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9,(9):1744-1752
为了了解河北秦皇岛毛皮动物(狐、貉、貂)源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等情况,采用常规分离纯化、生化鉴定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检测其致病性,PCR方法检测其主要K血清型、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K-B法对常用西药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琼脂平板打孔法对中药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试管二倍稀释法检测中药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此次共分离到48株肺炎克雷伯菌;48株肺炎克雷伯菌均能够使小鼠发病死亡;48株肺炎克雷伯菌均检测到fimH、wabG毒力基因,检出率为100%;mrkD毒力基因检出率为87.5%;blaTEM、aadA1、gyrB、gyrA、blaSHV-1、sul1、sul2、sul3、blaROB-1、tetA和tetD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100.0%、89.6%、4.2%、39.6%、18.8%、27.1%、16.7%、12.5%、60.4%和37.5%,未检出ermF耐药基因。西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8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菌株均对头孢拉定、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替米考星、磺胺间甲氧嘧啶耐药。中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8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菌株对乌梅、五味子极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20~25 mm之间,MIC和MBC为15.63~62.50 g/L。本试验调查了河北秦皇岛地区毛皮动物源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情况,对毛皮动物源出血性肺炎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具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秦皇岛昌黎地区毛皮动物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以60只临床患病毛皮动物为试验菌株的分离宿主,采用常规分离纯化、生化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检测其致病性,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K-B法对常用西药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琼脂平板打孔法对中草药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试管二倍稀释法检测中草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此次分离到的28株大肠杆菌均使小鼠发病死亡;其中,24株大肠杆菌检测到irp2、fyuA毒力基因,检出率为85.7%;5株大肠杆菌临床分离菌株检出Ler、eaeA毒力基因,检出率为17.9%;耐药基因blaTEM、aadA1、blaCTX-M、blaTEM1、blaSHV-1、strA-strB、blaPSE1和blaOXA1的检出率分别为85.7%,89.3%,75.0%,71.4%,25.0%,24.1%,14.3%,14.3%;西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8株菌对链霉素、头孢拉定、多西环素、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替米考星、青霉素同时耐药;中草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诃子、乌梅、五味子对这28株大肠杆菌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为18~31 mm,MIC和MBC为15.63~500.00 g/L。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辽宁地区规模奶牛场乳房炎源大肠杆菌携带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为奶牛养殖业提供更好的乳房炎防制方案,本研究采用PCR检测方法对辽宁地区多个规模奶牛场临床奶牛乳房炎奶样中分离的66株大肠杆菌进行了4种毒力基因和4种耐药基因的检测分析。结果发现,66株大肠杆菌中仅有1株未检出相关目的基因,其余65株中最少检出2种目的基因,最多检出7种目的基因。其中,毒力基因stx2e、eaeA、K99和astA的检出率分别为56.1%、47.0%、34.8%和31.8%,双重毒力基因的检出率达到43.9%,以eaeA/stx2e基因型的检出率最高;耐药基因sul3、sul1、cmlA及aacA4的检出率分别为87.9%、83.3%、40.9%和28.8%,双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36.4%,以sul1/sul3基因型检出率最高;三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37.9%,以cmlA/sul1/sul3检出率最高。本研究结果证实,辽宁地区奶牛乳房炎源大肠杆菌携带磺胺类耐药基因和氯霉素类耐药基因的比率较高,与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有较直接的关系,该结果对于辽宁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河北省秦皇岛地区狐源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及耐药性,本研究对2019年从秦皇岛地区分离的51株狐源大肠杆菌进行研究。以昆明小鼠作为动物模型进行致病性试验,采用KB纸片法检测分离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利用PCR方法对分离菌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51株分离菌均对小鼠有致病性,小鼠死亡率在20%~100%。51株分离菌除1株未检测到毒力基因外,其余50株均检测出相关毒力基因,检测出的毒力基因分别为intimin、iucd、ler、irp2、eaea、fyua、iron、ompt、hlyf、fimC,检出率1.96%~96.08%。分离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新霉素等10种抗生素药物高度耐药,对阿米卡星、恩诺沙星敏感性较高,且分离菌表现出多重耐药,对12种抗生素耐药菌株数量最多,占比23.53%(12/51)。51株分离菌检测到耐药基因gyrA、gyrB、addA1、sul3、qnrA、qnrB、CTX-M、SHV、strA、strB、ermA,检出率11.76%~100%。