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蛋白重组乳酸菌对小鼠免疫应答情况,本研究将IBV CH/LN/2019毒株的S1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构建重组质粒pNZ8149-S1,电转至乳酸乳球菌NZ3900中,应用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评价重组乳酸乳球菌表达水平,免疫SPF小鼠,通过间接ELISA方法分析小鼠特异性抗体、CD4+、CD8+和细胞因子(IL-4和IFN-γ)分泌情况;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乳酸乳球菌pNZ8149-S1/NZ3900并表达目的蛋白;小鼠免疫试验结果显示,免疫组小鼠IgG抗体水平均高于pNZ8149/NZ3900、NZ3900和PBS组(P<0.05);特异性sIgA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此外,重组乳酸乳球菌能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IL-4和IFN-γ(P<0.05)。结果表明,重组乳酸乳球菌pNZ8149-S1/NZ3900可以有效刺激小鼠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为IBV新型口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选用pNZ8149-COE NZ3900重组乳酸菌作为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表达载体,制成活菌制剂,口服免疫小鼠,以GFP基因作为标记跟踪重组菌在小鼠体内的定位,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各部位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构建的重组乳酸乳球菌PEDV-COE-GFP NZ3900可较长时间定植于胃肠黏膜表面,为基因工程重组乳酸菌口服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L.lactis表达载体pNZ8148-fae G的基础上,将该载体转化到L.lactis NZ9000中,重组菌经5 μg/Lnisin诱导3 h,SDS-PAGE结果显示,FaeG在L.lactis中表达的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约为27 000,表达产物的量达菌体可溶性总蛋白的10.89%.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该目的蛋白具有良好反应原性.将重组L.lactis口服免疫BALB/c小鼠,小鼠产生特异性IgG及黏膜slgA.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仔猪口服重组L.lactis疫苗,诱导其产生抗ETEC K88黏膜免疫的同时,发挥L.lactis的益生功能,预防仔猪腹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构建能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ORF5基因的重组质粒。用疑似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猪的脾脏、肺脏病料提取RNA,根据PRRSV ORF5基因设计1对引物,进行RT-PCR扩增,将ORF5目的基因克隆到pMD19-T载体中,得到pMD19-ORF5重组菌。根据测序结果和表达载体特点,设计1对带有NcoⅠ和XbaⅠ酶切位点的引物,扩增目的片段(dORF5),将其分别与pProEXHTb载体、pNZ8149载体连接,得到HTb-dORF5/DE3和pNZ8149-dORF5/NZ3900重组菌,分别用IPTG和Nisin诱导,再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HTb-dORF5/DE3重组菌在1.5 mmol/L IPTG诱导时表达量最高,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在约22 ku处有特异性条带,且具有反应原性;pNZ8149-dORF5/NZ3900重组菌在20 ng/mL Nisin诱导时表达量最高,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在约19 ku处有特异性条带,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有特异性绿色荧光。本研究成功构建重组质粒HTb-dORF5和pNZ8149-dORF5并获得表达,这为进一步研制预防PRRS疫苗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构建了含羊奇异变形杆菌外膜蛋白A(ompA)编码基因的重组载体pNZ8149-ompA,并将其电转入乳酸乳球菌NZ3900中。利用Weste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目的蛋白在乳酸乳球菌中的定位。将重组乳酸乳球菌灌胃BALB/c小鼠,分别于口服后1,2,3,4,5,6,7d取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的肠道冲洗液,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乳酸乳球菌在肠道的定植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到目的蛋白于49 000处出现特异性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到重组乳酸乳球菌表面荧光强度明显强于空质粒对照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到重组乳酸乳球菌菌体表面出现绿色荧光。灌服小鼠后,重组乳酸乳球菌在小鼠各肠段的定植比例不同,定植能力于口服后6d达到高峰,7d后在重组菌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的定植率分别占第1d的15.23%,24.19%,48.57%,40.07%。本试验证明羊奇异变形杆菌ompA能够稳定表达于乳酸乳球菌表面,且重组乳酸乳球菌在小鼠肠道内具有良好的定植能力,其定植能力为回肠盲肠空肠十二指肠。