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蜂王的质量是一个种蜂场的生命线 ,而蜂王的质量除受父母群的基因型决定外 ,也受到育王条件和管理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一个育种场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种蜂王 ,要把握育王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以使不利因素对种蜂王质量产生最小的影响。一、哺育群群势对后代种蜂王质量的影响一只蜂王个体的大小是其品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躯大体重的蜂王 ,其产卵力比躯小体轻的蜂王强得多。发育正常的蜂王 ,它们的头部重量几乎是一样的 ,区别在于它们的腹部重量 ,这是蜂王腹部内卵巢的卵小管数量不同而引起的。因而 ,刚出台的处女王的重量与其产卵力的…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地一些蜂友用处女王培育生产用蜂王,效果不错.与用王台培育蜂王相比较,用处女王培育蜂王的优点,一是劣质蜂王早被淘汰,处女王一出台,是否健壮看得一清二楚;侏儒王、残王等不健壮的,在出台之初就可以除掉,不必在交尾群的脾上查找.二是育王时间可以缩短:处女王出台后,在交尾群中需要几天的成熟期才能出巢婚飞交尾,用处女王育王可以把处女王放在育台群中呆上五六天,成熟后介入交尾群,即可婚飞交尾.  相似文献   

3.
"詹特盒"是一种促进育王过程中移虫工作的精巧设备,初养蜂者使用"詹特盒"可以克服移虫常遇到的困难.使用方法:将种蜂王限制在塑料巢脾盒里,置于蜂群约12小时.巢脾盒背面由活动的塑料巢房活塞组成,蜂王可在上面产卵.3天后卵孵化成幼虫,取下巢房活塞,开口朝下排列在育王框的王台条上,移入哺育群.此方法可以知道蜂王产卵的精确时间以及幼虫的准确日龄,能比较确定地在卵孵化后36小时内移虫,这个日龄的幼虫比较适合于培育蜂王,幼虫在移虫过程中也不易受损伤.幼虫由哺育群的饲喂蜂照料,在蜂王羽化出房前把王台转移到核群,进行交配及产卵.  相似文献   

4.
我 1 98 1年开始养蜂时 ,无师傅指导 ,育王技术可谓一张白纸 ,采用复式育王 ,育出的处女王个体挺大。数年以后 ,自己认为掌握了一些育王技术 ,想把处女王的个子再育大点 ,就增加移虫次数 ,三、四次移虫。此时 ,王台加长至 4~ 6cm ,大王台 ,势必出大处女王。等处女王出房后才发现 ,个子比苍蝇大不了多少。养蜂几年后 ,我不会育王了 ?一位养蜂 3 8年的师傅 ,说他育王有高招 ,即空王台内放满王浆后再移虫 ,育的处女王个大。可没见他育出大个处女王 ,因育王失败蜂场经济效益差 ,导致垮场。王台内王浆多少 ,不决定处女王个子大小。满足幼虫营…  相似文献   

5.
通常在养王实践中,选择繁殖力强、能维持大群、生产性能好的蜂群作母群,这是对的。但是在养王过程中,往往选择母群产卵旺盛期移虫养王,其结果是养出的后代处女王的初生重、外部形态和卵巢管数目不是增加而是减小。这是人们忽略了蜂王的产卵速度与卵重的关系、卵的大小对蜂王质量影响所造成的。育王所用的蜂卵的重量对子代蜂王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最重的蜂王是育自较大的蜂卵,蜂王在春天和秋天产卵数相对少时,卵的体积大,在仲夏时节,产卵多,卵的重  相似文献   

6.
<正>在王台未成熟仍在封盖王台内,群内多次调进各种日龄卵虫脾,不影响处女王台出和以后的出巢交尾,还能增加群内幼蜂数。在处女王交尾期间,养蜂者为了充分利用交尾群内蜜蜂哺育幼虫的潜在能力而向交尾蜂群内调进子脾或卵脾,群内断子多日后,蜂群突然出现蜂卵成片,易产生错觉误认为群内有产卵蜂王,从而  相似文献   

7.
正当发现蜂群意外失王后,究竟是给其直接诱王呢?还是给它介入王台?或让其自然改造王台?再或者从另外蜂群调入幼虫、卵脾,让失王群重新改造王台后,培育新蜂王呢?一般而言,在有备用优良新蜂王的情况下,通常采用直接给失王群诱入蜂王的方法,这样做可以最大程度缩短无王期。还可以免去介台不成功以及处女王婚飞时失王的风险。补充饲喂,介入蜂王很快就能恢复产卵——有的当天就可产卵,更有甚者,介入即产卵。对失王群而言,根本没有因失王而遭受任何损失,  相似文献   

