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济南地区倒瓤西瓜CGMMV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西瓜果实中瓜氨酸含量,以期对西瓜种质资源总体瓜氨酸含量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为选育高瓜氨酸含量西瓜品种奠定基础。【方法】以195份西瓜种质资源为材料,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成熟果实中瓜氨酸含量(以鲜质量计),通过聚类分析将195份西瓜资源分为不同的类群,进行资源分类与筛选。【结果】195份西瓜种质资源的瓜氨酸质量分数为0.49~2.55 g·kg~(-1),平均值为1.45 g·kg~(-1),变异系数为0.30。呈近似正态分布,大多数品种瓜氨酸质量分数集中分布在0.84~2.10 g·kg~(-1)。聚类分析表明,195份西瓜种质资源可划分为4个类群[极低型(Ⅰ)、低型(Ⅱ)、高型(Ⅲ)、极高型(Ⅳ)]。白瓤西瓜主要集中在含量较低的Ⅰ类群;黄瓤、粉瓤、红瓤西瓜主要分布在瓜氨酸含量较高的Ⅲ类群中。黄瓤、粉瓤、红瓤3种瓤色西瓜瓜氨酸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白瓤西瓜品种。地方品种、选育品种以及从国外引进的固定品种主要集中在瓜氨酸含量较高的Ⅲ类群中;黏籽西瓜主要分布在Ⅰ和Ⅱ类群中;而野生西瓜和籽瓜则主要分布在含量极低的Ⅰ类群中。地方品种、选育品种以及从国外引进的固定品种瓜氨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野生西瓜、黏籽西瓜和籽瓜。【结论】西瓜瓜氨酸含量与西瓜瓤色及类型有关,不同瓤色和类型西瓜的瓜氨酸含量差异可能是由于人们对西瓜的选择、驯化造成的。本试验筛选出了23份高瓜氨酸含量西瓜种质资源(包括14份选育品种、4份地方品种以及5份从国外引进的固定品种),可作为选育高瓜氨酸含量西瓜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3.
不同瓤色小型西瓜成熟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黄瓤色、粉红瓤色和大红瓤色的不同瓤色西瓜品种成熟果实中挥发性的风味物质。结果表明:(1)不同瓤色西瓜共鉴定出7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包括23种醛类、15种醇类、9种烯类、10种酮类、6种酯类,这5类物质占测定挥发性风味物质总数的82.9%,相对含量占总峰面积的87.42%~91.43%,为西瓜果实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2)两个黄瓤色西瓜品种的酯类物质和稀类物质明显高于两个粉红瓤和大红瓤色西瓜品种,而酮类物质明显低于粉红瓤和大红瓤色西瓜品种。(3)3种不同瓤色西瓜品种间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区分不同西瓜品种的重要参考指标及西瓜品质育种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肖璐  李玲 《长江蔬菜》2013,(2):81-83
以疑似感染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的西瓜植株上收取的种子为材料,提取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并对电泳后的目标条带进行回收测序,将测序结果提交genebank与已知序列比较,结果显示所扩增序列为CGMMV外壳蛋白(CP)基因中的一个片段,说明此方法可以成功检测出西瓜种子携带的CGMMV,可作为一种快速检测西瓜种子是否携带CGMMV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分析4种不同瓤色(红瓤、粉瓤、黄瓤、白瓤)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组成和含量的变化,并检测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中相关酶基因(GGPS、PSY、PDS、ZDS、CRTISO、LCYB、CHYB、ZEP、NCED1、NCED2、NCED3)的表达情况,以期从基因表达水平上阐明西瓜瓤色形成的分子机理,为改变其类胡萝卜素成分或提高特殊类胡萝卜素含量,实现西瓜的分子育种,提高其营养保健功能与经济价值奠定基础。以红瓤西瓜品种‘CN66’、粉瓤西瓜品种‘CN62’、黄瓤西瓜品种‘ZXG381’和白瓤西瓜品种‘ZXG507’为材料,分别于授粉后6、12、18、24、30、36 d摘取长势及坐瓜节位相近的果实,取果实中心部位果肉,匀浆后放入液氮速冻,于-80°C保存备用。采用HPLC法分析类胡萝卜素的组成和含量,采用Real-time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类胡萝卜素合代谢途径中相关酶基因的表达。红瓤和粉瓤西瓜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增加,其中番茄红素均在授粉后12 d出现,并为此后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作出主要贡献。成熟果实中主要含番茄红素,以及少量的八氢番茄红素、六氢番茄红素、ζ-类胡萝卜素、β-类胡萝卜素、紫黄质和叶黄素。红瓤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高于粉瓤,但在授粉后36 d时下降。黄瓤西瓜中含紫黄质和叶黄素,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增高,未检测到番茄红素。白瓤西瓜各发育时期均能检测到痕量的紫黄质和叶黄素。红瓤西瓜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GGPS、PSY、PDS、ZDS、CRTISO)在授粉后1830 d表达量显著增高,检测发现同时期果实中积累大量的番茄红素;而授粉后36 d时合成酶基因的表达量降低,NCEDs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增高,此时期番茄红素的含量降低。粉瓤西瓜大部分合成酶基因在授粉后12 d的表达量最高,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降低,并且表达量普遍低于红瓤,而NCEDs基因表达量高于红瓤,这可能导致粉瓤中番茄红素含量低于红瓤。黄瓤西瓜中检测发现CHYB和ZEP基因的表达量与叶黄素和紫黄质的含量呈正相关。白瓤西瓜合成酶基因的表达量(尤其GGPS)明显低于其他3个瓤色,而NCEDs基因的表达量较高,这或许是白瓤中只含痕量类胡萝卜素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小型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含2%二氯甲烷的石油醚有机溶剂提取小型西瓜果实中的番茄红素,通过分光光度法在503 nm波长下测定其吸收值,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系)小型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红瓤和粉红瓤小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主要在果实发育的后期合成,授粉后第18~24 d是西瓜果实番茄红素合成的关键时期,橙、黄瓤西瓜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变化不明显;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因品种、瓤色差异显著,红瓤品种>粉红瓤品种>橙瓤品种>黄瓤品种,所测红瓤小型西瓜番茄红素含量为56.6~75.2μg/g.  相似文献   

