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南京市花岗幸福城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因子分析对"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由社区归属感、互惠、社区凝聚力、社区认同感、社区信任和地方性社会网络6个公共因子构成。并对"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村改居成为农村社区向城镇转变的过渡状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南京J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进行调查,对测量维度及其指标进行可信度检验,并对各个维度间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对拆迁分配与非拆迁分配居民社区社会资本的比较,总体上非拆迁分配居民的社区社会资本要高于拆迁分配者;对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的现状进行描述,整体上该地社区社会资本较好,但也有地方性社会网络比较松散,非地方性社会网络较差,居民主体意识不强,对居委会的信任不高等问题。因此,需要居委会深入了解居民,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社区互动,构建社区网络;提高社区居民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社区事务;转变管理体制,处理好与原村委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社区社会资本角度入手,通过对南京村改居社区居民的抽样调查表明,总体上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水平不高,村改居居民社区归属感与居民的社区活动参与程度、在社区内的关系与居住时间有关。村改居社区作为城市化过程中传统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之间的过渡品,如何提升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也是村改居社区建设和转型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因此,需要提高社区的整体信任和规范水平,扩大社区内的社交网络,提高居民社区建设的主体地位意识,增强社区认同感,充分考虑居民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在城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城市社区特点又保留农村社区特征的"过渡型社区".失地农民、流动人口等"过渡型人群"共存于这一特殊的空间形态之下,产生了一系列治理难题.促进社区的有效治理,有赖于培育丰富的社会资本.传统强关系破碎、人口流动性提高、居民异质性增强和缺乏信息沟通桥都会影响"过渡型社区"社会资本的存量和质量,为此必须重构社区的社会资本.发掘和培育"过渡型社区"的社会资本,需要通过政府、社区组织、社区居民等多方的努力,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培养居民间的信任关系,提高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参与热情,增进失地农民和流动人口的互助合作,从而促进社区的善治,推动"过渡型社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吴倩莹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1):197-200,封3
在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诸多村庄被撤村并居,进而导致村改居社区数量不断增多.村改居社区是处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间的过渡性社区,常伴随着一些难以解决的治理问题.一方面,绝大部分居民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社区的居住环境,出现了空间的城市化与人的城市化相脱节的现象.另一方面,村改居社区内居民异质性强,居民信任...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市场经济、法制化、新型组织培育、社会信任等的不断发展,传统型社会资本和新型社会资本(组织型、信任型)对农户收入影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2)农村样本数据,从三个不同维度(关系型、组织型、信任型)实证分析了农村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的作用。研究发现:基于血缘和地缘的传统关系型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它在现代化进程中并没有逐渐消退;组织型社会资本中只有劳动者组织参与度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专业技术协会、社区组织、政治团体参与度对劳动者收入影响不显著;信任型社会资本中只有中央政府信任对农户收入可产生显著的正效应,社区信任、地方政府信任对收入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导致城郊地区涌现大量"村改居"社区。而社区意识作为社区发展的灵魂,对村民的市民化和"村改居"社区的城镇化转型具有推动作用。从四个方面考察"村改居"村民的社区意识,发现其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参与感与责任感均有不足。同时,发现"村改居"村民的社区意识主要受个体和社区两方面的影响。为促进社区村民社区意识的建构,村民需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强化维权意识;社区需加强宣传主人翁精神,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整顿社区管理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8.
公民参与社区公共安全治理体现了社会职能的自主特性,同时也为相应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合理性根据和合法性基础。从实际效果来讲,社会资本对于这种参与具有基础动力的作用,而当前的问题主要在于社会资本的存量不足以及分布不平衡等制约瓶颈。这种情况不仅可能造成“小群体”利益聚集的安全隐患,诱发新的不稳定因素,实际上也直接削弱了公民参与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积极性。因此,合理投资和有效使用社会资本,完善社会资本应该具有的公共精神、信任、规范,以及网络等正向职能,成为建构公民参与社区公共安全治理机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整体精神风貌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青岛市后田社区的实地调查,对"村改居"后田社区文化建设状况从社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搭建社区文化平台、尊重居民主体地位、完善社区管理制度等加强"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乡村精英是农村社区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中国农村问题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分析了家族关系网络、信任关系网络、上层领导关系网络和经济资本等因素对乡村政治精英地位确立的影响,阐述了社会资本在政治精英确立过程中的作用,着重论述乡村政治精英在农村社区发展中整合社区内部资源网络、维护乡村社会道德规范、提升社区信任和连接外界的社会关系网络和资源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政治精英与社会资本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社区体育组织社会资本生成机制,运用文献、访谈、观察、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发现:社会资本研究经典学者认为“嵌入”是社会组织生成社会资本的一个基本路径。但他们对社会组织“嵌入”生成社会资本的机制并未进行较为详尽地解析。本研究以社区体育组织为例,首先界定了社区体育组织社会资本,然后论述了“嵌入(性)”与社会资本,最后,从制度嵌入和关系嵌入两个层面详尽解析了社区体育组织嵌入生成社会资本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浪潮下,“村改居”社区作为我国破除城乡二元壁垒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已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的讨论。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可以发现目前学术界主要对“村改居”的概念界定及认知、“村改居”社区居民社会适应及其影响因素、“村改居”社区治理困境及其治理对策等方面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肯定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研究提出一些研究角度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无结构访谈法,以A村自助组织为研究对象。围绕社会网络、互惠规范、信任关系与自助组织之间的作用关系,分析社会资本与自助组织的互动机制。继而呈现社会资本通过自助组织在社区层面的溢出作用:提升村落共同体意识、激活社区参与能力、丰富社区照顾服务、传承村落文化。基于此,得出结论:社会资本是自助组织生存发展的先行条件,然而自助组织"消耗"社会资本而产生的"能量"不止于个人和群体的双重性作用,组织所在村庄是其潜在受益者。  相似文献   

