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下粳稻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基因与环境互作下粳稻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各性状加性及显性方差比率均达极显著水平,株高、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着粒密度、千粒质量等性状加性方差比率较大,结实率、单株产量的显性方差比率较大,株高、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单株产量性状的加性×环境互作效应的方差比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穗长的加性×环境和显性×环境互作效应方差比率均达极显著水平,着粒密度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方差比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489A等6个不育系和94FR 30等6个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数量性状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对粳稻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粳稻谷粒的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等性状主要受基因的显性效应控制;显性方差比率(VD/Vp)约为加性方差比率(VA/Vp)的2倍,宽厚比和千粒重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在谷粒性状F1代的超亲优势(Hpb)预测中,各性状都有正向超亲优势的群体出现。  相似文献   

3.
陆地棉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加性和显性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基因之间的连锁关系或“一因多效”等原因,作物的性状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但一般所观察到的相关性是表现型相关,包含有环境的影响,不能真实反映出性状间相关的遗传效应。以往的研究只能进行简单相关分析或把表型相关分解为遗传相关和环境相关,尚未将陆地棉数量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进一步分解为加性相关和显性相关。由于基因间的加性相关部分在选择过程中可以累  相似文献   

4.
粳稻穗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数量性状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对粳稻12个杂交亲本和36个F1代组合穗部的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一次枝梗数及二次枝梗数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5个性状的加性及显性效应都达极显著水平,加性遗传方差分量比率较显性大,其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受加性及显性基因共同控制;各性状F1代显性效应预测值显性,各性状在不同组合间的表现是不一致的,穗总粒数与穗实粒数性状在各组合间的显性效应基本一致,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性状在组合间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提供甘薯育种优良材料,对贵州10个甘薯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结薯数、单株分枝数、单株绿叶数与产量的相关性极显著;单株结薯数、中薯数、单株绿叶数3个性状对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对产量的决定系数总和达0.910 2,可以作为甘薯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6.
优质蛋白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运用加性—显性及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8个优质蛋白玉米(QPM)自交系及其56个F1组合的9个性状进行分析,对各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遗传力、杂种F1代的基因型和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主要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是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采用多环境改良潜力较大;具有较大正向加性效应预测值的自交系一般配合力(GCA)普遍较高,自交系的加性效应预测值与GCA效应值趋势基本一致;具有较大正向显性效应预测值的组合产量一般较高,组合的显性效应预测值与产量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以粳稻“寒丰”和“秀水-04”的红莲,矮败,BT三种异质不育系同籼型,粳型及广亲和4个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应用核质互和混合线型模型对杂交粳稻的株高等7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同时对同核异质母本可恢复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株高,每穗总粒数,空秕粒,单株穗数和千粒重等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核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8.
利用世代平均值分析的多元回归程序,分析了家蚕无性繁殖性状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各世代间无性繁殖发生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无性繁殖性状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表现为部分显性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所控制,显性效应比例较小,不存在上位效应。  相似文献   

9.
利用6个不育系和7个恢复系配制双列杂交组合,采用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杂交粳稻农艺性状遗传效应和评价亲本遗传利用潜力.结果表明:株高受基因显性和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的影响,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受基因加性和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的影响,每穗实粒数受基因加性、显性和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的影响;结实率、千粒重受基因加性和显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受基因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的影响,各农艺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均达极显著水平.亲本216A的每穗总粒数、单株产量、552A的结实率、中作59A的每穗实粒数的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较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穗数、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间加性×加性上位性的效应呈显著正相关,可以通过对株高的选择来间接达到对穗数、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性状改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对二花脸猪、大白猪、杂交1代和回交1代4个群体共计338窝产仔数的资料进行了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及基因效应的研究。联合尺度检验法的结果表明: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的群体平均值分别为12.78%和12.21,二花脸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基因加性值比大白猪分别高2.78头和2.53头,二花脸猪高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基因对大白猪等位基因均为显性,显性度分别为0.92和0.95。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窝产仔数(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遗传分析,研究了水稻几个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水稻主要性状不同程度存在着上位性效应、而上位性和显性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决定着各性状优势的大小。实验结果还表明,主穗重、百粒重和粒数性状均具有明显的加性效应,分蘖力具有强的显性效应,其它性状的加、显性效应则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小黑麦饲草品质性状进行深入研究,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采用加性-显性模型对6个小黑麦亲本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5个饲草品质性状的基因效应和遗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粗蛋白的遗传受加性、显性和上位性及环境效应控制,粗纤维、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的遗传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粗灰分的遗传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饲草品质性状中除无氮浸出物外其它性状均表现出明显的自交衰退现象.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水稻细条病,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和相关分析,探讨了两种病害的抗性遗传方式及其人与一些形态学标记性状和若干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细条病抗性遗传系由多对核基因控制,属数量性状遗传;白叶枯病由一对主效隐性核基因控制,并可能存在遗传背景3或微效基因效应;两种病害的抗性基因有一定的连锁关系;通过对F2群体质量性状与抗病性的相关分析,没有找到抗性标记性状。  相似文献   

