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3.
为了解生草栽培对杨梅Myrica rubra果园土壤养分与果实品质的影响,在浙江省仙居县杨梅主产区设置了大绿豆Phaseolus radiatus,天然生草和清耕(对照)3个处理,连续处理3 a后采集林地土壤和杨梅果实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 a的生草栽培,杨梅林地土壤pH值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与清耕对照相比,0~20 cm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增幅分别为25.2%~48.9%,7.3%~10.5%,82.1%~291.1%,生草栽培也使杨梅产量提高了1 350~2 250 kg.hm-2,使可溶性固形物增加6.7%~20.0%,维生素C增加42.6%~51.1%,还原糖增加17.0%~25.1%,总糖增加9.7%~14.9%,而总酸则减少16.5%~35.4%,固酸比增加4.2%~6.2%。相关分析表明:林地土壤有机质能显著影响杨梅果实品质,栽培生草或采取免耕等均能提高杨梅林地土壤有机质,从而提高杨梅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设施蔬菜为了追求产量,盲目的施肥和灌溉,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带来污染,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一难题,本文结合了近年来关于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的研究,具体从该技术对设施蔬菜生长发育、品质、产量、水分利用率、肥料利用率以及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以主栽品种东魁和荸荠种杨梅为试材,进行单层膜和双层膜促成栽培,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对果实成熟发育过程中品质指标进行动态分析,为设施栽培的精细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设施栽培模式下,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硬度、谷氨酸含量、总糖含量、葡萄糖含量等指标显著性提高,柠檬酸含量显著性降低;成熟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糖酸比显著性提高;同时,在3种栽培模式下果实品质指标变化基本一致,设施栽培未改变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而2个品种间总氨基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苹果酸含量变化趋势有差异,这与品种特性有关。综上所述,设施栽培模式有利于杨梅果实单果重、风味的提高,未改变果实品质形成规律,有利于提高杨梅果实品质与商品性,可根据设施内品种特性制定具体管理方案,实现精细管理。 相似文献
6.
7.
高垄覆膜滴灌栽培技术与普通滴灌技术相比,可极大减少棵间蒸发量,在节水节肥的同时为作物主根系创造一个良好的水肥环境。该技术可提高地温,降低棚室内湿度和病虫害的发生,节本增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合理推广广西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晚熟马铃薯品种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设黑膜覆盖、稻草覆盖和常规种植(对照)3种栽培模式,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的水含量、容重、孔隙度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同时观察测定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并测定马铃薯发棵期的叶片生理指标和成熟期的块茎品质.[结果]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黑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均可提高土壤水含量和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和固相比例,同时可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株高、茎粗和主茎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但黑膜覆盖模式可显著增加马铃薯的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质量和大薯质量(P<0.05,下同),降低青头薯质量,从而提高马铃薯的商品薯率和产量,其商品薯率和产量较常规种植模式分别极显著提高11.26%和26.67%(P<0.01).不同栽培模式对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及块茎干物质、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但黑膜覆盖模式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块茎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结论]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黑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方面效果明显,其中以黑膜覆盖栽培模式的效果较优,适合在广西冬种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内不同水肥配比对西瓜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品质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在大棚膜下滴灌栽培条件下,以双抗8号西瓜为材料,分别设置3个灌溉水平[600 m3/hm2(低水)、1 200 m3/hm2(中水)、1 800 m3/hm2(高水)]和3个施肥水平[N 56 kg/hm2+P2O530 kg/hm2+K2O 70 kg/hm2(低肥),N 112 kg/hm2+P2O560 kg/hm2+K2O 140 kg/hm2(中肥),N 168 kg/hm2+P2O590 kg/hm2+K2O 210 kg/hm2(高肥)],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不同水肥配比对西瓜各项指标的影响差异显著。中等施肥量(N112 kg/hm2+P2O560 kg/hm2+K2O 140 kg/hm2)和中等灌水量(1 200 m3/hm2)为当地最佳水肥配比。[结论]该研究为当地西瓜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试验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宣化试验站(115°3′N, 40°63′E)进行,研究了露地平地种植、全膜平铺平地种植、沟植不覆盖地膜、垄膜覆盖膜侧沟植4种种植方式下地膜覆盖对张杂谷3号光合作用等生理特征、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使平播及沟植条件下的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3.25%和6.64%,叶片水势提高0.16 MPa和0.09 MPa,叶片光合速率提高10.87%和15.69%,蒸腾速率提高8.5%和15.95%,气孔导度提高0.0092 mol·m-2·s-1和0.0284 mol·m-2·s-1,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3.80%和1.80%。从以上结果得出:(1) 地膜覆盖改善了植株水分状态,叶片水势和叶绿素含量均提高,植株生长旺盛;使叶片的光合等生理活动维持较高水平;植株水分利用效率提升,从而促进了籽粒产量的显著提高; (2) 平播条件下覆膜的增产效果较平地播种、无膜沟植、垄膜沟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水肥调控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在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不同水肥调控对番茄产量与品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农民的常规施肥处理相比,采用调整N,P,K比例并减少其用量的配方施肥处理可保持番茄产量,而且可增加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态氮和有机酸含量,改善果实品质;同时也显著降低了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在土壤中的过量累积,降低了土壤盐分累积。与常规灌溉处理相比,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节水灌溉处理对番茄产量与品质及土壤养分累积等指标均未产生不良影响。说明在当前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采取节水节肥措施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13.