这为研究乳酸乳球菌作为羊奇异变形杆菌口服疫苗抗原递送载体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构建表达胸腺肽和鸡γ干扰素融合蛋白(Tα1-cIFN-γ)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并检测其作为口服免疫增强剂对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增殖活性及鸡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将鸡胸腺肽(Tα1)和鸡干扰素(cIFN-γ)的编码基因序列(去除干扰素信号肽编码基因序列),并按照宿主菌乳酸乳球菌NZ3900株的基因组优化密码子后,以经G4S-linker连接的Tα1-cIFN-γ基因为模板,采用PCR扩增携带表达载体p NZ8149同源臂及HA标签的目的基因序列(Tα1-cIFN-γ-HA);通过PCR扩增携带Tα1-cIFN-γ-HA基因序列同源臂的全长p NZ8149载体序列,利用同源重组的方式将这两段基因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 NZ8149-Tα1-cIFN-γ-HA,并经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电转化乳酸乳球菌NZ3900感受态细胞中,构建重组乳酸乳球菌p NZ8149-Tα1-cIFN-γ-HA/NZ3900 (r L.lactis-Tα1-cIFN-γ)并经PCR和测序鉴定;将重组乳酸乳球菌r L.lactis-Tα1-cIFN-γ经乳酸链球菌素(Nisin)诱导6 h~7 h,离心超声破...  相似文献   

7.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纤突蛋白S携带主要的B淋巴细胞抗原表位,是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和提供免疫保护作用的主要结构蛋白,本试验通过PCR扩增,获得TGEV S蛋白上约1 218bp的保护性抗原基因S1,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并进行核酸序列测定。通过双酶切连接成功获得重组质粒pNZ8149-S1,电转化至乳酸乳球菌NZ3900中,经乳链菌肽诱导,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TGEV S1基因获得了表达,表达产物具有反应原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重组乳酸菌表达的蛋白位于菌体表面。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研制预防仔猪腹泻口服基因工程疫苗,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Fae G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ETEC C83907菌株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出K88菌毛粘附素主要蛋白亚基Fae G的基因,将其定向克隆到乳酸乳球菌(L.lactis)分泌表达载体pNZ8112中,构建了分泌表达载体pNZ8112-fae G.并转化到L.lactis NZ9000中.重组菌株经5 ng/mL nisin诱导3 h后,仅在L.lactis菌体内检测到Fae G的表达,上清液中未检测到Fae G蛋白.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显示,表达的目的蛋白分子量大小约为27 ku,表达产物的量达到了菌体总蛋白的13.56%.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表达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Fae G在L.lactis中分泌表达的影响因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在乳酸乳球菌中表达纤维二糖水解酶II(CBH II)基因,对绿色木霉(T.reesei)CBH II基因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和合成,通过PCR及T4 DNA连接酶将人工合成的序列插入到表达载体pNZ8148中,获得重组质粒pNZ8148-CBH II,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将正确的重组质粒通过电击转化进入乳酸菌NZ3900感受态细胞,通过选择性抗生素氯霉素筛选阳性克隆,放大培养后使用终浓度为20 ng/mL的Nisin进行诱导表达,诱导后的菌液经SDS-PAGE鉴定,有符合预期大小的条带,说明CBH II基因在乳酸乳球菌NZ3900中表达。研究为乳酸乳球菌的改造及开发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构建能表达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E2抗原蛋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为进一步研制BVDV乳酸菌口服活载体疫苗奠定基础。将BVDV E2基因克隆后测序,根据乳酸乳球菌的密码子偏嗜性进行优化,再将优化的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NZ8148中,并电转化乳酸乳球菌NZ9000感受态细胞,构建重组乳酸菌pNZ8148-E2/NZ9000,经1 ng/mL乳链菌肽诱导表达后,对菌体物进行了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将重组乳酸菌pNZ8148-E2/NZ9000口服免疫6~12月龄健康犊牛,在免疫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液样品并分离血清,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抗体水平。结果显示,PCR扩增到了1 149 bp的目的片段,乳酸菌密码子偏嗜性优化后,GC含量从45.28%变为34.30%。重组质粒pNZ8148-E2经酶切鉴定插入片段与预期大小相符,在菌体裂解物中出现大小约42 ku的条带,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且该蛋白可与BVDV E2抗体反应。在免疫犊牛的血清中检测到特异性抗BVDV E2蛋白的抗体。本研究结果表明,表达BVDV E2蛋白的重组乳酸菌口服免疫可诱导犊牛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反应,该重组菌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1.
