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小然 《北方牧业》2021,(21):25-26
蜂王的寿命是3~5年,最长的可达9年.以前大部分养殖场蜂王使用2~3年.在蜜蜂养殖中,蜂王的强弱决定着种群的强弱以及蜂蜜的产量,俗话说:"一只好王千金蜜",可见蜂王的重要性.另外,蜂王在一年后所分泌的信息素变弱,控群能力变差,容易引起分群,所以要适时淘汰老蜂王,培育新蜂王.现在的大部分养蜂场为提高产量,利于管理,蜂王大多是一年一换.那么,如何人工培育优质高产蜂王呢?  相似文献   

2.
培育优质蜂王的条件:有丰富的蜜粉源,适宜的气候,强大的蜂群内须有超比例的内勤峰,不间断奖励饲喂.这些条件具备后,就能使王台内有充沛的和高质量的蜂王浆.只有王台内的王浆质优量大,才能培育出体大健壮的蜂王,只有体大健壮的蜂王,蜂群才能繁殖好,取得好的收益.这是养蜂人所其知和公认的常识和谱理.  相似文献   

3.
蜂王品质的优劣,对于蜂群的发展及其遗传性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产卵力强的蜂王,能维持强大的蜂群群势.而强群是高产稳产的基础.培育优质蜂王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影响蜂王的品质呢?广大的养蜂科技工作者在人工育王技术普遍采用之后,对培育蜂王各个步骤的细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  相似文献   

4.
赵张欣 《蜜蜂杂志》2009,29(9):24-24
蜂王对养蜂的重要性众所皆知,因而养蜂人为了蜂王可以说是尝尽甘苦.对于百群左右大蜂场来说更是如此,每年要培育一二百只理想蜂王,谈何容易.而优质新王又是每年养蜂成败夺取丰收之关键,因此,千难万难,育王任务还是要千方百计去完成.  相似文献   

5.
王海全 《蜜蜂杂志》2007,27(5):23-23
蜜育王,就是大流蜜期培育的蜂王;糖育王,就是在无蜜源期,大量喂糖而培育的蜂王.这两个时期育出的蜂王都能正常产卵,可产卵王的质量确实是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6.
《中国蜂业》2017,(9):20-22
本文就卵的大小对蜂王初生重及蜂王初生重对中华蜜蜂蜂王品质影响进行研究,以明确提高中华蜜蜂蜂王品质的方法。结果表明:限王前后卵重增重0.05 mg,增重33.3%,限王产卵前后卵重差异极显著(P<0.01);用大卵培育的蜂王初生重比用小卵培育的蜂王初生重平均增重13.0 mg,增重7.14%,差异极显著(P<0.01);日龄对蜂王初生重有明显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日龄越小,蜂王初生重越大,随着日龄的增大,蜂王初生重明显降低,呈负相关;用大卵培育的蜂王卵巢管数比用小卵培育的蜂王卵巢管数平均增加6条,差异极显著(P<0.01);蜂王初生重和卵巢管数的显著性值为0.023,即在0.05水平上具有显著性;蜂王初生重与蜂王日均产卵量的显著性值为0.365,显著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什么季节培育蜂王最好?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北方蜂群已经越冬,南方蜜蜂还在采蜜.很多养蜂人认识不同,有的养蜂人认为不管什么季节只要外界有蜜源、气温高、蜜蜂能飞,就能培育蜂王.所以从南方的云南省到其他地方,1月到12月都有蜂场在培育蜂王.有些南北常年转地的蜂场有意识地把换王工作安排在九十月份,理由是秋王新,来年春繁产卵快. 蜂王寿命一般为3~5年,1只蜂王产卵最旺盛的时期是第一、第二年,2年以后产卵逐渐减少,但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个别蜂王在三四年内仍能保持较好的产卵能力.在生产实践中常用2年以内的蜂王;常年转地饲养的蜂群,蜂王要在较长的时间内不断地产卵,使用1年就要换王.所以转地饲养的蜂场就须年年培育新蜂王,更换老蜂王.  相似文献   

8.
蜜育王,就是大流蜜期培育的蜂王;糖育王,就是在无蜜源期,大量喂糖而培育的蜂王.这两个时期育出的蜂王都能正常产卵,可产卵王的质量确实是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9.
为了弄清区域产卵所培育优质蜂王的3种性状表现。采取了同时期对区域产卵和自然产卵所培育的蜂王初生重比较,蜂王交尾成功率,交尾成功的蜂王所产工蜂初生重试验。结果表明:区域产卵培育的蜂王初生重(W=0.1719 g)显著大于自然产卵培育的蜂王初生重(W=0.0861 g)。区域产卵培育的蜂王比自然产卵培育的蜂王交尾成功率高1.91%。所产工蜂初生重差异不显著。说明:培育蜂王时采取控制蜂王在一定区域内产卵可以提高蜂王初生重。区域产卵培育的蜂王比自然产卵培育的蜂王交尾成功率高。培育的蜂王所产工蜂初生重差异不大。这可为培育优质蜂王和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蜂王是蜂群中最重要的一员,每年都有很多蜂农为防止近亲繁殖导致蜂群生产力减退,到临近的其他蜂场引种或者购买种王。一说到培育蜂王,大家都知道选育母本种群,移虫、培育、组织交尾群、处女王交尾,蜂王就这样培育成功。其实要想培育优质蜂王,我们可以做得更细,蜂王可以培育的更优质,一方面提高蜂王质量增加产量,另一方面也减少经常引种带来的麻烦。现将我蜂场历年培育蜂王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种蜂群母本与父本的选择1.如果蜂场没有引种,可以根据自己蜂场当年生  相似文献   

