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研究探明了掖单13、中单2号等4个品种在公顷产量13.7t~15.9t条件下干物质累积分配规律.建立了不同品种群体和个体干物质累积的Logistic方程,提供了不同品种全株干物质累积的最大增长速率,平均增长速率及全株生物量的动态参考指标;阐明了茎叶、籽粒干重动态变化规律,提供了不同品种茎叶干重和籽粒增长速率等动态参考指标;查明了不同品种干物质分布、移动规律的共性和差异,掖单13等紧凑型品种是同化产物移动率高,经济系数也高的品种,中单2号则相反;分析了籽粒干物质的来源及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明了掖单13春玉米公顷产量12.75t~15.67t条件下,Fe、Mn、Cu、Zn在体内浓度、分布,运转的动态变化规律;查明了其不同生育时期的吸收量、速率、比例以及最快吸收速率和出现时间;建立了Fe、Mn、Cu、Zn吸收动态模型;查明了Fe、Mn、Cu、Zn消耗系数,生产效率,百公斤籽粒吸收量;明确了不同高产春玉米Fe、Mn、Cu、Zn吸收量,吸收速率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报告阐明了掖单13春玉米公顷产量12.75t~15.67t条件下,S、Ca、Mg在体内的浓度,分布、移动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了S、Ca、Mg吸收动态数学模型;查明了不同高产条件下S、Ca、Mg的吸收量,消耗系数、生产效率;查明了不同生育时期S、Ca、Mg的吸收量,速率,比例及最快吸收速率及其出现时间;明确了不同高产春玉米在S、Ca、Mg吸收、分布、运转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王甲辰  左强  谷佳林  肖强  邹国元  张琳  王美菊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379-1381,1399
[目的]研究过量浸水对基质块N、P、K流失及秧苗生长的影响。[方法]设计让基质块吸水饱和膨胀后再多加其体积1/2的过量水,并设13个时间梯度用来研究一次性过量浸水与基质块N、P、K养分浸出、损失的回归关系,并种植西红柿研究基质块泡水后对植株养分吸收及生长的影响。[结果]3种养分在浸泡水中的浓度与时间都存在回归方程分别为:N=-2E-05t2+0.016 1t+2.055 3、P=0.002 2t+2.248 5及K=0.004 7t+0.875 8。虽然3种养分都有损失,但氮损失总量与时间的回归方程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这与其挥发性质有关,而P、K的回归方程为:P=0.125 7t-0.117、K=0.022 5t0.1514。这样造成植株地上部对N、K的吸收产生不利影响,回归方程分别为:N=20.64e-4E-04t、K=E-06t2-0.011 3t+29.055。同时,在该试验条件下,过量浸水未对壮苗指数造成显著不利影响。[结论]为指导基质块浸水方式及其栽培管理和育苗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过量浸水对基质块N、P、K流失及秧苗生长的影响。[方法]设计让基质块吸水饱和膨胀后再多加其体积1/2的过量水,并设13个时间梯度用来研究一次性过量浸水与基质块N、P、K养分浸出、损失的回归关系,并种植西红柿研究基质块泡水后对植株养分吸收及生长的影响。[结果]3种养分在浸泡水中的浓度与时间都存在回归方程分别为:N=-2E-05t2+0.0161t+2.0553、P=0.0022t+2.2485及K=0.0047t+0.8758。虽然3种养分都有损失,但氮损失总量与时间的回归方程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这与其挥发性质有关,而P、K的回归方程为:P=0.1257t-0.117、K=0.0225t0.1514。这样造成植株地上部对N、K的吸收产生不利影响,回归方程分别为:N=20.64e-4E-04t、K=E-06t2-0.0113t+29.055。同时,在该试验条件下,过量浸水未对壮苗指数造成显著不利影响。[结论]为指导基质块浸水方式及其栽培管理和育苗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种植密度、施肥方式对并单669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并单669号玉米新品种在宽窄行7.2万株/hm2,N2P2K2(350-100-80 kg/hm2)施肥水平条件下,产量、纯收益、肥料效益最高;在宽窄行7.2万株/hm2,N1P1K1(280-72-75 kg/hm2)施肥水平条件下肥料利用率最高;每形成100 kg籽粒宽窄行7.2万株/hm2条件下吸收氮、磷、钾养分含量最低;不同种植方式、种植密度的不同施肥水平下玉米籽粒淀粉含量,以N2P2K2(350-100-80 kg/hm2)施肥水平最高。说明并单669号玉米品种最适宜的种植方式为宽窄行种植;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2万株/hm2;最适宜的施肥水平为N2P2K2(350-100-80 kg/hm2)。这可为并单669号的合理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高产为目标,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高产管理措施下不同玉米品种对N、P、K养分的吸收、分配和利用效应。结果表明:随玉米生育进程,不同玉米品种N、P、K养分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植株体内的养分阶段净累积量呈双峰或单峰曲线,养分累积量大小顺序为N>K>P;从全生育期来看,"丰玉4号"吸收N、K量最高,分别为275.73 kg/hm2和243.55 kg/hm2,而"京单28"吸P量最高,为50.28 kg/hm2;各器官养分分配比例随生育时期变化不大;产量以"丰玉4号"最高,为12 391.05 kg/hm2,每形成100 kg子粒所需要的氮钾养分量均以"京单28"最高,"丰玉4号"次之,"浚单20"最低;对磷的需要量仍以"京单28"最高,但"丰玉4号"和"浚单20"2品种基本相当。