14.
籼稻茎叶及产量性状的加性相关和显性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籼稻不育系为母本和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对早籼茎叶及产量性状进行多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间的加性相关比显性相关更为重要,并且多数性状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茎叶性状间的相关最为密切,其次为产量性状.在产量与茎叶性状间的相关性上,少量性状间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15.
水稻正反交杂种优势存在不一致现象即细胞质效应,在三系杂交水稻中,恢复系与保持系杂种子一代的杂种优势往往大于恢复系与不育系的杂种优势,这表明不育细胞质存在负效应。基于此,综述了细胞质效应的概念、细胞质效应对性状的影响以及细胞质效应的基因调控理论。  相似文献   

16.
水稻根系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双回交试验设计系统研究了水稻6个根系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各性状表现为数量遗传,只受细胞核基因控制。6个性状的加性效应及显性效应均达显以上统计水平,其中平均根长、根数、根基粗的加性率较高达40%左右。上位性效应对各性状尤其是根重、根中粗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又以加性×加性、显性×显性的贡献较大,只有平均根长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各性状的显性及上位性效应值基本上均为正值。因而既可以利用各根系性  相似文献   

17.
水稻植株农艺性状与水稻品质的遗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539-4541
以35个水稻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一些属于不同遗传类型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控制植株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与影响水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中,以加性效应间的相关性最为明显;有效穗数、剑叶长宽比和谷粒宽等性状与品质性状间存在正相关,而株高、剑叶长、穗长、每穗粒数、谷粒长和谷粒长宽比等性状与水稻品质性状间存在负相关;有效穗数与糙米率等成对性状间的显性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18.
水稻直立穗型的遗传及其对籼稻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直立穗型品系G 83和弯曲穗型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培矮64S为材料进行杂交、测交,获得F1、TC1和F2群体,研究穗型的遗传规律及穗型与茎叶形态性状、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直立穗型遗传受一对核主效基因控制,直立穗型相对弯曲穗型为显性;直立穗型植株较矮,剑叶短而宽,穗、穗颈节间较短,而弯曲穗型则相反;不同穗型植株有效穗数差异不显著,直立穗型植株的每穗粒数极显著高于弯曲穗型植株,而千粒重、结实率、单株产量则极显著低于弯曲穗型植株。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转基因恢复系转ipt R527和金23A杂交后代F1群体的DNA检测,检测到杂种F1群体中阳性植株和阴性植株的比例为7∶1,不符合孟德尔规律;考察了转ipt R527和金23A杂种F1的株高、单株产量、结实率、千粒重、穗长、穗粒数、穗数等7个性状,与对照(金优527)相比,结实率、千粒重、穗长高于对照,单株产量、穗粒数、穗数低于对照,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千粒重和穗数是影响转基因杂种F1单株产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谷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41份谷子种质资源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谷子种质资源遗传变异丰富,株高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8,穗长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82。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把41份材料分为4大组群,其中第一组群和第二组群分别只有一份材料,其穗粒重都很低;第三组群包括28分材料,7个农艺性状在四个组群中均是最高的;第四组群包括11分材料,7个性状值都高于第一组群和第二组群,但低于第三组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