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省蚕茧生产成本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蚕业生产发展、蚕茧生产成本变化、蚕业生产与其它竞争作物的比较效益等角度对近二十年来浙江省蚕茧生产成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二十年来浙江省蚕茧生产成本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蚕业生产成本中人工费用的增长速度快于物质费用;与其它竞争作物相比,蚕茧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劳动生产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我国蚕茧生产成本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近 2 0年来我国蚕业生产发展与蚕茧生产成本及蚕农收益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近 2 0年来我国蚕茧生产成本呈先增后降的趋势 ;蚕茧生产成本中人工费用的比例大于物质费用的比例 ;与其它竞争作物相比 ,蚕茧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比较效益较低。采用省力化养蚕技术 ,降低蚕茧生产成本中人工费用对于提高蚕农收益 ,促进蚕丝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蚕茧生产成本变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时间和空间为维度,梳理了1991~2010年间我国蚕茧生产成本资料,从蚕茧生产成本与蚕农收益的关系、蚕茧生产成本波动及成本结构的变化、7个蚕茧主产省(区)的蚕茧生产成本比较、蚕茧与其它农作物的比较效益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蚕茧生产成本变化与养蚕收益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全国蚕茧生产成本在1991~2010年明显呈现出"谷—峰—谷—峰"的变化特征;蚕茧生产总成本中人工费用占比明显高于物质费用;7个蚕茧主产省(区)的蚕茧生产成本相比较,四川省的生产成本最低,陕西省最高;与其它竞争作物蔬菜、水果、棉花相比,蚕茧生产成本依旧相对较高,比较效益较低。创新省力化养蚕技术及培育高产蚕、桑新品种,提高蚕农收益,是保障蚕丝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苏州市蚕茧生产成本与收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苏州市物价局1980~2006年的农产品生产成本与收益调查资料,对苏州市蚕茧生产成本与收益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蚕茧生产成本不断上涨,收益不断下降;通过与其它农产品收益的比较发现,蚕茧生产的比较效益低于粮、棉、油、淡水鱼生产。探讨苏州市蚕业生产萎缩的原因,提出了稳定和发展苏州蚕业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广西蚕茧生产成本及收益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生产发展与蚕茧生产成本及养蚕收益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广西蚕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蚕农的生产成本也同样增加,蚕农养蚕收益波动较大,这主要是受蚕茧收购价格的波动和生产成本增加的影响;与水稻、玉米、甘蔗等农产品相比,蚕茧生产成本和收益远远超过其他的农产品,表现为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特征;与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蚕茧主产省的成本、收益相比,广西蚕茧生产成本和收益都高于其他蚕茧主产省和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海盐县在蚕茧生产上针对蚕业劳动力外流,桑园抛荒弃管,蚕种饲养量下降,蚕茧质量严重滑坡,蚕业经济效益不佳的实际,于2011年开展了以提升蚕业生产经济效益,稳定蚕茧生产为主要内容的蚕业生产转型升级工作。蚕业生产转型升级的重点是扩大优质茧生产与提升亩桑经济效益。经过一年的努力,蚕业生产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蚕茧质量有了明显好转,蚕业生产经济效益得到了增长,蚕农生产信心有了一定提高,为全县蚕茧生产的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 1 1998年我省蚕业工作回顾 1998年我省蚕业生产,历经严重自然灾害、发种量下降、资金紧缺、蚕茧及茧丝市场大幅度波动、行业极为困难等诸多不利条件,但通过蚕业战线广大职工的艰苦努力,蚕业生产仍取得了好成绩。 一是蚕茧生产、收购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去年全省生产蚕茧170余万担,比1997年增  相似文献   

8.
海盐县在蚕茧生产上针对蚕业劳动力外流,桑园抛荒弃管,蚕种饲养量下降,蚕茧质量严重滑坡,蚕业经济效益不佳的实际,于2011年开展了以提升蚕业生产经营效益,稳定蚕茧生产为主要内容的蚕业生产转型升级工作。蚕业生产转型升级的重点是扩大优质茧生产与提升亩桑经济效益。经过一年的努力,蚕业生产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蚕茧质量有了明显好转,蚕业生产经济效益得到了增长,蚕农生产信心有了一定提高,为全县蚕茧生产的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广西宜州等10个蚕业主产县(市)的蚕业生产状况、成本收益和生产资料费用进行了统计和调查分析发现:广西蚕业生产不断向优势区域集中,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蚕农收入在持续增长;单位面积桑园的蚕茧收入大幅度上升;蚕业生产仍然是以小规模的家庭生产经营为主;劳动力生产效率和劳动力成本对蚕业生产效益有重要的影响;种桑养蚕在广西农村有较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淳安县是浙江省八大重点蚕茧产区之一 ,年产茧 2 ,50 0吨 ,蚕茧产值 5,0 0 0万元。近十几年来 ,蚕茧产量居浙江省第七、八位 ,蚕茧质量名列浙江省前茅 ,蚕茧收入是淳安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其收入直接影响到农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 ,到目前为止 ,蚕业生产仍然是其他农产品都难以替代的传统产业。淳安县是浙江省蚕茧经营体制“一体化”改革试点县 ,又率先推行“公司 +农户”生产经营模式 ,蚕业生产已呈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好势头。为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淳安蚕业生产 ,促进蚕业生产向着“区域化、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 ,推动蚕业生产…  相似文献   

