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之窗     
大众种业众麦1号1品种来源众麦1号是利用漯麦4号作母本,西北矮秆选系(97-2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矮秆、大穗、抗寒、抗病、广适、超高产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4019。  相似文献   

2.
《种业导刊》2013,(6):47
5月13~21日,河南大众种业众麦品牌系列小麦品种(众麦1号、众麦2号、众麦998及众麦7号新品系)大型观摩会分别在南阳邓州、郑州荥阳举办,来自全省农业部门的专家、领导和各地的县、乡级经销商及黄淮麦区的参会人员多达3000人次,创造了河南省乃至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现场观摩会的会议规模新纪录。与会小麦专家、领导对众麦系列品种的突出表现和推广前景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众麦一号     
品种来源众麦一号是利用漯麦4号作母本,西北矮秆选系(97—2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的矮秆、大穗、抗寒、抗病、广适、超高产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4019号。  相似文献   

4.
大穗大粒型高产小麦新品种——众麦998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众麦998是小麦育种家郭根选育而成的大穗、大粒、高产、抗倒小麦新品种。200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8010,是河南大众种业有限公司继众麦1号、众麦2号之后的又一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现已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4304E。  相似文献   

5.
众麦1号是由河南省睢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小麦品种,于200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4019。该品种半冬性中晚熟,株高适中,抗倒伏,成穗多,穗较大,结实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增产潜力大,综合抗性好,抗逆性强,具有较广阔的利用前景。2012年众麦1号在河南省的种植面积达到43.4万hm~2,成为全省小麦五大主导品种之一,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介绍了众麦1号的选育目标、选育过程及品种特征特性,并提出了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糯小麦矮源新种质 11-805矮秆性状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欧俊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152-155
11-805是绵阳市农科院新创制的糯小麦矮源种质,为了深入了解新创种质糯小麦矮源11-805的矮秆性状遗传规律,试验对11-805的矮秆遗传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用11-805与高秆亲本‘绵麦37’、‘绵麦43’和‘绵麦1618’杂交,从正反杂种F1代株高表现可知,其F1代株高介于高亲值与中亲值之间,且D为负值,说明11-805的矮秆特性主要受隐性矮秆基因控制;3个群体F2代株高分离出矮秆、半矮秆、高秆3个类型,其比例均为1:2:1,同时有超亲分离存在。结果表明,11-805的矮秆性状是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并受一些微效基因的影响。正反交F1代平均株高降幅为16.07%和15.67%,可以表明矮秆糯小麦11-805具有明显降低株高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国豪麦3号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研究所李生荣研究员用自育的优良矮秆新品系1227-185(审定名:绵麦185)作母本,选用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99-1522(审定名:川麦4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F_1用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99-1572(审定名:川麦42)配制复合杂交组合经改良系谱法选育的优质、抗病、高产稳产、熟期转色好、商品性好的小麦品种。该品种于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6001。国家麦3号由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独家生产和销售。  相似文献   

8.
小麦新品种龙堂二号选育及绿色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堂二号小麦品种是利用黄淮南北片小麦品种资源,以济麦22为回交亲本,后代采用系谱法处理,在3代加强-3-0代选择,选育并审定的矮秆、抗倒、抗寒、高产小麦品种。该品种茎秆质量好、矮秆大穗、生长稳健、籽粒饱满、高产稳产。探讨了小麦新品种龙堂二号的选育及相应绿色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中麦 9号是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培育的冬小麦高产品种 ,1 998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麦 9号品种的特点是矮秆 (株高 80cm左右 )、大穗 (穗粒重 1 .5 g左右 )、大粒(千粒重 5 0 g左右 )。穗数中等 (穗数 6 0 0万 /hm2 左右 ) ,茎秆坚韧抗倒伏。适应在黄淮北片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种植。根据中麦 9号的生理特性 ,经多年试验和生产示范 ,已总结出一套既节水省工 ,又增产增收的中麦 9号高产栽培技术。在全生育期浇 2~ 3水 (比传统管理方法少浇 1~ 2水 )的情况下 ,应用此项技术单产可达 75 0 0kg/hm2 左右 ,在土壤肥沃的…  相似文献   

10.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10“微突变”的发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4D染色体携带Rht10而极度矮化的小麦显性矮秆系“矮变1号”与中、高秆的现代小麦改良品种杂交,选育出了一批植株较矮变1号显著提升、以至达到小麦育种理想株高的半显性衍生矮秆系,已将其应用于杂交小麦及小麦常规育种。对半显性衍生矮秆系与起始矮秆系矮变1号矮秆主基因之间的同一性进行了研究。以此提出了小麦显性矮秆基  相似文献   

