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对842份玉米自交系进行田间自然环境下的抗病性鉴定。在40份常用自交系中筛选出高抗自交系14份、抗一中抗系4份、感病系3份和高感系19份;根据种质内自交系对粗缩病的抗性反应,确定PB、四平头亚群和先锋种质为抗玉米粗缩病育种的重要种质类群.在育种中应加强利用。尤其应重视78599中的选系特别是齐319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病区自然发病鉴定初选、人工接种、病圃重复鉴定复选的方法,对816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矮花叶病、粗缩病两种病害的抗性鉴定。经鉴定筛选出抗矮花叶病优良自交系25份、抗病丰产杂交种17份、抗粗缩病优良自交系33份、抗病丰产杂交种29份;同时高抗两种病毒病的优良自交系7份、丰产杂交种9份。不同来源的材料,抗病性有较大差异,杂交种优于自交系;热带亚热带玉米改良自交系抗病比例远远大于国内温带系。  相似文献   

3.
玉米自交系抗丝黑穗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评价了84份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病性,依据发病株率将抗病程度分为高抗、抗、中抗、感病和高感5个等级。试验筛选出高抗自交系11份,抗病自交系10份,中抗自交系17份,并讨论了新抗病系的选育以及现有抗病系的合理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玉米苗枯病抗源筛选与抗性遗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72份玉米自交系和29份杂交组合进行玉米苗枯病的田间抗性鉴定,在72份自交系中筛选出3份高抗材料,15份抗病材料,24份中抗材料,10份感病材料,20份高感材料;在29份杂交组合中筛选出12份高抗材料,17份中抗材料.通过部分自交系和相应杂交组合的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比自交系具有较强的抗性,可以利用抗×抗或抗×感的杂交模式选育玉米苗枯病的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5.
玉米抗丝黑穗病种质鉴定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丝黑穗病是我国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试验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法研究黑龙江省常用玉米自交系和部分国内骨干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在54份自交系中,鉴定出4份高抗系和8份抗病系,感病和高感系占64.9%。PB血缘材料中既有高抗材料,也有感或高感材料;含Mo17和自330血缘的材料多数抗或高抗玉米丝黑穗病,尤其是含Mo17血缘材料抗性更强;而含黄早四血缘的材料多高感玉米丝黑穗病;Ried血缘材料多属于中抗或感病类型。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遗传属核遗传,F1的发病率介于抗、感亲本之间,接近于双亲的平均值,不存在正反交差异。欲培育中抗以上类型杂交种,其双亲发病率应较低,杂交方式应为高抗×高抗;高抗×抗病;高抗×中抗;高抗×感病;抗病×抗病;抗病×中抗。  相似文献   

6.
玉米新种质资源对多种病害的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从国外引进的60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筛选出了高抗玉米弯孢病自交系10份,高抗玉米大斑病自交系20份。对从国外引进的93份玉米自交系、126份杂交种穗行材料和33份国内主推玉米杂交种的骨干自交系进行了田间发病调查,经综合分析筛选出小斑病发病率低于0.5级、茎腐病、黑粉病和粗缩病发病率低于或等于5%的多抗玉米自交系49个。从引进的国外玉米杂交种三代穗行材料中筛选出小斑病发病率低于0.5级,茎腐病、黑粉病和粗缩病发病率低于或等于5%的多抗穗行材料18份。  相似文献   

7.
玉米种质资源的抗穗腐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抗玉米穗腐病的种质资源。[方法]采用牙签法接种串珠镰刀菌,对5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抗穗腐病鉴定。[结果]筛选出高抗(HR)自交系3份、抗病(R)玉米自交系5份。不同来源的材料抗病性有较大差异:海92-1的选系抗性较差,大多属于高感材料;热带亚热带玉米改良自交系抗性较好。[结论]为有效开展玉米抗穗腐病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盆栽试验接种串珠镰刀菌,利用建立的玉米抗苗枯病鉴定指标体系,进行玉米苗枯病抗性鉴定,从47份玉米自交系和21份玉米杂交(种)组合中分别筛选出了2份高抗自交系和3份高抗杂交种,15份抗病自交系和7份抗病杂交种。  相似文献   

