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建立绵羊肺炎支原体和精氨酸支原体的双重PCR检测方法,本试验分别设计了绵羊肺炎支原体和精氨酸支原体的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后对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评价,并对40份鼻拭子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同时扩增出绵羊肺炎支原体545 bp和精氨酸支原体806 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其他病原的DNA扩增均为阴性。该双重PCR方法对绵羊肺炎支原体和精氨酸支原体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0和10 pg/μL。40份鼻拭子检测结果显示,双重PCR检测方法与分离培养法符合率高达92.5%,均能鉴定出绵羊肺炎支原体和精氨酸支原体。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可用于绵羊肺炎支原体和精氨酸支原体的临床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2.
针对绵羊肺炎支原体(Mo) 16S rRNA基因设计4条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与体系,建立了Mo检测LAMP方法,并对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及临床应用性检测.结果显示,于60℃保温60 min即可最优化检测Mo,且所建方法仅能特异扩增Mo,最低检出分子拷贝数为1.0×102copies/μL,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4份已知阳性病料进行LAMP检测均为阳性,表明所建LAMP可初步应用于临床检测,为羊Mo感染病例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黄颡鱼源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的方法,本研究根据A.veronii菌株RC110724黏附素基因(Aha)和促旋酶B亚单位基因(gyrB)序列设计引物,经条件优化建立了A.veronii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同时扩增出A.veronii 419 bp和745 bp两条特异性的片段,而对嗜水气单胞菌、迟缓爱德华菌、副溶血性弧菌、麦氏弧菌、荧光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柱状黄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无乳链球菌、舒伯特气单胞菌扩增结果为阴性;该方法对A.veronii标准株ATCC35624和RC110724基因组DNA和菌体检测下限分别为6.6×10~(-3)ng/μL和3.2×10~2cfu/mL。利用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对3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细菌传统分离鉴定符合率为100%。同时,双重PCR可以检出菌株RC110724人工感染的黄颡鱼肝、脾和肾组织中的细菌DNA,对肝和脾脏组织的样品检测效果最好。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性,可用于黄颡鱼等A.veronii感染病例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可同时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PRV gE基因和PCV-2 ORF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PRV-S/PRV-A和PCV-2-S/PCV-2-A,产物分别为270 bp和189 bp。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高特异性,检测PRV和PCV-2的DNA最低量均为1×10~(-4)μg/μL。对136份临床上疑似为PRV和PCV-2感染病料样品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可用于临床上PRV和PCV-2引起的单纯或混合感染的传染病病原学诊断。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恒温隔绝式荧光PCR(iiPCR)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报道的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首次建立了检测IBRV核酸的ii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仅特异性检测出IBRV,而对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牛副流感3型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腺病毒3型、牛冠状病毒、牛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等病原则不能检出。该方法的检测下限为2.4拷贝/μL质粒标准品,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对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与OIE推荐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该方法配合PetNAD核酸萃取试剂盒,从核酸提取到报告检测结果仅需1h,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可现地化的特点。对9个省29份商品化冻精检测结果显示,IBRV阳性率为24%(7/29),表明我国流通的商品化冻精携带IBRV情况普遍。本研究为IBRV的现地检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犬瘟热病毒(CDV)的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检测。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已登录的CDV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CDV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临床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可用于CD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病原监测。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绵羊肺炎支原体(Mo)的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Mo Y-98株(KR021380.1)黏附素基因p113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针对Mo的TaqMan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特异性检测Mo,对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莱氏无胆甾原体及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V)等羊常见病原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最低检测限为10拷贝/μL;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采用该方法对9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Mo的阳性率为67.7%(65/96),比常规PCR法及支原体分离鉴定法更加敏感。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Mo 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用于Mo的准确快速检测及羊支原体性肺炎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8.
