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谈蜂场引种     
《中国蜂业》2011,62(8)
近些年来,本地区蜂友都认识到优良蜂种的重要性,不惜巨资从各地引进种蜂王,但引种后饲养效果却大不相同。杨蜂友2006年从南方引进种王进行杂交换王,结果除了大流蜜期外都得补喂蜜粉,因忽略饲喂而蜂群不壮,产蜜量比引种前减少20%,越冬期按常规用量饲喂,结果饿死8群,其余也都成了弱群,所以笔者提醒本地区蜂友引种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影响蜂蜜高产的因素很多,首先,蜜源植物数量要有足够多;其次,花期的前、中、后期天气要适宜,再次,良好的地理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最后就是选择饲养的蜂种.蜂群强弱与蜂群兴奋度对采集能力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天气属自然因素不在我们的掌控范围内,蜂种则可由蜂友根据用途进行选择,而蜂群强弱与养蜂技术有关,本文将着重从蜂种的选择,针对山东地区刺槐流蜜期,提高蜂群兴奋度来增加蜂蜜产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段继远 《蜜蜂杂志》1999,(10):19-19
蜂王质量优劣,对蜂群繁殖快慢,群势强弱,生产效益高低有直接的影响。为此,在育王时掌握好综合配套措施,提高育王技术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就笔者的实践和体会谈点见解,以供参考。1.选择优良蜂种。选择和引进优良蜂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蜜源、生产目的及饲养方式而定。以产蜜为主的蜂场直选择产蜜型蜂种,如喀蜂、意蜂及喀X意杂交种等2以产浆为主的蜂场选择浆蜂,要求蜜浆兼顾者选择蜜浆双高产蜂种;北方高寒地区宜选择耐寒的黑色蜂种;南方直选择耐热的黄色蜂种。为了取长补短.不论南方和北方都可引进黄黑两种体色的蜂种配制饲养杂…  相似文献   

4.
薛超雄 《中国蜂业》2007,58(11):29-29
《中国蜂业》曾发表过文章对蜂群采野菊花蜜有争议,少数蜂友认为采蜜有益,而多数蜂友认为得不偿失。但在广西,蜂群可以放心采野菊花蜜。广西野菊花种类繁多,分布从南到北。广西石灰岩分布约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在半石山区的野  相似文献   

5.
常听到蜂友抱怨:过冬不慎,饿死了蜂群。那么,蜂群过冬是如何饿死的呢?大致有以下4种原因:一是和平盗造成弱群突然缺蜜。冬季,本场蜂群之间不打斗,常发生一些弱小蜂群一两天内脾上存蜜被盗空,而且不易被发现;二是弱群病群采集力差,不能自给。在上饶的冬季,天气无雨,气温中蜂8℃,意蜂12℃,蜜蜂便会出巢采集,而弱群、病群工蜂采集力差,往往自给不足;三是越冬前过度取蜜,造成存粮不足。每年最后的一个蜜源是冬柃,有些蜂友见蜜起意,一扫而光,留存冬粮不足;四是恶劣天气,管理不当。近几年江南暖冬,但连续十天半月的不佳天气时常出现,蜂箱巢门朝北灌风,蜂箱避雨保温不够,都增加了耗蜜。  相似文献   

6.
养蜂人常说:一年之计在于秋,下面就寒地蜂群的秋季管理谈点看法. 1两个"宜早不宜迟" 1.1抓秋繁宜早不宜迟 以黑龙江北部为例,一般年份7月末大流蜜期到来,而很多资料记载,8月1日蜂王产的卵即可越冬.很多蜂友为了多取蜜而限制蜂王产卵,甚至用无王群采蜜,9月10日以后,寒流来袭,蜂王停产断子,蜂数不足,这样的蜂群很难越冬.所以我提倡抓秋繁宜早不宜迟.  相似文献   

7.
生产实践证明,同样的蜂种和群势,在同一蜜源场地放蜂,由于管理措施不同,产蜜量相差很大。怎样提高产蜜量,我们对蜂群管理的主要措施是: 一、分散繁殖,组织强群采蜜。蜂多产蜜多,但同样的蜂数,如分散平均、产蜜量就不高。平时采取分散繁殖,流蜜期合并成强群采蜜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蜂群的产蜜量。  相似文献   