本研究为秦皇岛狐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对该病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秦皇岛昌黎县狐和貉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情况,以昌黎县分离的15株狐和貉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试验菌株,采用药敏纸片法对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并对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tetB、tetC、tetD,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strA-strB、aadA1,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sul3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15株大肠埃希菌分离菌株对土霉素、多西环素、头孢拉定、新霉素、青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的耐药率均为100%;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头孢曲松、阿米卡星、大观霉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93.33%、53.33%、33.33%、73.33%、86.66%、86.66%、86.66%、66.67%和66.67%。9种耐药基因tetA、tetB、tetC、tetD、strA-strB、aadA1、sul1、sul2、sul3的检出率分别为0、46.67%、26.67%、13.33%、40%、100%、53.33%、46.67%和53.33%,其中四环素类耐药基因以tetB的检出率最高,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以aadA1的检出率最高,磺胺类耐药基因的检出率相差不大。说明15株狐和貉源大肠埃希菌耐药谱广,耐药性高,耐药基因流行普遍。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河北地区水貂源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与耐药性,本研究对河北地区送检病死水貂采集组织样品,经分离鉴定、生化鉴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共分离得到24株水貂大肠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4株大肠杆菌感染小鼠后小鼠死亡率为20%~100%;24株分离菌中有22株检测到毒力基因,fimC毒力基因检出率最高,为70.83%(17/24);分离的24株株大肠杆菌耐药性较强,对替米考星、土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复方新诺明耐药的菌株占80%以上,对头孢曲松最敏感,敏感菌株占66.67%(16/24),且分离菌均具有多重耐药性,耐5种以上药物的菌株占比高达100%;24株大肠杆菌均检测到耐药基因,耐药基因检出率为4.17%~79.17%,其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ddA1(79.17%)、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A(75%)、gyrB(70.83%)检出率较高,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ctx-M(20.83%)和SHV(4.17%)检出率较低;未检测到tetA、tetC、sul1、mefA耐药基因。上述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小鼠均具有一定的致病力,且毒力基因检出数越多的菌株对小鼠的致病力越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的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基本相符,分离菌的其余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不符,提示分离的大肠杆菌可能存在其他耐药机制。本研究为河北地区水貂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为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和耐药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牛肉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检测及相关耐药基因分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解牛肉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并检测其相关耐药基因分布,本研究选取了117株牛肉源大肠杆菌,经药敏纸片法对11种抗菌药物进行了药敏检测,并根据耐药表型利用普通和(或)多重PCR技术对耐四环素菌中tet(A)、tet(B)和tet(C)基因,耐氨苄西林菌中blaTEM1、blaPSE1和blaOXA1基因,耐链霉素菌中strA-strB、aadA1基因,耐磺胺类药菌中sul1、sul2和sul3基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17株大肠杆菌对四环素、氨苄西林、链霉素和磺胺异恶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9%、42%、38%和22%。tet(A)基因是所有四环素耐药基因中最为流行的一种基因(55%);在检测的3个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中,最流行的为blaTEM1基因(73%);链霉素的耐药性主要由strA-strB基因(38%)编码;sul2基因在耐磺胺异恶唑菌中的检出率最高(77%)。结果表明本次分离的牛肉源大肠杆菌耐药非常严重,进一步肯定了肉牛业生产中抗菌药的使用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提示食品动物养殖应严格控制饲料中抗菌药的滥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唐山和秦皇岛地区肉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试验采用K-B纸片法和PCR法分别检测了22株肉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表明:22株菌对β-内酰胺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严重,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相对敏感。分离菌株至少耐6种抗生素,其中对14种和12种抗生素的耐药菌株数最多。耐药基因TEM、sulⅡ、tetA、tetB、floR、cmlA、acc(3)-Ⅱ、SHV、sulⅠ、aph (3)-Ⅱ的检出率分别为100%、100%、86. 4%、81. 8%、81. 8%、68. 2%、63. 6%、45. 5%、36. 4%、36. 4%,未检测到qnrB、OXA基因。22株肉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携带耐药基因与GenBank中登录参考株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8%~99%。说明该地区肉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严重,呈现多重耐药,携带耐药基因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为鉴定引起林麝肺炎的病原,本研究采用常规鉴定方法和16S rRNA PCR方法从94份患肺炎的林麝肺组织病料中分离鉴定出30株大肠杆菌(E.coli)分离株。小白鼠感染试验表明,30个分离株均为致病性E.coli,对小白鼠的致死率为100%。通过PCR方法检测这30株林麝肺源致病性E.coli分离株的10种毒力基因结果表明,其中ompA毒力基因检出率为80%,显著高于其sat(36.67%)、vat(26.67%)和iucDa(23.33%);而neuC、sitD ep.a、sfa/focCD、afa/draB、iha和sitD chr.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均为阴性。结果提示结合常规鉴定方法,16SrRNA PCR可作为临床快速检测林麝肺源致病性E.coli的有效方法。