肠炎沙门菌种特异性PCR及对感染鸭快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GenBank登录的肠炎沙门菌(SE)种特异性DNA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能特异性扩增293 bp DNA片段的引物,首次建立了SE的种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诊断方法.该方法仅需10 h即可获得结果且只能特异性扩增SE,而对照菌株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检测SE的最低DNA模板量为50 ng/L,最少检测到的细菌数为19CFU/mL.对10只SE人工感染死亡雏鸭的心、肝和粪便的检测结果与细菌分离的结果符合率为100%,而对脾、脑、法氏囊的检测阳性率极显著(P<0.01)高于细菌分离率;应用该技术对临床送检的228只疑似SE感染死亡鸭病例检测结果也显著高于细菌分离法.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PCR方法检测SE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比传统的细菌分离鉴定更加快捷、准确,可用于SE感染疑似病例的检测及其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和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是栖息于牛呼吸道的2种常见细菌,可引发牛的呼吸道疾病,对养殖业产生一定经济损失。为提高这2种细菌所导致疾病的临床诊断效率,本研究根据Pm的Kmt1基因、Mh的Lkt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2种细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对其他牛源细菌及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Pm、Mh病原基因组DNA的检测下限分别为1.57×105,1.98×106 copies/μL,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应用此双重PCR方法对宁夏地区118份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Pm的检出率为57.63%(68/118),Mh的检出率为30.51%(36/118),混合感染检出率为24.58%(29/118),而且双重PCR检测结果与单一PCR检测结果一致,表明该方法可用于临床检测。Pm和Mh 2种病原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为牛呼吸道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和准确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仔猪腹泻源大肠杆菌的PCR快速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仔猪腹泻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尽管导致仔猪腹泻的原因非常复杂,但大肠杆菌是其主要病原已经明确.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肠毒素ST1、ST2、LT1以及耶尔森氏菌强毒力岛(HPI)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相应毒力因子的PCR方法.通过对已知毒力型参考菌株的扩增,证明了所建立的PCR方法能够特异鉴定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和HPI+大肠杆菌.采集临床110例仔猪腹泻病例的直肠棉拭子样品.接种LB肉汤于37℃增菌培养4 h~6 h后,运用所建立的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有55例(50%)为HPI+大肠杆菌感染,9例(8.18%)为HPI+大肠杆菌与ETEC混合感染,7例(6.37%)为ETEC感染.通过与细菌分离后鉴定的比较,证明该诊断方法具有速度快、检出率高的特点,适合于临床活体检测.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新西兰白兔矮小同源盒基因(Shox2)序列,预测其结构和功能,以及研究Shox2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征,本研究克隆了新西兰白兔Shox2基因全长CDS区,分析其编码蛋白的同源性、亲疏水性、二级和三级结构特点、系统进化树等生物信息学特征,并用Western blot法验证融合蛋白TrxA-Shox2。分别在胚胎中期(E20.5d)、胚胎后期(E28.5d)、幼龄期(出生后10d)、成年期(A)4个时间点采集3只动物的肾、大血管、真皮、心、大脑、肝、肺、脾、肌肉、胆囊共10种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Shox2基因的时空表达图谱。结果,成功克隆了新西兰白兔Shox2基因(登录号:KP726285)。Shox2基因CDS区全长666bp,翻译22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hox2为碱性、不稳定蛋白,Shox2蛋白氨基酸二级结构中α-螺旋区域占61.99%,无规则卷曲区域占33.48%,延伸链占4.52%。