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初植密度对巨桉木材纤维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初植密度(2.0m×4.0m、3.0m×3.0m、3.0m×4.0m)20年生巨桉胸径处外缘材纤维形态特征(纤维长度、宽度、壁厚、腔径、长宽比和壁腔比)进行测定和分析,旨在为定向培育巨桉人工林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随初植密度的增大,纤维长度、宽度、壁厚、腔径先增大后减小,以3.0m×3.0m的最大;纤维长宽比和壁腔比先减小后增大,3.0m×4.0m的纤维长宽比和壁腔比最大。本研究认为3.0m×3.0m的纤维形态特征为最好。  相似文献   

2.
以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树干1.3 m处圆盘为研究对象,通过木材解剖测定其生长轮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壁厚、腔径、壁腔比和导管长度、宽度、长宽比、壁厚、腔径、壁腔比,研究各个指标随生长轮龄增长的径向变异规律。结果表明:青钱柳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随生长轮龄的增长总体呈增长的径向变异规律;而纤维宽度、纤维壁厚、纤维腔径、纤维壁腔比随生长轮龄的增长没有明显的变异规律。青钱柳导管长度、导管宽度、导管壁厚、导管腔径随生长轮龄的增长总体呈增长的径向变异规律;导管长宽比、导管壁腔比随生长轮龄的增长没有明显的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3.
对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的木材纤维形态特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伯乐树木纤维长度平均值为1 140.49μm,宽度平均值为34.91μm,双壁厚平均值为16.00μm,壁腔比平均值为0.90,腔径比平均值为0.54,长宽比平均值33;纤维长度、宽度、双壁厚、壁腔比、腔径比、长宽比都不同程度地随轮龄逐渐增加,第9年后均变缓,树龄对纤维长度与宽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不同地区光皮桦木材纤维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地区光皮桦的木材纤维形态特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6个地区中以庆元地区的光皮桦纤维特征最具优势,光皮桦木纤维长度1 884.38μm,宽度32.65μm,双壁厚13.16μm,壁腔比0.41,腔径比0.59,长宽比59.55;且不同地区光皮桦的木纤维长度、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均存在明显差异,只有壁腔比和腔径比两项指标在不同地区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西南桦人工林的木材物理力学性能,对其禾材纤维形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径向上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在髓心处较小,沿髓心向外逐渐增大并渐趋稳定,纤维壁腔比在髓心处较大,沿髓心向外逐渐减小并渐趋稳定;轴向上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在树根处较小,随树木长高逐渐增大并逐步趋于稳定,纤维壁腔比在树根处较大,随树木长高逐渐减小并逐步趋于稳定.西南桦人工林木材纤维较长,纤维长宽比较大,纤维壁腔比较小,纤维形态表明西南桦人工林木材是适合用于制浆造纸工业的极好原料.  相似文献   

6.
以9年生的西江桂(Cinnamomum cassia)和清化桂(Cinnamomum cassia var.macrophyll)人工林木材为研究对象,对其微观结构、木材纤维形态特征和组织比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西江桂木材的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分别为894.00μm、24.63μm、16.67μm、7.97μm、36.30、0.48、0.68;清化桂木材的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分别为953.67μm、22.37μm、14.40μm、7.97μm、42.65、0.55、0.64。西江桂的木材导管、轴向薄壁组织、木射线、木纤维比量分别为9%、13%、10%、68%;清化桂木材的导管、轴向薄壁组织、木射线、木纤维比量分别为10%、20%、10%、60%。西江桂和清化桂木材的微观构造极为相似;但木材纤维特征中纤维长度、腔径、长宽比、纤维宽度、轴向薄壁组织比量、木纤维比量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其他特征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对3年生竹柳、苏柳172、苏柳795、苏柳799进行造纸材性测定,结果表明:4个柳树无性系的木材基本密度在0.324~0.368 g/cm3之间,纤维长度在0.866 9~0.928 8 mm之间,纤维宽度在21.349~22.683μm之间。4个柳树无性系木材纤维的长宽比、壁腔比及腔径比等指标均符合造纸原料要求,而且纤维长度、宽度均分布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8.
大木竹纤维形态与组织比量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浙江南部大木竹的纤维形态和组织比量测定,并与造纸性能良好的青皮竹和当地分布较广的绿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大木竹竹材属于长纤维原料,纤维长2.2,4mm,比青皮竹(2.29m)略小,而比绿竹(1.87mm)为大;纤维长宽比达166,较青皮竹和绿竹的相应值147和131均大,其中与绿竹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壁腔比为3.5;纤维组织比量达48.68%,比青皮竹(50.19%)略小,而比绿竹(45.78%)为大。大木竹纤维形态和组织比量各指标在竹秆的纵向和径向均有一定变异,主要表现为,纤维壁腔比和纤维组织比量随秆的高度增加而增大;在径向部位,纤维长度和长宽比均为竹壁中部较大,而壁腔比则为竹壁外侧较大。竹龄主要对壁腔比产生影响,1年生、3年生大木竹的壁腔比明显大于当年生竹。  相似文献   

