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田青英 《江苏蚕业》2003,25(4):39-40
<正> 蚕业是我市传统的产业,曾为二十世纪南京农村经济的发展作过重要贡献。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逐渐呈现多元化的格局,蚕业的效益优势逐步削弱。近几年茧丝绸国际市场变幻莫测,生丝行情波动频繁,蚕茧价格也随之起伏,严重影响了我市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面对当前这种严峻的形势,稳定南京市的蚕桑业,并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行业的基础原料蚕茧质量上有新的飞跃。坚信“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坚持品牌带动战略,提高南京市蚕茧质量,创优质品牌茧,使南京市的蚕桑业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提高蚕桑生产效益,为南京市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2.
蚕茧价格与蚕茧产量波动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分析了 1979~ 1995年蚕茧可比价格环比指数和蚕茧产量环比指数的变化趋势、蚕茧可比价格和蚕茧产量对蚕茧可比产值增加的贡献度以及蚕茧产量的价格弹性值的变化。结果表明 ,蚕茧产量对茧价反应的理论滞后期为 4年 ,茧价仍是制约蚕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它对蚕业生产的刺激作用并未弱化 ,蚕茧价格对蚕业生产的弱波趋势尚未表现。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我市蚕业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蚕茧生产的发展。21世纪是信息和高新技术世纪,高新技术将成为影响蚕茧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利用新技术,使蚕茧产量和质量来一个大的飞跃是21世纪初急待解决的课题和主要任务。1 20世纪,我市蚕茧生产技术状况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提高蚕茧生产的竞争力,在注重蚕茧产量、质量的同时,更重视提高土地生产力、劳动生产率和投  相似文献   

4.
省力化种桑养蚕综合技术农村示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自80年代以来,我国蚕茧生产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转移;我省珠三角洲的蚕茧生产萎缩消失,继而转向粤西、粤北山区发展。然而,由于三高农业的发展,其他农作物生产中高新科技的应用,农村劳动力的外流转移,蚕茧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加上国际市场及国内有关政策的影响,我省蚕茧生产连  相似文献   

5.
海盐县在蚕茧生产上针对蚕业劳动力外流,桑园抛荒弃管,蚕种饲养量下降,蚕茧质量严重滑坡,蚕业经济效益不佳的实际,于2011年开展了以提升蚕业生产经营效益,稳定蚕茧生产为主要内容的蚕业生产转型升级工作。蚕业生产转型升级的重点是扩大优质茧生产与提升亩桑经济效益。经过一年的努力,蚕业生产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蚕茧质量有了明显好转,蚕业生产经济效益得到了增长,蚕农生产信心有了一定提高,为全县蚕茧生产的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改革流通体制推进蚕茧业产业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分析蚕茧产业特点入手,通过对省内几个蚕茧生产、经营产业化典型的解剖,提出了制约蚕茧生产、经营产业化发展的障碍因素,以及发展蚕业产业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海盐县在蚕茧生产上针对蚕业劳动力外流,桑园抛荒弃管,蚕种饲养量下降,蚕茧质量严重滑坡,蚕业经济效益不佳的实际,于2011年开展了以提升蚕业生产经济效益,稳定蚕茧生产为主要内容的蚕业生产转型升级工作。蚕业生产转型升级的重点是扩大优质茧生产与提升亩桑经济效益。经过一年的努力,蚕业生产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蚕茧质量有了明显好转,蚕业生产经济效益得到了增长,蚕农生产信心有了一定提高,为全县蚕茧生产的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蚕品种是蚕茧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优劣直接影响蚕茧生产的产量和质量.随着茧丝绸事业的发展,蚕茧生产靠单一的蚕品种已很难适应当前茧丝绸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培育并推广高产、高效、优质的桑蚕新品种已成当务之急,也是提高蚕茧生产效益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桑蚕品种鉴定工作为加速这一进程,促使蚕品种向"两高一优"方向发展起到了极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浅析蚕桑生产和蚕茧经营建德市农业局袁绍华,叶丽娟,聂雪凤蚕桑生产是一项商品生产,它与其它商品生产一样,即对蚕茧经营起着决定作用,同时蚕茧经营对蚕桑生产起着巨大的后作用力,蚕茧经营合理对蚕茧生产起着推动作用,蚕桑生产就发展;蚕茧经营不合理,对蚕桑生产起...  相似文献   

10.
我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气候宜桑宜蚕,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桑、蚕、种、茧、丝、绸生产已具雏形,但蚕茧生产基础十分脆弱,经营规模小而分散,为尽快建设蚕茧基地,实现规模经营,区委、区府组织干部考察学习了南充、武胜、绵阳、三台、盐亭等地发展蚕茧生产的经验,进一步增强了对发展蚕茧生产在我  相似文献   

