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越冬前喂足越冬饲料通过蜂群越冬情况的观察发现,凡越冬前(11月份)喂足越冬饲料的蜂群,越冬后群势削弱20%~30%,蜂群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少1框蜂。而越冬饲料不足的蜂群,群势削弱率达到50%~70%。浙江有个蜂友说今年早春蜂群群势5框左右,较往年要多1~2框蜂,分析原因,因为年底有事最后一次枇杷蜜没摇,蜂群内饲料充足的缘故。贵州开阳县画马崖中蜂场周蜂友也深有体会,他观察  相似文献   

2.
荆条花期的蜂群管理荆条,是河北省乃至太行山区的主要蜜源,流蜜期有1个多月。浅山区开花期为6月15日左右,深山区为6月25日,该花期以流蜜量大、粉源充足、蜜质好而闻名国内外。1.花前准备一是调整群势:根据整个蜂场的群势状况,按每个生产群16~20框蜂计...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影响蜂群产量的因素 ,我们在仙桃市马家垸选择4个专业养蜂场 ,即A、B、C、D场进行对比试验。D蜂场2月5日进入油菜场地 ,次日进行包装 ,包装时每王平均1.8框蜂 ,蜂群群势中等 ,而其它相邻的3个蜂场 ,其中A、B2个养蜂场1月20日包装 ,包装时每王平均2框蜂 ,群势强 ;其中C场为1月15日包装 ,包装时每王平均2.5框蜂 ,蜂群最强。到2月6日 ,这3个蜂场有的早已加脾 ,有的已有新蜂出房 ,而D场经过努力 ,春季获得了高于A、B、C3个蜂场的好收成 ,即平均每群产值110元 (分别比 :A场高6元 ,B场高27元 ,…  相似文献   

4.
我的蜂场和李蜂友的蜂场同在北京西南郊房山区内,相距不足40里,他的蜂场在平原,我的蜂场地浅山区,我们都采用小转地饲养方式。采荆条花时,李蜂友的蜂群到山区来,5月份采剌槐花时。我的蜂群到平原去,秋后各自回家繁殖越冬蜂。有个问题困扰我多年,多数年景,我的越冬蜂蜂量不比李蜂友的少,春繁时群势也差不多,  相似文献   

5.
在内蒙古采向日葵的蜂群,采完向日葵后蜂群的群势都会严重下降,一个13~16足框的采集群,到向日葵花期结束,仅剩下4、5足框或更少的蜜蜂,严重影响繁殖越冬适龄蜂。为此笔者从1989年以来,对一些转地蜂场和定地蜂场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  相似文献   

6.
选取当年新王、不同群势的中蜂共4群,进行试验观察。试验点分别选在盘州市和息烽县,盘州点参试蜂群为1个2框群和1个3框群,息烽点参试蜂群为2群5框蜂。分别对2个试验点糖蜂交换比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得出结论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成熟蜂蜜生产是实现我国蜂业变革、全面提升蜂蜜质量的必由之路。2020年5月,我们通过《中国蜂业》杂志向大家推荐了"成熟蜂蜜生产群的组织与管理"配套技术;6~7月,我们在分别在河南1个蜂场和北京2个蜂场,用3种新方法组织了成熟蜂蜜生产蜂群,经初步观察,三种蜂群组织方法简便易行,组织的蜂群群势大、不易分蜂、蜂蜜采集和成熟速度快,适于成熟蜂蜜高效生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邹化效 《中国蜂业》2005,56(1):20-21
近年来,黑龙江牡丹江地区一些蜂场,蜂群出室(或拆除包装)连续出现春衰现象(每群只有2框蜂左右),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由于群势削弱,又不忍心丢弃蜂王合并蜂群,春繁发展相对迟缓,养蜂者为夺取当年蜂产品高产丰收,不惜重金四处买蜂给蜂群补强.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对有关蜂场进行调查走访,发现越冬蜂群出现春衰有以下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补充饲喂花粉对罗平春繁期间西方蜜蜂群势的影响,我们选取三个来自不同地点到罗平春繁的蜂场进行补偿饲喂花粉,测定蜂群的幼虫、封盖子、成蜂量在春繁期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喂粉组幼虫占蜂群的36.4%比不喂粉组28.6%增加7.8%,喂粉组封盖子占蜂群的37.5%比不喂粉组31.6%高5.9%,但对成蜂量的作用不大,喂粉组的成蜂量平均每群3.8脾比不喂粉组3.4脾仅高出0.4脾蜂。饲喂花粉能够促进蜂群群势的增长,长期饲喂花粉对蜂群的幼虫增加显著高于不补充花粉的蜂群。  相似文献   