9.
以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黄果厚壳桂纤维特性,分析对比各项纤维形态在纵向和径向上的变异规律,初步划分幼龄材和成熟材。结果表明:纤维长度为954.46μm,属于中等长度纤维,纤维宽度、腔径、双壁厚、壁腔比、长宽比分别为19.95μm、10.96μm、8.98μm、0.82、47.87。根据有序聚类分析法确定黄果厚壳桂幼龄材和成熟材的年龄界定为第26年。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无性系桉树的木纤维特性和变异规律,采用木材解剖技术,测定9个尾叶桉×巨桉无性系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和腔径比等纤维特性指标,分析这些特征在径向上的变异规律。结果显示:9个无性系的纤维长度、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和腔径比的变异范围分别为899.74~1 038.08μm, 17.41~20.77μm, 8.07~12.13μm, 44.15~60.07,0.96~2.04,0.41~0.57;综合分析各纤维指标,DH33-9、LEI9、DH32-22综合指标达到优质纸浆材原料的要求;其中无性系DH33-9还具有长宽比>35,壁腔比<1的特征,可作为优质的纤维原料。研究结果为桉树有针对性的培育以及木材的合理加工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两种杨树木纤维形态特征与树叶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天演杨和当地青杨幼树的纤维长度、宽度、纤维长宽比、纤维壁厚、纤维胞腔直径、纤维直径、纤维壁腔比和柔性系数等纤维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天演杨1~3a生纤维的长宽比均〉40,纤维壁腔比均〈1,柔性系数均〉70,可以作为超短轮伐期的纸桨用材。此外,天演杨树叶的蛋白质比当地青杨高,灰分比当地青杨低,可作为替代农副产品的饲料。  相似文献   

12.
长江滩地杨木纤维形态特征及径向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安庆段长江滩地I-72杨的纤维形态特征及径向变异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72杨的纤维长度平均值为1.30 mm,纤维宽度平均值为22.60 μm,纤维长宽比平均值为57.43,纤维双壁厚平均值为6.35 μm,纤维壁腔比的平均值为0.40.I-72杨的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双壁厚及壁腔比的径向变异规律相似,自髓心向外逐渐增加,到一定年限达到最大值以后趋于稳定.其中纤维长度、长宽比及双壁厚的径向变异均呈y=b0xb1分布,纤维宽度和壁腔比的变化幅度不大.安庆段长江滩地I-72杨的纤维长度、宽度和双壁厚均比前人研究的滩地杨木I-72、I-69及非滩地杨木I-69低.  相似文献   

