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建立特异性强且敏感性高的兔源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快速检测方法,本实验根据F型Pm fcbD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兔源F型Pm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兔源F型Pm、兔源A和D型Pm、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魏氏梭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临床常见兔源病原菌,结果显示,该方法仅对兔源F型Pm检测为阳性,其余病原菌均为阴性,特异性强。利用该方法分别检测10倍倍比稀释(1×108拷贝/μL~1×100拷贝/μL)的兔源F型Pm基因组DNA,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检测限为10拷贝/μL,敏感性分别是已报导的双重PCR方法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的100倍和10倍,敏感性高。利用该方法对不同稀释度的质粒标准品进行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重复性好。利用该方法检测64份已知结果的临床样品,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与已报导的双重PCR方法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均为100%,准确性高。本研究首次以fcbD为靶基因建立兔源F型Pm的荧...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可以同时检测多杀性巴氏杆菌(Pm)及其荚膜A型的快速敏感检测方法,本研究在建立的Pm kmt1基因的荧光定量PCR基础上,设计了该菌capA基因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经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双重Taq 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实验从荚膜A型Pm C48-1菌株中扩增了capA基因,构建了重组质粒pMDcapA;以pMD-capA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在9.83×10~3拷贝/μL~9.83×10~9拷贝/μL内与Ct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873,扩增效率(E)为1.032。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同时检测Pm及其荚膜A型,而对B型、D型Pm、鸭疫里默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等细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对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测灵敏度为101拷贝/μL,高于常规PCR检测方法(103拷贝/μL)100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本实验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同时快速敏感地检测Pm及其荚膜A型,对于其临床和实验室的快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一种快速诊断由猪链球菌(SS)、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m)、副猪嗜血杆菌(Hps)、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和猪肺炎支原体(Mhp)单独或混合感染引起的猪呼吸道疾病的检测方法,基于上述6种病原菌对应的gdh(SS)、apxⅣA(App)、KMT1(Pm)、16S rRNA(Hps)、fla(Bb)和p36 ldh(Mhp)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各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同时检测SS、App、Pm、Hps、Bb和Mhp的多重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强,仅对SS、App、Pm、Hps、Bb和Mhp有特异性扩增,对大肠埃希氏菌、奇异变形杆菌、停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他病原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较高,对6种病原菌DNA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SS 8.66×102拷贝/μL、App 1.05×104拷贝/μL、Pm 8.61×102拷贝/μL、Hps 9.01×102拷贝/μL、Bb 7.54×102拷贝/μL、Mhp 3.86×10...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兔多杀性巴氏杆菌(Pm)和兔出血症病毒(RHDV)的双重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Pm kmt1基因和RHDV VP60基因保守区域,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经PCR分别扩增Pm kmt1基因和RHDV VP60基因保守区域,构建重组质粒p MD-Pm和p MD-RHDV,并经菌液PCR和测序鉴定后作为重组质粒标准品。经各反应条件优化后初步建立了检测Pm和RHDV的双重PCR方法。反应条件优化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9℃,扩增kmt1和VP60基因的最优引物浓度均为0.5μL (10μmol/L)。对Pm和RHDV及其他病原包括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20种相关病原的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除Pm和RHDV有特异性扩增条带外,其余相关病原均无扩增条带,特异性较强。将两种重组质粒标准品分别10倍倍比稀释并等体积混合后作为模板,经该双重PCR方法扩增。结果显示,该方法对p MD-Pm的检测限为17.9拷贝/μL,对p MD-RHDV的检测限为1 260拷贝/μL,敏感性较高;对两种病原的DNA和cDNA混合物的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结果均一致,重复性较好。对100份临床...  相似文献   

5.
