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方法】实地调查钦州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农作物秸秆还田情况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结果】秸秆综合利用方式主要为直接还田、作为饲料、作燃料、作原料及焚烧;秸秆综合利用特点:秸秆还田量占资源总量的72.4%,作饲料用量占13.9%,作燃料用量占7.6%,作原料用量占0.20%,焚烧及废弃占5.9%;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秸秆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70%,玉米占6%;水稻的秸秆的还田用量占74.2%,高于其他作物的还田量比例;秸秆的综合加工利用量占比很低;主要粮食作物秸秆焚烧及废弃量占比相对其他作物较低。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情况:水稻秸秆直接还田占69.3%,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占33.6%,其他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占41.6%。主要问题:部分农民思想观念难以转变;技术培训力度亟需加强;秸秆利用产业化规模较小;政策扶持力度小;宣传力度不够。【建议】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农作物生产系统中一项主要生物资源的农作物秸秆已经不再是广大农村的主要燃料和饲料来源了,而是在作物收获后付之一炬。秸秆焚烧既污染环境、影响交通,又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人员财产损失。该文通过开展农作物秸秆还田试验,探讨农作物秸秆还田后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从而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河南省柘城县目前农作物秸秆利用方面存在的秸秆还田不科学、饲料报酬率低、作物秸秆利用产业链条短、焚烧秸秆等问题,并据此提出提高作物秸秆还田质量,推广秸秆氨化和青贮技术,利用秸秆发展食用菌生产,利用秸秆发展沼气、秸秆气化工程,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造板业,加快高新技术的引进与开发,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投入力度等综合利用措施,以期为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秸秆还田作为一项有效的农业措施得到了大力地推广应用。重点对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区系、土壤结构、土壤养分以及对土壤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行探讨,为秸秆还田技术在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过程中发挥充分作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及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的秸秆在农业中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其中含有大量的矿质元素,在各个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目前秸秆焚烧造成污染已经成为污染环境的大问题,因此如何进行秸秆的综合利用十分重要。根据研究,秸秆还田是一种高效且低成本利用秸秆的方式,并且秸秆中含有很多的微量元素,可以很好地改良土壤的元素结构和质量,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本文主要针对秸秆还田之后对土壤中结构以及农田作物生长的影响进行探究,希望可以对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一些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正>通过对福建省粮食、薯类和豆类作物秸秆生产量及利用情况的调查显示,2012年福建省秸秆资源总量达915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1.2%,通过项目示范带动、技术物化补助等措施推进,秸秆还田和生物转化食用菌为主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上海市奉贤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对奉贤区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综合利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同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依此提出了促进奉贤区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综合利用的主要措施及建议,以期为今后各地区更好地推进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综合利用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粮食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作物秸秆的产量和利用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秸秆直接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近几年受到了广泛关注。简述了我国秸秆产量和综合利用现状,重点分析了秸秆直接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营养元素、有机质、微生态以及农作物产量的积极影响,同时讨论了秸秆还田可能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指出添加生物腐熟剂是促进秸秆快速还田的有效措施,旨在为合理高效地利用秸秆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列出农作物秸秆资源评价指标,同时利用SPSS对农户问卷调查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高邮市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现状,高邮秸秆资源的主要利用形式是直接还田,其他形式的秸秆利用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秸秆利用模式有待优化。正在逐步地推广秸秆能源化、秸秆基料化、秸秆养畜等多种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农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加强对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例如秸秆还田技术、秸秆饲料加工技术等,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改善土壤结构。近年来,靖边县的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农作物秸秆处理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全新任务。本文对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方法以及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对农作物秸秆充分利用是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特征、技术模式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促进我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综述了各区域农作物秸秆资源产生、利用现状及现有技术模式。2016年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达到9.84×108t,可收集量达到8.24×108t,玉米、水稻和小麦三类农作物秸秆占总量的83.51%。秸秆已利用量为6.73×108t,综合利用率达到81.68%,其中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率分别为47.20%、17.99%、11.79%、2.23%、2.47%,形成农用为主的综合利用格局。不同区域之间秸秆利用水平差异显著,华北区、西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东北区秸秆综合利用率依次为94.73%、89.21%、88.89%、83.01%、74.27%、63.43%。全国秸秆利用技术模式可分为秸秆还田利用型和循环利用型两大类,其中秸秆还田模式主要有玉米秸秆深翻养地还田模式、棉花秸秆深翻还田技术模式、麦秸覆盖玉米秸秆旋耕还田技术模式、少免耕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模式、稻麦(油)秸秆粉碎旋耕还田技术模式、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技术模式;秸秆循环利用模式主要有秸-饲-肥种养结合技术模式、秸-沼-肥能源生态技术模式、秸-菌-肥基质利用技术模式、秸-炭-肥还田改土技术模式。