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建立快速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博卡病毒(PBoV)3/4/5型的双重PCR方法,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PEDV ORF1基因序列和PBoV不同基因型VP1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PEDV和PBoV3/4/5型双重PCR方法,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猪链球菌核酸扩增均为阴性;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对PEDV和PBoV3/4/5型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837拷贝/μL和1 000拷贝/μL;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可同时有效地检测出PEDV和PBoV3/4/5型混合感染及单独感染。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为快速、高效检测PEDV和PBoV提供了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2.
根据GenBank登录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S基因序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M基因和猪博卡病毒(PBoV)NP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3对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对TGEV、PEDV RNA反转录获得的cDNA模板和PBoV的DNA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同时得到3条与试验设计相符的1 060bp(TGEV)、462bp(PEDV)及258bp(PBoV)特异性条带,建立了同时检测TGEV、PEDV和PBoV的多重PCR方法。结果表明,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可以同时检测这3种病毒核酸片段,而对其他病毒的检测均为阴性;敏感性分析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35、20、10pg的核酸。采用该方法对6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TEGV阳性率为1.6%,PEDV阳性率为6.7%,PBoV阳性率为21.7%,表明建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快速鉴别诊断,根据PEDV的N基因和TGEV的S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以猪β-肌动蛋白(ACTB)作为内参对照,建立了PEDV和TGEV的TaqMan探针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对PEDV、TGEV和ACTB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10和10 copies/μL;PEDV和TGEV敏感度为100.02 TCID50和100.05 TCID50,高于常规RT-PCR,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与猪德尔塔冠状病毒、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猪轮状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塞内卡谷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脑心肌炎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均无交叉反应。采集124份临床病料样品进行检测,PEDV阳性率为42.74%,TGEV阳性率为8.87%,检测结果与该病毒单一荧光RT-PCR方法的检测结果均一致,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PEDV和TGEV临床病料检测。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同时快速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二重PCR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PEDV M基因和PCV3 Rep基因高度同源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PEDV M基因与PCV3 Rep基因,经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PEDV与PCV3的二重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对PEDV和PCV3的检测结果为阳性,而对猪圆环病毒2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轮状病毒等8种常见的病原体均未检测到荧光信号;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应用本方法对PEDV和PCV3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37.6拷贝/μL和61.2拷贝/μL;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PEDV和PCV3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为快速、高效、定量检测PEDV和PCV3提供了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5.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M基因序列和猪博卡病毒(PBoV)不同基因型VP1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PEDV M基因与PBoV3/4/5型VP1基因,回收扩增产物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作为荧光定量PCR的模板,经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PEDV与PBoV3/4/5型的二重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线性关系良好,能特异、敏感性检测PEDV与PBoV3/4/5型;对PEDV与PBoV3/4/5型的最低检测极限分别为72.6copies/μL和76.9copies/μL,为常规PCR方法的100~1 000倍;本研究建立的PEDV和PBoV3/4/5型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为快速、高效检测PEDV和PBoV提供了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6.
