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东 《蜜蜂杂志》2019,(5):41-41
蜂毒疗法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用蜂毒疗法治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早期古人类,在猎取野生蜂蜜和蜂蛹时,难免遭到野蜂蜇刺,从而出现局部和全身反应。被蜇后意外治愈了关节炎和神经痛等疾病,就逐渐有意识地用蜜蜂蜇刺相应疼痛的部位,从而治疗相应的疾病。古人类在认识自然、学习自然中成长,在长时间经验积累及治疗过程中总结出利用蜜蜂蜇针中的蜂毒治疗多种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取毒经验谈     
<正>蜂毒是一种很贵重的物品,可用于治疗风湿病、关节炎、神经痛等疾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采收蜂毒不与取蜜、取浆争时间、争劳力。只要蜂群强壮,无论在蜜源始花、盛花、尾花期都可以生产,特别是当流蜜即将结束时取毒,十分有利。一、取毒工具通常使用电取蜂毒器获取蜂毒,取毒器是利用工蜂在受到低电压、弱电流刺激时,产生蜇刺、排毒而设计制造。电取蜂毒  相似文献   

3.
<正>胡蜂的毒性非常大,特别是对蜂毒过敏的人,被虎头蜂蜇一下可能会出现呕吐、胸闷,甚至危及生命。但适量蜂毒具有增强免疫、镇痛抗炎、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大多认为胡蜂酒具有壮阳健肾、祛风除湿、舒筋骨、增强体质等功效,特别对治疗风  相似文献   

4.
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神经衰弱、偏头痛、支气管哮喘,一般常规的治疗效果不佳.蜂毒疗法对上述疾病有着独特的疗效. 蜂毒疗法是一种利用蜜蜂毒素防治疾病的方法,蜜蜂尾部的螫针代替中医的毫针,针对不同疾病,选择不同穴位进行蜇刺,蜂针中具有药理作用的蜂毒液,通过螫针注入皮肤,对相关疾病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蜂毒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蜂毒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 ,除含有 80 %~ 89%的水分外 ,还含有蜂毒肽、活性酶、生物胺和其它酸类物质 ,具有较高的药理学和生物学效应 ,在临床上医治某些顽症有独特疗效。1 蜂毒的药理研究进展1 1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蜂毒是向神经性的 ,在大脑网状组织中具有阻滞作用和溶胆碱活性 ,并能改变皮质的生物电活性 ,具有明显的神经节阻滞活性。蜂毒能抑制周围神经冲动传导 ,对神经节阻断。蜂毒对突触前后膜均有作用 ,突触传递受阻 ,神经节后电位延长[1,2 ] 。1 2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在离体动物心肌 ,蜂毒肽具有很强心肌毒性作用。注射蜂…  相似文献   

6.
蜂蜇是一种生物损伤,是临床紧急情况之一,大部分发生在春季或秋季。大多数患者是山区农民,伤口通常位于暴露在空气中的皮肤或头皮中。蜂蜇是由蜜蜂尾部的毒刺引起人体的局部或全身反应,其作用机理是蜂毒针破坏人体皮肤并向体内注入毒素。该程度与针(注射毒液)的数量以及身体体质和伤口部位的差异有关。蜂毒的主要成分是蚁酸、神经毒和组胺[1]。轻者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及瘙痒等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肾功能衰竭、过敏性休克、急性肺水肿、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7.
正蜂针疗法历史悠久,是利用工蜂末端蜂刺中释放出的蜂毒液的药理作用配合蜇针的综合作用而起到调整机体、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也称蜂毒疗法[1]。它是由民间蜂蜇治疗的经验与针灸医术相结合发展而成,是中国医术的一种,经国内外蜂针研究者继承和发扬,已在医疗保健事业中显示出独特的效用[2],其对风湿免疫性疾病及各种痛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因其临床效果好,费用较低,属于  相似文献   

8.
方新连 《蜜蜂杂志》2008,28(4):35-36
近日,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了<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新增和修订项目(2007年),以下简称项目规范.蜂蜇疗法被列入了新增项目,序号"185",编码为:430000026,项目名称"蜂蜇疗法".项目内容"指以活蜂尾针蜇刺达到蜂毒治疗作用",订价单位"按次",拟定价格"未定".出台时间为2007年9月4日.此内容均可在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上查询.  相似文献   

9.
王东 《蜜蜂杂志》2019,(1):47-47
蜂毒疗法是中华医药中宝贵的财产,古代中医文献《黄帝内经》中记载了利用蜂针治疗疾病的实例,从而奠定了蜂毒疗法的历史地位。在几千万年前,早期古人类在生产劳动或猎取蜂巢蜜、蜂蛹虫中,被蜜蜂和野蜂蜇刺后治好了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等疾病,从而开始有意识的利用蜂针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10.
蜂毒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临床常用于风湿类疾病、周围神经炎及神经痛等疾病的治疗,而蜂毒治疗病毒性疾病也有显著疗效。该文总结蜂毒治疗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带状疱疹感染等研究进展,为扩大蜂毒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