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梅丽娟  周乃明 《蚕业科学》1992,18(4):243-246
研究了咪唑类化合物KK—42对家蚕卵巢发育以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KK-42对卵巢增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血淋巴蛋白含量在蛹期变化幅度很小,卵巢蛋白质含量增加也很缓慢;而对照区在化蛹后,血淋巴蛋白急剧增加,第三天达到高峰,以后又迅速下降,与卵巢蛋白质增加相吻合。由此表明,咪唑类化合物KK-42不仅抑制血淋巴蛋质的合成,同时还抑制了血淋巴蛋白向卵巢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普后一  姚祥 《江苏蚕业》1992,(4):1-7,56
本文概述了昆虫神经多肽激素的生理生化学研究进展。从家蚕成虫头部抽出了PTTH、4K-PTTH、DH、EH、PBAN和MRCH等6种神经多肽激素,这几种激素均已分离成功,并测定了部分或全部氨基酸顺序,对其合成、释放以及作用机理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咪唑类化合物(KK-22和KK-42等)具有抗保幼激素活性,能诱导家蚕早熟变态,而KK-42在蛹期有抑制蜕皮素合成的作用,用以处理除脑蛹可获得永久蛹。本文对脑和前胸腺等内分泌器官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昆虫雌性生殖的激素调控作用是近年来受到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关于昆虫激素类物质对桑蚕卵巢发育的影响,国内外也多有报道.试验以桑蚕早期雌蛹和结扎雌蛹为材料,着重探讨MH、JHA和CA_3三种激素类物质对卵巢发育过程的影响.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植源性蜕皮激素对家蚕结扎蛹卵巢发育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龙全 《蚕业科学》1992,18(1):25-29
探讨了植源性蜕皮激素对家蚕结扎蛹卵巢发育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植源性昆虫蜕皮激素可以诱导结扎蛹卵巢发育形成成熟卵;其成熟卵,经人工单性生殖处理表明,具有和正常卵相同的生理活性。在蜕皮激素诱导结扎蛹卵巢发育的过程中,保幼激素类似物具有拮抗作用,影响卵巢的增重。在苏5、苏6、苏5×苏6、苏3×苏4的不同蚕品种间,诱导结扎蛹卵巢发育所需的蜕皮激素剂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种茧期是蚕变为蛹进而转变为蛾的过渡时期,整个蛹期发育可分三个阶段,即上族至化蛹为前期,化蛹至蛹复眼着色为中期,复眼着色至羽化为后期。这三个阶段从外形上看无多大变化,但体内进行着旧器官解离和新器官产生这一重大的生理变化过程,同时体内卵细胞急速成长以至完...  相似文献   

6.
将具有抗保幼激素和抗脱皮甾醇作用的KK-42涂布家蚕三龄幼虫,用结扎头胸间的方法追究对内分泌的影响。若将对照幼虫经过不同时间结扎时,饲养24小时,36小时结扎的没有看到蜕皮迹象;饲养48小时结扎的约半数化蛹;饲养60小时,72小时结扎的幼虫全部蜕皮;结扎涂布KK-42蚕的断头个体与对照相异,既使饲养60小时,72小时  相似文献   

7.
研究保幼激素类似物对蜂王生殖系统发育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保幼激素类似物对蜂王的实生重、卵巢发育、卵巢摄取功能、血淋巴蛋白质含量等均有显的调控作用。每只幼虫滴注0.05-0.005μg保幼激素类似物处理后,蜂王初生重增加17.42%-20.08%;卵巢管数增加12.82%-15.08%;卵巢摄取能力提高33.87%-39.60%。保幼激素类似物处理后,孵化后第4-11d的蜂王虫蛹,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旋蛹的防止     
<正> 近年来,在削茧鉴蛹后,常有旋蛹发生,即蚕蛹(?)部左右旋转经久不息,导致蛹体过多消耗体力和受伤出血,形成缩尾死蛹,影响蚕种产量和质量。为了提高斤茧制种量,防止旋蛹的产生,我场对最易发生旋蛹的华合和苏4进行了四次的试验和观察。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二点规律。一、旋蛹最容易产生的时间是在蛹期复眼着色后削茧鉴蛹。在复眼着色前削茧,即使温度偏高(80℉以上)湿度偏干(干湿差6℉以上)的情况下,均很少发生旋蛹。在  相似文献   