为进一步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提出了构建整体推进的工作体系、全量利用的技术体系、完善配套的政策体系相互结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目前大量的秸秆被焚烧或废弃,不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还浪费了宝贵的可再生资源,因此,研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分析了农作物秸秆的利用价值,探讨了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江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 of long-term straw return on crop yield, soil potassium(K) content,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crop response to K from both straw and chemical K fertilizer(K_2SO_4) were investigated in a fixed site field experiment for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rotation in 6 years for 12 seasons. The field experiment was located in northern part of North China Plain with a sandy soil in relatively low yield potential. Two factors, straw return and chemical K fertilizer, were studied with two levels in each factor. Field split design was employed, with two straw treatments, full straw return of previous crop(St) and no straw return, in main plots, and two chemical K fertilizer treatments, 0 and 60 kg K2 O ha~(–1), as sub-plo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raw retur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yields of winter wheat and summer maize by 16.5 and 13.2% in average, respectively, and the positive effect of straw return to crop yield showed more effective in lower yield season. Straw retur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K absorption by the crops, with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traw part. In treatment with straw return, the K content in crop straw increased by 15.9 and 21.8% in wheat and maize,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no straw return treatment. But, straw return had little effect on K content in grain of the crops. Straw return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otal K uptake by wheat and maize plants, with an increase of 32.7 and 30.9%,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crop yield and K uptake by the plant. To produce 100 kg grain, the wheat and maize plants absorbed 3.26 and 2.24 kg K2 O,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s of soil available K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straw return with an increase of 6.07 and 23.0%,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no straw return treatment. K_2SO_4 application in rate of 60 kg K2 O ha~(–1) showe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wheat and maize yield, K content in crop straw, total K uptake by the crops, soil available K content,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The apparent K utilization rate(percentage of applied K absorbed by the crop in the season) showed difference for wheat and maize with different K sources. In wheat season, the K utilization rate from K_2SO_4 was higher than that from straw, while in maize season, the K utilization rate from straw was higher than that from chemical fertilizer. In the whole wheat-maize rotation system, the K absorption efficiency by the two crops from straw was higher than that from K_2SO_4.  相似文献   

14.
秸秆直接还田是当前农民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秸秆利用方式。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同时也是秸秆产出大省,近年来积极推广秸秆还田并在相关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本文系统总结了2011年以来安徽省在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及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作物生长和产量、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重要进展,以期为全面和深入开展秸秆还田研究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秸秆资源高效利用。分析显示,安徽省秸秆直接还田研究工作近10年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从秸秆还田方式和化肥配施运筹等方面对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进行了优化;(2)拓宽了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影响的研究范畴,开始关注土壤有机碳化学结构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等;(3)开始探究秸秆还田对作物病虫草害等的影响,并日益重视秸秆还田在农田氮磷流失、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环境效应。综上,安徽省秸秆直接还田研究呈现出从以关注作物生产为主延伸到兼顾农田生态环境效应的发展趋向。今后,安徽省秸秆直接还田研究应该在补齐区域短板、拓展研究内容、探明环境效应及深化机理探究等方面重点推进。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模式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对于稳定农业生态平衡、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形成可复制、可持续推广的利用模式是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整体水平提升的关键。在分析我国秸秆综合利用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在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制定的政策、资金、技术、考核等保障措施,归纳分析了秸秆全量化利用和收储运体系的发展模式,并从工作创新机制、资金投入机制、政策创设机制、技术支撑机制、示范带动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措施,以期为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的科学有序推进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对农户及企业秸秆利用现状进行调查,摸清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利用量、利用途径、地区分布,并对各地区秸秆利用潜力进行分析,为本省制定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吉林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总量为2564.01万t,利用率达74.58%,其中,燃料化利用总量1479.06万t,利用率43.02%。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利用率分别为19.59%、11.70%和1.87%,基料化利用率最低,只占0.18%。长春市秸秆利用率最高,白城市、吉林市、通化市秸秆综合利用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提升北京市种植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走好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应加强秸秆利用技术创新集成,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分类推进秸秆利用技术应用,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加强秸秆利用主体培育,提升综合效益水平;健全秸秆利用激励政策,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加大秸秆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对于农业节能增效、农民增收和防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焦作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秸秆综合利用建议,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江苏省某乡镇为对象,开展了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秸秆利用状况、农民处理秸秆方式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秸秆收集利用量占秸秆产生总量的比例不足25%,50%以上农户产生的秸秆得不到有效利用;农业从业者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技术普及不到位、作物收种时间重叠、效益驱动不足、秸秆利用机制不健全是秸秆禁烧和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主要问题,从科技支撑、有效组织、政策引导、农机农艺、宣传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