猪Delta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 coronavirus,PDCoV)是一种新发现的仔猪腹泻类冠状病毒,感染仔猪主要表现出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等临床症状,和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临床症状极其类似,且临床上混合感染病例较多,单靠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很难辨别这2种疾病,因此建立同时检测且能区分PDCoV和PEDV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参照GenBank登录的PDCoV M基因和PEDV ORF3基因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扩增相应的基因片段,克隆构建重组质粒pMD-18T-PDCoV-M与pMD-18T-PEDV-ORF3,测序验证后,分别以此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了能同时检测PDCoV和PEDV的SYBR GreenⅠ双重荧光RT-PCR方法,并对其扩增体系和扩增条件等进行了优化,同时对所建立的双重荧光RT-PCR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试验成功建立了能同时检测PDCoV和PEDV的SYBR GreenⅠ双重荧光RT-PCR方法,最低能检测到PDCoV和PEDV分别是28.6拷贝/μL和99.6拷贝/μL的质粒浓度,显示出较好的敏感性;在同样扩增条件下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方法仅能检测出PEDV和PDCoV,而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毒(PRV)等均不产生特异性扩增曲线。将所建立的双重荧光RT-PCR方法以及单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对198份临床收集的仔猪腹泻样品进行PEDV和PDCoV检测,结果显示,PDCoV阳性样品41份,阳性率为20.7%;PEDV阳性样品59份,阳性率为29.8%;同时感染这2种病毒的样品17份,阳性率为8.6%。与单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PEDV和PDCoV的检出率一样,符合率100.0%。本研究成功建立了PDCoV和PEDV的双重荧光RT-PCR方法,能同时准确地检测PDCoV和PEDV,这为PDCoV和PEDV的临床鉴别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分别靶向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M基因和猪圆环病毒4型(PCV4)ORF2基因,合成了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同时检测PEDV和PCV4的双重SYBR GreenⅠ荧光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PEDV和PCV4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出现明显不同的熔解峰(Tm),PEDV的Tm值为84℃,PCV4的Tm值为79℃,而对其他常见的非靶标猪病毒没有显示特定的熔解峰,且对于PEDV和PCV4的最低检测极限分别为55.2,44.1拷贝/μL。利用本研究建立的双重荧光PCR方法对30份猪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EDV和PCV4的检出率分别为40%(12/30)和60%(18/30),PEDV和PCV4混合感染的检出率为33%(10/30),相较于常规PCR方法更加灵敏。该方法能够同时对PEDV和PCV4进行检测,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度,为PEDV和PCV4的诊断与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快速、准确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方法,本研究以PEDV的N基因为靶基因,基于双启动寡核苷酸引物(DPO),经过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PEDV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结果显示,DPO引物的有效退火温度范围较宽(45℃~65℃);在测试的10种病毒中仅PEDV为阳性扩增结果,其余病毒为阴性结果,特异性较强;对PEDV质粒标准品的检测限可达1.64×10^1拷贝/μL,敏感性较高;组内、组间重复性结果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重复性较好。利用该方法对采集的272份临床仔猪腹泻样品(粪便、小肠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PEDV阳性样品39份,阳性率为14.34%,与常规RT-PCR方法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为92.31%;本研究建立方法检测的阳性样品经PEDV N基因测序鉴定,确实均为PEDV阳性样品。本研究建立的基于DPO引物检测PEDV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为PEDV的准确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均为致病性冠状病毒,可以引起猪呕吐、腹泻脱水和新生仔猪死亡。为了建立一种快速检测PDCoV和PEDV的双重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方法,根据GenBank登录的2种病毒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其N、M基因保守区,并将其克隆至pMD19-T载体;将10倍梯度稀释的混合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模板,建立了一种检测PDCoV和PEDV的双重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对其反应的敏感度、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对PDCoV和PEDV的最低检测量分别为51和32拷贝·μL-1,且与PBoV、TGEV、PRV、PCV2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较好;对2016年至2017年在河北省收集的130份仔猪腹泻样本检测,结果显示,PDCoV的检出率为16.9%,PEDV的检出率为66.2%,二者同时感染的检出率为2.3%,与普通RT-PCR检测方法相比,敏感性更高。本研究为PDCoV和PEDV的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快速、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和高通量检测猪博卡病毒(PBoV)的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PBoV 1/2型NS1基因高度同源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PBoV1/2的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常见的其它病毒均未检测到荧光信号,而仅对PBoV1/2检测为阳性;其灵敏度为45拷贝/μL,比常规PCR方法高100倍;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本实验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定量、重复性好等优点,为PBoV的早期诊断和定量分析PBoV感染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IgA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旨在为PEDV感染检测与免疫效果评价提供技术手段。以重组PEDV结构蛋白(S1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采用方阵滴定法确定抗原包被浓度、封闭液、稀释液以及待测血清和酶标抗体的最佳工作浓度,建立了PEDV IgA抗体检测间接ELISA方法。进而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批内与批间重复性,评价建立方法与国外试剂盒的符合率,分析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IgA抗体水平与中和抗体的相关性。结果显示,ELISA方法的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1 mg/L,封闭液和抗体稀释液为含5%犊牛血清的PBS,待检血清和酶标抗体的工作浓度分别为1∶40与1∶1 500倍稀释。结果表明,该ELISA能够特异地检测PEDV抗体,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等病毒的抗血清无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低于10%,与现有试剂盒的总符合率为94.8%,血清特异性IgA抗体水平与中和抗体呈正相关(r=0.69,P<0.001)。  相似文献   

12.
