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百合炭疽病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百合炭疽病菌Coletotrichumliliacearum菌丝生长最适温为25℃,产孢温度范围25~35℃,孢子发芽适温为25℃,致死温度54℃10min。孢子萌发适宜相对湿度为RH100%。病菌在pH3.1~9.3范围内都能生长,pH6.2~8.2时产孢量较多,pH5.3~7.0时孢子萌发率最高。百合茎浸出液能刺激孢子发芽。田间病菌存活期在15个月以上。该菌对多种单糖、双糖和多糖都能利用,而氮源则以硝态氮、氨基酸态氮和有机氮利用较好,氨态氮抑制病菌生长,该菌对碳、氮的利用还受光照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非洲菊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从采集的非洲菊枯萎病病根上分离到3种镰刀菌,根据其形态、生长特性和致病性测定,确定其主要病原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非洲菊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发育适温为 25~30℃ ;适宜PH为 5~6,喜中性偏酸。全光照或光照交替培养下生长良好。硝态氮和天门冬素为最佳氮源,可溶性淀粉为最佳碳源,非洲菊根组织液能促进孢子萌发。孢子萌发适温为25~30℃,湿度达95%以上时萌发较好。  相似文献   

3.
一、蕹菜蕹菜原产于我国和印度热带多雨地区,属旋花科,也叫空心菜、藤菜、竹叶菜。蕹菜耐高温高湿,种子萌发适宜的温度在20℃~30℃,低于15℃种子不易萌发,苗期生长适温为20℃~25℃。蕹菜喜水喜肥,苗期氮肥需要量较大,对基质pH值要求不严。蕹菜育苗选...  相似文献   

4.
苦瓜喜温、耐热、不耐寒,种子发芽适温为28~30℃,于25℃左右温度条件下半个月可出真叶4~5片,15℃温度则需20~30天。开花结果的适温为20~25℃,高于30℃或低于15℃都不利于生长结果。属短日照作物,对日照要求不严格,但光照不足会引起落花落果。温度低于10℃时种子易受冻害。苦瓜不耐涝,积水易伤根,使叶片黄萎,影响结果和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5.
香葱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丽梅 《北京农业》2011,(10):12-13
<正>环境要求香葱喜凉爽,耐寒性和耐热性均较强,发芽适温为13~20℃,茎叶生长适宜温度18~23℃,根系生长适宜地温14~18℃,在气温28℃以上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6.
在马尾松年生长周期中,定位逐月采样,比较解剖形层活动的数量和产生木质的结构与旬均温和旬雨量的关系,纺锤状原始细胞的分裂次明显受温度控制,在月均温13.5-29.3℃的活动期中,以17.1-27.8℃分裂较快,并有一定抗旱性;在连续旬雨量10mm以下,仍能形成纺锤状细胞,管胞分化的下限温度约11℃,雨量是调节管胞腔径及壁、腔比值变化的主要因素,木射线细胞的生长受管胞结构的影响,其长和宽的扩大分别随管  相似文献   

7.
绿花菜喜凉爽、湿润、温和、光照充足的气候条件,种子发芽最低温度4~8℃,最高35℃,适宜温度25~30℃;植株正常生长温度在6~22℃,适温为18~20℃;花蕾发育适温为15~18℃,25℃以上植株容易徒长,5℃以下则生长迟缓,花球在-3~-5℃的低温下会冻伤.种植土地应选择有机质丰富、排灌方便、保肥力强的壤土为好.酸碱度适宜范围为pH5.8~8,以6最好.  相似文献   

8.
番茄叶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roriumfulvum)菌丝生长的适宜培养基为PSA培养基和大麦培养基.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pH为5.0~6.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pH为4.0~5.0.相对湿度低于86%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空气有利于孢子萌发.该病菌在PSA培养基上培养4天后开始产孢,培养13天累积产孢量最多.光照对产孢有明显抑制作用.在病叶表面越冬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可达20%左右.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5℃,5min。  相似文献   

