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患者招女士,66岁,南海狮山人,农民。就诊地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主诉:双足麻木伴双膝疼痛半年余,近2周膝痛加重。病史:2014年3月14日前来就诊。现患者自觉双足麻木及双膝关节疼痛,无外伤病史,体型偏胖。无恶寒发热,无自汗盗汗,稍有口干无口苦,胃纳可,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弦细稍数。自上年8月份发现有糖尿病后,渐渐开始双膝关节疼痛及双足由踝关节至双脚趾麻木不  相似文献   

2.
蜂针对许多疑难病有良好的疗效是养蜂界众所周知的事实,而蜂针过敏反应也是大家所惧怕而又要面对的情况。蜂针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性休克、荨麻疹、发热、瘙痒、阿瑟性反应(皮疹类)、表皮痛、淋巴结肿大等多种形式,其中前两项是最严重的过敏反应之一。如不加注意,甚至会使被蜂针者出现不可救治的情况。故本文意在分析严重蜂针过敏反应现象,探讨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蜂针疗法过敏反应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蜂针疗法过敏反应观察李万瑶,邓金峰,赖先娥,林国华(广州中医学院针灸系蜂疗室)蜂针疗法,又称蜂毒经络疗法,是用家养蜜蜂的尾针螫于患者的穴位或痛点,通过蜂毒和针刺的综合作用而起到调整机体,治疗疾病的疗法。近年来因其对多种疾病有独特疗效,故此临床上逐渐被...  相似文献   

4.
蜂针疗法及其引起的过敏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蜂针疗法及方法蜂针疗法是利用工蜂末端蜂刺中释放出的蜂毒液的药理作用和配合螫针的综合作用而起到调整机体、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也称蜂毒疗法 ,简称蜂针。它既给人体经络以机械刺激 ,同时自动注入皮内的适量蜂毒液还具有药理作用 ,蜂针继发局部潮红充血兼具温灸效应。它是针、药、灸三结合的复合型刺灸法 ,具有廉、便、验三大特点。它是由民间蜂螫治疗的经验与针灸医术相结合发展而成 ,是中国医术的一种 ,它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绝 ,经国内外蜂针研究者继承和发扬 ,已在医疗保健事业中显示出独特的效用。蜂针疗法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5.
6.
源于自然,采于自然的蜂疗法。对多种疾病,尤其是各种疑难杂症,有独到的治愈功效。虽然蜂疗法还未得到普及,但已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蜂疗法是一种新兴的中医保健疗法。由于其具有价廉、方便、高效的治疗效果,逐步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认同。蜂疗医务人员或是爱好蜂疗事业的人,为了给他人治疗疾病,为了患者的安全,也为了不给医疗人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在蜂疗前必须严格做蜂针试验。蜂疗前试针是一项非常重要而不可缺少的工作,尤其是对药物过敏患者更为重要。试针一般常用曲池穴和志室穴。为什么蜂疗前必须严格试针,谈一下我免费为近20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初期蜂针患者肿胀反应规律,为蜂针治疗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将118例初次接受蜂针治疗的患者采用蜂针直刺法进行治疗,留针10分钟后,隔日1次,每月15次,治疗后30分钟观察患者肿胀反应及其他反应情况,共观察两个疗程。结果经观察,蜂针治疗后肿胀发生率为98.83%,其发生与服药、抓痒及发热与否有关。结论蜂针治疗后肿胀的发生是常见的,但一般不必给与特殊治疗将自动缓解,仍是一种较安全的治疗方法;临床进行蜂针治疗时对未服用激素治疗者及容易瘙痒、发热患者严密观察,防止严重肿胀等过敏反应的发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正>蜂针疗法历史悠久,在民间广泛应用,是治疗风湿病等疑难杂症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对其安全性很少有过系统研究。一、蜂针存在的安全隐患蜂针疗法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给患者带来恐惧心理,也给医务人员推广应用带来障碍。临床上关于蜂针治疗时发生不良反应的报道并不少见。范业忠等观察132例接受蜂疗的患者中,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江夏区法泗镇法泗村十三组村民胡胜甫的老伴左耳后长了一块比大拇指头大一点的牛皮癣 ,已有十几年了。各种治皮肤病的膏药搽了不少 ,不见好转 ,有时很痒 ,抠下很多白色的皮屑 ,因无大碍 ,也就没在意。今年我养了蜜蜂。秋天 ,有一次我检查蜜蜂 ,喊老伴拿一件东西给我 ,当她走近蜂箱时 ,没想到一只蜜蜂碰巧落到那一块癣上螫了一针 ,红肿了两三天。过了几天后 ,那癣的增生物都脱落了 ,真没想到蜂螫一针 ,把她十多年的顽癣治好了。真是蜂毒是良药 ,一螫治顽癣蜂针是良药,一螫治顽癣@胡中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法泗中心小学!湖北武汉430210…  相似文献   