14.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对甘南舟曲县生态移民在兰州市新康村社会融入情况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生态移民社区初代移民的社会关系没有继承性,是一个缺乏传统社会关系的不连续的社区,新康村社区内的移民群体明显存在着社会网络脆弱、制度规范不足、社区文化消解的问题,建议从组织、制度、文化、服务四个路径实现移民群体良好有效地社会融入,从而减少社会隔离,增强社会凝聚力,提升归属感和融入感。  相似文献   

15.
赵斯桐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0):223-225
"村改居"社区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的产物,数量多、情况复杂,基于"村改居"社区治理起步较晚、现阶段的治理方式还处于摸索阶段的现状,从"村改居"的特殊性切入,着重对"村改居"社区治理中的管理体制不顺、自治能力不强,人才匮乏,公共服务落后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治理工作面临的困境提出解决策略,以期解决当前城市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升城市公共管理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武威市近郊不断涌现出村改居社区、连接城乡的工业园区、农村示范园区、新兴集镇社区以及移民搬迁社区等各类新型社区。涌现出的农村新社区对农村党组织的引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问题出发探讨农村社区党建,对社区党组织引领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利益-关系网络”视角,构建合作社社会资本理论框架,分析了合作社社会资本的形成机理和社会资本在合作社不同发展阶段下的作用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信任机制巩固以利益为出发点的合作关系网络,能够促进合作社社会资本的积累与形成;“利益—关系网络”为内部成员的信任推进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从“熟人信任”到“制度信任”,再到“公民信任”的社会资本演化,推动了合作社的有序成立、稳步成长和快速成熟.  相似文献   

18.
"村改居"后的社区在治理中存在治理主体、治理人才、治理机制等方面的不足,需要转变发展理念,构建网络化组织体系,建设专业化人才队伍,推动社会化服务方式,完善规范化运转机制,保证社区管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在美好乡村建设进程中,社会组织可作为协调者、沟通者、设计者,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可持续的理性动员力量。在乡村治理新常态下,培育与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优化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顺农村治理主体关系,构建农村社会组织服务体系,搭建农村社区共享基金平台,组建农村社会组织孵化园,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丰富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激发农村社会资本存量,构筑积极和谐的多中心乡村治理格局,促进美好乡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0.
研究基于参与式发展理论,探索了社区参与、社区增权、社会资本和地方依恋对民族旅游地社区韧性的影响。基于构建的概念模型,实证检验居民社区参与对旅游地社区韧性的影响,以及社会资本和社区增权对其关系的中介作用和地方依恋的调节作用。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支持所有的假设,结果显示:社区参与促进了社会资本和社区增权对社区韧性的支持,社会资本和社区增权对这些关系起着中介作用,而地方依恋对中介模型起着调节作用。研究强调从各方面增强旅游地居民社区参与的重要性,建议景区管理者、政府和地方当局宣传社区韧性的积极影响,并帮助增强社区韧性,以确保居民的全面支持。此外,管理者应确保居民充分意识到其所拥有的权力,并且能够利用这种权力来积极参与社区的发展,增强社区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