11.
蜂王的质量对蜂群的强弱及其遗传性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以中华蜜蜂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1、2、3日龄工蜂幼虫培育蜂王,对不同日龄培育出蜂王的初生重和卵小管数量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培育蜂王的工蜂幼虫日龄的增加,蜂王的初生重和卵小管数量都呈现出减少的趋势,1、2、3日龄工蜂幼虫培育的蜂王在初生重和卵小管数量上的差异都显著(P<0.01),同一日龄幼虫培育出的蜂王初生重与卵小管的数量呈正相关性.结果表明:1日龄是中华蜜蜂人工育王工蜂幼虫选择的最佳日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蜂业》2020,(1):34-35
<正>"一只好王,千斤蜜糖",说明优质蜂王的重要性,蜂王是蜂群强盛的基础。在现阶段,养蜂人可定期从种蜂场引进所需要的品种作为种王,自己培育生产用王。按照计划培育蜂王是养蜂人的必备技能。下面以南阳为例探讨如何搞好育王,供蜂友们参考。通常情况下1群蜂只允许1只蜂王存在,蜂群不轻易培育蜂王,只有在蜂王老残、丢失、分蜂热时蜂群才培育蜂王。培育蜂王蜂群必先建王台,自然王台有  相似文献   

13.
育王与分蜂     
正蜂王是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蜂群强弱取决于蜂王。因此,培育优质蜂王是养蜂者必须掌握的技术。怎样才能培育出优质的蜂王呢?每个养蜂者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下面就谈谈我培育蜂王的经验:一、选种1.根据生产需要选种:不同蜂种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在我国目前饲养的西方蜜蜂品种中,东北黑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弄清不同性状育王群在一定区域产卵和自然产卵所培育出来的蜂王初生重。2014年石榴花期对3个不同性状育王群控制蜂王在一定区域产卵和蜂王自然产卵培育的蜂王初生重进行称量比较。结果表明:2014年蜂王在一定区域产卵的蜂群培育蜂王时蜂王的初生重(W=0.2000g)显著大于蜂王自然产卵的蜂群(W=0.1799g)。说明培育蜂王时采取将蜂王控制在一定区域内产卵可以提高蜂王初生重,这为培育优质蜂王和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孙群 《中国蜂业》2019,(5):40-40
中蜂王的好坏由蜂王的卵巢管数决定。中蜂王的卵巢管数平均为107条,而一只优秀蜂王的卵巢管数最多可达136条,蜂王质量的好坏显而易见。蜂王的卵巢管数由初生处女王体重决定,体重大卵巢管数多,体重轻卵巢管数少。处女王的体重与蜂王所产卵的大小有关,卵大育王体重重,卵小育王体重轻,成正比例关系。大卵孵化移虫后,得到工蜂良好饲喂的王台幼虫,出台后体重重,饲喂差的王台幼虫出台后体重轻。总之,培育优秀的蜂王是由大卵和良好的饲喂结合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为了提高产蜜量,必须培育好蜂王,以提高中蜂采集、繁殖力,供生产上使用.现将我多年培育中蜂杂交蜂王的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蒋老师,您好! 本人养蜂时间不长,在养蜂生产中没有多大收获,教训倒是不少,尤其在培育蜂王方面.今看了您的<仿自然王台育王法培育蜂王>一文后,想在今后育王中采用.但有些地方必须弄明白,请多加指教.(编者注:为阅读方便,把读者"问"移至后面和"答"排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马平信 《蜜蜂杂志》2010,30(5):20-20
<正>在养蜂管理过程中,淘汰老蜂王、培育新蜂王、诱入新蜂王是一项很麻烦而必不可少的管理方法。很多蜂场为了简单方便地培育新蜂王、更换老蜂王,把诱入新蜂王几项工作融合一起,蜜蜂继箱群一次性安放王台换王。就单纯养蜂而言,继箱群一次性安放王  相似文献   

19.
蜂王对养蜂的重要性众所皆知,因而养蜂人为了蜂王可以说是尝尽甘苦。对于百群左右大蜂场来说更是如此,每年要培育一二百只理想蜂王,谈何容易。而优质新王又是每年养蜂成败夺取丰收之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蜂蜜质量,养蜂工作者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实现科学养蜂,生产专业化。目前我国的养蜂是以大转地为主,搞综合生产。蜂王和工蜂都得不到休息,甚至由于转运时伤热,造成整群死亡,蜂王产卵力下降,工蜂寿命缩短。过去一只蜂王可用2~3年,而现在春季培育的蜂王到秋季就需进行更换,给蜂场带来很重的育王任务。工蜂的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