洪涝灾害、径流污染等问题,由于城市路面硬化,排水能力不足。如果遇到暴雨天气,将会使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增大,并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因而,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并使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需要对城市建设进行更新,建设海绵城市,从而有效缓解城市生态压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对现阶段的生存居住环境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于是在我国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实施建设工作中,出现了森林城市的建设规划。森林城市建设指出了现阶段生态城市的发展方向,保护了城市生态环境,为居民营造更好的生存居住环境,促进了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相互融合。从森林城市入手,对现阶段我国森林城市的建设工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希望可以有力地促进我国现阶段森林城市建设工作,促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市湿地公园具有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是集合自然景观及生态旅游两大特点的公共空间。随着时代发展进步,现阶段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生态和物质性这一基础层面,而是要结合互动性,使得湿地公园能够带给游客更为丰富的感官体验。分析了城市湿地公园互动景观设计的方法,希望能够对未来城市湿地公园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