11.
豫麦49(原名温麦6号)是从豫麦25(温2540)小麦品种中系统选育出的半冬性、超高产、矮秆多抗、多穗竖叶型小麦新品种,其组合为394A×豫麦2号.1998年定名为豫麦49.自该品种育成以来,其播种面积在黄淮麦区迅速扩大,尤其是在高水肥地区,出现了千公顷超7500kg/hm2,百公顷超8250kg/hm2,小面积超9000kg/hm2的超高产纪录,现已成为豫中北地区的主要种植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2.
小麦新品种豫麦4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新品种豫麦48的选育沈东风高海涛冀天会吴少辉(河南省洛阳市农科所471022)洛阳市农科所1986年以稳产早熟,抗旱性突出,穗子较小的豫麦8号为母本,与半矮秆、茎秆粗壮,穗子短粗的泗阳936杂交,F1在干旱环境下,抗旱性较好,F2在水肥条件下选繁...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区初步育成了第一批株高80厘米上下,抗倒伏,兼抗条、叶锈病,中熟、熟相正常的半矮秆丰产新品系,可望投入生产利用。主要经验体会如下:(一)狠抓矮秆目标,见矮就选,去粗求精,逐步提高。(二)自力更生创造“矮源”,并及时加工利用。其中以蚰包麦(半矮)/有芒白2号(高)这个组合的半矮秆半成品表现较好,随即取其 F_3、F_4优良  相似文献   

14.
天宁38号是弱春性偏半冬小麦品种,具有矮秆早熟、分蘖力强、适应性广等优点,201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麦20180043)。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情况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小麦“矮变一号”的矮秆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维忠 《作物学报》1985,11(1):39-46
本研究以农林10号、奥尔逊矮、矮宁和矮变一号为矮秆亲本,分别与高秆品种 Glenlea、鉴15-1和半矮秆品种选七进行杂交。根据 P_1、P_2、F_1、F_2、F_3和 BC_1、BC_2各世代的株高变异,分析并比较这4个矮亲所携矮秆基因的遗传特性。同时,通过4个矮亲之间的互交,分析各自所携矮秆基因之间的等位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矮变一号和  相似文献   

16.
四倍体圆锥小麦(Triticum turgidum L.ssp.turgidum)地方品种矮蓝麦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矮秆基因资源,经鉴定其矮秆特性对外源赤霉酸敏感。2012年配制矮蓝麦与2个高秆圆锥小麦的正反交组合,2012—2013年在四川绵阳分别种植F1、F2代和F2:3家系,对株高的遗传分析表明,矮蓝麦的矮秆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BSA法构建高秆和矮秆池筛选多态性SSR标记,并对矮蓝麦/青稞麦F2分离群体进行连锁分析,将目标基因定位于7AS染色体上,与标记GWM471的遗传距离为2.5 c M。矮蓝麦与矮秆番麦正反交的F1和F2群体表现非常相似的株高变异特征,初步推测矮蓝麦的矮秆基因是Rht22;进一步用高通量SNP和DAr T标记对两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发现二者的遗传相似性高达98.7%~99.3%。因此认为,历史上矮蓝麦和矮秆番麦可能是同一品种,是通过人为交流而传播到不同地方。矮蓝麦携带的矮秆基因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遗传背景中降低株高能力中等或较弱,在育种中需要聚合其他矮秆基因而被利用。  相似文献   

17.
镇麦 3号 (原名镇 952 3 )系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对K2 58群体进行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品种 ,于 2 0 0 0年 1 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 选育过程1 994年在K2 58群体中选得矮秆单株 58份 ,经室内考种分析 ,选留单株 2 1份。 1 995年中选农艺性状一致、综合性状好的 5个株系提升鉴定试验 ,同时在培养箱中进行抗穗发芽鉴定筛选。 1 996年鉴定号为“952 3”株系表现矮秆茎粗、穗大粒多、粒重高、粒型好、抗逆性强尤其抗 (耐 )穗发芽突出 ,生长青秀 ,增产显著。1 997年进行多点试验 ,1 998~ 1 999年参加江…  相似文献   

18.
吴江 《作物杂志》1997,13(6):38
大麦新品系92-47大麦新品系92-47是上海市农科院与嘉兴市农科所联合经花药培育而成的一个矮秆多穗的二棱皮大麦株系。嘉兴市余新农场1997年生产试验,产量为625比对照秀麦3号增产4.8%。形态特征:株高83-84cm,株型紧凑,叶片窄笃,呈半螺旋……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北京0045"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原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以京411为母本、中麦9号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和系圃法选育而成的矮秆、大穗、大粒、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2004年9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以矮变1号等7个矮秆材料与平遥小白麦等10个品种杂交的F_1为试材,应用p×q交配模式的配合力分析法,对矮变1号等7个矮秆小麦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及初步评价。研究表明,8582-201和矮孟牛-辐66是综合表现较好的矮秆材料,可在矮化育种中利用;矮变1号株高性状和穗粒数性状表现突出,值得重视并加以研究改良;水源86和Burt 937可用作矮秆多穗型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