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4a生实生苗油茶林和4a生扦插苗油茶林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油茶树高、冠幅、冠幅/树高、冠幅×树高与单株产量的关系,结果显示:4a生实生苗油茶林中,冠幅与树高的积影响单株产量;4a生扦插苗油茶林中,冠幅与树高的比影响单株产量;4a生实生苗油茶林单株产量间的差异比4a生扦插苗油茶林单株产量间的差异大。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小麦产量、根系主要数量性状和根系活力的边际效应,以黄淮平原麦区不同品质类型的品种(郑麦9023、矮抗58、周麦18和豫麦50)为材料,于2011-2012年度对单株或单茎次生根数、单株根鲜质量、根系活力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产量具有明显的边际效应;不同品种边1行相对于边4行单株次生根数增加0.4%~23.4%,单株根鲜质量增加3.8%~31.4%,根系活力增加2.0%~28.8%。总体而言,供试品种的边1行相对于边4行,Ⅰ蘖和Ⅱ蘖次生根数分别增加13.6%和34.3%,而主茎次生根总数分别是Ⅰ蘖和Ⅱ蘖的1.76倍和1.84倍。可见在所设定的研究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根系主要数量性状与根系活力均存在边际效应,单茎次生根边际效应在分蘖尤其是Ⅱ蘖上表现更为明显;供试品种间以及不同生育时期的根系次生根数量、根鲜质量、根系活力等边际效应存在差异。生产上可参考不同品种的边际效应,来选用合理的种植模式,充分发挥小麦根系边际效应,以达到最大限度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5年生桃树品种的开心形、主干形及栽植密度对树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并采用方差分析、遗传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多重比较法对桃树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选择优良的桃树品种。结果表明,各性状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开心形桃树的总枝数、干径、冠幅、树冠体积和单株产量分别比主干形的高30.12%、28.51%、78.85%、229.63%和113.76%;主干形桃树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比开心形的高873 kg/667 m2。各性状的遗传力均在0.8以上,属于高遗传力;栽植密度的遗传相关与总枝数、干径、冠幅、树冠体积和单株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树高和单位面积产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总枝数与冠幅、树冠体积和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所提取的前2个主成分代表了9个性状的91.7624%的信息,依据桃树主成分值的排名,并结合单株产量和单产的多重比较结果,冬红蜜、瑞蟠21号、黄金蜜、玉妃和冰淇淋的产量遗传增益分别比秋彤高59.37%、56.78%、50.94%、19.48%和12.01%。主干形的栽植密度高于开心形树,其产量的遗传增益比开心形的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株型油菜品种在6个种植密度下的产量表现,同时分析了冬前苗期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传统松散型品种适于低密度栽培,产量峰值在15万株/hm~2;而紧凑型品种适于高密度栽培,产量峰值在60万~75万株/hm~2。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当冬前苗叶片数增加时,油菜的主花序产量和总生物学产量呈增加趋势;随着冬前苗叶干重和单株鲜重的增加,成熟期单株、分枝产量亦增加;冬前苗的叶片重合面积越大,单位面积产量和主花序产量越低。叶片数、根系重量、叶干重和叶片重合面积是影响油菜产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垄作(Raised-Bed planting)已成功应用于水浇地小麦生产,但稻茬麦垄作栽培技术研究还是空白。2003~2005年,在四川省双流县和广汉市先后进行了稻茬麦垄作与平作的比较试验和垄作适宜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①以1 m开厢作垄、垄面宽75cm、垄上种植3行小麦的情况下,垄作因群体起点低、有效穗数不足导致单产显著低于平作栽培;当增加垄上种植行数,提高基本苗之后,垄作与平作小麦的单产没有显著差异。②垄作有利于小麦个体发育,其单株干重、单株绿色叶面积均显著高于平作小麦,但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LAI略低于平作。③不同品种类型对垄作的反应不一样。分蘖力强、干物质积累量大、抗倒性好的大穗型品种在垄作条件下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以中嘉早17(早稻季)和泰优390(晚稻季)为试验材料,2019年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大田小区试验,探究3种栽培方式(垄作栽培、厢作栽培、平作栽培)对水稻根系特性、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平作,垄作栽培显著提高了晚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其中,孕穗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显著提高49.43%、52.14%,齐穗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提高46.13%、36.90%;厢作栽培降低了晚稻分蘖盛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显著降低33.75%、31.39%;垄作栽培提高了早、晚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伤流量,其中,早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伤流量分别显著提高73.31%、101.14%,晚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伤流量分别显著提高92.81%、52.22%;与平作相比,垄作栽培显著提高早、晚季稻田土壤脲酶活性、0~20 cm土层中有机碳的含量以及晚稻季>5~20 cm土层中碳氮比值,厢作栽培显著降低了晚稻>5~10 cm土层中有机碳含量;相比平作栽培,垄作栽培增加了早、晚稻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产量分别提高了30.20%和10.75%。综上,相比平作和厢作,垄作栽培更有利于提升稻田土壤地力和提高双季稻产量。  相似文献   

7.
