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流式细胞仪分离精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用流式细胞仪分离动物X、Y精子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流式细胞仪分离精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在某些动物 (如牛 )分离的精子已开始用于人工授精。尽管该技术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但随着流式细胞仪的改进和与各项辅助生殖技术 (如手术授精、体外受精、胞质内精子注射、低剂量精子人工授精 )结合 ,性别分离精子必将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中国畜牧杂志》2019,(8)
为建立一种方便快捷的性控精液品质鉴定方法,本研究选择牛X、Y染色体特异基因PLP与SRY,对其提取质粒,构建含有不同比例的PLP和SRY质粒模板,即X:Y为1:20、1:10、1:5、1:1、5:1、10:1、20:1,并将其作为性别相关DNA定量的参考模板,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对市售的3头公牛性控精液进行了性别比例检测。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检测的X-分选精液、Y-分选精液与未分选精液中X与Y精子比例与其所标注的X、Y精子比例(流式细胞仪重分析检测纯度)差异不显著。因此,本研究中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法可用于评估性控精液的纯度。 相似文献
4.
5.
6.
7.
本研究旨在探索流式细胞仪分离精子在猪性别控制中的应用。使用流式细胞仪分离猪XY精子,而后通过母猪输卵管授精生产"预知"性别的仔猪,并使用吖啶橙染色法检测粗分离对精子核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成功利用分离获得的猪X和Y精子对母猪进行输卵管授精,母猪怀孕率、产仔率均为100%;输Y精子母猪产仔雄性率100%(♂6/6),对照母猪产仔雄性率57.14%(♂8/14);3头输X精子母猪产母仔率91.67%(♀11/12),对照母猪产雌性仔猪40%(♀2/5);使用性别分离精子不影响母猪的怀孕率、产仔率,但窝产仔数较低;吖啶橙染色法检测结果表明,流式细胞仪粗分离对猪精子核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使用流式细胞仪分离精子授精可以有效改变仔猪的性别比例。本研究结果为猪分离精子性别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离奶牛精液的性别控制效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常见的牛性别控制方法有早期胚胎性别鉴定法和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X、Y精子分离法两种。流式细胞仪精子分离法是根据X、Y精子在DNA含量上的差异来分离精子。分离后的X、Y精子用于人工授精或显微授精可在授精之前就控制其性别,因而被认为是更具有实用价值的方法。此次研究通过对分离后精子的人工授精效果和性别控制效果进行试验观察,以期为该方法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公牛及采精公牛为大庆田丰生物有限公司饲养的荷斯坦牛,共12头。饲以全价营养日粮,每天喂给鸡蛋1枚。采用常规的假阴道法采集精液。1.2精液的处理将采… 相似文献
9.
精子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家畜性别一直是人们所感兴趣的话题 ,通过性别控制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力 ,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畜产品。分离X精子和Y精子是最简单、最经济的性别控制途径 ,这种方法主要依据X精子和Y精子不同的物理特性 (体积、密度、电荷、运动性 )和化学特性 (DNA含量、特异性抗原 )进行分离。1 性别控制技术简介1 1 性别控制的意义动物性别控制技术是通过对动物的正常生殖过程进行人为干预 ,使雌性动物产出人们期望性别后代的一门生物技术。家畜性别控制在畜牧生产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 ,可以充分发挥受性别限制的生产现状 (如泌乳 )和受… 相似文献
10.
流式细胞仪分离哺乳动物精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分离精子性别准确率在90%以上,受精率是未分离精子的70%~80%。尽管动物分离精子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随着精子分离仪的改进以及与各项辅助生殖技术的结合,动物分离精子必将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概述了近年来用流式细胞仪分离哺乳动物X、Y精子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哺乳动物性别控制对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和排除有害基因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流式细胞分离技术、PCR和LAMP法3种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这3种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生态牧业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持久性、平衡性、生产性和经济性特点,陈述了评价反映生态牧业体系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性指标,介绍了生态牧业的效益评价方法及其不同种方法的可用性,并讨论了我国南方10年主要采用的两种基本生态牧业模式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Antolín Morillo Rodríguez Cristina Ortega Ferrusola Beatriz Macías García Jose A. Tapia Fernando J. Peña 《Journal of Equine Veterinary Science》2013
We studied the effect of 1,2-bis-(o-aminophenoxy)-ethane-N,N,N′,N′-tetraacetic acid, tetraacetoxymethyl ester (BAPTA-AM) on the outcome of cryopreservation of stallion spermatozoa and whether reextension of thawed sperm in a more physiological and Ca2+-containing medium might impro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awed stallion spermatozoa. Individual ejaculates from six stallions were collected and split into three subsamples. The first two samples were supplemented with the membrane-permeable Ca2+ chelator BAPTA-AM at final concentrations of 5 and 10 μM, respectively, while the third subsample served as control. After 4 weeks of storage, samples were thawed in a water bath at 37°C and evaluated using flow cytometry and computer-assisted sperm analysis (CASA). In a second experiment, in order to determine whether restoring Ca2+ could improve sperm quality after cryopreservation, thawed semen was washed by centrifugation and resuspended in Tyrode's complete medium. BAPTA-AM supplementation did not modify the outcome of cryopreservation; however, changing the spermatozoa from INRA 96 to Tyrode's complete medium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he percentages of live sperm and total motility post thaw.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