3品种对N、P2O5、K2O的吸收比例为1∶0.40~0.44∶0.98~1.06。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公顷产量13.7t~16.1t春玉米单株叶面积,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净同化率动态变化规律及其指标.揭示了紧凑型掖单13与平展型中单2号在单株叶面积、群体叶面积消长,光合势及在各生育期分配等方面的特点.初步明确了掖单13增产的光合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植物分析中的营养诊断分析测定百合7个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在不同发育阶段(营养生长初期、营养生长旺期、生殖生长时期)的N、P、K营养元素的百分比含量,计算其营养强度、营养质量并进行方差分析,得出百合7个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在不同发育阶段的N、P、K营养元素动态变化,表明百合在不同发育阶段对N、P、K的需求不同。百合不同品种在不同发育阶段对N、P、K的吸收有一定的规律性营养生长初期N、P、K吸收顺序为K>N>P;营养生长旺期为K>N>P;生殖生长阶段为N>K>P。通过各品种营养强度的比较,确定了养分水平较低(高)和对养分低(高)耗的品种。百合各品种间的营养质量比较稳定。百合在不同生长阶段对N、P、K的吸收差异达显著以至极显著水平。不同品种百合对P的吸收较稳定,吸收量较高;对N、K的吸收量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N、P浓度、不同化合态N及N∶P比值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N、P吸收速率,以及P浓度对坛紫菜生长速率和藻红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升高,坛紫菜对N、P的吸收速率也随之增高,当无机氮浓度达到100μmol/L时,坛紫菜对N、P的吸收速率趋向接近最大值;当NO3--N∶NH4+-N比值为1∶5时,坛紫菜对N的吸收达到最大值;坛紫菜对P的吸收速率随NO3--N∶NH4+-N比值的减小而略有增大;坛紫菜对N的吸收速率随着N∶P比值的增大而增大,而对P的吸收速率随着N∶P比值的增大而减小;在磷浓度低于12μmol/L的情况下,坛紫菜的生长速率和藻红蛋白含量随着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高于12μmol/L时,则不再增加。  相似文献   

11.
普通春玉米籽粒氨基酸含量、组成及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说明普通春玉米(中单2号、掖单13号)籽粒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的基础上,阐明了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低(46.3%~47.4%),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相对含量低(7.3%~7.8%)是其蛋白质生物价低的主要原因;合理施用氮肥,特别是平衡施用化肥可大幅度提高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但对氨基酸组成影响甚微;地膜的影响与配合化肥与否有关,配合化肥覆膜可提高氨基酸含量13.2%,对其组成无甚影响.无化肥覆膜降低氨基酸总量19.5%,但提高蛋白质品质灌水降低氨基酸总量7.6%,降低必需氨基酸含量9.5%,蛋白质品质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结合化学分析和生物统计,查明了拔节水增产的营养基础包括显著地提高N、P、K在体内的浓度,促进各个生育时期N、P、K的累积吸收量,使N、P、K的最大吸收量分别提高11%,12%,6%;N、P、K最快吸收速率分别提高8%,25%,14%.最快吸收速率出现时间分别提前4d,5d,15d;使N、P、K的生产效率分别提高2.5%,1.9%,7.3%;使N、P、K化肥利用率分别提高5.0,5.0,12.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平衡施肥对春玉米籽粒建成及品质形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掖单13为材料,研究了氮磷钾平衡施肥对春玉米籽粒建成及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NPK平衡施肥区和无肥对照区,其籽粒鲜重、干重在授粉之后的积累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其定量关系用L0gistic方程拟合效果很好,籽粒体积,含水率随授粉后时间之推移呈上升和下降的S型曲线变化.NPK平衡施肥,籽粒干重平均增长速率提高23.6%,最大增长速率提高了15.6%.成熟期百粒干重增加36.3g.NPK平衡施肥使籽粒粗脂肪,粗蛋白质、淀粉、还原糖、水溶糖、蔗糖含量分别提高13.0%、22.5%、5.9%、42.9%、15.0%、2.2%.从而证明,合理施用化肥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而且可以显著改善玉米营养品质.认为施用化肥就一定降低品质的认识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4.