油茶树体结构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和通径分析法研究油茶树体结构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冠幅、树高、枝下高和骨干枝数4个油茶树体结构因子对产量有显著性影响,其中骨干枝数与油茶单株产量的关系最密切.并得到了4个树体结构因子与单株产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及通径系数,说明在保证一定树高的生长条件下,增加冠幅,促进培养骨干枝数的数量,降低枝下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株型油菜品种在6个种植密度下的产量表现,同时分析了冬前苗期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传统松散型品种适于低密度栽培,产量峰值在15万株/hm2;而紧凑型品种适于高密度栽培,产量峰值在60万2;而紧凑型品种适于高密度栽培,产量峰值在60万75万株/hm75万株/hm2。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当冬前苗叶片数增加时,油菜的主花序产量和总生物学产量呈增加趋势;随着冬前苗叶干重和单株鲜重的增加,成熟期单株、分枝产量亦增加;冬前苗的叶片重合面积越大,单位面积产量和主花序产量越低。叶片数、根系重量、叶干重和叶片重合面积是影响油菜产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6a的试验,分别研究了在一般干旱年份(年降雨量超过360mm)和较严重干旱年份(降雨量低于360mm),小麦品种(79121-15与定西24)、耕作方式(垄作与平作)及补充灌溉等农艺技术组合对产量的影响。在一般干旱年份,79121—15的产量比定西24的高,并且它们的产量在垄作种植下比平作种植下有显著提高。在严重干旱年份,定西24的产量比79121-15高。无论在一般干旱年份还是严重干旱年份,补充灌溉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产量。通过不同品种与耕种方式,以及补充灌溉等农艺技术的组合,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在一般干旱年份,组合品种、垄作和补充灌溉等技术措施,79121-15对产量的贡献率与定西24的相比较被提高了7.3%~9.9%。垄作较平作对产量的贡献率提高了9.3%~13.3%。补充灌溉对产量贡献率提高了17.7%~30.0%。但是,在严重干旱年份,组合品种、垄作和补充灌溉的情况下,补充灌溉提高小麦产量25.1%~35.5%,垄作和品种可适度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0.
密度对大豆品种高产50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密度对大豆品种高产50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生育期延长,株高、节间长度增加,主茎节数减少,茎秆变细,单株有效分枝数、单株结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逐渐下降,产量呈抛物线变化。大豆品种高产50在清水县最适种植密度为25.00万株/hm^2,产量达2650.0 kg/hm^2。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对于优质马铃薯的高厢垄作栽培种植技术的研究使得马铃薯的产量有了大幅的提升,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所以对于该种栽培方式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实际价值。本文结合木里县的土层地质情况,对于如何提高优质马铃薯的高厢垄作增产增效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2.
