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正胡福良团队:真假蜂胶科学鉴别方法获批国家标准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蚕蜂研究所所长胡福良牵头制定的《蜂胶中杨树胶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日前获批国家标准,将于2018年5月1日开始实施。这对于净化蜂胶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让老百姓吃上真正放心的蜂胶有着重大意义。胡福良团队的研究表明:蜂胶中不含水杨苷和邻苯二酚,而杨树胶中却能轻松检测到这两种成分。这种方法能准确有效地鉴别蜂胶与  相似文献   

2.
<正>(接2014年第3期)2.2.3蜂胶质量控制研究杨树胶冒充蜂胶现象一直是影响蜂胶质量、破坏蜂胶市场的严重问题。Xu等[51]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法对中国蜂胶中掺入的杨树胶进行检测。他们首先针对树胶掺假建立了偏最小二乘数  相似文献   

3.
正蜂胶是天然"抗生素",对人类健康有益。研究表明,蜂胶可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血脂,对糖尿病有辅助作用。然而,由于蜂胶产量有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假冒伪劣蜂胶鱼龙混杂,对真蜂胶造成很大冲击,严重影响我国蜂胶产业健康发展。国家标准《蜂胶中杨树胶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国家标准(GB/T 34782-2017)的颁布实施必将有力打击假冒伪劣蜂胶,为蜂胶产业发展和蜂胶对人类健康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4.
<正>由浙江大学牵头起草的《蜂胶中杨树胶的检测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国家标准和《蜂胶中咖啡酸、p-香豆酸、阿魏酸、短叶松素、松属素、短叶松素3-乙酸酯、白杨素和高良姜素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行业标准,于2016年5月18日在杭州通过了全国蜂产品标准化工作组的审定。来自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蜂产品协会、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扬州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  相似文献   

5.
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7年11月1日发布公告(2017年第29号),批准了《蜂胶中杨树胶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国家标准(GB/T 34782-2017),并于2018年5月1日开始实施。蜂胶是蜜蜂采集植物树脂等分泌物与其上颚腺、蜡腺等分泌物混合形成的胶粘性物质,化学成分复杂,生物学活性丰富,是近二十年来国内外蜂产品乃至天然产物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现已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日化等行业。由于蜂胶的产量有限,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况。我国蜂胶的植物来源主要以杨属及  相似文献   

6.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蜂胶和杨树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GC-MS分析方法分别对蜂胶和杨树胶进行了分离鉴定,两种物质各鉴定出80多种化合物。蜂胶中芳香酸、醇及酯类物质明显高于杨树胶中的含量,杨树胶中总黄酮和萜烯类化合物的含量略高于蜂胶中总黄酮和萜烯类化合物的含量。另外,可以初步确定苯甲醇、3,4-甲氧基肉桂酸、3-苯基-2,3-二甲基环丙烯、2,6-二羟基-4-甲氧基查耳酮和柯因等几种物质在蜂胶和杨树胶中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可以把它们作为蜂胶中的标志性物质进行检测、辨别。  相似文献   

7.
2013年7月24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以下简称《蜂蜜》国标)修订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修订了《蜂蜜》国标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直接食用的蜂蜜",这有利于区别人食用的蜂蜜(商品蜂蜜)与蜂群食用的蜂蜜(饲料蜂蜜);增加了蜂蜜真实性要求,在蜂蜜定义中增加"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淀粉、糖类、代糖类物质";在感官指标中增加了"规范性附录A常见单一花种蜂蜜的感宫指标".但是对有毒蜜源表述、蜂蜜真实性鉴别方法和嗜渗酵母去留3个方面争执十分激烈.蜂蜜是蜂产品中最大宗产品,是我国主要出口产品.《蜂蜜》国标修订关系到维护蜂农、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关系到蜜蜂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笔者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上述3个争议点提出看法和建议,供《蜂蜜》国标修订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蜂胶的主要来源是杨属植物,近年来出现了以杨树胶冒充蜂胶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蜂胶行业的健康发展。该文对蜂胶与杨树胶鉴别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蜂胶质量控制及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蜂胶HPLC指纹图谱真伪鉴别初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蜂胶的功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着手,测定了真品蜂胶、杨树胶和搀假蜂胶的HPLC指纹图谱。结果发现:真品蜂胶含有19个特征峰中的18个特征峰,缺6号峰;杨树胶含有19个特征峰中的17个特征峰,缺7号和11号峰;搀了杨树胶的搀假蜂胶,含有6号峰,而7号峰和11号峰的峰面积显著降低。通过上述HPLC指纹图谱可以对蜂胶的真伪进行初步鉴别。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9月29日《中国蜂产品协会团体标准·蜂蜜》(T/CBPA0001-2015)通过了专家审定会的审定。该标准增加了蜂蜜国家标准没有的蜂蜜真实性判定的检验方法,填补了现行蜂蜜国家标准的空白。2011年4月卫生部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在蜂业界引起质疑、争论和担心,主要原因是没有把蜂蜜真实性判定的检验方法写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随着新国标的实施和旧国标的废止,蜂蜜造假增多,国家质检部门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又无法判断真假,真蜂蜜的市场被挤  相似文献   