多杀性巴氏杆菌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种多杀性巴氏杆菌(Pm)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本实验根据Pm70株kmt1基因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该菌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优化了检测反应条件。本实验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特异性检测Pm,而对鸭疫里默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等菌株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该方法对C48-1株标准品的检测灵敏度为1.75×10~1拷贝/μL,优于常规PCR检测方法(1.75×10~3拷贝/μL) 100倍;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对20份疑似感染的临床病料样品(鸡肝脏、牛肺脏)进行增菌培养和分离鉴定,结果分离到8株多杀性巴氏杆菌;以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与常规PCR方法对增菌培养液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0%(8/20)和25%(5/20),且荧光定量PCR方法与常规细菌分离鉴定的符合率为100%。对C48-1株感染致死的20份小鼠肝脏和脾脏组织研磨液进行检测,阳性率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方法能够快速、敏感的检测Pm,对于其临床和实验室的快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利用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鉴别诊断布氏杆菌和结核杆菌的方法。通过筛选布氏杆菌omp10、omp19、omp17、omp25、omp31和结核杆菌cfp10基因的最佳引物组合,建立二重实时定量PCR鉴别诊断方法,对该方法进行稳定性、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并对临床样品及模拟样品进行检测。经筛选布氏杆菌的omp25基因与结核杆菌cfp10基因引物组合最佳,该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中布氏杆菌Tm值为88~89℃,结核杆菌Tm值为90~91℃,对其他供试的菌株则为阴性;该方法对布氏杆菌的DNA最低检出量为20拷贝.μL-1,结核杆菌为50拷贝.μL-1,两病原都存在时为100拷贝.μL-1,比常规PCR高100倍。利用所建立的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及常规PCR,对24份结核痰样、11份布氏杆菌基因粗提物及30份模拟奶样进行检测,符合率为100%。本试验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同时检测布氏杆菌和结核杆菌,并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7,(2):89-93
为了快速检测临床上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感染,根据Gen Bank中Hps的16S rRNA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检测Hps,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及临床检测。结果显示:PCR反应选择58℃为最适退火温度,0.5μL(20μmol/L)为最适引物量,模板浓度为7.2×10~(-6)μg/mL时即可扩增出814 bp特异性目的片段,与细菌分离结果一致。结果表明:该方法敏感、快速、特异,可用于临床上Hps感染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和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是栖息于牛呼吸道的2种常见细菌,可引发牛的呼吸道疾病,对养殖业产生一定经济损失。为提高这2种细菌所导致疾病的临床诊断效率,本研究根据Pm的Kmt1基因、Mh的Lkt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2种细菌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对其他牛源细菌及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Pm、Mh病原基因组DNA的检测下限分别为1.57×105,1.98×106 copies/μL,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应用此双重PCR方法对宁夏地区118份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Pm的检出率为57.63%(68/118),Mh的检出率为30.51%(36/118),混合感染检出率为24.58%(29/118),而且双重PCR检测结果与单一PCR检测结果一致,表明该方法可用于临床检测。Pm和Mh 2种病原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为牛呼吸道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和准确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一种特异性强且敏感性高的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以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kmt1和hyaD基因为目的基因,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进行双重PCR扩增,经反应条件优化,建立检测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双重PCR方法。该方法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7.8℃,最佳混合引物浓度为0.8μmol/L。该方法特异性强,对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为kmt1和hyaD基因双阳性,对兔源D型和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为kmt1基因单阳性,对兔源其它细菌性病原和阴性对照则均为阴性。该方法敏感性高,对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kmt1和hyaD基因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103拷贝/μL和1×104拷贝/μL。该方法重复性好,且与已报道的多重PCR方法的符合率高达96.12%。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对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且重复性好、准确性高,为该病原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快速检测啮齿柠檬酸杆菌(C.rodentium)esp B基因的方法,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C.rodentium esp B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C.rodentium 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在102拷贝/μL~108拷贝/μL浓度范围内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仅对C.rodentium进行特异性扩增,而对牛棒状杆菌、鼠伤寒沙门菌、嗜肺巴斯德杆菌、支气管鲍特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其检测灵敏度可达24拷贝/μL。