Western blot验证了融合蛋白TrxA-Shox2的表达。家兔Shox2蛋白氨基酸序列与眼镜猴、猩猩、褐家鼠、人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说明Shox2蛋白在进化中较保守。Shox2基因mRNA在很多器官都有表达,在E20.5d的家兔胚胎中,Shox2mRNA在肾、肌肉和胆囊的表达量高,在E28.5d时表达量较高的是脾、心,幼龄期时表达量较高的是真皮、肝,成年期时表达量较高的是真皮、脾。本研究成功克隆了新西兰白兔Shox2基因,预测了其结构和功能。Shox2基因mRNA在很多器官都有表达,不同的组织和不同时间特征的表达量变化可能与Shox2功能高度相关,并受到严格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西氏贝蛔虫是危害圈养大熊猫的主要寄生虫,西氏贝蛔虫卵是圈养大熊猫重复感染该蛔虫的来源,虫卵在外界环境中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测定了消毒剂Neopredisan135-1对西氏贝蛔虫卵的体外杀灭效果,为圈养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的防控提供参考。将分离自大熊猫新鲜粪样中的西氏贝蛔虫卵通过消毒剂Neopredisan135-1不同浓度(2.5、5、10、20、40mg/mL)与不同作用时间(30、60、90、120min)处理后,将处理后的蛔虫卵和未用消毒剂处理的平行对照组一并置于25mg/mL的重铬酸钾溶液28℃温箱内,培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虫卵的发育与死亡情况。结果发现,2.5mg/mL浓度组处理虫卵30、60、90min,其虫卵杀灭率均在50%左右;5mg/mL浓度组处理虫卵30min和60min,其虫卵杀灭率在74.71%~87.64%;而在10、20、40mg/mL浓度下处理30min其杀灭率均达到90%以上,10、20、40mg/mL的Neopredisan135-1对西氏贝蛔虫卵均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考虑到成本、杀灭效果以及环境等因素,消毒剂Neopredisan135-1的推荐使用浓度为20mg/mL。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添加不同浓度丁酸钠对地方家禽彭县黄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健康且体重相近的100日龄彭县黄鸡(公鸡)共288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8羽。其中:S0为对照组,S1、S2、S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25%、0.05%和0.1%的丁酸钠。结果:日粮中添加0.05%的丁酸钠能显著提高彭县黄鸡105~152日龄阶段的增重、日增重和活重(P<0.05);当添加量在0.05%和0.1%水平时,能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日粮中添加0.05%的丁酸钠能显著提高腹脂重(P<0.05),显著降低腺胃重和腺胃率(P<0.05)。此外,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丁酸钠对彭县黄鸡的肠道双歧杆菌、乳酸菌和沙门菌数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0.05%的丁酸钠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肠道双歧杆菌数量,降低沙门菌的数量。综合考虑,彭县黄鸡后期日粮中丁酸钠的适宜添加剂量为0.05%。  相似文献   

14.
陈超  李秋月  郭斌  庞艳梅 《草地学报》2019,27(3):711-718
利用草地生态模型评价气候变化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对于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川西北高原的石渠和若尔盖为代表站点,基于试验站多年牧草观测资料,对草地生态系统模型(CENTURY)在川西北高原草地的适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ENTURY模型模拟的石渠和若尔盖牧草地上部生物量的模拟值与观测值比较吻合,决定系数分别为0.85和0.48,均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5.4 g·m-2和122.4 g·m-2,CENTURY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牧草地上部生物量,适用于气候变化对川西北高原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基于验证后的CENTURY模型对1961-2017年牧草地上生物量的模拟结果显示,近57年来石渠和若尔盖牧草地上生物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速率分别为5.4 g·m-2·(10a)-1和17.2 g·m-2·(10a)-1。  相似文献   

15.