旨在探究双酚A (BPA)对子代雄鼠睾丸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将8周龄体重18~22 g的SPF级母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A组每天给予普通蒸馏水,B组每天饮水给予0.05 mg·kg-1 BPA,C组每天饮水给予0.5 mg·kg-1 BPA组,D组每天饮水给予5 mg·kg-1 BPA,E组每天饮水给予10 mg·kg-1 BPA,F组每天饮水给予20 mg·kg-1 BPA,G组每天饮水给予50 mg·kg-1 BPA。F0代母鼠自怀孕起直至F1代子鼠断奶止饮水染毒BPA,F1代雄鼠于断奶(21日龄)处死。ELISA结果显示,母鼠染毒BPA剂量5 mg·kg-1以上时,子代血清和睾丸组织BPA含量显著增加(P<0.05)。睾丸器官指数测定结果证明,染毒BPA剂量大于等于20 mg·kg-1可导致子代雄鼠睾丸指数显著增大(P<0.05)。H&E染色显示,母鼠染毒BPA剂量大于等于10 mg·kg-1可导致睾丸生精小管萎缩,小管间隙变大。彗星试验结果证明,染毒BPA大于等于5 mg·kg-1可使子代睾丸细胞核DNA损伤显著上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母鼠染毒BPA剂量大于等于20 mg·kg-1时子代睾丸雄激素受体(AR)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母鼠染毒50 mg·kg-1BPA后子代雄鼠睾丸剪切体代谢通路U5 snRNA亚基编码基因Snrnp40上调,剪切体通用蛋白组件编码基因Hnrnpu下调,导致mRNA转录后修饰第一步受阻,荧光定量PCR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证实了转录组结果。结果表明,母鼠暴露于低剂量BPA可以引起子代睾丸发育异常,其分子机制可能与剪切体进行mRNA转录后修饰第一步反应受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玉米秸秆青贮、羊草、燕麦草与精饲料组合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探究混合粗饲料(玉米秸秆青贮+羊草+燕麦草)与精饲料间的最优组合效应。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进行组合效应筛选,混合粗饲料玉米秸秆青贮∶羊草∶燕麦草为20∶30∶50,与精饲料以100∶0、80∶20、60∶40、50∶50、40∶60、20∶80以及0∶100的比例进行组合,每个组合3个重复。采用体外产气法分析累积产气量和不同组合比例时pH、干物质降解率(DMD)及微生物蛋白(MCP)、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变化,计算各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结果表明:1)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产气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48 h产气量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在80∶20组最大。2)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pH影响显著(P<0.05),且0∶100组最低。3)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DMD影响显著(P<0.05),DMD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在20∶80组最大。4)NH3-N含量受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影响显著(P<0.05),以50∶50组NH3-N含量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最大。5)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M CP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MCP含量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最高值出现在50∶50组。6)混合粗饲料和精饲料的不同组合比例对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根据多项组合效应指数得出玉米秸秆青贮∶羊草∶燕麦草∶精饲料最优组合比例为10∶15∶25∶50。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母羊黄体期短期优饲对其卵泡发育的影响。选择60只道寒杂交羊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试验羊均先饲喂基础日粮(DE 11.72 MJ/d,DP 79.71 g/d),并对试验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肌注PG 0.1 mg,3 d后阴道埋置CIDR 12 d,撤栓再次肌注PG 0.1 mg),同期发情处理埋栓2 d后试验组羊饲喂试验日粮(DE 18.75 MJ/d,DP 108.44 g/d),饲喂期10 d,并于饲喂开始第1,2,4,6,8,10天分别采集试验组和对照组羊颈静脉血,测定血浆中葡萄糖,胰岛素,瘦素等含量。在撤栓注射PG后,埋栓第13,14,15天每组随机选择6只羊进行屠宰,采集卵巢,按小卵泡(≤3.0 mm)、中等卵泡(3.0~5.0 mm)和大卵泡(≥5.0 mm)进行卵泡数量统计及卵泡液、颗粒细胞收集。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大小卵泡颗粒细胞中OB-R和IGF-1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卵泡数量显著下降(P<0.01),中等卵泡和大卵泡数量显著升高(P<0.01),同时血浆和大卵泡中葡萄糖(P<0.01)、胰岛素(P<0.01)和瘦素(P<0.05)的平均浓度均显著升高,中等卵泡和大卵泡颗粒细胞中OB-R和IGF-1基因的表达显著上升(P<0.05)。结果表明,母羊黄体期短期优饲可提高血浆中葡萄糖、胰岛素、瘦素浓度和颗粒细胞中OB-R和IGF-1基因表达量,促进卵泡期的卵泡优势化数量。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玉米赤霉烯酮(ZEA)对发情前期、发情期、产仔后雌性小鼠子宫细胞凋亡及相关因子的影响。选取4周龄昆明雌性小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选取雄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7 d预试期结束后,试验分2个阶段。