春玉米叶片光合速率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营养条件下,春玉米“掖单4号”单叶片一生光合速率的动态变化,植株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和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平均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施氛可明显提高叶片光合速率,特别是对老龄叶片、植株的中下位叶片及植株生育后期叶片;氮磷配施可进一步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尤其对展开1周左右的叶片、植株的中位叶及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的植株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更明显;在氮磷配施的基础上增施钾肥,对叶片光合速率影响不明显,但在散粉期前后的高温低湿条件下,对中上位叶片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温州蜜柑叶片中氮、磷、钾的周年规律性变化;认为花芽形态分化期(一月)叶片营养组分与产量有直接相关;提出了丰产温州蜜柑一月份叶片氮、磷、钾的含量指标。 1、温州蜜柑春梢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氮素以花芽生理分化期(九月)为最高,幼果期(五月)次之,花芽形态分化期(一月)最低。当年开花结果多时,也有出现九月叶片含氮量低于五月,或五月叶片含氮量低于一月的情况。春梢叶片中含磷、钾量均以四、五月为最高,随着叶今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至翌年一月~三月为最低,在结果多时,也有出现九月叶片含磷、钾量低于一月的情况。 2、我们认为,温州蜜柑叶片分析的采叶时期以花芽形态分化期(一月)摘取去年春梢营养枝叶片为宜。此时营养组分对当年的产量有明显的正相关。而五月、九月叶片营养含量常因开花结果量多少而波动。 3、温州蜜柑的丰产营养指标,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初步认为,花芽形态分化期(一月)叶片含氮量应为2.7%(占干物质重)以上,至少不低于2.5%水平;叶片含磷量应为0.16%以上;叶片含钾量应为1.0~1.5%。氮、钾比率以1.91—2.80为宜。花芽生理分化期(九月)叶片营养含量与翌年产量尚看不出其相关性,但叶片含磷量高有提高翌年座果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地膜覆盖对春玉米籽粒建成和品质形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掖单13为材料,系统地研究了覆膜与露地条件下春玉米籽粒建成与品质形成规律.结果表明二者在变化趋势上相同,但在籽粒建成与营养品质形成的实质上有显著差异.地膜覆盖可显著地提高籽粒灌浆速率,百粒籽粒干重日平均增长0.6g,比露地提高20%,最大增长速率1.24g/100粒@d,比露地提高5%.成熟期,使籽粒百粒重(干)增长10.7%,可显著提高籽粒脱水速度,降低籽粒后期含水率.覆膜能显著地提高籽粒淀粉、粗脂肪、粗蛋白质、还原糖、水溶性糖、蔗糖含量,分别比露地平均高出1.89,0.18,4.77,0.39,1.7,1.3个百分点.地膜覆盖不仅是春玉米的增产措施,也是全面提高春玉米品质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氮肥对春玉米籽粒建成及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掖单13为材料,研究了氮肥对春玉米籽粒建成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后使籽粒干物质积累速率增加,平均高出无氮区0.16g/穗@d,最大积累速率高出5.95g/穗@d,是籽粒产量提高的原因之一;施氮后具有增加籽粒中脂肪、蛋白质及还原糖的作用,授粉后42d分别比无氮区高出21.0%、4.5%和70.5%;施氮对籽粒中水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影响并不明显.籽粒形成过程中蛋白质与脂肪含量、淀粉与水溶性糖含量、淀粉与还原糖含量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95、-0.986和-0.987.  相似文献   

18.
黑土硝态氮移动规律及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试验采用渗滤池技术,研究氮肥不同用量、不同品种、施肥方式及配比条件下,硝态氮的移动规律及其与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肥7天后.即有硝态氮的移动,淋失主要发生在雨季。淋失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品种、施肥方式也有差异但不显著。氮肥与磷、钾及有机肥配施,可明显减少硝态氮的移动淋失。施氮247.5kgha-1淋失水硝态氮含量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10mgL-1的限额,易使地下水污染。但淋失量不高。施氮165kgha-1,配施磷、钾或有机肥,比单施氮增产15%以上,氮肥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