9.
家蚕蛹在复眼着色期,经4℃冷藏24小时后,可被Ac NPV(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感染。在蛹体内复制出的多角体大小差异较大,且比在昆虫Sf—21细胞中繁殖的Ac NPV和在蚕蛹体内形成的Bm NPV多角体小。在蛹体内繁殖的Ac NPV的游离病毒可以回返感染Sf—21细胞。由蚕蛹内分离的Ac NPV基因组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与野生型的Ac NPV相同。以上结果证明Ac NPV可以在蚕蛹体内复制。含HBsAg基因(人乙肝表面抗原)的重组Ac NPV亦可感染家蚕蛹,并能正确表达外源基因。此外,还发现化蛹后第2天的家蚕蛹被注射约5×10~5PFU的Ac NPV,可诱导“人工滞育蛹”现象的发生,在25℃经过30天后蛹仍存活,发育停滞在复眼着色前阶段。  相似文献   

10.
种茧期是蚕变为蛹进而转变为蛾的过渡时期,整个蛹期发育可分三个阶段,即上蔟至化蛹为前期,化蛹至蛹复眼着色为中期,复眼着色至羽化为后期.这三个阶段从外形上看无多大变化,但体内进行着旧器官解离和新器官产生这一重大的生理变化过程,同时体内卵细胞急速成长以至完成的时期,这时的种茧对外界的温度、湿度比较敏感.如前期处于长时间的高温多湿,易增加死蚕、同宫蚕、畸形蚕、死笼蚕、不受精卵和生种的数量.  相似文献   

11.
昆虫外源激素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仲争  庄大桓 《蚕业科学》1993,19(4):213-216
用昆虫保幼激素(JH),蜕皮激素(MH)和抗保幼激素(AJH)给家蚕添食、体涂或注射,进行调控其生长发育的试验。结果表明:(1)2龄、3龄和4龄蚕应用外源激素处理,AJH与MH之间存在明显的拮抗关系;而AJH与JH间未表现出拮抗关系。(2)第5龄蚕应用外源激素处理,JH与MH间的拮抗关系明显。(3)AJH(YA_(20))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抗蜕皮激素和类似保幼激素的生理效应。在第4龄添食AJH诱导3眠蚕的情况下,利用JH延长3眠蚕的龄期经过,是提高3眠蚕茧丝产量的技术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苏云金芽孢杆菌YJ 2 0 0 0菌株对多种鳞翅目害虫具明显杀虫活性而对家蚕蚁蚕表现低毒性。以对家蚕蚁蚕表现高毒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Ab和YJ 1999菌株为对照 ,研究了苏云金芽孢杆菌YJ 2 0 0 0菌株对家蚕的生物学安全性。YJ 2 0 0 0菌株除导致 1龄幼虫历期延长 11 1%、取食量减少 0~ 6 0 0 %及体重降低 5 2 3%~ 6 2 5 %外 ,对 2龄及其以后各龄幼虫的存活率、发育历期、取食量、眠蚕体重、化蛹率、蛹期、全茧量、蛹重、茧层量、羽化率和产卵量等均无显著影响。相比之下 ,CRY1Ab和YJ 1999菌株则不同 ,高浓度会导致全部蚁蚕死亡 ,呈现高急性毒性 ;低浓度虽不能使幼虫全部死亡 ,但对幸存幼虫的取食、生长发育、结茧和产卵等大多呈现明显的不良影响。综合分析认为 :YJ 2 0 0 0菌株对家蚕不仅低毒 ,而且对其生长发育、结茧和生殖力等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周怀民  勇作全 《蚕业科学》1993,19(4):208-212
对柞蚕的蛹、卵、幼虫进行不同环境条件处理试验,调查柞蚕核型多角体病自然发病率。结果下列情况促使柞蚕发生较多的核型多角体病:暖茧期蚕蛹和孵卵期蚕卵长期接触高温多湿(27℃、90%)、低温多湿(15℃、90%);低温(7—8℃)抑制蚕卵胚子15天以上;春柞蚕卵在自然室温(13℃—19℃)保存30天以上;出蚕期卵层堆积厚度1.5cm以上;幼嫩饲料;“下河”蚁蚕的河滩畦芽育;五龄饷食蚕受到38℃3小时高温冲击。  相似文献   