对林麝肺源致病性E.coli毒力基因的检测及鉴定,为进一步研究林麝肺源致病性E.coli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同时为防治林麝E.coli性肺炎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屠宰场羊源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以及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特征。[方法]从阿克苏地区某屠宰场采集健康羊的淋巴结、胴体拭子、粪便样本共30份,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大肠杆菌,然后采用大肠杆菌特异性phoA基因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PCR扩增及测序技术对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采用K-B纸片扩散法开展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应用PCR技术检测分离菌株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使用96孔板微量肉汤法测定分离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果]从30份样本中分离得到14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46.67%;14株分离株分属于10个MLST型别;对复方新诺明(100%)、青霉素(85.71%)和四环素(50.00%)耐药率较高,9株菌具有多重耐药表型(64.29%);在14株大肠杆菌中检测到blaTEM(85.71%)、aph(3′)(71.43%)、tetA(64.29%)、sul1(57.14%)和sul2(57.14%)等12种耐药基因,并且8株菌携带Ⅰ型整合子int-Ⅰ基因...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肉牛溶血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从河北省围场县采集的健康肉牛鼻腔棉拭子中分离鉴定溶血性大肠埃希菌,采用PCR检测大肠埃希菌的4个毒力基因和12个耐药基因,并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116份健康的肉牛鼻腔中分离鉴定出23株溶血性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19.8%;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6株菌同时携带LEE(Ler、eaeA)毒力基因,携带率26.1%,18株同时携带高致病性毒力基因HPIirp2、fyuA,携带率78.3%,6株同时携带LEE和HPI毒力基因,携带率为26.1%;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blaTEM、aadA1耐药基因的携带率最高,为1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3株溶血性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氨苄、复方新诺明、磺胺间甲氧嘧啶耐药。结果表明,溶血性大肠埃希菌普遍存在于健康肉牛鼻腔中,HPI毒力基因和β-内酰胺类和耐链霉素类耐药基因携带率高。对河北省围场县肉牛溶血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进行了研究,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提示溶血性大肠埃希菌对肉牛养殖存在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2.
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多重耐药性的增加以及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给动物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细菌的耐药性与其自身携带的耐药质粒关系密切。论文从细菌耐药现状,细菌的耐药性和耐药质粒的关系,耐药质粒的物理、化学、中草药消除方法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消除方法消除耐药质粒,为今后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全棉籽比例对育肥荷斯坦公牛瘤胃发酵与微生物区系、甲烷排放及肝脏碳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44头体重相近、健康的育肥荷斯坦公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1头,各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Ⅰ(对照)、Ⅱ、Ⅲ和Ⅳ组公牛分别饲喂含有0、5%、10%和15%全棉籽的饲粮。各组饲粮能量和粗蛋白质水平基本相同。试验期为90d。结果表明:1)在瘤胃发酵参数中,与Ⅰ组相比,Ⅳ组的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浓度以及乙酸和丙酸比例分别提高了31.34%、40.00%、2.26%和15.20%(P<0.05),丁酸比例降低了4.46%(P<0.05),乙酸/丙酸和pH无显著变化(P>0.05)。2)从瘤胃细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Ⅳ组中普雷沃氏菌属-1、密螺旋体属-2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1);Ⅳ组的琥珀酸弧菌科UCG-002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理研菌科RC9肠道群、普雷沃氏菌科UCG003、瘤胃杆菌属、疣微菌科NK4A214群、纤维杆菌属、未识别的叶绿体和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各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3)从瘤胃产甲烷古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Ⅳ组甲烷短杆菌属、甲烷丝状菌属的相对丰度均为4组中最低,并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Absconditabacteria_unidentified_SR1的相对丰度最高,显著高于Ⅰ组(P<0.05);甲烷球形菌属、甲烷微球菌属、甲烷螺菌属的相对丰度各组间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4)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全棉籽均降低了育肥荷斯坦公牛的甲烷排放量,其中Ⅳ组的甲烷排放量比Ⅰ组降低了22.68%(P<0.05)。5)相关分析发现,育肥荷斯坦公牛的平均日增重与甲烷排放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甲烷短杆菌、甲烷丝状菌和琥珀酸弧菌科菌群的相对丰度与甲烷排放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6)饲粮中添加15%的全棉籽后,育肥荷斯坦公牛肝脏中甲基丙二酸单酰辅酶A变位酶(MUT)、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的mRNA表达量均呈上调趋势,其中MUT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PEPCK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15%的全棉籽可有效调控荷斯坦公牛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区系,显著降低甲烷排放量以及上调肝脏中碳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4周龄雌性小鼠12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3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0,100,150 mg/kg的玉米赤霉烯酮(ZEA)。