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的稳步提升,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进步。为进一步实现伟大中国梦,我国应强化基层农业管理方法,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基层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作为农业发展大国,要不断适应现代环境的不断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而保障基层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互联网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基层农业经济有机结合,树立正确的农业信息化价值观念,优化农业发展路径,开创农业经济发展新局面。基于此,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信息化带动基层农业经济发展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推广新型农业技术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由此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产品质量。所以 想要农业经济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可以通过加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实现,不断改善推广工作的手段 以及加大投入,保证现代化社会建设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中种植业是占有最大比重的农业生产形式,在我国农业结构的 不断调整升级过程中,种植业也面临着技术上的革新,为了提高农业种植业的生产效率,在农村进行 农业技术推广非常有必要,在科技支持下的农业种植业发展必将登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4.
通过持续农业产生的历史原因分析,阐述了各种农业思潮的产生根源,提出了现代农业的四个发展阶段:常规农业鼎盛阶段,回归阶段,替代阶段和持续阶段,对持续农业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陈述,并对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持续农业发展首路的基本途径一发展和完善高产高效质农业。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在不断发展下已经引入了当下先进的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不断发展后推动了我国现代农业的良 好发展,主要表现在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农业生产要素有效优化等,让我国有农业发展达到与时俱进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农业科技资源则是农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农业科技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生产方式的创新,有效的提高生产力水平,还能推动农业的长远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创新,因而需要对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高农业科技的利用率,使农业科技的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萧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170万亩。“十二五”期间,在国家惠农强农政策的扶持下,萧县农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农业生产水平、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为探索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有效途径,文章总结了当前萧县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8.
环境是农业第一要素。一方面,农业要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进行生产,另一方面,通过农业生产能够保护环境.并不断地改善环境,让天蓝、水清、土地肥沃。实现农业资源的不断丰富和永续利用,造福当代和后人。  相似文献   

9.
农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从根本上说是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在新的背景下,如何认识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内涵和实质是首要问题。有观点认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质是通过市场取向的改革实现农业按市场导向组织生产的一个动态的不断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农业技术生态的意义和作用陈清硕(江苏农学院杨州225001)农业技术是劳动人民在总结了长期的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技术一旦产生,便对农业生产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一部农业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运用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生产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西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5):1032-1033
改造传统农业,加速现代农业建设,对实现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和21世纪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道亮 《农学学报》2018,8(1):215-222
人均资源匮乏、劳动力短缺、环保形式紧迫是始终贯穿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科学难题,农业4.0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深度发展阶段,以更高层次的集约度、精准度、协同度实现精准、智能的农业生产,从根本上解决上述三大难题。文章首先对农业4.0进行定义,简述了发展农业4.0的重大意义,总结了农业1.0到农业4.0各阶段的劳动手段与特征;通过生产条件、综合需求、发展瓶颈3个方面的分析,阐明农业代际演进的推力、引力及压力;以全国范围内的代际分布比例数据描述代际演进状态,预测全国范围农业1.0至4.0的代际演进趋势,并基于技术成熟度曲线图得出未来农业代际演进的主要驱动技术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得出农业各代际演进过程的动态跃迁特性,指出农业4.0的实现时间预计为2070年。随后从生产力、资源配置的角度,提出农业4.0的发展策略,明确发展目标,指出要重点围绕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针对局部农业特点、“三农”发展趋势、城乡一体化需求,遵循市场与产业发展规律,着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思路,依次完成农业2.0先导发展、农业3.0主体发展,最终攻坚关键难题,实现农业4.0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3.
在休闲农业中体验中国农业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兴的现代人调节生活、感受农家风情的农业形式。本文从休闲农业的概念、形式、特点及营造方式出发,结合对中国农业文明的历史阶段与特征的论述,从休闲体验的营造、内容、方式及对体验者的精神、物质等方面的概括描述,深入解析了探讨论述了如何在休闲农业中体验中国农业文明。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节水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水的需求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水危机,指出实施节水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并对节水农业的一些做法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5.
精准农业——3S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精准农业就是利用RS作宏观控制;用GPS精确定位地面位置;用GIS将地面信息(地形、地貌、作物种类和长势、土壤质地和养分、水分状况等)进行储存,按区内要素的空间变量数据,精确设定最佳耕作、施肥、播种、灌溉、喷药等多种操作,变传统的粗放经营为精细生产。精准农业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资源、降低不必要的投入、减少环境污染和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象工业一样,可望使农产品生产成为可控化、标准化、批量化。  相似文献   

16.
自然农业对发展中国现代农业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于日本、韩国的自然农业强调遵循自然规律,强调人类应更多地与自然合作而不是对抗,重视土壤,不使用化学资料,以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不污染空气、水、土壤和农产品为原则。自然农业产品是有机产品。自然农业已在日本、韩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推广。日韩农业与中国农业具有同质性,自然农业对发展中国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都市农业与都市型现代农业相关概念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关于农业的新概念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农业新类型的提法有100多项,如白色农业、绿色农业、蓝色农业、精品农业等。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都市农业这个概念,分析了近几年出现的都市农业、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产生背景,论述了二者的概念及区别。认为都市农业具有严格的地域性和目标性,不能简单地把国外农业都称之为都市农业;而都市型现代农业也与都市农业有着较大不同。  相似文献   

18.
精准农业在我国现代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精准农业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做了描述,并对精准农业在中国的现代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做了介绍和展望.在发达国家,精准农业已经形成一种高新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产业,已被广泛承认是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重要途径.21世纪初,精准灌溉技术在中国设施农业生产中逐步得到应用,先后开发出滴灌、渗灌、微喷灌、脉冲灌溉等灌溉设施,形成了调亏灌溉(RDI)、分根区交替灌溉(ARD)和部分根干燥(PRD)等作物生理节水灌溉技术.在设施栽培中开发出的精准灌溉监控系统,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使灌溉水的利用率由现在的45%提高到70%~80%,水分生产效率提高到2.0kg/m3,作物产量提高15%~30%.  相似文献   

19.
一、明确我国发展节水农业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节水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工程、机械、农艺和管理等措施,综合提高天然降水和灌溉水利用率及其利用效益,实现节约用水和提高农业用水效益的目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在供给农产品外,还具有社会、文化、生态等功能.农业的多功能性是农业及其发展的客观属性,它最终来源于土地的多效用性,并由土地资源边际效用所决定的土地价值来衡量.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和强化农业的战略地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不断提出的新需求.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在发展多功能农业的时候,要深刻理解农业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不断增长的需求,坚持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现实国情出发,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不断巩固、强化和完善农业的经济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努力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