组内和组间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重复性良好。临床样品初步应用结果显示,荧光定量PCR阳性检出率为56.36%(31/55),常规PCR阳性检出率为30.91%(17/55),二者符合率为74.55%。本研究建立的C.rodentium 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实验动物C.rodentium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调查四川省某规模化豪猪养殖场中豪猪大面积腹泻死亡的原因,本研究采集病死豪猪的肠道内容物和肺脏等病料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通过培养特性观察、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的克隆测序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耐药性分析,对其喹诺酮类耐药基因进行PCR检测并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得到1株革兰阴性菌,该分离株符合福氏志贺菌的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并且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福氏志贺菌该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具有多重耐药性,仅对丁胺卡那敏感,对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和氯霉素类药物均表现为耐药;分离株的DNA促旋酶Ⅱ和拓扑异构酶Ⅳ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均有突变,且携带有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qnr A和qnr S。本研究是国内首次关于豪猪源福氏志贺菌病的报道,为豪猪养殖中该细菌性疾病的诊断防治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西氏贝蛔虫是危害圈养大熊猫的主要寄生虫,西氏贝蛔虫卵是圈养大熊猫重复感染该蛔虫的来源,虫卵在外界环境中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测定了消毒剂Neopredisan135-1对西氏贝蛔虫卵的体外杀灭效果,为圈养大熊猫西氏贝蛔虫的防控提供参考。将分离自大熊猫新鲜粪样中的西氏贝蛔虫卵通过消毒剂Neopredisan135-1不同浓度(2.5、5、10、20、40mg/mL)与不同作用时间(30、60、90、120min)处理后,将处理后的蛔虫卵和未用消毒剂处理的平行对照组一并置于25mg/mL的重铬酸钾溶液28℃温箱内,培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虫卵的发育与死亡情况。结果发现,2.5mg/mL浓度组处理虫卵30、60、90min,其虫卵杀灭率均在50%左右;5mg/mL浓度组处理虫卵30min和60min,其虫卵杀灭率在74.71%~87.64%;而在10、20、40mg/mL浓度下处理30min其杀灭率均达到90%以上,10、20、40mg/mL的Neopredisan135-1对西氏贝蛔虫卵均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考虑到成本、杀灭效果以及环境等因素,消毒剂Neopredisan135-1的推荐使用浓度为20mg/mL。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1.5、2、2.5m和3m四种不同刈割高度,对“大黑山”饲用薏苡鲜草茎和叶营养品质进行分析,为“大黑山”饲用薏苡适时刈割及营养品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大黑山”饲用薏苡在不同生长期茎中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水溶性总糖、全磷、全钙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3%、5.11%、5.19%、61.25%、41.46%、13.77%、0.17%、0.38%;叶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25%、15.81%、9.64%、63.46%、33.55%、4.36%、0.30%和0.95%。试验表明“大黑山”饲用薏苡适宜贵州省的土壤气候条件,营养品质较高,动态变化规律明显,可在不同生长时期刈割以满足牛、羊及其他动物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4.
银龙  周小秋  赵娟  姜俊 《动物营养学报》2019,31(7):3023-3030
异亮氨酸是鱼类的必需氨基酸,能增强鳃和肠道的物理屏障功能以及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能力,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活性,促进抗炎因子表达,抑制促炎因子表达,发挥抗炎作用,进而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本文就异亮氨酸对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同时快速简便地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与非典型瘟病毒(APPV)两种病毒的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PRRSV、APPV的基因序列,选取PRRSV的ORF2基因和APPV的NS2基因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PRRSV与APPV的双重RT-PCR方法。利用该方法对PRRSV、APPV重组质粒、猪瘟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cDNA和阴性对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除PRRSV和APPV重组质粒扩增结果为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表明其特异性良好;该方法对APPV和PRRSV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2.17×10~4拷贝/μL、3.13×10~3拷贝/μL,敏感性较高;同时批间和批内重复性试验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好。利用该方法对四川地区临床73份疑似仔猪颤抖病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的病料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单一RT-PCR的检测符合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双重RT-PCR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可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对临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四川某奶牛场奶牛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而制订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本调查对该场奶牛粪样做了寄生虫检查。