11.
《蜂胶国家标准》于2007年8月21日在广州通过审定。《蜂胶国家标准》依据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任务,系首次制定。与《蜂胶(SB/T10096-92)》行业标准相比,增加了对蜂胶乙醇提取物的要求,总黄酮由定性方法改为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4963--2013蜂蜜》征求意见稿公布以来,从有关报刊上得知,就关于有毒蜜源表述、蜂蜜真实性鉴别方法、嗜渗酵母去留三个方面的确定,蜂产品行业高层人士与蜂蜜国标修订主持单位福建省疾控中心代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持己见。下面就嗜渗酵母的去留问题,笔者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4963—2013蜂蜜》征求意见稿公布以来,从有关报刊上得知,就关于有毒蜜源表述、蜂蜜真实性鉴别方法、嗜渗酵母去留三个方面的确定,蜂产品行业高层人士与蜂蜜国标修订主持单位福建省疾控中心代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持己见。下面就嗜渗酵母的去留问题,笔者具体分析如下:蜂蜜国标修订主持单位福建省疾控中心的观点:在适宜条件下,酵母可以引发蜂蜜酸败,造成腹痛、腹泻等。有必要保留嗜渗酵母计数指标,进行产品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区分蜂胶与杨树胶的一种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不同蜂胶样品中八种黄酮和肉桂酸为考察指标,进行含量比较。结论:真假蜂胶中肉桂酸含量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养蜂卷)说:蜂胶是蜜蜂从植物新生枝芽采集的树脂。蜜蜂在利用树胶时还杂有蜂蜡等分泌物,蜂胶呈胶状固体,棕绿色至棕红色。然而,美国达旦公司出版的《蜂箱与蜜蜂》和  相似文献   

16.
从蜂胶国家标准起草组获悉,2018版蜂胶国家标准在2019年2月1日实施。该标准依据国家标准委《2011年关于修订蜂胶国家标准的计划》,于2012年3月成立起草组负责起草。经过多次修改、完善,经全国蜂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投票表决通过后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8年7月13日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标准在2019年2月1日实施。  相似文献   

17.
<正>《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GB/149630-2013征求意见稿公布以来,就有毒蜜源表述、蜂蜜真实性鉴别方法和嗜渗酵母去留三个问题,蜂产品行业代表与蜂蜜国标修订主持单位代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各持己见,这都是为了蜂产品行业的规范和发展,表达各自不同的观点。笔者就嗜渗酵母的去留问题,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福建省疾控中心认为在适宜条件下,嗜渗酵母可以引发蜂蜜酸败,造成腹痛、腹泻等,有必要保留嗜渗酵母计数指标,进行产品质量控制。蜂产品行业代表认为,嗜渗酵母不是有害菌,蜂  相似文献   

18.
胡福良 《中国蜂业》2012,(5X):14-14
<正>蜜蜂吃蜂胶吗?如果不吃,那蜜蜂生产蜂胶用来做什么?蜂胶和树胶有何不同?主要是以什么标准来判定蜂胶好坏的?据说有些假蜂胶是掺了杨树胶,此类掺假有什么方法可以鉴别?胡福良:蜜蜂不直接以蜂胶为食物,蜜蜂采集蜂胶是为了保护蜂群免受病虫害侵袭;填补蜂巢中的缝隙,缩小巢门,抵御风寒;加固巢脾,涂刷巢房,可清洁防腐、使巢内蜂粮得以长期保存,还可控制蜂群内疾病等危害;密封不能清除出巢外的敌害,防止其腐败等。蜂胶原料可以通过色泽、状态、气味、滋味等感官要求,以及乙醇提取  相似文献   

19.
《秦川牛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是由西北农学院(现在的西北农业大学)负责起草,陕西畜牧兽医总站协作的我省第一个种畜国家标准。1986年1月国家标准局发布了这个《国标》,从1986年9月1日起施行。为了把《国标》尽早应用到生产上,促进秦川牛的提高和发展,陕西省畜牧兽医总站  相似文献   

20.
信息广场     
《北方牧业》2003,(18):23-24
<正> 进出口鲜冻禽产品执行新的国标近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卫生部联合发布通知:进出口鲜、冻禽产品执行新的国家标准——GB16869-2000《鲜、冻禽产品》。该标准适用于健康活禽经屠宰加工后的鲜、冻禽产品,凡国内生产或从国外进口的鲜、冻禽产品,其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标志、包装、贮存必须符合该标准。同时废止GB2710-1996《鲜(冻)禽卫生标准》和GB/T16869-1997《分割鲜(冻)鸡肉》等两个国家标准。该标准是GB2710-1996《鲜(冻)禽卫生标准》和GB/T16869-1997《分割鲜(冻)鸡肉》两个标准的合并、修订版。其主要技术差异在于以下三个方面:1.GB/T16869-1997中的感官要求和理化指标分为一级、二级;修订后不分等级。2.挥发性盐基氮统一调整为不超过20mg/100g。3.增加了GB2710-1996和GB/T16869-1997两个国标中未规定的盐酸克伦特罗、土霉素、金霉素和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等19项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