8.
正常听到蜂友抱怨:过冬不慎,饿死了蜂群。那么,蜂群过冬是如何饿死的呢?大致有以下4种原因:一是和平盗造成弱群突然缺蜜。冬季,本场蜂群之间不打斗,常发生一些弱小蜂群一两天内脾上存蜜被盗空,而且不易被发现;二是弱群病群采集力差,不能自给。在上饶的冬季,天气无雨,气温中蜂8℃,意蜂12℃,蜜蜂便会出巢采集,而弱群、病群工蜂采集力差,往往自给不足;三是越冬前过度取蜜,造成存粮不足。  相似文献   

9.
李贵良 《蜜蜂杂志》2006,26(3):41-41
严冬已过,暖春到来,一年一度的春繁开始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把蜂养得又壮又强。所以个个使尽技法,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然而,结果不一定尽如人意。尽管有的蜂友采取了各种繁蜂措施,如提前繁蜂、紧缩巢脾、治螨等,蜂群还是繁不好,到洋槐花期时只有6框左右的群势,一个很有把握取蜜的蜜源期白白浪费。究其原因,我认为就是往往被一部分人所忽略的良种良王良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我的4次引种经历谈谈体会。1993年6月15日我到安阳乡霍家庄采荆条蜜。当地有位蜂友因蜂群进蜜不好而请我帮其查看蜂群。该蜂友蜂群的工蜂体…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与蜂友交流时,了解到有的蜂友为预防蜜蜂病敌害而无病先施药。该做法一定程度上能够延缓蜂群的发病时间,但是容易使蜜蜂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蜂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这些蜂友们家住黑龙江省东宁县老黑山镇,每户饲养蜂群在二十群以上一百群以下,以定地饲养为主,结合小转地放蜂,全部为业余养蜂。以产蜜为主。我的这些蜂友有养蜂50多年的,也有近几年开始养蜂的,年龄最大的蜂友70多岁,年龄最小的30多岁。虽然养蜂时间相差之大,但他们都能将蜂群养的全县大有名气,并年年有效益。蜂群无疾病,都能年年安全越冬,无损失,使外地很多养蜂户前来参观取经,包括专业养蜂场也前来交流。那么,我们这些蜂友们有哪些比其他养蜂人高明之处?那究竟在哪里?通过与其他蜂友交流,结论有了。  相似文献   

12.
台湾甜蜜蜜     
黄东明 《蜜蜂杂志》2005,25(6):20-20
《蜜蜂杂志》上的“经验与教训”栏目中,蜂友们经常提醒同行应注意放蜂场地的选择,特别是在夏天多雨季节的放蜂场地要特别注意。但是在2004年7月5日,悲剧还是重演了。许某等2位蜂友,将蜂群转移至随州市封江乡的生态旅游区内放蜂,恰逢当年是养蜂大年,荆条蜜丰收。气温高、流蜜早,7月5日前已连续取蜜3次,蜂友们笑在脸上,甜在心里,却不知厄运已经来临。大暴雨虽只下了1个多钟头,山洪就暴发了,将放在山沟边的蜂箱冲走大半。虽经两位蜂友的奋力抢救,但只救下了不到1/3的蜂群,大部分蜂群被洪水冲走,造成了重大损失。望着眼前的悲惨场面,两位蜂友都…  相似文献   

13.
<正>我自1972年养蜂以来,除2019年外,都有收益。1983年后,农田由个人承包,红花草种植绝迹,主要蜜源有荔枝、龙眼等。我地荔枝、龙眼流蜜分大小年,一般大年摇5~6次蜜,小年摇2~3次蜜。而2019年,我地区荔枝、龙眼开花极少,定地饲养的蜂群都没有摇过蜜,我的蜂群只勉强摇过1次蜜。转地饲养的蜂群能摇2次蜜。定地饲养的蜂农因为没有收入,经济困难,没有钱买糖喂蜂,很多蜂群饿死,如刘蜂友原来有130多群蜂,现只剩20群;韦蜂友原有40多群蜂,现全军覆灭。转地饲养的蜂群虽然摇2次蜜,如黄蜂友饲养300多群蜂,摇1000kg蜜,大部分蜜卖不出去。我摇1次蜜后,就买白糖喂,10天左右喂1次,蜂群飞逃2群,饿死1群。2020年,我地荔枝、龙眼流蜜是大年,养蜂有希望丰收,但2020年是闰年,多阴雨天气,加上倒春寒,养蜂人要有思想准备,谨慎管理。  相似文献   