7.
《中国瓜菜》2017,(1):1-2
据2012年国际葫芦科遗传协会(CGC)年报中发表的《西瓜基因目录》所述,目前已知,控制西瓜果实瓤色的基因有8个:B、C、i-C、Wf、Y~(scr)、Y~(crl)、y~o、y。它们所控制的瓤色,取决于基因单独存在、2对基因配对或3对基因互作。在此过程中,基因及其相互间的作用决定了瓤色的表现型,从而为在育种工作中更好地应用基因组测序和分子标记等生物技术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相似文献   

8.
以9组纯合二倍体及其人工诱变的同源四倍体小型西瓜为材料,测定、比较分析了维生素C(VC)、中心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与对应的二倍体小型西瓜相比,同源四倍体小型西瓜VC、TSS含量都随着倍性的增加而增加,其中VC含量增幅最高的为PI7,增幅达45.68%;TSS含量增幅最高的为PI4,增幅为8.22%。西瓜的VC含量与其瓤色有关,二倍体中VC含量为黄瓤大红瓤粉红瓤红瓤,四倍体中VC含量为黄瓤大红瓤=粉红瓤红瓤,而TSS含量与瓤色之间总体上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西瓜瓤色的数字图像被大量保存使用,为了实现西瓜瓤色的数字化分类,笔者以粉红、桃红、橘红、大红瓤色西瓜材料的数字图像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不同光照条件下西瓜瓤色的数码图像,以粉红、桃红、红、橘红、大红瓤色西瓜材料的数字图像为研究对象,测量了西瓜瓤色的数码图像在RGB模式下的数值,转换为HSB模式后,通过比较L×S值进而比较西瓜瓤色。结果表明,西瓜瓤色在室外阴、日光灯和阳光3种光照条件下拍摄的数字图像差别较小,在闪光灯、室内、暗室的光照条件下拍摄的数字图像颜色变化较明显。粉红、桃红、红、橘红、大红瓤色的L×S值变化区间分别为22.6~55.0、46.7~65.9、62.3~75.2、68.8~78.4、74.4~81.7,初步实现了西瓜瓤色的数字化分类。  相似文献   

10.
不同西瓜类型果实茄红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33个西瓜材料进行茄红素含量的测定,材料涉及不同的瓤色和倍性。结果表明:在白瓤、橙黄瓤、金黄瓤、粉红瓤、红瓤和深红瓤的西瓜材料之间,白瓤西瓜茄红素含量最低,深红瓤西瓜含量最高,茄红素的含量与瓤色大致成正相关。其中深红瓤二倍体西瓜材料中S292、VS8-44的茄红素含量比较高,分别为6.372 mg/100g鲜重和6.350 mg/100g鲜重,三倍体材料中最高的是VS6-19,茄红素含量为6.684 mg/100g鲜重。同瓤色的不同材料之间茄红素的含量与倍性无关,与材料的基因型相关。  相似文献   