10.
中蜂继箱化生产是中蜂提质增产、提高蜂蜜成熟度的一项重要措施。2023年秋季盐肤木花期,组织正安本地蜂场6框同等群势的蜂群在3个放蜂点上开展了继箱、浅继箱、平箱生产对比实验,继箱群分别比平箱群增产43.9%~243.2%,比浅继箱群增产5.5%~21.9%;浅继箱群比平箱群增产36.9%~99.6%。实验表明,中蜂继箱化生产在蜂量足、蜂王新、外界蜜源条件好、持续期长的情况下,具有十分明显的增产效果,应在今后生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在贵州锦屏进行的中蜂越夏及秋繁试验表明,4框以上的群势越夏较为安全。越夏期间每框足蜂约需补喂白糖1.5公斤。越夏后,蜂群群势约下降1/3左右。蜂群在越夏期间飞逃的主要原因是缺蜜及巢虫危害。当地中蜂在秋季大流蜜初期发生分蜂,分蜂群势均为8框足蜂以上,7框左右不分群。为控制不同起繁群势的蜂群在秋季大流蜜初期正好繁殖到7框左右,不致因分蜂影响秋冬蜜的采集,应分期起步秋繁。根据本试验所建秋季起繁群势(x)与达7框群势所需繁殖天数(y)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推算,在起繁群势为1~5框蜂量时,最适的秋繁开始期,1框群为7月31日,2框群8月10日……蜂群的基础群势每增加一框,则秋繁开始期应相应推迟10~11天。  相似文献   

12.
戴元高 《蜜蜂杂志》2005,25(4):23-23
最近我从《蜜蜂杂志》上读到一些文章,不少作者都在关注中蜂改良饲养以后能否成为强群的问题,各抒己见,这是好现象。本人饲养中蜂多年,现就本人的水平提一点粗浅的看法。广东饲养中蜂由来已久,许多养蜂行家都一致认为:中蜂生命力强,适宜于山区、林区饲养;关于群势,8框蜂以上者为强群,5~7框蜂为中等群,4框蜂以下为弱群;强群繁殖力强,采蜜积极,度夏、越冬安全,容易管理;一个蜂场如能保持众多的强群,势必产蜜量高,经济效益大。目前,我们从调查中发现在许多未经开发的山区、林区野生蜜源丰富,气候条件良好,一些土法饲养的中蜂群势强大、产蜜量…  相似文献   

13.
问题征答     
我们所在的城区 ,活框饲养的中蜂蜂群发展较慢。2 0 0 2年 6月初 ,已是零星蜜源时节 ,因事外出数日 ,回家后发现 ,一个 8框强群分迁了一半蜜蜂 ,可是不到两个月又繁殖为一个 8框群。这使我们得到一个启示 :自然分蜂对分出群和原群都有强烈的激励性。这“双面”激励性是蜜蜂繁衍自己种族的本能和生物学特性。野生蜂和旧法桶养蜂 ,每年都能分出两三群 ,留下的“碗碗蜂”仍然可以发展成强群。我们养蜂人可以利用这种“双面”激励性来发展蜂群 ,扩大蜂场。但是 ,控制自然分蜂的确有些麻烦。由于分出群常常在高高的树枝上或屋檐下结团 ,收捕不但…  相似文献   

