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大别山五针松的染色体基数X=12,除了第12对染色体最短且具亚中部着丝点以外,其余11对染色体长度相近且具中部着丝点。大别山五针松在核型上与红松、新疆五针松和华山松相似。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脾脏细胞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对两种生活于近海沿岸的(鱼叚)虎鱼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纹缟(鱼叚)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 phalus)2n=44,NF=76,有10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6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6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竿(鱼叚)虎鱼(Luciogobius guttatusGill)2n=44,NF=72,有7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7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8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未发现有异形染色体。  相似文献   

3.
兰州大尾羊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血淋巴细胞微量血培养法对兰州大尾羊的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二倍体染色体数2n=54,由26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组成(XX/XY型)。26对常染色体中有3对最大的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23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X染色体为最大的端部着丝点染色体,Y染色体为最小的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4.
应用血液白细胞培养法对滩羊的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证实滩羊染色体数2n=54,其中有26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x/xy型)。26对常染色体中有3对为最大的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23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x为最大的端部着丝点染色体,y为最小的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我们初步认为湖羊、滩羊和蒙古羊的起源相同。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知母(Anerrmrrhena asphodeloides Bge.)染色体核型.采用常规制片方法,并进行显微摄影.知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22;核型公式K(2n)=2x=22=16m+6sm.11对染色体中8对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3对为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未发现非整倍变异和多倍现象,核型不对称上属于为"2B".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Tchang))的染色体核型,了解其细胞生物学特征,为其种质的检测提供相应的标准参数,也为进一步探讨岩原鲤的系统演化和进化地位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体内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的肾细胞体内培养法,以头肾为材料,通过空气干燥法制片,对岩原鲤的染色体进行研究。【结果】岩原鲤的染色体数目2n=100,占总数的78%,核型公式为2n=22m+26sm+22st+30t,臂数NF=148。50对染色体中,有11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13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11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15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结论】岩原鲤与鲤亚科其他鱼类及鲃亚科部分鱼类染色体核型相同,但核型公式和染色体臂数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体内注射PHA和秋水仙素、肾细胞短期培养、常规空气干燥方法,制备乌苏里江唇(魚骨)的染色体。对其肾细胞染色体数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乌苏里江唇(魚骨)的染色体数染色体组有50条染色体,8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8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9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和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t),其染色体臂数(NF)...  相似文献   

8.
用常规压片法对云南省境内的12个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 Wilson)野生居群进行了核型分析研究,以便为这些野生居群的进化、遗传变异和育种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2个泸定百合野生居群全部为二倍体,染色体基数为12,共有24条染色体,无B染色体,核型类型均为3A。第1、2对染色体均为具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且第1对染色体上均具有随体。各个居群的染色体组成、随体数、随体位置、臂比、染色体长度比及核型不对称系数均有差异。从核型公式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2对具有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以及10对具近端部(st)和端部(t)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包括石坎居群、双河居群、石林居群、马关居群、龙陵居群和泸西居群等6个居群;另一类是由2对具有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1对具近中部(sm)着丝点染色体和9对具近端部(st)和端部(t)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包括大关居群、旧城居群、扎西居群、文山居群、西畴居群和师宗居群。各居群的随体数为3~6个,主要分部在第1、2、6、8对染色体的短臂上。各居群的染色体长1.64~1.92,臂比6.41~8.24,核型不对称系数较高,在78.66%~82.05%之间,从高到低可以将12个居群排列为:马关居群石坎居群龙陵居群旧城居群石林居群=泸西居群双河居群西畴居群=师宗居群大关居群文山居群扎西居群,都属于不对称性较强的类型。聚类结果表明,当阈值取1.04时,可以将12个居群分为3类:第Ⅰ类包括大关居群、扎西居群和文山居群,它们的核型不对称系数和臂比值相对最低,且它们均是由2对具有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1对具近中部(sm)着丝点染色体和9对具近端部(st)和端部(t)着丝点染色体所组成;第Ⅱ类包括旧城居群、石坎居群、龙陵居群、双河居群、西畴居群和师宗居群;第Ⅲ类包括石林居群、马关居群和泸西居群,它们的染色体长度比值相对最高,核型公式均由2对具有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以及10对具近端部(st)和端部(t)着丝点染色体所组成。研究表明,泸定百合染色体数相对稳定,染色体变异主要表现在结构变异;各个居群的染色体组成、随体数、随体位置、臂比、染色体长度比及核型不对称系数均有差异;泸定百合各居群间存在明显的核型变化。  相似文献   

9.
以肾细胞作材料,采用秋水仙素- -低渗- -空气干燥法对达赉湖野生银鲫的核型进行了分析,肾细胞染色体的数目统计分析表明,达赉湖野生银鲫染色体组是由150条基本染色体和6条小的超数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组型按着丝粒位置156条基本染色体可分为四组.银鲫的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19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14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9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36对,染色体数目为156,核型公式2n=156,2n =38m+ 28sm+ 18st +72t,NF=222.染色体臂数(NF)222.  相似文献   

10.
赖双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09-10710
[目的]为特种野猪的遗传学研究、基因定位提供依据。[方法]用外周血培养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宁波特种野猪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特种野猪染色体数目为38,其中,A组由1~5号5对染色体组成,属于近中着丝点染色体(SM);B组由6~7号2对染色体组成,属于近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C组由8~13号6对染色体组成,属于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D组由14~18号5对染色体组成,属于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X染色体为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Y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特种野猪染色体数目与家猪相同,但核型有些差异。特种野猪的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有6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有5对,与家猪的正好相反。[结论]特种野猪的核型可能是一些罗伯逊易位个体与正常核型个体间反复杂交,染色体重新组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