麦后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麦后夏直播花生的最佳密度,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进行,其中主处理为垄作(LZ)和平作(PZ)两种种植方式,副处理为5个单粒精播密度[(19.5~25.5)万穴/hm~2],对照采用双粒播种,密度为15.0万穴/hm~2。垄作、平作均采用覆膜双行种植。结果表明,垄作的主茎高、侧枝长分别比平作高2.3、1.1 cm,两种种植方式的主茎高、侧枝长都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但是不同密度处理间的主茎高、侧枝长没有显著差异;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减少,垄作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分别比平作多0.7、0.6条;垄作单株果数比平作多1.1个、公斤果数少52.1个,两种种植方式单株果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公斤果数随种植密度加大而呈增加趋势;垄作百果重、出米率分别比平作多31.3 g、高4.4个百分点,两种种植方式百果重、出米率随种植密度加大而降低;不同种植方式间荚果产量差异极显著,垄作平均荚果产量5 929.1kg/hm~2,比平作增产19.54%,同一种植方式不同密度处理间荚果产量也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两种种植方式均是T2(21.0万穴/hm~2)、T3(22.5万穴/hm~2)密度处理产量居前2位,比对照增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本地区花生麦后夏直播垄作覆膜、平作覆膜种植的最适宜密度范围是(21.0~22.5)万穴/hm~2,单粒精播最佳密度也为(21.0~22.5)万穴/hm~2,最佳种植方式是垄作覆膜栽培。  相似文献   

13.
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数据提取单株木树高和树冠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机载激光雷达是一种主动遥感技术。在林业应用方面,高采样密度激光雷达能够获取单株木三维结构特征,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精度的单株木参数。该文利用高采样密度的机载激光雷达数据(离散回波,平均激光点间隔0.52 m、平均光斑直径0.3 m),研究了单株木的树高提取技术和树冠边界识别算法,针对单株木的树冠特征,提出了一种双正切角树冠识别算法;最后,使用重庆铁山坪林场的9个外业样地数据,对单株木树高和冠幅,以及样地平均树高和平均冠幅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单株木树高和冠幅的R2分别为0.34和0.03,样地平均树高和平均冠幅的R2分别为0.97和0.71,样地尺度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单株木尺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滨海盐碱地银杏有机肥深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有机肥及施肥深度对滨海盐碱地上银杏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电导率及根系生长情况,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银杏生长状况和果实产量的影响。[结果]深施鸡粪有机肥处理的银杏≤2 mm根系的长度和体积分别为CK的2.7倍和1.8倍;冠幅、茎粗、单株产叶量、单株种核产量分别比CK高34.1%、25.9%、23.1%和37.8%。[结论]该研究可为同类地区银杏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超高产大豆根系形态和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种植密度和单播、混播种植方式对大豆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根系形态和活力的影响。【方法】于2012和2013年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单混种植处理对超高产品种辽豆14、中黄35和普通品种辽豆11根系形态、根系活力和伤流成分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种植密度设3个水平(3株/盆、6株/盆和9株/盆),2个种植类型(单一种植方式:各品种单播;混合种植方式:同一盆中各品种按1﹕1种植)。在大豆的开花期 (R2)、鼓粒中期(R6)和生理成熟期(R8)取样,将根系从土中取出,反复冲洗, 利用根系扫描仪WinRhizo Program(Re.gent Instruments Inc.Canada)对样根进行扫描测量,测定单株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根系活力用TTC法(甲醇浸泡法)测定;伤流液用重量法收取;伤流液中的磷用钼酸铵比色法测定(UV-2450),钾用火焰光度计(PEAA800)测定,可溶性糖用蒽酮法测定;由超高产品种在混播、单播处理下根系性状的比值除以普通品种在混播、单播处理下根系性状的比值得到超高产品种相对于普通品种的根系竞争比率(RCR),RCR>1表示超高产品种比普通品种的根系竞争力强。