14.
中蜂人工分蜂后群势相对下降,特别是急剧扩大规模的蜂场,新分群的群势基本在2~3脾,群势较弱,3脾以下的蜂群调节温度、湿度能力较差,养殖者若在此时对管理重视不够,蜂群增长缓慢或群势缓慢下降,会使蜂群飞逃。因此,必须注重新分群的管理工作,使蜂群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让群势快速增长,迅速达到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17-2018年我们对郎氏箱、短框式12框中蜂箱、高框式中蜂箱进行对比试验,规定蜂群达6框群势时即分蜂,其中短框箱表现最好。在上次试验的基础上,于2019年夏秋季高温期,继续对郎氏箱和短框箱进行比较试验,任其发展群势,不分蜂,并加上浅继箱生产。由于郎氏箱巢框宽矮、散热性好,结果:两者在产蜜量上几无差异,但试验期间郎氏箱平均封盖子为3 476个,较短框箱多20%,试验结束时郎氏箱平均群势7.8框,较短框箱(折成郎氏箱巢框后)多2.15框,高27.6%。由于大部分时间短框箱使用的是10框箱,箱容较小,散热性能不好,有可能因此加大了郎氏箱与短框箱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我的蜂群位于重庆市长寿县,近年来蜂群的一种“消化不良症”在该地的许多蜂场流行。病因的来由还将进一步的探索,在这里只将我的观察情况和亲身体会提供养蜂者们参考。我们县早春包装时间多为立春时节,“消化不良症”则发生在包装后1个月左右,它发病的特点有相似于副伤寒、下痢病、孢子虫病等,但有很多地方不同于这些病。它不受外界气候、蜜粉源和蜂群强弱的影响。群势越强,天气越好,进粉越多发病程度越重。同时蜜蜂  相似文献   

17.
话越冬     
饲养强群虽是每一位养蜂员的心愿,往往由于越冬蜂群“先天”就弱,越过冬的弱群,必待“后天”来培养,它要占用正常蜂群的生产时间来恢复群势,势必影响当年产量。早春最佳群势应该是6~7框蜂,当越冬蜂更新之后就直线进入蜂群增殖阶段,蜂群发展快,投产早。凡是不足6框蜂的蜂群,都要经过群势恢复阶段,群势越弱,恢复期就越长。现在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蜂场都是不同程度的弱群越冬,弱群繁殖,虽然丰收年框产不算低,一旦遇到灾年,就有入不抵出的危险。为此,要抓好越冬蜂的培养,才能为下一年的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蜂业》2016,(2):23-24
正高寒地区越冬时间长,寒冷,天气多变,若是上年秋繁管理不当和外界蜜粉源等造成秋繁前强后弱,越冬群势普遍不强。蜂群出窖时,群势强弱不均,春繁群势普遍下降,全场蜂群很难达到平均4框足蜂起繁。笔者深入本地养蜂户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上年秋繁造成的原因1.秋繁期外界蜜粉源欠缺,通过人工饲喂群势相对好一点,越冬群势能够保证在4~6框以上,占全场总数不足20%。2.秋繁期间受螨害影响适龄越冬蜂的培育,越冬  相似文献   

19.
中蜂习性喜爱新脾,利用花期使蜂群营造新脾,更换老脾,是加速繁殖、壮大蜂群群势、防止发生分蜂热和滋生巢虫的重要技术措施。中蜂敏感性强,营造新脾要选择深黄色或浅黄色、有蜜蜡香味,含蜂蜡纯度高的优质巢础。营造新脾还要对蜂群进行选择,容易接受巢础造脾的蜂群,一般是产卵力强的优良蜂王群,群势在2至6框足蜂左右,且没有分蜂情绪的蜂群。要达到营造好新脾的目的,还必须:  相似文献   

20.
蜜蜂的“蜂蛹病”近年来逐渐在转地的蜂场中蔓延,目前转地蜂场多数已受其危害,在一般情况下,患病率在5%以下,一个几十群至上百群蜂的蜂场仅有几群发病而已,其中少数蜂场发病率占3%左右,也有个别蜂场大多数蜂群受到侵害。蜜蜂“蛹病”病状可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