冬季日光温室不同砧木嫁接黄瓜的光合性能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TPS-Ⅱ型便携式光合系统,对冬季日光温室条件下3种砧木(黄籽南瓜,白籽南瓜和黑籽南瓜)嫁接黄瓜的光合作用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籽南瓜嫁接黄瓜的光饱和点最高,光补偿点最低,利用光能的范围最广;黑籽南瓜嫁接黄瓜的表观量子效率最高,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强。3种砧木嫁接黄瓜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不存在"午休现象"。晴天时黄籽南瓜嫁接黄瓜的净光合速率高于其它处理,在阴天和连续阴天后初晴天时黑籽南瓜的净光合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地膜覆盖对西藏林芝土壤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地膜覆盖对西藏土壤性质及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效应,为提高玉米栽培效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西藏林芝为研究区,选择"正红211"为供试玉米品种,以未覆盖地膜为对照,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地膜覆盖对土壤性质和玉米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与未覆盖地膜相比,地膜覆盖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降低土壤体积质量,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其中细菌、放线菌、固氮菌和真菌数量分别增加了28.0%,29.17%,118.68%和50.95%。地膜覆盖可有效促进土壤N、P、K的转化,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但有机质含量略有降低。地膜覆盖玉米生育进程提早,整个生育期缩短15d,实际产量显著增加。【结论】在西藏林芝地区采用地膜覆盖措施,可以改善土壤水热条件、营养条件和生物条件,使玉米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我国无公害蔬菜的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尤其对于南方地区的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而
言,种植品种不断增多,蔬菜品质不断提升,产量也不断提高。但是,受到蔬菜抗病虫能力、种植土壤
以及温室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几率逐年升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围绕西兰花,
黄瓜,大白菜三种蔬菜的病虫害类型及防治方法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日光温室小气候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回顾了我国日光温室的发展历程,将日光温室小气候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的探索发展阶段及21世纪的快速发展阶段。从日光温室小气候监控、小气候变化规律、小气候模拟、温室内小气候与外界的关系、小气候预报、小气候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小气候调控等7个方面,介绍了日光温室小气候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从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产需求、农业气象业务发展需求、日光温室小气候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等方面,提出立足防灾减灾的日光温室小气候监测预测技术研究、立足气候资源优势的小气候高效利用技术研究、立足农业气象业务发展的小气候定量分析评估技术研究、立足节能降耗和低碳生产的小气候调控技术研究等,将是未来日光温室小气候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8.
水稻地膜覆盖栽培的抗旱节水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覆膜旱作条件下 ,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是露地旱作的 1 1 3倍 ,水稻单产比对照增加 3 3 6% ;覆膜湿润栽培条件下 ,与常规淹水栽培相比 ,其节水率达 78 3 % ,单产增加 3 3 9% ,灌溉水生产效率达 1 4 5kg/m3 ,是常规淹水栽培的 6 1 7倍。 相似文献
19.
覆膜后土壤水分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控制土壤水分盆栽试验,来研究覆膜后不同土壤水分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分蘖渐变晚、慢、少,各生育期株高、主要功能叶叶面积降低,叶绿素含量升高,成穗率和收获指数先升高后降低,生物量和产量逐渐降低。与常规水作稻相比,土壤水分较高的覆膜处理(下限为田间持水量±5%)分蘖早、快、多;各生育期株高、主要功能叶叶面积、有效穗数、结实率有所增加,叶绿素含量无差异,生物量和产量有所提高。覆膜旱作分蘖初期应保持富足土壤水分(下限为饱和含水量),促进水稻茎蘖数;分蘖后期应适当控水[(田间持水量~80%田间持水量)±5%],有效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孕穗期应保持充足土壤水分(下限为饱和含水量),利于提高穗粒数;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期应保持湿润(饱和含水量左右),可促进千粒重提高,利于覆膜旱作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20.
地膜覆盖对旱地春小麦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研究了春季覆膜和秋季覆膜2种模式下,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全膜穴播及膜侧沟播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具有普遍增温效应,0~25cm土层全生育期平均地温覆膜处理较露地对照(CK)高0.77℃.覆膜增温效果在3种种植方式间以全膜穴播模式最高,全膜穴播覆土模式次之,膜侧沟播模式最小;春、秋覆膜对土壤地温影响差异不大;覆膜增温效果表现为:土壤下层>上层,早晨>傍晚>中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