8.
过去在养蜂书上看到,王台内有无剩余王浆,是判定处女王好坏的标准之一。那么,是不是剩余浆越多越好呢?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王台内剩余浆越多,处女王越好。后来,我慢慢发觉剩余浆多的王台,有的幼虫根本不会羽化为蜂王而死在了台内,有的即使羽化了,蜂王质量也不太理想。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实验:1)用塑料台基育王,选择强大的蜂群作哺育群,外界有充足的蜜粉源。2)在晴天的早上割取成熟王台。王台割下后,迎着太阳逐个观察,把王台底部剩余浆少的放一边,剩余浆多的放另一边。把两种王台安放到交尾群内,作好标记。3)蜂王出房后观…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 ,人工养王 ,需要移卵或移虫 ,移卵育王因其技术难度大 ,不易掌握 ,因此大多养蜂者采用移虫的办法。因采用一次性移虫所培育出的蜂王质量不够理想 ,后来养蜂人又发明了复式移虫法 ,来解决王台接受率低和王台内王浆量少的问题 ,但是在生产实践中所养的蜂王也不是个个都优质 ,批批都好 ;恰恰相反 ,有时王台内王浆越多 ,出房的处女王越小。因此 ,近几年有些养蜂者又改用一次性移虫育王 ,此法掌握得好 ,同样可以育出高品质的处女王。那么到底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培育出高质量的处女王呢 ?本人经过多年的实践 ,将两者有机结合 ,总结出“二次…  相似文献   

10.
<正>中蜂王卵期大约为3天,与工蜂相似。蜂王卵孵化后1.5天,明显可见幼虫体节,虫体呈弯月形,王台中的王浆量明显多于工蜂,成点状浸润包围幼虫体。蜂王卵孵化后3天,蜂王幼虫体已占王台底四分之一,王浆已布满王台底部,较为浓稠。蜂王卵孵化后3.5天,蜂王幼虫体已占王台底的二分之一,王浆全部浸润包围幼虫体。蜂王卵孵化后4天,蜂王幼虫体已填满王台巢房底部,首尾相接浸润于王浆中。蜂王卵孵化后4.5天,蜂王幼虫体肥大,蜂王幼虫背部血管明显可见。工蜂从此时起开始为王台封蜡盖。蜂王卵孵化后5天,王台已经完全封盖,蜂王幼虫在台内吐丝作茧。  相似文献   

11.
秋后自然王是指秋天关王后,蜂巢内产生自然王台或急造王台,羽化产生的处女王或成熟蜂王. 秋季关王时,一是蜂王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王笼内,只能与部分工蜂接触,"蜂王物质"的传递受阻,一些工蜂产生了失王感,急于造王台育王;二是蜂王不能正常产卵,蜂群内的幼虫逐渐减少,从而产生了过剩的哺育力;三是秋后蜜粉源少甚至无,蜜蜂的巢外活动减少,有部分蜂群的工蜂就在巢内泌蜡造脾,利用幼虫改造王台或将蜂王产的卵移入王台中,加强哺育,十几天后便出现处女王.  相似文献   

12.
强壮的蜂群是获取大量蜂产品的前提条件,而蜂群能否发展强壮,同等条件下,关键在于蜂群中是否有优质的蜂王,因而怎样培育优质蜂王就显得尤为重要,经笔者实践证明,用移卵套管移大卵育王能育成初生重较大的蜂王,蜂王卵巢管数多,产卵力强,能维持大群。移卵套管的制作方法见《中国养蜂》2004年第1期。使用方法如下:一、培育育王用适龄大卵在开始育王的8 ̄10天前,用竖式隔王板把种王控制在放有两张大蜜粉脾一张大幼虫脾的巢箱内,限制蜂王产卵,让蜂王休息一段时间,在移卵前3天,把种王所在的3张脾换成一张大封盖子脾和一张适合产卵的空脾(空脾要半新…  相似文献   

13.
育王小技     
<正>育王框移他群寄养当谨慎有时因育王群生产需要或防分蜂,需将王台已封口的育王框移入他群寄养。若寄养群蜂王年青,寄养框放进后被寄养群工蜂咬破所有王台拖弃王蛹,则使分蜂处于被动。提王台不能马上介台介王若刚从交尾群中提走新王,随即诱入王台,则工蜂会啃、弃诱入的王台。应在诱入王台前2天提走蜂王,并提出其中的卵虫,在蜂群产生失王感而又无法再造王台的情况下诱入王台。处女王不宜直接介入已出房的处女王直接投入交尾群,若是连续使用的老交尾群,则处女王易被拖  相似文献   