9.
一、冬春季茄子茄子原产于热带的印度,属茄科植物。种子适宜的萌发温度范围为24℃~32℃,苗期生长适温为20℃~30℃,茄子喜充足的光照,幼苗期需要2000lx以上的光照强度。茄子喜肥沃疏松、透气性好、pH5.5~6.0的弱酸性基质。茄子育2叶1心子苗...  相似文献   

10.
一、芽莱无土栽培生产设施1.生产场地。豌豆苗是半耐寒性蔬菜,全生育期适宜生长温度为15—20℃,发芽期适温为20℃左右。夏季高温季节从播种到采收只需8~9天时间,而冬季由于栽培温度低采收时间较长。为此豌豆苗生产场地多采用加温温室或日光温室。  相似文献   

11.
以浙江省安吉县毛竹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毛竹快速生长时期的竹笋高生长及其地上生物量,并利用涡度相关技术测定毛竹林生态系统的CO_2通量。结果表明:竹笋高生长遵循"慢-快-慢"的生长规律,在出笋18 d左右达到最大值,约为0.78 m/d;区域平均立竹度为0.43株/m2,在毛竹地上构件中,竹秆、竹枝、竹叶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89、0.16、0.06 kg/m2,地上部分平均生物量为2.11 kg/m2。3—6月份的CO_2通量是负值,毛竹林为碳汇阶段,其中4月份的CO_2通量绝对值最大,绝对均值为0.073 mg·m-2·s-1,5月份CO_2通量较3月份、4月低,日均CO_2通量呈"U"形变化;竹笋日均高生长量与碳通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空气相对湿度、净辐射、风速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全面系统地了解海南岛的气候特征,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利用海南岛18个市县气象站1951—2020年的逐日和逐月气象观测资料,从气候态、极端态和灾害态对海南气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海南各地年平均气温均高于23 ℃,中部山区低东南沿海高,月际变化呈近似对称的单峰型分布,6—7月达最高;年雨量900 mm以上,东西差异大,五指山脉东部和东南迎风侧降水高值中心可达2 000 mm以上,月际变化呈阶梯状、非对称单峰型分布,高峰月在9月;年日照时数在1 700 h以上,沿海高于北部内陆和中部山区,月际变化呈双峰型分布,主峰在7月、次峰在5月、低谷在2月,显示出明显的雨、热、光同季特征。海南岛北部极端最高气温高于南部,两者均在38 ℃以上,高值中心可达41.1 ℃;中部山区极端最低气温低于四周,最低值达?1.4 ℃;各地最多年雨量在1 500 mm以上,最少年雨量少于1 500 mm;最长连续雨日在26 d以上,多出现9—10月,最长连续无雨日接近或超过30 d;各地最大日雨量超过300 mm,最大过程雨量在600 mm以上。海南岛高温集中在5—7月,全岛平均高温日约20 d,呈北多南少分布;五指山以北地区低温阴雨较为常见,年均低温阴雨过程1~2次,低温阴雨日数约10 d,五指山以南相对罕见;暴雨日数东多西少,全岛平均年暴雨日约8 d,月际分布呈非对称单峰型,5—10月平缓增多,10—11月断崖式下降;暴雨灾害以单站暴雨为主,半岛范围暴雨是小概率事件,全岛性暴雨非常罕见,均出现在2000年后;气象干旱常见,西部和南部沿海冬春连旱频繁,在秋季台风降雨少时,其他地区也易见冬春连旱。  相似文献   

13.
雷竹19个栽培类型及2信近缘种竹笋的蛋白质组成分析的结果表明:雷竹不同栽培类型及其近缘种竹笋蛋白质的水解氨基酸种类相同,但占干质量的百分比有所差异;从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及各种氨基酸占干质量的百分比来看,安微雷竹,安徽雷竹,安徽早竹,金华雷竹和余姚雷竹明显高于其他竹种;弯秆雷竹明显较低,其他栽培类型和2个近缘种之间差异不显著。表1参5  相似文献   