14.
前几天我遇到冯蜂友,在交谈中他抱怨:2012年柳孟头大流蜜,别人一群能产30~50斤蜜,而自己已饲养近百群,却一两蜜也没有……。我问他是否群势太弱,他邀我去看他的蜂群。我打开箱一看,是双王群,每边4脾蜂,继箱6脾蜂,继箱两边隔板外各有2脾左右的蜂,群势并不弱,怎么不产蜜呢?我再仔细看,原来尽是幼蜂。我再次寻问,前半月前群势怎么样(当时正值柳孟  相似文献   

15.
陈意柯 《蜜蜂杂志》2009,29(4):28-28
张绪林蜂友<老蜂桶新养法>一文发表于2006年<蜜蜂杂志>第8期第31页.对于张绪林蜂友的这些评论,我深有同感. 张绪林蜂友为适应中蜂特性的需要,在大容量(有箩筐大)的木桶口或在原意蜂平箱上加高10 cm后架上木条,或架上拆去底框梁的意蜂框(见2007年<蜜蜂杂志>第1期第22页)让蜂群自然造脾,得到了满意结果:"因巢脾宽大,一个中等群一次可取蜜10 kg,大群可取蜜15~20 kg,比活框饲养产量高、管理时间少、蜂群更健康".  相似文献   

16.
郑州 《蜜蜂杂志》2006,26(11):21-21
我在饲养新疆黑蜂的过程中,有几个需要探讨的问题,现陈述如下。1体色为黑色的蜜蜂生产出的蜂产品营养价值要高?蜂蜜:我们用同一蜂场同等群势的蜂群作比较,都是3天取一次蜜用波美折射计测,黑色蜂群产的蜜要比黄色蜂群产的蜜高0.5波美度左右。同样是封盖蜜,新疆黑蜂比其他黑蜂浓度要高,比黄色蜂的浓度更高,所以气味、甜味等都比较浓。用新疆黑蜂的蜂王幼虫在黄色蜂群中培育蜂王,封盖后的第4天左右,会被黄色蜜蜂全部拖掉;用黄色蜜蜂的蜂王幼虫,在黑蜂群中育王则未出现过上述现象。花粉:新疆黑蜂不喜欢代用花粉,而干花粉做成的粉条黄色蜂种却用…  相似文献   

17.
去年,我从白沙湾浆蜂原种场邮购黑浆蜂种王一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饲养观察,觉得该品种蜜蜂性情温驯,繁殖速度快,蜜浆产量高,且抗病力强,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蜜蜂良种.并向附近各蜂友推荐.没想到有几位来我场参观的蜂友,发现该种王群内有少量不同体色的蜜蜂,随即提出一个问题:群内有几种体色的蜜蜂,黑浆蜂是纯种蜜蜂还是杂种蜜蜂?能做种用蜂群吗?我想,带有这个疑问的蜂友一定还不少,故想借贵刊一角与广大蜂友公开谈谈.  相似文献   

18.
1人为误导诱发的迁逃式分蜂逃蜂通常是由高温缺蜜、巢虫危害、胡蜂骚扰、盗蜂斗杀以及周边环境恶劣等因素造成的。但是也会因养蜂人不合时宜的不良饲养管理而诱导原本正常的蜂群,在毫无飞逃先兆的情况下而突然迁逃,让很多蜂友甚感困惑和心痛。  相似文献   

19.
养蜂要做好人工分蜂和蜜蜂的合并工作.怎样做好?笔者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供蜂友们参考. 1人工分蜂 人工分蜂又称人工分群,它是增加蜂群数量,扩大生产的基本方法,用培育的产卵蜂王、成熟王台或者储备蜂王以及一部分带蜂子脾或蜜睥组成新蜂群.人工分蜂能按计划,在最适宜的时期繁殖新蜂群.个别蜂群发生"分蜂热"时,可以及时采取人工分蜂的方法把蜂群分开,能够制止蜂群发生自然分蜂,避免收捕的麻烦和分蜂群飞逃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正张老师:我地最近两年每到秋季就会发生蜜蜂中毒死亡现象,主要症状是成年蜂腹部膨大,失去飞翔能力并伴有下痢症状,而且蜂群越冬效果也不好,常有大量蜜蜂死亡。有的蜂友说是甘露蜜中毒引起的,请张老师分析一下,这是甘露蜜中毒吗?应该怎样预防和处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