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解偶联蛋白2(UCP2)是一种具有解偶联功能的蛋白质,普遍认为其与脂肪酸代谢、调节ATP生成有关。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月龄(6、8、10月龄)小尾寒羊4种内脏(心脏、脾脏、肾脏、瘤胃)组织中UCP2基因的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UCP2基因在6~10月龄小尾寒羊相同内脏中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脾脏中的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心脏、肾脏和瘤胃,而后三者之间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证明了UCP2基因在小尾寒羊内脏组织中有广泛表达,为UCP2基因可能与免疫相关的观点提供了证据,并且说明在6~10月龄的月龄段内,UCP2基因在小尾寒羊内脏组织中的表达受月龄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1(acetyl-coenzyme A acyltransferase 1,ACAA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明确该基因在小尾寒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试验采集小尾寒羊心脏、肝脏、胃、十二指肠、小肠、背最长肌、皮下脂肪组织,提取总RNA,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绵羊ACAA1基因序列(登录号:XM_004018227.3)设计引物,利用RT-PCR和分子克隆技术获得小尾寒羊ACAA1基因完整CDS,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小尾寒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小尾寒羊ACAA1基因CDS长为1 071 bp,编码356个氨基酸;小尾寒羊ACAA1基因氨基酸序列与绵羊、山羊同源性最高,约为100%,与食蟹猴、狒狒和野猪的同源性均为93.0%;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小尾寒羊与绵羊、山羊位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与穿山甲、狒狒的亲缘关系较远;各物种间同源性较高,保守性较强。ACAA1蛋白分子质量约为36.92 ku,分子式为C1603H2638N458O501S18,理论等电点为7.48,半衰期为30 h,消光系数为9 440,稳定系数为40.88,脂溶系数为92.67,亲水性氨基酸残基约占58%,为不稳定的碱性脂溶性亲水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与信号肽,不是分泌蛋白;主要分布在过氧化物酶体,存在25个磷酸化位点、3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和4个O-糖基化位点。ACAA1蛋白二级结构含有α-螺旋(37.92%)、β-折叠(12.64%)和无规则卷曲(49.44%),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其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CAA1基因在小尾寒羊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脏、皮下脂肪、小肠中表达量相对较高。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索小尾寒羊ACAA1基因生物学功能及筛选与肉质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尾寒羊MHC-DRB3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CR-RFLP方法对小尾寒羊MHC-DRB 3基因第二外显子285 bp的扩增产物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到内切酶P stⅠ的3种基因型,由2个等位基因控制,通过酶切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小尾寒羊的MHC-DRB 3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第241位的碱基表现出多态性,等位基因B的基因频率为0.81879。x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小尾寒的MHC-DRB 3基因的第2外显子的P stⅠ酶切位点达到了H ardy-W e inberg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5.
小尾寒羊黄体期和卵泡期生殖轴凋亡基因的表达研究及其与发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兽医学报》2017,(11)
旨在分析Bad、Bax、Bcl-2和Bcl-xL基因在小尾寒羊黄体期和卵泡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探究这些基因与绵羊常年发情性状的关系。以常年发情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对比分析了Bad、Bax、Bcl-2和Bcl-xL4个基因在不同繁殖状态下(黄体期和卵泡期)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各组织中的表达特征,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相应时期血清雌二醇和孕酮含量。结果表明,Bad、Bax、Bcl-2和Bcl-xL4个基因在下丘脑、垂体、卵巢均有表达,Bad和Bcl-2在黄体期的垂体和卵巢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在下丘脑中2个时期表达量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Bax和Bcl-xL在黄体期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中的表达量与卵泡期均无显著差异(P0.05)。黄体期血清中孕酮含量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而2个时期血清中雌二醇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Bad和Bcl-2基因在小尾寒羊黄体期和卵泡期的垂体和卵巢中差异表达,可能参与调控黄体期到卵泡期的发情状态转换,从而启动小尾寒羊发情。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克隆小尾寒羊钙粘和蛋白1(Calcium and integrin binding protein 1,CIB1)基因cDNA全长,并在原核载体中表达.参照已发表的CIB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法,从小尾寒羊睾丸组织中扩增获得CIB1基因全长cDNA.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并进行测序分析.将该基因编码区重组于融合表达质粒pET32a中,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CIB1).将其转化到BL21(DE3)pLysS宿主菌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结果表明,克隆的CIB1基因cDNA与GenBank上登录的牛、猪、猕猴、人、小鼠、大鼠、黑猩猩等动物该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90%以上,编码氨基酸的同源性在93%以上,并且该序列包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大小为576 bp.实现了高效特异性融合表达,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约为38 ku.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IB1蛋白功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9.
移居高原小尾寒羊与藏羊肺组织形态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移居青藏高原(海拔高度2300m左右)小尾寒头号和世居高原的藏羊(海拔高度3000-4500m)及平原地区(海拔高度50m以下)小尾寒头号肺组织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高原地区小尾寒头号、藏羊与平原地区小尾寒羊单位面积中肺泡的数量,肺泡膈厚度及肺泡中毛细血管的充盈程度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11.