14.
根据本人的经验,现将生产用王优劣的鉴别方法叙述如下,以供同行在选择蜂王时参考。一、从王台内的状况看将育王框从巢箱内提出正对着太阳,从前后两面观察封盖王台内的王。若透明,且占满整个王台的是好王;不透明,又未占满王台位置的王就差;若看到王台内的王在动弹,说明大约过两个小时就可以出台。二、从交尾次数与产卵迟早看待处女王出房5~6天,在气温高于20℃以上,风和日暖的中午11时至下午5时这段时间内,观察处女王的婚飞情况。如果发现处女王出  相似文献   

15.
下面我把使用螺旋王笼的体会介绍如下,供蜂友们参考。a.换王:不论季节或是否有蜜源,使用螺旋王笼都可以换王。只需把蜂王放进螺旋王笼中,用硬纸片堵好门;由于王笼的特殊结构,工蜂不会进入笼中,过一两天放出将会一次性换王成功。b.保护王台:在人工育王时,有时会把育王时间记错。移进大虫,则处女王提前出房,把所有王台毁掉;错过季节则导致措手不及或损失不可挽回。只要在处女王出房前一二天,把所有的王台都卡在螺旋王笼的上口(塑料王台最好)。因处女王出房在笼内,无法去毁掉其他王台,可起到保护王台的作用。c.储存处女王:人工育王不可能保证百…  相似文献   

16.
张兴绵 《中国蜂业》2004,55(4):33-33
王台内王浆太多,育出的蜂王个体反而小,我认为原因是小虫食老浆. 笔者在前年8月份进行了一次育王试验,采取复式移虫,两次移虫间隔40小时,在同一育王框上移大、小两种幼虫,以蜂王出房时间计算,相差12~18小时.虽然大幼虫在王台内时间短,但新王个体大小与正常蜂王体型大小相同;较小的幼虫在王台内时间长,其蜂王个体大小反而与工蜂相似.  相似文献   

17.
<正>1育蜂王怪事在我半个世纪养中蜂育王的生涯中,无论是人工复移中蜂幼虫或蜂群自造王台,不时会遇到这样的怪事,就是王台正常封盖后,一般情况王台封盖4 d后,台盖会慢慢变为棕红色,随着时间推移台盖颜色会越来越加深,但是少数王台封盖后始终不变色。如果台盖无变化就不是正常的,正常情况下工蜂会将台盖顶端的虚尖部分咬、啃掉,处女王临出前台盖会像铺1层薄网状样,便于处女王咬破台盖后出来。上述  相似文献   

18.
培育蜂王时 ,交尾群不时遇到 :a.王台有问题 ,不出台 ;b.出台后 ,处女王被围死 ;c.外出交尾受伤害 ,不能回巢 ;d.婚飞回巢 ,带有雄蜂异味遭围死亡 ;e.婚飞回巢错投其他群失去。为保证育王台成功 ,一般采用 :a.重新介入成熟王台 ;b.储备处女王 ,一旦交尾群中处女王失去 ,将处女王介入。介绍处女王 ,可保证及时交尾。介绍处女王比介绍产卵王难 ,我介绍处女王时 ,曾用过多种传统的方法 ,都不完全理想。看了《蜜蜂杂志》 2 0 0 1年第 4期陈逢林先生的方法 ,受到极大影响 ,只作一点点变通 ,即把“蘸蜜”改为王笼、包裹物里外“涂蜂蜜”。这方法失…  相似文献   

19.
(十)人工育王 人工育王是通过严格选择种群,利用工蜂房内早期幼虫或卵,改造环境和营养条件,培育出优质的蜂王,以达到增殖蜂群和推广良种的目的。 1.育王条件:为培育出优质高产的蜂王,育王时应尽量满足以下条件。(1)丰富的蜜粉源:从工蜂造王台  相似文献   

20.
移虫育王法     
幼虫的移植 ,是用移虫针从工蜂房内将适龄的雌性幼虫挑取出来 ,移到人工王台 (蜡碗或者塑料王台 )内。移虫可分为湿式移虫和干式移虫 ;一次移虫和复式移虫。1 .如何获得适龄幼虫2 .5日龄以内的工蜂幼虫移植到人工王台内 ,都可以由哺育群哺育成发育正常的蜂王。用于培育蜂王的雌性幼虫虫龄越小 ,育成的蜂王的一对卵巢里的卵巢管的数量就越多。但刚刚从卵孵化的幼虫不到 0 .1mm ,难以看清 ,移植时容易将其弄伤。人工培育蜂王 ,通常采用1 2— 2 4小时的幼虫。为获得 1日龄左右的小幼虫 ,通常将蜂王饲养在 5框箱内 ,以限制其产卵量 ,并且容易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