9.
玉米抗粗缩病毒SCAR分子标记的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开发抗玉米粗缩病实用分子标记,实施标记辅助选择可以明显提高抗病育种效率.[方法]在对国内外152份玉米自交系粗缩病抗性鉴定的基础上,利用抗病自交系和感病自交系基因组DNA构建基因池,结合AFLP技术筛选多态扩增片段;在抗池及抗病自交系与感池及感病自交系间筛选出表现一致的多态片段转化为SCAR标记;通过152份玉米自交系粗缩病抗性鉴定验证标记与玉米粗缩病的相关性.[结果]筛选到2个与玉米粗缩病抗性显著相关的SCAR标记,即SCAR69和SCAR74.[结论]开发的SCAR(SCAR69和SCAR74)标记可应用于抗玉米粗缩病毒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0.
对引进玉米自交系和部分自选自交系进行了粗缩病抗性田间鉴定。在鉴定的30份自交系中,大部分表现为感病,只有齐319、178表现高抗,G39、WH2表现免疫,抗病材料主要集中在热带种质后代。用高感自交系作亲本组材难以选出抗病性好的自交系。选系分离世代要加大种植规模并注意在晚春播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鉴定和比较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抗倒伏能力。[方法]根据玉米自交系、杂交种茎杆抗拉弯强度,比较了107份自交系和13份杂交种的抗倒伏能力。[结果]107个自交系中,有14个自交系抗拉弯强度值在4.0 kg以上。13个杂交种中,登海618、瑞普959、大丰30、大丰26、太玉339抗倒性表现较好,与生产实际相吻合。[结论]抗拉弯强度值越高,抗倒伏能力越强。抗拉弯强度可作为玉米自交系、杂交种抗倒伏能力鉴定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不同品种(品系)对粗缩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2010年对普通玉米、甜玉米、糯玉米及自交系进行了抗粗缩病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不同品种间抗性存在显著差异。2010年在济宁、温岭和东阳等地各安排30个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间抗性也存在差异,不同玉米类型对粗缩病抗性无显著差异。综合结果表明,甜玉米品种‘农甜3号’对玉米粗缩病表现较强耐病性。  相似文献   

13.
浅谈玉米抗丝黑穗病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国内玉米抗丝黑穗病育种现状和存在问题,简要分析了国内外种质资源的抗性,探讨了通过改良现有优良自交系,引进外来种质资源等技术来选育新的抗病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再组配出抗玉米丝黑穗病杂交种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简要概括了分子生物技术在玉米抗丝黑穗病育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玉米SSR连锁图谱构建和粗缩病抗性QTL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自交系80007和80044为亲本衍生的RIL群体构建连锁图谱,对205个F5∶6家系成株期的粗缩病抗性进行鉴定。所构建的连锁图谱共拟合173个SSR标记位点,覆盖基因组919.87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5.32 cM。应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在泰安环境下检测到5个QTLs,分布在第1、2和第5染色体上,可分别解释4.69%~17.74%的表型变异;在肥城环境下检测到3个QTLs,分布在第1和第2染色体上,可分别解释4.95%~9.13%的表型变异。其中,定位于第2染色体的QTL在两个环境下均被检测到,分别解释抗粗缩病表型变异的17.74%和8.76%,可做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克隆。  相似文献   

15.
玉米品种抗感玉米粗缩病毒与过氧化物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选取对玉米粗缩病毒(MRDV)表现抗病、中感及高感3个不同类型的代表性品种,分析了三叶期、五叶期室内盆栽及抽穗期田间采取的病叶及健康玉米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旨在研究玉米品种抗感病性与过氧化物酶的关系及感染病毒后的诱导抗病性机理。结果表明:玉米三叶期、五叶期及抽穗期,感病品种的POD酶活性大于抗病品种,显示玉米叶片内的POD含量与品种的感病性有相关性。发病后,各品种酶活性均上升,抗病品种上升幅度最大,说明防御酶POD的应激表达与品种的抗病性相关;同工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抽穗期,抗病品种健叶具有一条Rf 0.261差异酶带,而感病品种则没有,这一特异蛋白带的组成型表达显示出与品种抗病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品种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指标之一。发病后,抗病品种及中感品种又新增一条酶带,Rf为0.471;三叶期及五叶期,抗病品种同样都比感病品种多出现一酶带区,进一步证明了在玉米植株体内存在与抗玉米粗缩病毒相关的POD同工酶,这一结果将为抗病育种提供极有价值的生理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16.
抗丝黑穗病玉米种质资源的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艳梅  田歌  王陆军  王燕  李欣  赵明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6):512-515,521
采用SSR标记方法研究了40份对丝黑穗病有不同抗性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选用57对SSR扩增稳定的引物,将自交系划分为唐四平头,旅大红骨,Lancaster,Reid,PA,PB这6个类群,结果与系谱来源一致性很高。其中,33个抗病或中抗材料分布于6个类群中,根据杂种优势利用原理,均可用于改良类群内的感病自交系和选育抗病自交系。尤其是旅大红骨群、Lancaster群和PB群中抗病自交系较多,可以构建抗病种质群体。  相似文献   

17.
玉米自交系抗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玉米丝黑穗病是由丝轴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a)属病原真菌侵染引起的世界性土传病害。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研究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评价了96份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高抗型占13.5%;抗病型占13.5%;中抗型占21.9%;感病型占27.1%;高感型占24.0%。在不同种质类群自交系中,Mo17类群的全部抗病,自330类群、旅大红骨类群和PB类群抗病的较多,Ried类群和其他类群抗病的次之,PA类群和唐四平头类群中抗病材料缺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