10.
蜂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9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2003年间,作者为2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蜂疗.其中男28例,女1例;20—30岁9例,31—40岁11例,41岁以上9例;早、中期18例,晚期11例,获效的25例中,经蜂针治疗3—5个者11例,占37.9%,蜂针5个月—1.5年者9例,占31%,坚持蜂针1.5年以上者5例,占17.2%。另4例治疗中断,作为无效病例,占13.8%。蜂针治疗不仅看近期效架,特别要注重远期疗效,坚持蜂钊治疗300次左右者,能标本兼治,在经济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蜂针并未发现有任何毒副作用。强直性脊柱炎中晚期患者进行蜂疗时,应鼓励患者坚定信心,坚持长期治疗,定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1.
祖国医学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痹症是经络不通 ,气血闭阻引起的一些痛症 ,它包括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临床上病程长、疗效慢 ,很难治愈。李万瑶教授不循常法 ,将传统的蜂螫疗法与祖国医学的经络腧穴理论相结合 ,对痹症的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其治验小结如下。1 辨证分型根据临床表现何邪偏胜可分为 4症 :行痹 :肢体关节走窜疼痛 ,此起彼伏 ,痛无定处。有时兼见寒热 ,舌黄腻苔 ,脉浮滑。此为风气偏盛所致。痛痹 :畏寒 ,关节疼痛较剧烈 ,或酸胀疼痛 ,遇寒加重 ,…  相似文献   

12.
2018年6月,天气闷热,笔者染上了湿疹。表现为开始下腹左侧有手掌大小的皮肤瘙痒,后扩散到右侧,随后又迁延到大小腿、胸部左右侧,然后又扩散到上腹左右侧,呈对称性、游走性瘙痒。皮肤上有弥漫性丘疹,结痂后皮肤变粗糙,越挠越痒。  相似文献   

13.
面神经炎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蜂针疗法为其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评价了蜂针疗法对面神经炎的疗效。使用Meta分析方法,纳入7篇RCT研究,共计506例。用R 4.1.1软件对总有效率进行汇总,蜂针疗法总有效率高于常规针灸(P <0.01),也高于药物治疗(P <0.05)。最终得出结论:蜂针疗法及其联合疗法可以提高周围性面瘫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我父亲是中医,我爱好养蜂,渐渐地对蜂疗感兴趣。随着蜂针疗法的推广,蜂针配合中药及蜂产品治疗关节炎疗效不错。党先生是一位退休老干部,患类风湿关节炎多  相似文献   

15.
曾伟 《中国蜂业》2013,(11):38-38
复发和转移是恶性肿瘤区别于良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很多肿瘤病人手术、放疗、化疗都做了,出院时得到了临床治愈,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被治愈的肿瘤又重新复发,给病人带来了痛苦和生命的威胁。因此,在肿瘤得到控制之后,一定要重视和预防肿瘤的复发,那么蜂针疗法和蜂产品在应对肿瘤的复发方面有没有作用呢?笔者在蜂针疗法实践过程中接触过不少肿瘤复发的患者,现挑选一比较典型的蜂针疗法和蜂产品治疗复发肿瘤的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顾进才  马风 《中国蜂业》2009,60(4):41-41
面神经麻痹即面瘫是由各种因素导致人体正气不足,风寒乘虚而入,气瘀血阻,脉络失营养而致。采用蜂针治疗,体现了针、灸、药三位一体的优势,配合活血化瘀、营养神经,患者得以康复。另外,面瘫有一定的自愈性,采用蜂疗并结合中西医治疗能缩短疗程,减轻痛苦,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于先觉 《中国蜂业》2006,57(10):27-28
实例一:重庆市荣昌县龙集镇胡某,女,50岁。2002年患子宫流血,她在荣昌县人民医院花掉6000多元治疗无效。患者于2002年3月进行蜂针治疗。经试针,无过敏反应。第一天用蜂针螫刺关元、太冲两个穴位,各用1只蜂。从第三天开始,每周3次用蜂针螫刺、关元、太冲、气海、气门、天枢穴、带脉、命门、上髂、中髂、下髂等穴位。每个穴位用蜂4只。同时用蜂散刺下腹部,治疗三个月共用蜂576只。  相似文献   

18.
柯善英 《蜜蜂杂志》2010,30(5):34-35
<正>蜂毒具有独特而完整的生物医疗效应,它是治疗众多疑难杂症的良药,开发普及蜂针疗法,是人类健康的需求。然而,蜂针剧痛令人畏惧,蜂针过敏,甚至致死,令人恐惧。我在蜂针治疗中,曾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蜂针疗法治疗病例总结,发现蜂针疗法对脑梗塞后遗症(偏瘫)病例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希望此病例对治疗脑梗塞后遗症(偏瘫)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腱鞘囊肿是一种机体常见的、发生在关节囊或腱鞘附近的一种良性肿块,其多为单房性,也可为多房性。多发生于关节的肌腱滑动处,发病原因尚不明。1病因病机目前主要认为与关节囊、韧带、腱鞘上的结缔组织因局部营养不良,发生退行性黏液性变性,或与外伤、局部慢性劳损有关。囊肿壁的外层是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层为白色光滑的滑膜覆盖,囊腔内充满蛋清样稠密或稀薄的胶冻状黏液。有人认为,腱鞘囊肿是手和足部的关节或腱鞘内滑液增多后发生的囊性疝出,或囊肿的形成与关节或腱鞘内压力增大有关。有时囊腔可与腱鞘或关节腔相通,也有的囊腔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