【结果】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大豆的根系形态性状、根系活力和伤流成分在密度和种植方式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整个生育期,不同品种大豆的根系形态性状和根系活力均在鼓粒期达到最大,伤流量和伤流成分的最高值则出现在开花期。鼓粒期至成熟期,超高产品种的单株根长、根体积普遍高于普通品种,单播和混播处理下,分别较普通品种高出8.2%、10.4%和53.9%、34.6%。超高产品种的根系活力较强,而且具有较高的伤流量和伤流成分,3种密度水平下,超高产品种的平均伤流量分别高出普通品种16.9%、42.0%和49.1%。超高产品种的根系竞争比率普遍高于普通品种。随密度的增加,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的单株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下降,其中普通品种的下降幅度更大,达50.9%和50.7%。混播时超高产品种与普通品种的根系活力差异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超高产品种相对于普通品种的根系竞争比率也提高,由平均1.00增至1.63,其中6株/盆处理下根系竞争比率增幅达到显著水平。6株/盆和9株/盆的种植密度下,超高产品种的单株籽粒产量高于普通品种,混播时差异达显著水平;随密度的增加,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的单株生物量和籽粒产量下降,其中普通品种的下降幅度更大,达62.5%和60.0%;大豆根系形态性状、根系活力与单株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超高产品种在密植条件下根系更发达,具有较强的根系吸收能力、竞争力和较高的物质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地膜覆盖垄作侧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播种密度的增加,单株结薯重、单株商品薯数、单株商品薯重、商品率等性状逐渐降低,晚熟品种青薯9号地膜栽培种植密度不宜高,以播种37 378株/hm2鲜薯产量最高,以播种34 478株/hm2商品薯产量达到最高、效益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7.
栀子几个主要数量性状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孝感市孝南区西河镇的成年栀子林为试材,对栀子的6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果数和单位面积产量,应作为丰产栽培选择的重要性状;树高和冠幅主要是通过单株果数来影响单株产量,在生产中要注意协调好树高、冠幅和单株果数的关系;单果重也可适当考虑。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新疆南疆免冬、春灌膜下滴灌不同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对棉花生长、叶面积指数、根系分布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加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可以促进棉花营养生长,提高棉花蕾期和花铃期叶面积指数,相同灌水量下,灌水16次比灌水12次更有利于生殖器官的形成。棉花根系主要分布在垂直方向0~50cm,水平方向上根系成"凹"型分布,棉花根系生物量为窄行宽行膜间,窄行根生物量占总根系生物量的46.61%~53.64%,宽行占23.36%~29.64%,膜间占22.17%~25.11%。增加灌水可以提高表层0~30cm根质量密度,12次灌水根质量密度随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加,16次灌水中420mm灌溉定额根质量密度最大。单株铃数、单铃质量、籽棉产量和经济系数在相同灌水量下,16次灌水大于12次灌水,420mm灌溉定额和16次灌水是南疆免冬、春灌适宜棉花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条件对大豆新品种北豆54号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014年黑龙江省审定命名的大豆新品种北豆54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不同种植条件下,其根系生长所发生的变化,以及产量、叶面积等受到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种植方式在直径为2.0 mm水平上的根长比同一大豆品种其他3种种植方式长,更加适合大豆新品种北豆54号根系的生长发育。种植方式与根的生长发育有着必然联系,垄作种植方式和平作种植方式下根的长度增加,根系增多。垄间覆膜种植方式处理与垄作、沟播种植方式下在产量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这对于加大大豆新品种北豆54号的推广应用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油橄榄为木犀科油橄榄属常绿乔木,树龄可达200年以上,是目前世界上著名的常绿木本油料树种。橄榄油的品质及价值居食用植物油之首位。西昌市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引种栽植油橄榄,通过30多年的种植,油橄榄在该区钙质沙壤土中生长较好,产量高(部分单株单产已超过油橄榄原产地地中海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