采集了犊牛、育成牛、泌乳牛的新鲜粪样共90份,分别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离心沉淀法和斯陶尔氏计数法对粪样中虫卵进行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结果显示,在粪样中检出了球虫卵囊、线虫卵、吸虫卵和绦虫卵,其中球虫卵囊的阳性率为14.44%(13/90),线虫卵的阳性率为57.78%(52/90),绦虫卵和吸虫卵只在泌乳牛的粪样中检出,泌乳牛阳性率分别为2%(1/50)、12%(6/50)。该奶牛场混合感染率为33.33%(18/54)。结果表明,该奶牛场寄生虫感染普遍,总感染率为60%(54/90),主要为线虫,其次是球虫和吸虫,混合感染情况普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蚯蚓提取物对成华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50日龄、体重(45±1)kg成华公猪8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3、6、9 mL/kg蚯蚓提取物。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9 mL/kg蚯蚓提取物组料重比较对照组降低12.9%(P <0.05)。(2)3 mL/kg和6 mL/kg蚯蚓提取物组血清总蛋白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7.2%(P <0.05)和23.2%(P <0.05)。(3)3、6、9 mL/kg蚯蚓提取物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较对照组分别降低54.6%(P < 0.05)、77.6%(P < 0.05)和80.0%(P < 0.05)。(4)6 mL/kg蚯蚓提取物组血清中抗炎因子IL-2的水平较对照组提高38.7%(P < 0.05),6、9 mL/kg蚯蚓提取物组血清中促炎因子IL-6的水平较对照组分别降低42.6%(P < 0.05)和46.8%(P < 0.05)。综上,饲料中添加蚯蚓提取物可以降低成华猪的料重比,促进蛋白质合成及利用,同时还可以通过影响LDH、IL-2和IL-6的水平进而提高成华猪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建议适宜添加量为9 mL/kg。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评定玉米皮在生长肉兔上的营养价值。选取32只35日龄体重相近[(760.33±48.29)g]的断奶新西兰白兔,随机等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3种测试饲粮。测试饲粮分别由20%的3种不同来源的玉米皮与80%的基础饲粮混合而成。消化试验共15 d,其中预试期11 d,收粪期4 d。结果表明:1)不同来源对3种玉米皮总能(GE)和主要养分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3种不同来源玉米皮的GE及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粗脂肪(EE)、粗灰分(Ash)、钙(Ca)、总磷(TP)和无氮浸出物(NFE)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9.84 MJ/kg、10.54%、16.32%、75.32%、20.23%、2.18%、5.54%、1.12%、0.49%、0.05%和66.48%。除半胱氨酸(Cys)、赖氨酸(Lys)和酪氨酸(Tyr)外,不同来源对3种玉米皮的其他氨基酸含量也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3种不同来源玉米皮的精氨酸(Arg)、组氨酸(His)、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Lys、蛋氨酸(Met)、苯丙氨酸(Phe)、苏氨酸(Thr)和缬氨酸(Val)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45%、0.43%、0.37%、1.31%、0.40%、0.12%、0.53%、0.52%和0.58%。2)不同来源对3种玉米皮的GE、DM、CP、ADL、Ca、TP、NFE的表观消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3种不同来源玉米皮的GE、DM、CP、CF、NDF、ADF、ADL、EE、Ash、Ca、TP和NFE表观消化率平均值分别为33.32%、34.01%、70.54%、13.53%、20.07%、10.48%、-0.74%、85.49%、47.42%、29.02%、26.48%和23.81%。除Thr、Val、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和丝氨酸(Ser)外,不同来源对3种玉米皮的其余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平均值均超过60%。由此可见,对于生长肉兔,玉米皮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不同来源玉米皮的营养价值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屎肠球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在临床上报道的越来越多,主要引起宿主心内膜炎、败血症等,目前关于屎肠球菌的耐药性研究已日益突出,其原因主要在于该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天然耐药及对万古霉素等糖肽类抗生素耐药性不断增强,但该菌耐药性传播机制仍在进一步研究中。本研究拟描述1株林麝源屎肠球菌多重耐药基因岛的特征,显示出该基因岛在不同属细菌中的传播。采用单分子测序技术对这株林麝心源屎肠球菌进行从头测序,同时采用分子生物学工具对该基因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株屎肠球菌染色体上携带多个耐药基因,其中携带ANT(9)、ErmA的Tn554转座酶和携带AAC(6′)-le-APH(2″)-la的一对插入元件IS256共同构成的一个多重耐药基因岛来自金黄色葡萄球菌,该基因岛对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抗性。结果表明从死亡林麝内脏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屎肠球菌,该菌株携带有一个多重耐药基因组岛PRI1,该类型基因岛目前在屎肠球菌中并未有相关报道,同时这株菌来自野生动物,可为野生动物源细菌耐药性传播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混播比例和刈割时期对禾豆混播草地地上生物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设多花黑麦草100%(H)、75%多花黑麦草+25%箭筈豌豆(HJ1)、50%多花黑麦草+50%箭筈豌豆(HJ2)、25%多花黑麦草+75%箭筈豌豆(HJ3)与100%箭筈豌豆(J)5个处理,结果表明,混播比例可显著(P<0.05)影响分蘖/分枝数、粗蛋白含量、单茬/累计干物质产量、粗蛋白产量和可消化干物质产量,对株高、茎叶比、干物质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可消化干物质含量无显著影响;刈割时期只对黑麦草分蘖数和单茬干物质产量无显著性影响,对其余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混播比例与刈割时期对箭筈豌豆分枝数、茎叶比、粗蛋白含量、可消化干物质含量和累计干物质产量有交互效应(P<0.05)。混播组合HJ2累计干物质产量19 030.44kg·hm-2、累计粗蛋白产量3 130.66 kg·hm-2、累计可消化干物质产量13 214.14 kg·hm-2,为最佳混播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