14.
覆盖经营雷竹林的土壤热通量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运用土壤热通量板和常规气象观测仪器对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镇覆盖经营的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土壤热通量和气象因子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月尺度上5 cm土壤热通量日变化均成S形,但月均值差异明显(P<0.05)。年尺度土壤是热源,净年热通量为-20.01 MJm-2,土壤月均值热通量占月净辐射的-6.2%~3.5%,年总值为净辐射的-0.67%。分析地温、净辐射因素与土壤热通量的关系,土壤热通量与5 cm,50 cm和100 cm土壤温度月均值回归研究表明:与5 cm相关性最显著,说明土壤温度变化是以热通量变化为基础的。土壤热通量月均值与净辐射显著相关(P<0.05)。覆盖的雷竹林12-3月土壤为热源,土壤热通量负向数值减小,说明覆盖物减少了土壤能量辐射。图5参16  相似文献   

15.
梁祖昂  蔡吉苗  刘先宝  李超萍  时涛  黄贵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90-11193,11328
[目的]对11株杂交竹枯萎病病菌进行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以11株分离自广西华劲竹林发展有限公司枯萎病发病严重竹林基地的杂交竹枯萎病病菌为材料,进行最适生长条件与孢子萌发最适条件的确认及致死温度的测定。[结果]11株菌株的最适生长培养基和光照条件各不相同,最适生长温度为24~28℃,最适pH值在7.0~11.0,乳糖和山梨醇为最佳碳源,酵母浸膏为最佳氮源。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30℃左右,最佳碳源为麦芽糖、乳糖、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膏、牛肉浸膏。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min)。[结论]该研究为杂交竹枯萎病的防治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雷竹不同栽培类型RAPD分子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对雷竹的19个栽培类型及2个近缘种进行了RAPD分析。从4组80个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产生随机扩增位点66个,其中多态性位点54个(占81.8%)。利用POPGEN32程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聚类结果可将雷竹的不同栽培类型及其近缘种区分开来,以前认为是雷竹一栽培型的永嘉雷竹不属于Ph.praecox种系;(2)细叶雷竹与阔叶雷竹的产量高低主要取决于经营管理;(3)RAPD分子标记对竹类植物种以下等进行分类有一定的可靠性。图2表3参8。  相似文献   

17.
对雷竹的19 个栽培类型及2 个近缘种进行了RAPD 分析。从4 组80 个引物中筛选出10 个引物, 产生随机扩增位点66 个, 其中多态性位点54 个(占81.8 %)。利用POPGEN 32程序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①聚类结果可将雷竹的不同栽培类型及其近缘种区分开来,以前认为是雷竹一栽培型的永嘉雷竹不属于Ph .praecox 种系;②细叶雷竹与阔叶雷竹的产量高低主要取决于经营管理;③RAPD 分子标记对竹类植物种以下等级进行分类有一定的可靠性。图2 表3 参8  相似文献   

18.
雷竹覆盖栽培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分析了雷竹覆盖保护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使用有机物料覆盖的雷竹林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3个覆盖处理(竹叶、砻糠和稻草)林地微生物总数是对照的30 ̄60倍,其中细菌增加幅度最大,竹叶和砻糠处理的变化幅度要明显大于稻草。  相似文献   

19.
广西毛竹主产区气象因子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广西毛竹两个主产区(桂林地区、柳州地区)15个县的9项气象因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广西毛竹分布、毛竹生长的气象因子主要是年均温、≥10℃积温、年极端最高温度、相对湿度、发笋期雨量、年雨量。  相似文献   

20.
雷竹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雷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本文总结报道了雷竹形态特征、出土生长、秆形生长、枝叶生长、花的生长发育、结实和种实的特性,并根据雷竹生物学特性,相应提出雷竹的培育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