旨在初步分析新鲜及玻璃化冷冻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囊胚全基因组甲基化模式。本研究采用单细胞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技术(scWGMS)检测新鲜、玻璃化冷冻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囊胚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和差异甲基化区域(DMR),探讨两者之间DNA甲基化水平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新鲜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囊胚的整体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囊胚的整体甲基化水平(P<0.05)。采用基因本体分析(GO)和相关信号通路(KEGG)对143个DMRs分析,发现生物学过程主要显著富集在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细胞定位、细胞刺激反应等,通路主要富集在生长发育、核酸结合及组蛋白乙酰化上,并筛选出几个与之相关的候选基因(FARP2、PI4KA、FAM3D、NCOR2、ZNF827等)。本研究初步发现,玻璃化冷冻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囊胚的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且DMR区域主要集中在ATP结合、生长发育及组蛋白乙酰化,为提高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囊胚质量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葡萄糖酸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食糜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28日龄断奶的三元杂交仔猪100头,饲喂基础饲粮7 d后随机分为4组,各组仔猪体重接近,性别比例一致。试验1、2、3组分别在对照组饲粮中添加0.4%、0.8%、1.2%的葡萄糖酸,处理42 d。试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组仔猪平均末重分别显著增加6.7%、7.7%(P <0.05),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10.1%、11.9%(P <0.05),料肉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6.3%、7.1%(P <0.05);试验1、2、3组仔猪空肠食糜中乙酸浓度显著增加99.2%、125.6%、45.7%(P <0.05),丙酸浓度显著增加44.4%、38.9%、25.4%(P <0.05),总短链脂肪酸显著增加33.1%、21.6%、14.7%(P <0.05),此外,试验1、2、3组仔猪盲肠食糜中丙酸浓度较对照组分别增加33.5%、45.3%、26.9%(P <0.05),丁酸浓度增加38.2%、59.3%、64.0%(P <0.05),总短链脂肪酸浓度增加10.6%、17.7%、14.2%(P <0.05)。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葡萄糖酸显著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食糜中短链脂肪酸浓度,添加量为0.8%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内质网应激标记基因Grp78参与鹅肥肝免疫/炎症状态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揭示内质网应激(ERS)标记基因Grp78是否参与鹅肥肝中炎症/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本试验选择健康的、体重相近的70日龄朗德鹅30只(未分公母),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填饲组(n=15)。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不同填饲阶段(填饲7、14、19 d)不同组织中Grp78的相对表达量(n=4),以明晰Grp78与鹅肥肝形成的关联;在鹅原代肝细胞中过表达Grp78,并通过RNA-seq分析Grp78所影响的信号通路和基因(n=3);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鹅肥肝中与炎症/免疫相关的基因表达量(n=4),以明晰这些基因与Grp78的关联。结果表明,肝和腹脂中Grp78的表达量受填饲影响(肝中下降,而腹脂中上升)。Grp78基因的过表达试验表明,ERS除了可影响已知的代谢病和细胞凋亡通路外,还影响信号转导、免疫等通路。在免疫/炎症方面,"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TNFαsignaling pathway"、"NF-kappa B signaling pathway"等通路最为突出。此外,免疫/炎症相关基因Tnfsf10、Map3k7cl在鹅原代细胞中的表达受Grp78过表达影响,在鹅肥肝中受填饲影响。总之,本研究揭示了Grp78/ERS新的生物学功能,即对细胞的免疫/炎症状态进行调控,并借此参与鹅肥肝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羊鞭虫病实时荧光PCR方法,根据GenBank已经公布的羊鞭虫(Trichuris ovis)ITS基因序列(登录号:JF680987.1),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以重组质粒作为绝对定量模板,建立检测羊鞭虫病的TaqMan实时荧光PCR方法。对反应体系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并用该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0.994,扩增效率E=1.05。该方法特异性强,与其他8种常见家畜寄生性线虫病不发生交叉反应;灵敏度高,最低检出下限为31.7拷贝/μL;重复性好,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43%~1.04%和1.20%~1.91%,均小于2.00%。用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和显微镜检查方法分别对2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实时荧光PCR和显微镜检查方法检出的阳性样品分别为14和9份。本研究建立的TaqMan实时荧光PCR方法能在粪便中快速、准确、灵敏检测羊鞭虫卵,为羊鞭虫病的检测和防控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重庆地区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脾脏结节症的病因及防控措施,本研究对发病大鲵进行了临床剖检及病理组织学观察,并采用微生物学方法从其肝脏、脾脏中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并对菌株的基本形态、理化特性、分子特征及药物敏感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患病大鲵脾脏有大量白色结节,质脆,病理切片发现脾组织有出血及丝网状纤维素分布,淋巴细胞部分消失;肝细胞肿胀、变性。