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根据Genebank上登录的鸡的myostatin基因cDNA全长序列以及成熟肽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并分别在两引物前设计两个酶切位点EcoRⅠ和KpnⅠ,克隆岭南黄鸡肌肉生长抑制激素的成熟肽蛋白编码基因,然后将特异性片段连接到pMD18-T载体,经酶切、PCR鉴定后,构建了岭南黄鸡真核单纯表达载体pPICZαA-MSTN-m,经测序鉴定,结果表明所克隆的myosta-tin成熟肽基因与Genebank上发表的鸡(AF019621)、猪(AY208121)和家鹅(AF440862)的MSTN-m核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可达到99%、92%、86%,但翻译后的成熟蛋白氨基酸序列与鸡、猪和家鹅的同源性可以分别达到100%、99.1%及99.1%。 相似文献
3.
鸡白介素-6(ChIL-6)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分别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和用ConA免疫刺激健康鸡,无菌取处理鸡的脾脏,匀浆后用Tr-izol抽提细胞总RAN,应用随机引物反转录获得cDNA,设计引物,经PCR扩增获得鸡白介素-6(ChIL-6)基因,应用pGEM-T载体克隆该基因,经测序,表明其与Gene Bank中公布的唯一的一个ChIL-6基因为同源基因。 相似文献
4.
根据现有鸡γ-干扰素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Con A诱导培养的鸡脾淋巴细胞中扩增得到石岐杂鸡γ-干扰素(spzChIFN-γ)基因,将克隆到pGEM-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ChIFN-γ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架由492个核苷酸组成,和其他ChIFN-γ基因的同源性达99%,与火鸡γ-干扰素基因的同源性性为96%,与鸭γ-干扰素基因的同源性为81%,推导的石岐杂鸡IFN-γ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已发表的ChIFN-γ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与火鸡和鸭IFN-γ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和67%。 相似文献
5.
鸡、鹅肌肉生成抑制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鸡胚、鹅胚中扩增得到肌肉生成抑制因子基因,分别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MSTN基因序列均由1128个核苷酸组成,MSTN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4.6%,推导相应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97.9%. 相似文献
6.
利用RT-PCR方法克隆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肝脂酶cDNA序列片段,并对其基因结构和系统进化关系进行分析.瓦氏黄颡鱼肝脂酶cDNA片段长1065 bp,编码353个氨基酸.肝脂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与其他鱼类的同源性为62%-100%.瓦氏黄颡鱼肝脂酶氨基酸残基包含糖基化位点、催化位点、催化中心三联体位点、脂质结合位点和多肽"盖"等主要结构区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瓦氏黄颡鱼肝脂酶与草鱼、鳙、斑马鱼肝脂酶聚为一支.因此,瓦氏黄颡鱼的肝脂酶在鱼类进化中较为保守. 相似文献
7.
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到广西黄鸡β-防御素基因gallinacin-1(简称Gal-1)-galllnacin-13(简称Gal-13).通过克隆、测序获得这13个基因的cDNA核苷酸序列,并提交到GcnBank(Gal-1-Gal-13基因的注册号为:DQ858297~DQ858310).比较分析广西黄鸡13种β-防御素Gal-1-Gal-13基因分别与GenBank中注册的防御素基因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其氨基酸的相似性均在95.5%~100%之间.利用DNAStar软件对所获得的13种广西黄鸡β-防御素基因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Gal-1与Gal-5、Gal-12、Gal-2在同一分支上,Gal-6、Gal-7、Gal-9、Gal-8在同一分支上,Gal-10、Gal-11、Gal-4在同一分支,Gal-13独自为一分支.同样用RT-PCR方法分析了广西黄鸡β-防御素Gal-1-Gal-13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结果发现:Gal-1、Gal-2、Gal-4、Gal-5、Gal-6、Gal-7、Gal-10的表达分布非常广泛,Gal-3、Gal-8、Gal-9、Gal-11、Gal-12、Gal-13的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β-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β-肌动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在维持细胞结构、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等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PCR技术首次克隆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的β-肌动蛋白基因,其全长为2 124碱基对(bp),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cDNA长1 128 bp,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75个氨基酸.黄颡鱼β-肌动蛋白与其它鱼类氨基酸的同源性(Identity)大于98.6%,核苷酸同源性大于87.3%.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黄颡鱼β-肌动蛋白在进化上高度保守.RT-PCR结果表明,β-肌动蛋白基因在黄颡鱼的脑、鳃、心脏、肠道、肾、肝、红肌、白肌、卵巢、皮肤、胃、精巢共12种组织中都有表达. 相似文献
9.
对育雏季节分别为春、夏和秋季的3批南海黄鸡的生产性能进行分析,研究育雏季节对饲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育雏的种鸡产蛋率上升速度最快,在开产后的第7周达到产蛋最高峰,然后缓慢下降;秋季育雏的种鸡全期产蛋量最高,达到110.47枚,其次是夏季育雏(100.75枚)和春季育雏(95.38枚);春、夏、秋季育雏的种鸡产蛋期间采食量分别为113.34、116.21、111.89 g/d,秋季育雏的最低,夏季育雏的最高。秋季育雏的每枚种蛋耗料量最低(170.15 g),春季育雏的最高(199.63 g);春、夏、秋季育雏的南海黄鸡成活率分别为94.46%、96.22%和96.00%,夏季育雏的成活率最高,春季育雏的成活率最低。可见,秋季育雏的南海黄鸡父母代种鸡,开产后产蛋率迅速上升,高峰产蛋率最高,饲料消耗量小,每枚种蛋耗料量最少,饲养成本最低,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克隆黄颡鱼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基因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在黄颡鱼胚胎发育、胚后发育阶段及成鱼各个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以黄颡鱼脑组织为材料,根据瓦氏黄颡鱼和斑点叉尾鮰SS基因保守区设计1对引物用于扩增SS基因中间保守区序列,再根据中间保守区序列设计2对引物,分别用于扩增5′端和3′端序列,将扩增得到的中间保守区序列、5′端和3′端序列拼接后得到黄颡鱼SS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用NCBI的Protein Blast对黄颡鱼与其他物种S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进行比较,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SS基因在胚胎发育时期和胚后发育阶段(1~20 d)的表达特征。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SS基因在黄颡鱼脑、心脏、肌肉、胃、肝脏、肾脏、鳃、脾脏、性腺等组织中的表达特征。【结果】黄颡鱼SS基因cDNA全长694 bp,其中5′端非翻译区139 bp,3′端非翻译区211 bp,开放阅读框为345 bp,编码114个氨基酸。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SS基因编码氨基酸同源性最高,为98%。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黄颡鱼与同属于鲇形目的瓦氏黄颡鱼和斑点叉尾鮰聚为一支。SS基因在黄颡鱼受精卵时期就有表达,并持续至胚胎孵化出膜,且在心跳期和出膜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受精卵时期(P<0.05);在出膜后的1~20 d,SS基因在黄颡鱼中稳定表达;在成鱼的各个组织中,SS基因只在脑组织中特异性表达。【结论】初步探明了SS基因在黄颡鱼胚胎发育、胚后发育阶段及成鱼各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推测其可能在黄颡鱼胚胎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