11.
猕猴桃组织培养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猕猴桃是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多年生藤本植物.目前全世界猕猴桃属植物有66个种,约118个种下分类单位(变种、变型),我国有62个种.猕猴桃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丰富的维生素、矿质元素以及14种氨基酸.尤其Vc含量,每100g鲜果肉中可达到90~420mg,享有"Vc之王"的美称.猕猴桃可鲜食,也可加工成果酱果汁等,还有医疗保健作用,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随着猕猴桃栽培的进一步兴起和引种工作的进行,良种苗需要量急剧增加,而采用常规繁育方法周期长、成活率低,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猕猴桃成为重要的良种繁育途径.此外,组织培养也是生理生化和遗传研究必需的基础技术,原生质体融合、重组DNA遗传转化等都必须在组培再生技术相当成功的基础上进行.西方一些国家的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猕猴桃组织培养的研究.随后,更多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获得成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从影响猕猴桃组织培养的因素,猕猴桃组织培养的应用等方面就近十年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4份华南型黄瓜品种进行春提早栽培试验。结果表明,05C41,04C204和03C105等黄瓜品种长势旺,抗病性强,高产,风味品质良好,外观整齐一致,适应市场需求,在沿海地区都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湖北省普遍采用的大棚爬地栽培方式,对12个厚皮甜瓜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银蜜子、蜜世界、状元、红妃、金帝等品种在品质、熟性、抗病性及产量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较好,适合湖北省早春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14.
将不同品种3年生芦笋蔸子移栽至有机土和普遍土日光温室,定期采收芦笋嫩茎,比较其秋冬茬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试验结果表明,3年生有机土日光温室栽培的芦笋,其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普遍高于同期移栽、同期采收的3年生普通土日光温室栽培的芦笋。而不同栽培方式芦笋嫩茎采收的经济系数的差异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5.
利用闲置的哈密瓜大棚,对15个豇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正源豇豆和农家乐373油白豆角2个品种在三亚春季设施栽培条件下,表现产量高、耐热性和抗病性强,适合三亚地区甜瓜地轮作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16.
果树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综述了国内外果树种质离体保存方面的研究进展,简单介绍了种子保存,常规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保存方法。超低温保存是一项长期稳定保存种质的方法,能减慢细胞代谢和完全抑制生长,概述了超低温保存的原理、技术要点和主要优点,以及影响超低温保存的因素:包括植物材料的性质、预处理、冰冻保护剂种类、降温方法、解冻方法以及解冻后处理等,并对今后果树种质保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早春大棚厚皮甜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采用湖北省普遍采用的大棚爬地栽培方式,对12个厚皮甜瓜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银蜜子、蜜世界、状元、红妃、金帝等品种在品质、熟性、抗病性及产量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较好,适合湖北省早春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18.
对4份华南型黄瓜品种进行春提旱栽培试验.结果表明,05C41,04C204和03C105等黄瓜品种长势旺,抗病性强,高产,风味品质良好,外观整齐一致,适应市场需求,在沿海地区都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明确了晴天时,甜樱桃日光温室上午8~10时为气温升温阶段,11~13时为气温高温阶段,14~16时为气温降温阶段。昼间地温变化幅度为2.3℃,连续晴天时日平均地温上升约0.3℃。阴天时,日光温室气温和地温均保持稳定下降趋势,连续阴天日平均地温下降幅度较大,是连续晴天温度上升速度的2倍。  相似文献   

20.
日光温室和露地甜樱桃红艳秋季枝叶中氮代谢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日光温室和露地栽培的6年生槽栽甜樱桃红艳植株为试材,对秋季枝叶中全氮、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室条件下叶片中的氮向枝中运转的量少于露地;长枝枝皮、短枝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减少,而长枝木质中可溶性蛋白质增加很多;叶中可溶性蛋白质高于露地,而且叶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在整个秋季都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秋季枝中总氨基酸的变化趋势比较复杂,而叶中总氨基酸的变化趋势则很有规律,都有增加的趋势。秋季叶中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在整个秋季都没有急剧减少,有时还有增加,这表明叶片中的氮代谢一直在进行,并没有随叶片的衰老而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