从肝脏中分离到1 株病原菌,命名为KNL-1。人工感染试验发现,该菌对试验鲫鱼和大鲵均有较强的致病力,试验动物死亡率高达100%,大鲵发病症状与临床自然发病症状一致,确认为该病的致病菌。综合分离菌的16SrDNA 序列测定、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及BIOFOSUN-GN 系统鉴定结果,确定KNL-1 为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 ssp. masoucid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氨苄、卡那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先锋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丁胺卡那霉素和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麦迪霉素和羧苄西林耐药。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舍饲散栏奶牛舍卧床垫料中牛粪与稻壳比例对奶牛趴卧行为、消化性能和泌乳性能的影响。选择体重、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的健康奶牛200头,随机分为4组,即全牛粪组(TM组,卧床垫料为全牛粪)、6牛粪∶4稻壳组(6M∶4RH组,卧床垫料中牛粪与稻壳比例为6∶4)、4牛粪∶6稻壳组(4M∶6RH组,卧床垫料中牛粪与稻壳比例为4∶6)和全稻壳组(TRH组,卧床垫料为全稻壳),每组50头,各组奶牛采食相同的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期为42 d。结果显示:1) TRH组的奶牛趴卧比率、卧床垫料中细菌数量和乳体细胞数均高于其他各组,其中卧床垫料中细菌数量与TM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乳体细胞数(第42天)与TM组和6M∶4RH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2)第42天时,6M∶4RH组的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各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磷表观消化率以及乳蛋白率、乳脂率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综合所测的各项指标,建议奶牛场选择牛粪与稻壳比例为6∶4的卧床垫料。  相似文献   

17.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疱疹病毒1型(BoHV-1)引起牛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及气管黏膜炎症、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引起生殖道感染、脑膜炎、结膜炎、流产等多种病型。该病呈世界性流行,我国部分地区也有发生。BoHV-1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容易使其他病原体侵入引发继发感染,从而导致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的发生,给世界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论文围绕IBR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防控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花生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花生秸秆产量巨大而且营养价值丰富,合理有效的利用花生秸秆不仅能提高农业附产值而且可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14个花生品种秸秆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秸秆中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等营养指标,利用SPSS软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营养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4个品种秸秆的营养品质存在差异,远杂6号、远杂9102、冀甜4号的营养价值较高,而豫花9326和周花5号的营养品质较差。同时对主成分综合分值进行聚类分析,初步构建能有效评价花生秸秆饲用品质的综合评价模型,为花生种植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青贮用黄曲霉毒素降解菌N-1a的降解特性及在全株玉米青贮中的应用效果,本试验首先对菌株N-1a的发酵上清液进行不同处理后分别与毒素作用,初步研究降解活性物质的性质;然后研究N-1a发酵上清液在不同pH、不同温度下对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最后通过发酵黄曲霉污染的全株玉米来验证N-1a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初步判定枯草芽孢杆菌N-1a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活性物质是一种分泌蛋白,其在pH7.0和温度37℃时降解率最高;在全株玉米青贮试验中,N-1a明显降低了全株玉米青贮过程中的黄曲霉毒素,添加N-1a的处理组黄曲霉毒素含量为(8.56±1.68)μg/L,添加市售菌剂的处理组黄曲霉毒素含量为(15.26±2.53)μg/L;N-1a还有效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含量,加入N-1a处理组NDF含量较加入市售菌剂的处理组降低7.98%;加入N-1a处理组乳酸含量比加入市售菌剂的处理提高1.66%,由此可见,N-1a处理组效果显著优于市售菌剂组。  相似文献   

20.
牛病毒性腹泻(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所致牛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呈世界性流行,该病主要表现为腹泻、急慢性黏膜感染、繁殖障碍等,对畜牧业危害严重,是国际贸易中动物检疫的重要疫病之一。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有利于该传染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控制。目前,用于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方法很多,论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应用的等温核酸扩增技术(IAT)、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多重PCR技术、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RT-PCR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进行简要介绍,为我国动物检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