第1阶段,各组雌鼠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50、100、150 mg/kg ZEA的饲粮,饲喂时间是20 d。饲养试验结束后的第2、3、4天,通过阴道涂片法每组挑选出发情前期、发情期小鼠各10只,脱椎处死,摘取子宫角,用于子宫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和凋亡相关因子mRNA表达量的检测。第2阶段,每组剩余雌鼠与雄鼠按2∶1进行合笼,至产仔后,按上述方法采样检测。结果表明:1)发情前期凋亡细胞主要位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及上皮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0、150 mg/kg ZEA极显著提高凋亡阳性表达细胞平均光密度值(P<0.01),且极显著上调半胱天冬蛋白酶(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 mRNA相对表达量(P<0.01); 2)发情期细胞凋亡主要集中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子宫腺上皮细胞;与对照组相比,随着ZEA添加水平的增加,凋亡细胞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1),能够极显著上调凋亡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P<0.01); 3)产仔后期凋亡细胞分布较为均匀;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50 mg/kg ZEA凋亡程度极显著增加(P<0.01);添加100 mg/kg ZEA能够显著上调Bcl-2、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P<0.05),添加150 mg/kg ZEA能够显著上调caspase-8、caspase-9 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ZEA能够促进不同时期小鼠子宫细胞凋亡,并且能够上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8、caspase-9、Bcl-2表达。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全棉籽比例对育肥荷斯坦公牛瘤胃发酵与微生物区系、甲烷排放及肝脏碳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44头体重相近、健康的育肥荷斯坦公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1头,各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Ⅰ(对照)、Ⅱ、Ⅲ和Ⅳ组公牛分别饲喂含有0、5%、10%和15%全棉籽的饲粮。各组饲粮能量和粗蛋白质水平基本相同。试验期为90d。结果表明:1)在瘤胃发酵参数中,与Ⅰ组相比,Ⅳ组的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浓度以及乙酸和丙酸比例分别提高了31.34%、40.00%、2.26%和15.20%(P<0.05),丁酸比例降低了4.46%(P<0.05),乙酸/丙酸和pH无显著变化(P>0.05)。2)从瘤胃细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Ⅳ组中普雷沃氏菌属-1、密螺旋体属-2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1);Ⅳ组的琥珀酸弧菌科UCG-002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理研菌科RC9肠道群、普雷沃氏菌科UCG003、瘤胃杆菌属、疣微菌科NK4A214群、纤维杆菌属、未识别的叶绿体和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各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3)从瘤胃产甲烷古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Ⅳ组甲烷短杆菌属、甲烷丝状菌属的相对丰度均为4组中最低,并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Absconditabacteria_unidentified_SR1的相对丰度最高,显著高于Ⅰ组(P<0.05);甲烷球形菌属、甲烷微球菌属、甲烷螺菌属的相对丰度各组间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4)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全棉籽均降低了育肥荷斯坦公牛的甲烷排放量,其中Ⅳ组的甲烷排放量比Ⅰ组降低了22.68%(P<0.05)。5)相关分析发现,育肥荷斯坦公牛的平均日增重与甲烷排放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甲烷短杆菌、甲烷丝状菌和琥珀酸弧菌科菌群的相对丰度与甲烷排放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6)饲粮中添加15%的全棉籽后,育肥荷斯坦公牛肝脏中甲基丙二酸单酰辅酶A变位酶(MUT)、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的mRNA表达量均呈上调趋势,其中MUT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PEPCK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15%的全棉籽可有效调控荷斯坦公牛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区系,显著降低甲烷排放量以及上调肝脏中碳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2~3胎淘汰荷斯坦母牛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24头体型相近、平均体重540 kg的淘汰荷斯坦母牛(2~3胎),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均分为3组,每组8头,分别为Ⅰ组(低能量组)、Ⅱ组(中能量组)和Ⅲ组(高能量组)。试验分为前期和后期2个阶段,整个试验期共100 d。结果:Ⅱ组的日增重最高,较Ⅰ、Ⅲ组分别提高4. 72%和20. 91%(P>0. 05);Ⅱ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最高(P>0. 05),料重比最低(P<0. 01)。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可显著提高血清胆固醇的含量,显著降低β-羟丁酸的含量。Ⅲ组牛的屠宰率最高,较Ⅰ组提高4. 83%(P<0. 05),较Ⅱ组提高2. 58%(P>0. 05);提高日粮能量水平能够促进2~3胎淘汰荷斯坦母牛的脂肪沉积,改善肉品质。综合结果表明:Ⅱ组(中能组)的饲喂效果最好。因此,对540 kg左右的淘汰荷斯坦母牛(2~3胎)育肥时,营养水平建议值为前期:综合净能7. 00 MJ/kg,粗蛋白质为12. 5%;后期:综合净能7. 1 MJ/kg,粗蛋白质为12%。  相似文献   