14.
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是珍贵的野生绢丝昆虫资源。总结概述近10余年对栗蚕生物学性状、驯养技术以及蚕丝与蛹蛋白资源的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栗蚕的生活史、形态等基础生物学性状,幼虫的食性、眠性以及卵的耐寒性、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等生理与生态学特性;适宜栗蚕人工放养的最佳饲料树种,栗蚕保种、暖种、收蚁、放养、防病、制种等驯养技术;栗蚕茧丝的荧光反射特性,蛹蛋白和丝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特点,蛹体液活性物质的抗菌活力。上述研究为及时有效地抢救、保护和利用野生栗蚕资源提供了关键技术,而且对于将我国的特种绢丝昆虫资源优势转变为蚕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温对家蚕蛾粘液腺生长发育及产附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了高温(五龄蚕31℃,蛹期34℃)对家蚕蛾粘液腺生长发育及产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导致粘腺长度缩短、干重减轻、腺体畸形;支部(分泌部)脆质中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数量减少,形态被破坏。粘液中的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组成改变、含量减少是导致粘着力下降及产附性劣化的直接原因。二化性品种比多化性品种更易受高温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家蚕翅原基的一些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解明家蚕的生长发育机制 ,调查了家蚕 5龄幼虫及蛹期翅原基的大小和形态变化 :翅原基在 5龄前期生长缓慢 ,变态前生长最快 ,2~ 3d及 8~ 11d为形态变化最大的两个时期 ;蛹期翅芽基本不变 ,3d始见初生鳞毛 ,5d时已经呈浓密的毛状 ,8d时翅面鳞毛发育成柳叶状 ,之后逐渐出现分叉 ,9d花纹清晰可见 ,化蛾后翅面鳞片呈现棕榈叶状。进行翅原基摘除和异位移植发现 :4个翅原基全部摘除后家蚕仍能正常生长并发育成蛹和具有交配及产卵能力的蛾 ,表明家蚕血球和造血器官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家蚕血球细胞的生成可能具有更复杂的机制 ,由此证明了家蚕翅原基异位移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低脂无臭蛹蛋白粉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建一  魏克民 《蚕业科学》2003,29(3):314-317
研究分析了蚕蛹中油脂的存在形式。采用溶剂浸出整蛹脱脂的方法 ,通过多次脱脂并除臭后提取出无异味的蛹蛋白 ,可用于食品添加剂。制成的蛹蛋白中含油脂 1 8%、水分 5 8%、灰分 1 4 %、总氮 13 9%、氯化物 (以氯计 ) <0 0 5 %、砷 0 94mg/kg、汞 0 5 2mg/kg、重金属总量 <5mg/kg ;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为 5 10cfu·g-1,大肠菌群 9× 10 -3 MPN·g-1,沙门氏菌、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未检出 ,霉菌总数 <10cfu·g-1,酵母菌总数 <10cfu·g-1,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8.
家蚕30 kD脂蛋白家族在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从家蚕蛹cDNA文库中克隆到一条编码30kD蛋白质的基因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2 803 bp,ORF为792 bp,编码含263个氨基酸残基的脂蛋白(low molecular 30K lipo-protein pBmHPC-21;GenBank登录号:Q00801),命名为BmLp-c21。将BmLp-c21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E.coli Rosetta(DE3),IPTG诱导表达后通过亲和层析得到纯化的融合蛋白,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亚细胞定位显示BmLp-c21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呈点状或者片状分布。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到家蚕不同发育时期和5龄幼虫不同组织中BmLp-c21 mRNA的转录水平与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蛹期及5龄幼虫血淋巴中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最高。初步推测BmLp-c21在家蚕蛹的变态发育过程以及蚕体脂质的运输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