11.
周金钱 《蚕桑通报》2017,(3):1-8,14
本部分为第一部分之蚕业发展阶段、蚕业扶持政策、蚕茧收购政策。从1978~2014年,浙江蚕业可分为增长、鼎盛、震荡、下降4个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促进蚕桑生产发展,中央及省政府多次调整蚕茧收购、奖励政策,同时给予了大量的资金、物资扶持;90年代后主要通过项目加以扶持。2015年,省政府将丝绸产业确定为"十大历史经典产业"之一,今后浙江蚕业的重点任务是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史常亮 《广西蚕业》2011,48(1):45-50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991-2007年的蚕业收益与桑园面积、发种量、蚕茧产量、收购价格、含税成本等5个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蚕茧收购价格和含税成本对蚕业收益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发种量,而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对蚕业收益的影响则相对较小.提出降低蚕茧生产成本、稳定蚕茧收购价格、保...  相似文献   

13.
<正> 由江苏省农林厅召开的江苏省蚕桑生产、区划会议于1月13日——17日在浒墅关蚕种场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省10个地区、市近70个县蚕桑生产主管部的133位代表。省农委区划办公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省蚕种公司、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等单位亦派员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我省蚕桑生产上的一次盛会,因为这个会不仅是蚕桑生产会,又是蚕桑区划会,蚕品种签定会,桑品种签定会,蚕种场原种会,蚕学会理事会,也是全省蚕茧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一次庆功会。朱竹雯副厅长作了“再接再励,乘胜前进为夺取1981年蚕茧优质丰产而努力”的报告,报告说:我省蚕茧生产形势和全国一样,取得了连续大幅度增产,1980年全省蚕茧总产  相似文献   

14.
浙江有4700余年的栽桑养蚕历史。近年来,系统记述浙江蚕桑生产历史的志书有,《浙江省蚕桑志》、《浙江通志·蚕桑丝绸专志》,但二专著,或因时限,或因篇幅要求,对1978~2014年浙江蚕业的发展不能充分记述,特整理近40年来浙江蚕业发展的有关资料,以供查阅参考。全文分蚕桑生产、蚕桑生产技术、蚕种生产技术、蚕业管理等部分。本部分为第一部分之蚕业生产概况与蚕区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蚕业迅速得到恢复与发展,1992年,蚕茧产量创历史纪录达14.07万t;此后,随茧丝市场行情的变化出现了波动;从2008年开始产茧量连年下降。浙江蚕区的划分,不同时期各有不同;最高峰时,蚕区分布于全省11个市(地)68个县,到2014年10个市45个县(市、区)有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15.
<正> 全国蚕茧生产会议于1992年3月16—20日,在湖北省罗田县召开,会议由农业部农业司主持。参加这次会议的有29个省(市、自治区)蚕茧生产的领导部门、丝绸公司以及国务院开发办,国家科委扶贫办,中国丝绸进出口公司、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等部门的代表共计100多人。 会议总结交流了1991年蚕茧生产情况及科技兴蚕、提高蚕茧质量、开展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经验。提出增强竞争意识,稳步、协调、健康地发展我国蚕茧生产。  相似文献   

16.
蚕茧价格与蚕茧产量波动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分析了 1979~ 1995年蚕茧可比价格环比指数和蚕茧产量环比指数的变化趋势、蚕茧可比价格和蚕茧产量对蚕茧可比产值增加的贡献度以及蚕茧产量的价格弹性值的变化。结果表明 ,蚕茧产量对茧价反应的理论滞后期为 4年 ,茧价仍是制约蚕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它对蚕业生产的刺激作用并未弱化 ,蚕茧价格对蚕业生产的弱波趋势尚未表现。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全国蚕业生产形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蚕业生产获得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发展速度更快一些。据统计,1989年全国发蚕种量1570万张,比1988年增长13%;蚕茧产量48.8万吨,增长1.07%;桑蚕茧产量43.48万吨,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东台市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原料茧生产基地,全市现有桑园1.05万hm^2,2011年饲养蚕种50万张,生产蚕茧1.94万t,行业产值近30亿元,蚕茧产量占江苏省的28%,桑园产茧量、蚕茧质量、单位面积桑园效益、生丝品质等多项指标位列全省、全国前茅。栽桑养蚕已发展成为东台地区高效特色产业,更是成为致富农村、富裕农民的一项传统主导产业,东台蚕业之所以取得良性发展,并经受住市场波动的冲击,主要得益于东台以蚕业合作社为载体,全面推行“八统一”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9.
淳安县是浙江省八大重点蚕茧产区之一,拥有2680hm2桑园,年产茧2500吨,蚕茧产值5000万元。近十几年来,蚕茧产量居浙江省第七、八位,蚕茧质量名列浙江省前茅,蚕茧收入是淳安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其收入直接影响到农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到目前为止,蚕业生产仍规是其他农产品都难以替代的传统产业。淳安县是浙江省蚕茧经营体制“一体化”改革试点县,又率先推行“公司+农户”生产经营模式,蚕业生产已呈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好势头。为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淳安蚕业生产,促进蚕业生产向着“区域化、规模化、效益化…  相似文献   

20.
<正>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蚕业生产历史悠久。建国50年以来,尤其是近20g间,经过“七·五”至“八·五”的迅速发展和“九·五”、“十·五”的稳步调整,河南蚕业生产规模基本稳定,生产水平得到提高。目前全省桑园面积1.67万hm~2,年产桑蚕茧6000t,与建国时相比,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分别增长了24倍和42.2倍,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25倍和4.18倍;蚕业深加工等综合产值达到10亿元,农民收入达5亿元,出口创汇8600多万美元。“九·五”、“十·五”期间,河南茧丝绸业保持着北方诸省(山东、陕西省除外)生产、出口主要基地和传统优势产业、出口创汇大户的地位。蚕业生产已成为不少平原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1 “九·五”、“十·五”实际生产情况 1.1 实际生产情况 1.1.1 生产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桑蚕生产在经历了1995年“全面下滑”桑园规模大幅度缩减后,“九·五”期间,全省蚕茧的总产和年产量也相应减少,但集中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