18.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是桑树的重要害虫。为明确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杀虫晶体蛋白对该虫的作用机制,利用已知昆虫氨肽酶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美国白蛾中肠cDNA为模板,利用RACE-PCR技术获得美国白蛾中肠氨肽酶N基因hcapn1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KP053647)。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3 000 bp,编码999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的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113.14 kD和4.85。设计去信号肽引物PCR扩增获得hcapn1基因序列,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载体pET30a-hcapn1,诱导表达的HcAPN1重组蛋白约110 kD。将苏云金杆菌Cry1Ac、Cry2Ab33和Cry9Ea6原毒素经胰蛋白酶消化后与HcAPN1重组蛋白分别进行体外配体印迹试验,发现HcAPN1重组蛋白与Cry9Ea6结合,而不与Cry2Ab33、Cry1Ac发生特异结合,推测HcAPN1可能为Cry9Ea6在美国白蛾中肠的受体蛋白。分别设计引物扩增HcAPN1蛋白2个结构域Asp34~Asp_( 527)和Leu563~Gln925的编码序列,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获得62 kD和48 kD 2种重组蛋白,体外结合试验显示Cry9Ea6与HcAPN1的结合发生在Leu563~Gln925之间。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苏云金杆菌Cry9Ea6蛋白对美国白蛾的杀虫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旨在揭示DLK1-DIO3印记域上一个新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LINC24065在自然繁殖牛(natural reproduction,NR)与体细胞核移植牛(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中的组织表达与印记状态,对进一步了解DLK1-DIO3印记域在供体核重编程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以自然繁殖牛的大脑组织为试验材料,利用RACE和RT-PCR技术,在牛的DLK1-DIO3印记域内鉴定了一个新的印记的lncRNA基因,命名为LINC24065。用基于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pisms)的RT-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分析LINC24065在自然繁殖牛和体细胞核移植牛组织中的表达及印记状态。序列分析发现,LINC24065编码6个可变剪接体,并在自然繁殖牛被检测的7个组织中都表达,而在体细胞核移植牛组织中没有检测到可变剪接体LINC24065-V3,且其它5个剪接体呈现组织特异性表达。印记状态分析发现,LINC24065在自然繁殖牛和体细胞核移植牛的7个组织中均为单等位基因表达,但在体细胞核移植牛的大脑组织中出现了与其他组织亲本来源不同的单等位基因表达。研究结果说明,LINC24065基因在体细胞核移植牛的大脑中出现了印记紊乱,并且剪接体在组织中的表达也发生了改变。以上研究结果说明LINC24065基因与体细胞核移植牛的发育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中药复方对D-半乳糖联合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致小鼠衰老及肾阳虚证的影响,选取60只5周龄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小鼠1d^40d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200mg/kg)溶液,第41天~第50天,持续后肢注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为小鼠衰老及肾阳虚,在此基础上给予低(0.80g/kg)、中(1.60g/kg)、高(3.20g/kg)剂量的中药复方,用药周期为68d,同时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试验期间观察小鼠精神状态,记录小鼠体重和肛温。用药结束后,处死小鼠,分离血清,检测小鼠血清中T3、T4、TSH、ACTH、COR含量,摘取肾脏,进行切片HE染色,肾组织匀浆中检测NO含量,血清中检测CRE、BUN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增长缓慢,活动减少,精神沉郁,肛温降低,血清中T3、T4、ACTH含量显著降低(P<0.01),TSH显著升高(P<0.01),COR无显著性变化;肾组织匀浆中NO升高(P<0.01),血清中CRE、BUN含量显著升高(P<0.01),HE染色显示肾小球萎缩,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小囊上皮细胞肿胀。中药复方可提高小鼠体重、肛温、血清中T3、T4、ACTH含量、降低肾组织匀浆中NO含量及血清中CRE、BUN水平,减轻肾脏组织病理损害。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对D-半乳糖及氢化可的松致衰老及肾阳虚小鼠内分泌调节紊乱、肾脏受损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