11.
针对2013年广西与全国多个蚕桑主产区蚕茧生产净利润相继出现负值,2014年负值进一步加剧的情况,分析了2010—2014年广西蚕茧生产的成本与收益数据。结果显示,不断上涨的劳动力工价增加了人工成本,化肥费用逐年上涨推高了物资与服务费用,其他费用以及土地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使得蚕茧生产的总成本逐年上升,而单位面积蚕茧产量的逐渐走低,以及蚕茧单价的先升后降,使蚕茧收益增长较少,蚕茧生产的总成本的高增加值与收益的低增长之间形成了较大的剪刀差,继而导致蚕茧生产出现负利润。提出从合理安排养蚕批次、提升蚕茧品质,加快先进种养器具研发与推广、提升劳动效率,加快推进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发展蚕桑产业。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我国桑蚕茧生产有了较大发展,桑园面积扩大.蚕茧产量增加,全国蚕茧产值已达50多亿元.丝绸工业产值达100多亿元,丝绸出口创汇达25亿美元,蚕茧和丝绸行业的发展,为我国丝绸产品提供了原料.为农民勤劳致富增加生产门路,为国家和地方增加了财政和外汇收入.目前,桑蚕生产存在着两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一是发展的速度问题,二是蚕茧购销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 在茧、丝生产以质取胜的情况下,蚕茧生产也必须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这是发展蚕茧生产面临的重要任务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提高蚕茧质量呢?就现实的农村养蚕条件和上簇管理较差的状况下,改良簇具和加强簇中管理对提高蚕茧质量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改良簇具,即大力推广篾折簇和方格簇,无疑地对提高蚕茧质量起着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4.
蚕茧生产是岳池县农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也是岳池缫丝工业发展的原料来源.80年代期间,岳池县乘农村改革的东风,蚕茧生产持续稳定发展,1989年蚕茧产量突破3000吨,创历史最高水平,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受国际国内丝绸市场行情的影响以及行业内自身制约因素的影响,蚕茧生产连年滑坡.为了探寻蚕茧生产滑坡的症结,遏制滑坡势态,  相似文献   

15.
我省蚕茧生产自“蚕茧大战”以来与全国的发展形势一样,其增产幅度每年都在12%以上。特别近几年发展更快,使蚕茧的供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不但解决了历来广东原料茧不能自给的局面,而且每年要组织大量蚕茧外调,如此迅速的发展和转  相似文献   

16.
影响蚕茧价格变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顾国达  范作冰 《蚕业科学》2000,26(2):99-104
蚕茧是丝绸工业的原料 ,蚕茧收购价格的高低不仅影响蚕农的收入和生产积极性 ,而且影响丝绸工业的经济效益 ,关系到蚕丝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就蚕茧价格政策、蚕茧的供求关系、养蚕成本、蚕茧与粮棉比价及通货膨胀等因素与蚕茧价格变动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 蚕茧质量直接关系到茧丝绸生产的全局,关系到企业信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山东省自1991年以来,坚持把蚕茧质量摆在第一位,建立健全了“蚕茧质量保证体系(以下简称‘质量体系’)”,强化了质量管理,促进了全省基础管理工作和蚕茧质量的全面提高及蚕茧生产的发展,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转变蚕桑生产方式、提高蚕桑经济效益、促进农民不断增收和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淳安县提出了蚕茧生产农场式工厂化规范经营的设想,阐述了实施蚕茧生产农场式工厂化规范经营的目的意义,并分析了实现蚕茧生产农场式工厂化规范经营的具体模式和推进举措.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蚕茧供给反应和收益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利于政府采取有效的支持政策促进蚕茧生产和实现蚕农增产增收,依据广东省1980~2004年蚕茧的产量、收益、价格、国家定购数量,以及桑树种植面积、物质费用、劳动费用和自然灾害等时间序列样本数据,并基于蚕茧供给反应模型和利润模型,实证分析了广东省蚕茧价格和生产成本等因素对蚕茧供给和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东省蚕茧产量、种植面积和收益对价格的反应十分显著;提高价格和产量可明显增加蚕农收益;增加生产成本虽然可以提高产量,但会减少桑树种植规模和蚕农收益;国家定购政策对广东省的蚕茧生产发展影响重大;从时间趋势上看,广东省的蚕茧生产总量和规模存在递减趋势,并且早、晚稻的种植对蚕茧生产存在竞争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 莱西市是山东省重要的蚕茧原料生产基地之一。1981年成立山东省丝绸公司以来,我市的桑蚕茧生产也得到了健康稳定的发展。尤其是自1991年开始,我们大胆借鉴工业生产基础管理理论,在公司所辖的十处蚕茧站中推行了省总公司制定的蚕茧生产收烘CB系统工程,使我市蚕桑生产在单位面积产量及蚕茧质量上有了长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