根据GenBank发表的人、鸡、大鼠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SR)基因外显子4的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 技术扩增出小尾寒羊ESR基因外显子4的DNA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到pGEM-T Easy 质粒中,重组质粒用PCR 扩增进行阳性克隆鉴定,然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并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时将测定的小尾寒羊ESR基因外显子4序列与人、牛、猪、大鼠、鸡的外显子4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克隆测序所得的核苷酸和翻译后的氨基酸序列与人、牛、猪、大鼠、鸡相比,同源性分别为77.68%~97.28%和71.82%~98.18%,显示了很强的保守性;小尾寒羊的核苷酸序列与人、牛、猪、大鼠、鸡相比存在1处特有变异,氨基酸序列23~36存在高变异区。 相似文献
12.
小尾寒羊具有常年发情、性成熟早和多胎性能的高繁殖力特性,平均每胎产羔2.6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绵羊品种,也是我国独特的遗传资源。目前在BooroolaMerino羊、Inverdale羊和Hanna羊中已找到影响多胎性能的主基因,但国内对小尾寒羊多胎性能遗传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常规的选育和分子标记方面,也有一些以候选基因法从分子水平上对小尾寒羊多胎机制进行研究,仍没有确立控制小尾寒羊高繁特性的主效基因,本文就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小尾寒羊主效基因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53只小尾寒羊母羊(山东梁山和泰安)、25 只无角陶赛特羊母羊(甘肃永昌肉用种羊场)、35只蒙古羊母羊(甘肃武威)。分别采集颈静脉血样提取DNA,利用GenBank中人孕酮受体基因外显子4和绵羊孕酮受体基因 mRNA序列,设计绵羊孕酮受体基因外显子4限制性片段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对其PCR产物克隆、测序验证。用PCR-SSCP检测多态性,通过DNA测序确定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经过研究分析表明,小尾寒羊由野生型AA型、杂合AB型、突变纯合BB型3种基因型组成,蒙古羊由AA型、AB型两种基因型组成,无角陶赛特羊只有AA型一种基因型,不存在突变;在基因型分布上小尾寒羊与无角陶赛特羊和蒙古羊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无角陶赛特羊和蒙古羊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小尾寒羊突变纯合基因型BB和杂合AB中存在4个突变位点,此外在发现的4个突变位点中,只有第4个突变位点246碱基T→C引起氨基酸突变。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对东营市洼地绵羊和小尾寒羊的育肥对比试验,从增重情况看,洼地绵羊平均每只比小尾寒羊多增重0.96kg,高19%;每千克增重比小尾寒羊节省混合精料1.78kg,除低饲养成本0.92元,从胴体、屠宰率和净肉率来看,洼地绵羊比小尾寒羊每只分别高0.76kg,0.38%和4.73%,差异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17.
18.
FecB基因对杜寒杂交母羊产羔性能及后代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畜牧与饲料科学》2023,44(1):76-79
[目的] 探究FecB基因对杜寒杂交母羊产羔性能及后代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 以杜泊羊(♂)和小尾寒羊(♀)杂交羊横交固定母羊群体为研究对象,检测不同横交固定代次母羊的FecB基因,测定并比较不同FecB基因型母羊的产羔性能及后代生产性能指标。[结果] 在杜寒横交固定一代、二代、三代、四代群体中均检测出BB型、B+型、++型3种基因型,横交固定代数越高,群体中纯合型BB基因型频率越高。杜寒横交固定一代、二代、三代BB型母羊的平均产羔数显著(P<0.05)高于相应横交固定代次的B+型母羊,并且随着群体中BB基因型频率的增加,母羊平均产羔数呈升高趋势。杜寒横交固定一代、二代母羊的平均产羔率低于小尾寒羊母羊,而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的平均产羔率高于小尾寒羊母羊以及杜寒横交固定一代、二代母羊。后代初生生产性能方面,BB型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后代的初生重显著(P<0.05)低于B+型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后代,二者的初生体高、体长、胸围差异不显著(P>0.05);后代断奶生产性能方面,BB型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后代的断奶重、体长、胸围与B+型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后代差异不显著(P>0.05),体高显著(P<0.05)低于B+型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后代。[结论] FecB基因对杜寒杂交母羊产羔性能影响显著,在多羔母羊选择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杜泊羊与小尾寒羊杂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永靖县瑞辉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种羊场引进的杜泊公羊做父本,以小尾寒羊做母本,杜寒F1、杜寒F2与小尾寒羊和杜泊羊进行了生产性能比较,研究同一营养水平条件下,全价饲料饲喂对不同组合的生产性能和各项指标影响.结果表明,杜寒F1断奶前平均日增重达到318 g,比小尾寒羊提高43.89%(P<0.01),而且杜寒F2也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杜寒F1、杜寒F2育肥期增重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40.99 %;胴体体重以杜寒F1和杜寒F2明显比小尾寒羊高;杜寒F1和杜寒F2屠宰率分别比小尾寒羊高5.9和1.8个百分点;眼肌面积以杜寒F2最大(15.8 cm^2),比小尾寒羊高3.5 cm^2,这充分说明杜寒F2肉用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杜寒二代周岁公羊体尺和体重指标均超过纯种杜泊公羊,其中体重比纯种杜泊羊高20.88% (P<0.05),体高增加12.13%,胸围增加9.86%(P>0.05);杜寒F1、杜寒F2初产母羊的产羔率分别为140%和129.5%,杜寒F1母羊产羔率比杜泊羊提高40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杜寒F2比杜泊羊提高17.9个百分点(P<0.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