13.
4种福建乡土竹种的纤维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年生大木竹、椽竹、苦绿竹、橄榄竹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进行了显微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4个竹种的平均纤维长度为2.12~2.58mm,属略长至甚长纤维范畴,平均纤维宽度在11.69~12.75μm,各竹种的纤维长宽比为160~220,均适用于制纸原料。纤维形态在竹秆的不同部位存在着差别,在纵向上,竹材中部的纤维较长,基部次之,顶部居三,而纤维宽度为基部中部顶部;在径向上,纤维长度为内部外部,而纤维宽度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木材纤维形态变异规律,以广西沙塘林场22年生邓恩桉为材料,采用解析木法,对纤维形态特征指标进行系统测量、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邓恩桉木材纤维长度、宽度和双壁厚均值分别为940.84、17.49、9.08μm,长宽比、腔径比和壁腔比均值分别为55.91、0.48、1.21;除腔径比外,其余5个纤维指标随着树龄增加逐渐增大;除长宽比外,其余5个纤维指标沿树干高度向上先增加后减小。6个纤维指标的径向变异和轴向变异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多项式方程能较好的描述纤维形态参数与树龄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8年生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 S.T.Blake)无性系林为试材,就材性指标在株内、株间和无性系之间变异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管孔弦向直径、纤维双壁厚度和纤维壁腔比在树干水平方面上的不同部位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呈由内向外逐渐增大的规律;微纤丝角度、单位面积管孔数和纤维腔径对干水平方向上的不同部位亦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但呈由内向外逐渐减小的  相似文献   

16.
以广西南宁市尧坡林场尾巨桉东门27号为研究对象,对木材纤维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东门27号的纤维长度平均值为857.2μm,纤维宽度平均值为12.5μm,纤维长宽比平均值为68.6,纤维双壁厚平均值为1.7μm,纤维壁腔比的平均值为0.2。尾巨桉东门27号的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双壁厚及壁腔比的径向变异总体规律相似,均随树龄增加逐渐增大,到一定年限达到最大值以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树龄尾巨桉无性系(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特征的差异,以广西国有维都林场5年生和7年生尾巨桉无性系人工林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解析木取样方法,对两个树龄尾巨桉无性系木材的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和双壁厚进行测定,分析其木材纤维特性。结果表明,5年生和7年生尾巨桉无性系木材纤维的平均长度分别为956.71和958.36μm,平均宽度分别为20.26和20.65μm,平均腔径分别为13.29和13.08μm,平均双壁厚分别为6.97和7.57μm,平均长宽比分别为47.32和46.48,平均壁腔比分别为0.54和0.59。由树干根部至梢部,木材纤维长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宽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双壁厚表现为5年生缓慢增大、7年生上下波动;自髓心向树皮,纤维长度、宽度和双壁厚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5年生尾巨桉无性系木材不同年轮间纤维长度、宽度和双壁厚差异均极显著;不同树干高度间纤维腔径差异极显著,其余差异均不显著。7年生尾巨桉无性系木材不同年轮间纤维双壁厚差异不显著,其余均差异极显著;不同树干高度间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和双壁厚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对18年生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lla×E.grandis)无性系木材纤维特征与基本密度进行研究,通过测定木材的纤维长度、宽度、壁厚、腔径、木材基本密度,分析结果表明: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壁厚、壁腔比在树干径向方向由髓心向外有逐渐增大的规律。纤维长度与基本密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纤维宽...  相似文献   

19.
6年生大花序桉不同种源木材纤维特性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西钦廉林场6年生9个种源的大花序桉为材料,通过解析木法,测量其木材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腔径,比较9个种源6年生大花序桉的木材纤维特性。结果表明,种源间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存在显著差异;种源的纤维形态(宽度除外)与树高、胸径生长性状相关关系不显著,据此可对各性状进行独立选择,可望培育出木材性状好又速生的种源;树高、纤维宽度与种源地的经纬度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性;9个大花序桉种源作为中大径材培育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越南甜竹纤维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甜竹原料、甜竹浆的纤维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甜竹原料纤维平均长度为2.37 mm、平均宽度17.91μm、长宽比值132.40;纤维平均壁厚为8.13μm、平均腔径为2.57μm、壁腔比值6.33。研究了在蒸煮过程中纤维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蒸煮过程中甜竹纤维长度不断变小,从2.37 mm(原料)到1.79 mm(全浆),减少24%;蒸煮过程中纤维长宽比值也不断缩小,从132.40(原料)到98.89(全浆)。与青皮竹浆、桉木浆(阔叶木)、马尾松浆(针叶木)和麦草浆(草类)的纤维形态相比,甜竹浆纤维长度大于麦草浆纤维,小于马尾松浆纤维,与青皮竹浆和桉木浆纤维长度基本相近,因此甜竹浆纤维属于长纤维范围,是一种优良的造纸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