饲喂20 d后,采集发情前期、发情期及产仔后次日小鼠血液,并测定血清性激素、脂肪因子水平。制备子宫石蜡切片,观察ZEA对子宫形态结构的影响。分娩后记录产仔数。结果显示:(1)发情前期,1组和3组子宫内膜增厚(P<0.01),3组子宫肌层增厚(P<0.05)。随着ZEA添加量的增加,子宫内膜的腺体增多,腺腔变大。P_4、LH水平随ZEA剂量增加而降低(P<0.01),低剂量ZEA使FSH水平降低(P<0.05),内脂素水平升高(P<0.01)。中、高剂量ZEA使E_2、LEP水平升高(P<0.01)。(2)发情期,中、高剂量ZEA使子宫内膜增厚(P<0.01),3个试验组均使子宫肌膜增厚(P<0.01)。随ZEA添加量的增加,E_2、LEP、内脂素水平均升高(P<0.01),P_4、FSH、LH水平均降低(P<0.01)。(3)产仔后期,中剂量ZEA组子宫腔闭合,腺腔变大。不同ZEA添加量均使E2水平升高(P<0.01),中剂量ZEA使FSH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LH水平降低(P<0.05),高剂量ZEA使LEP、内脂素水平升高(P<0.01)。(4)小鼠产仔数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试验组均出现死胎。结果表明,ZEA能够引起雌性小鼠子宫形态结构变化,激素分泌紊乱,并出现死胎。ZEA通过增加脂肪沉积而影响动物生殖功能可能是其类雌激素样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河北地区870头中国荷斯坦牛为试验材料,采用PCR-RFLP法对DGAT1基因K232A位点进行了遗传多态性分析,并利用混合动物模型分析了DGAT1基因K232A位点突变对乳脂率、乳脂量、乳蛋白率、乳蛋白量、305d产奶量5个泌乳性状的影响。结果共检测到KK、KA和AA 3种基因型,基因频率分别为0.0402、0.9276和0.0321;等位基因K和A的频率分别为0.5040和0.4960;该碱基突变对乳脂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30d产奶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乳脂量、乳蛋白率和乳蛋白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KK基因型的乳脂率极显著高于KA和AA基因型(P<0.01);KA和AA基因型的305d产奶量显著高于KK基因型(P<0.05);AA和KA基因型的泌乳性状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显示,DGAT1基因突变对河北荷斯坦奶牛泌乳性状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用于泌乳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一种能够快速检测毛皮动物源大肠埃希菌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中irp2、FyuA毒力基因的二重PCR方法,根据GenBank中irp2、FyuA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两对引物,扩增得到irp2、FyuA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300bp和951bp。据此建立双重PCR方法,并将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用所建立的二重PCR方法可同时特异性扩增出大肠埃希菌irp2、FyuA毒力基因片段,对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均无特异性扩增。菌液最低检出量为2.8×105CFU/mL。在78份临床样品检测中,二重PCR检测结果与常规PCR检测结果一致。所建立的大肠埃希菌irp2、FyuA毒力基因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提高临床样品检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加米霉素注射液按推荐剂量用药对猪目标适应症的临床效果,将符合试验要求的120头病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60头),一组为受试药物组,按推荐剂量(6mg/kg体重)给予华北制药生产的加米霉素注射液治疗;另一组为对照药物组,按推荐剂量(6mg/kg体重)给予梅里亚公司生产的加米霉素注射液治疗。结果表明,华北制药公司生产的加米霉素注射液治疗由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病原菌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安全有效。说明此制剂治疗效果与梅里亚公司生产的加米霉素注射液相当,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玉米赤霉烯酮(ZEA)对发情前期、发情期、产仔后雌性小鼠子宫细胞凋亡及相关因子的影响。选取4周龄昆明雌性小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选取雄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7 d预试期结束后,试验分2个阶段。第1阶段,各组雌鼠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50、100、150 mg/kg ZEA的饲粮,饲喂时间是20 d。饲养试验结束后的第2、3、4天,通过阴道涂片法每组挑选出发情前期、发情期小鼠各10只,脱椎处死,摘取子宫角,用于子宫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和凋亡相关因子mRNA表达量的检测。第2阶段,每组剩余雌鼠与雄鼠按2∶1进行合笼,至产仔后,按上述方法采样检测。结果表明:1)发情前期凋亡细胞主要位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及上皮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0、150 mg/kg ZEA极显著提高凋亡阳性表达细胞平均光密度值(P<0.01),且极显著上调半胱天冬蛋白酶(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 mRNA相对表达量(P<0.01); 2)发情期细胞凋亡主要集中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及子宫腺上皮细胞;与对照组相比,随着ZEA添加水平的增加,凋亡细胞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1),能够极显著上调凋亡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P<0.01); 3)产仔后期凋亡细胞分布较为均匀;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50 mg/kg ZEA凋亡程度极显著增加(P<0.01);添加100 mg/kg ZEA能够显著上调Bcl-2、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P<0.05),添加150 mg/kg ZEA能够显著上调caspase-8、caspase-9 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ZEA能够促进不同时期小鼠子宫细胞凋亡,并且能够上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8、caspase-9、Bcl-2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