为选育适合在一化性柞蚕产区放养的优质、高产、蛹丝兼用的柞蚕新品种,以四川蚕区的一化性柞蚕优良品种川06为亲本材料,采用系统分离育种方法,经25年25代系统选育,育成了优良柞蚕新品种川柞2号。川柞2号属一化性黄蚕血统,4眠5龄,全龄经过51 d,单蛾产卵量238粒,收蚁结茧率57.46%,千粒茧质量9.50 kg,千粒蛹质量8.31 kg,其全茧量比对照品种川06提高了13.58%。在农村多点生产鉴定试验中全茧量比对照品种川06和目前四川省主推品种川柞1号分别提高了7.13%和2.69%,千克卵产茧量比川06和川柞1号分别提高了8.73%和3.21%。川柞2号鲜蛹中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2.45%,粗脂肪质量分数为5.77%,氨基酸质量分数为9.72%,其中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为3.92%,且含有多种维生素。新品种川柞2号具有茧型大、产量高、抗逆性强、蚕蛹营养成分含量较高且氨基酸组成结构合理等特点,适合在四川、河南和湖北等一化性柞蚕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在含有微量黄曲霉毒素B1 (AFB1)日粮中添加霉菌毒素分解酶枯草杆菌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将120羽7日龄艾维茵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A组饲喂基础日粮,B、C、D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0μg/kg AFB1、50μg/kg AFB1+0.1%枯草芽孢杆菌Pab02制剂和50μg/kg AFB1+0.1%霉菌毒素分解酶枯草杆菌制剂,饲喂28 d后测定肉鸡的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抗氧化能力及AFB1在肝脏和肌肉的残留量。结果显示:试验期间,除B组鸡出现精神沉郁和6.67%死亡率外,其余3组鸡均未出现病理症状和死亡现象;净增重D>A>C>B组(p>0.05),料重比B>C>D>A组(p>0.05);脾脏指数A>D>C>B组,并且A、D、C组极显著高于B组(p<0.01);B组血清和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或极显著低于A、D组(p<0.05或p<0.01),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高于A、C、D组(p<0.01);各组肉鸡肝脏和肌肉中黄曲霉毒素的残留量A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蚯蚓提取物对成华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50日龄、体重(45±1)kg成华公猪8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3、6、9 mL/kg蚯蚓提取物。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9 mL/kg蚯蚓提取物组料重比较对照组降低12.9%(P <0.05)。(2)3 mL/kg和6 mL/kg蚯蚓提取物组血清总蛋白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7.2%(P <0.05)和23.2%(P <0.05)。(3)3、6、9 mL/kg蚯蚓提取物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较对照组分别降低54.6%(P < 0.05)、77.6%(P < 0.05)和80.0%(P < 0.05)。(4)6 mL/kg蚯蚓提取物组血清中抗炎因子IL-2的水平较对照组提高38.7%(P < 0.05),6、9 mL/kg蚯蚓提取物组血清中促炎因子IL-6的水平较对照组分别降低42.6%(P < 0.05)和46.8%(P < 0.05)。综上,饲料中添加蚯蚓提取物可以降低成华猪的料重比,促进蛋白质合成及利用,同时还可以通过影响LDH、IL-2和IL-6的水平进而提高成华猪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建议适宜添加量为9 mL/kg。  相似文献   

18.
银龙  周小秋  赵娟  姜俊 《动物营养学报》2019,31(7):3023-3030
异亮氨酸是鱼类的必需氨基酸,能增强鳃和肠道的物理屏障功能以及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能力,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活性,促进抗炎因子表达,抑制促炎因子表达,发挥抗炎作用,进而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本文就异亮氨酸对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miRNA表达量与猪胴体及肉质性状的相关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了引进猪种大约克夏猪和6个四川省地方猪种背部皮下脂肪中miR-1和miR-369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除miR-1与藏猪差异不显著外,2种miRNA在大约克夏猪背部皮下脂肪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地方猪种(P<0.05);地方猪种中,miR-1和miR-369表达水平分别在藏猪和雅南猪中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miR-1和miR-369在背部皮下脂肪中表达水平均与瘦肉率、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miR-369表达水平还与平均背膘厚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试验表明miR-1和miR-369可能对猪脂肪沉积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生成起负调控作用,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生成起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谢  唐甜  张建华 《蚕业科学》2019,45(1):140-143
为探明新生桑枝叶片中微量元素的分布格局,以雾化栽培的桑树实生苗为材料,研究叶片中铁、锰、铜、锌、硫、硼、钼和氯等8种微量元素分布对枝条粗细和空间位置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叶片中的铜、锌、锰和钼含量与空间位置无显著的相关性,而铁、硼和氯元素含量表现为下部叶大于上部叶,硫含量则表现为上部叶大于下部叶;桑枝的粗细不会对叶片中的铜、锌和铁含量造成显著的影响,但可以改变锰、硫、硼、钼和氯元素的含量,即粗枝上的叶片中的硫和钼含量较高,中等粗细枝条上叶片中的锰、硼和氯元素含量最高。微量元素的含量是桑叶多元化开发利用的品质基础,应进一步关注影响桑叶微量元素含量的内外驱动因子,如养分供应、生长阶段和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