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PCR克隆出IBDV VP2基因,将其插入到表达载体pYA3341中,构建重组质粒pYA3341-VP2。将重组质粒电转入鼠伤寒沙门菌疫苗株X4550(缺失Asd、Cya、Crp基因),获得重组疫苗菌株X4550(pYA3341-VP2)。进行重组菌VP2蛋白表达的鉴定;测定重组菌的稳定性、生长曲线、安全性以及小鼠免疫试验。结果表明,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和Western blot证实重组菌表达的VP2蛋白能与鸡抗IBDV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重组菌株在体外营养选择压力下,可稳定地携带重组质粒传代繁殖,在体内可稳定地定居于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小鼠口服试验证实重组菌无毒性作用;口服重组菌免疫小鼠,ELISA检测产生了抗IBDV抗体;中和试验表明产生的抗体具有中和活性。本试验成功构建了能稳定表达IBDV VP2蛋白的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菌疫苗株X4550(pYA3341-VP2),为研究IBD口服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6,(4):589-594
利用平衡致死系统构建表达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的减毒鸡白痢沙门菌活载体疫苗株。以p MD18-T-HN为模板,经PCR扩增出HN基因,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 YA3493,构建重组质粒p YA-HN,再将其电转入减毒鸡白痢沙门菌ΔcrpΔasd C79-13中,获得重组减毒鸡白痢沙门菌ΔcrpΔasd C79-13(p YA-HN)。对重组菌的生化特性、生长特性、稳定性及安全性进行测定;并对重组菌表达的HN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该重组菌保留了在DAP阴性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不能利用麦芽糖、蔗糖及乳糖等碳源,但保留了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其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强毒株C79-13,而与ΔcrpΔasd C79-13相比变化不明显;在体外连续传代能稳定遗传HN基因片段;经SDS-PAGE出现1条蛋白质量约为63 000的蛋白条带;Western blot证明重组菌表达的HN蛋白能与NDV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雏鸡口服接种试验表明ΔcrpΔasd C79-13(p YA-HN)的毒力较强毒株C79-13下降183倍。上述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能稳定表达NDV HN蛋白的口服重组减毒鸡白痢沙门菌,为开发鸡白痢—新城疫的基因工程口服疫苗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构建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 VP2蛋白的基因Ⅷ型重组新城疫病毒,利用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将IBDV强毒株的VP2基因插入到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弱毒株rDHN3-mF基因组P基因与M基因之间...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禽业的高度致死性和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为研制IBD重组火鸡疱疹病毒(HVT)活载体疫苗,本研究构建了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保护性抗原VP2基因的重组HVT并对其体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RT-PCR扩增IBDV超强毒株VP2基因并克隆入pCI载体,获得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I-VP2。用限制性内切酶将携带CMV启动子的VP2基因表达框架切下,连接于入门质粒pENTR,构建获得重组入门质粒pENTR-VP2。将pENTR-VP2与HVT重组黏粒H3-Kan/ccdB进行LR重组反应,构建重组表达黏粒H3-VP2。用H3-VP2与其他4个相互重叠并覆盖HVT全基因组的黏粒共同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拯救获得重组病毒rHVT-VP2。将重组病毒在CEF中连续传至20代后用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进行检测,并绘制重组病毒体外生长曲线,分析其体外复制特性。结果表明,重组病毒rHVT-VP2能够稳定表达VP2蛋白,rHVT-VP2在CEF中的复制能力与亲本病毒无明显差异。重组病毒rHVT-VP2免疫鸡后能够诱导产生IBDV中和抗体,并对IBDV强毒株攻击引起的死亡提供90%免疫保护。重组病毒rHVT-VP2的构建为研制IBD重组HVT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对IBD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7,(6):138-143
应用双层平板噬菌斑试验,从养殖场粪便、污水中分离到85株能裂解沙门菌的噬菌体,并筛选到1株裂解性强、噬菌谱广的噬菌体SQC73。随后测定了其酸碱耐受性、热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和一步生长曲线。结果表明,SQC73酸碱耐受性和热稳定性良好,最佳感染复数为100∶1,潜伏期为20 min,暴发期为70 min,平均裂解量为25.3;灭菌效果试验显示SQC73可以有效消灭平板上99%以上的沙门菌,模拟污染试验表明可以有效消灭96%以上的沙门菌,具有作为环境灭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MreB蛋白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中,主要生物功能是聚合形成类似于肌动蛋白微丝的纤维,参与细胞形状的维持。为研究肠炎沙门菌的mreB基因缺失对环境压力的应激变化,本研究利用Red重组方法构建肠炎沙门菌SM6株的mreB基因缺失株,同时构建其回补菌株,观察缺失株SM6ΔmreB的形态学变化,分析其对温度缺氧应力、渗透应力以及耐酸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缺失株SM6ΔmreB的菌体变为球状,生长受到抑制;SM6ΔmreB对升温缺氧压力的耐受能力显著低于亲本株和回补株(p<0.05);在渗透压条件为100mmol/L和200mmol/LNaCl时缺失株的生存能力明显弱于亲本株和回补株(p<0.05);缺失株在强酸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显著低于亲本株和回补株(p<0.05),而对中性和弱酸性环境的适应能力与亲本株相似。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MreB蛋白在沙门菌的致病机制以及菌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IBDV VP2基因重组质粒pBV220表达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角瓶小量法振荡培养,对含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的重组质粒pBV220在大肠埃希菌BL21内表达条件进行优化.在37℃时诱导,对起始OD600值(0.40±0.025~0.65±0.025)进行筛选;在42℃时诱导,对起始OD600值(0.40±0.025~0.65±0.025)进行筛选;在37℃和42℃时诱导,分别对诱导时间(5、6、7、8 h)及待选培养基(R1、R2、R3)进行筛选.以菌体湿重和菌体VP2蛋白表达水平两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7℃时诱导,最适宜起始OD600为0.45±0.025,最佳诱导时间为7 h,最佳培养基是R1;42℃时诱导,最适宜起始OD600为0.40±0.025,最佳诱导时间为5 h,最佳培养基是R2.42℃时的每一诱导时间组菌体湿重和VP2表达水平都显著低于37℃时.因此,以重组质粒pBV220的大肠埃希菌BL21表达IBDV VP2基因,在37℃时诱导表达要比42℃时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减毒沙门菌递呈不同长度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基因的可行性,本研究对3株携带不同长度S基因片段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评估。主要进行了对所构建的重组减毒沙门菌菌株SL7207(pVAX-S499-650)(长456bp,编码S蛋白N末端499—650位氨基酸)、SL7207(pVAX-S499-789)(长873bp,编码S蛋白N末端499—789位氨基酸)和前期构建的菌株SL7207(pVAXD-S1-789)(长2 367bp,编码S蛋白N末端1—789位氨基酸)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包括生长曲线测定、携带质粒的体内/外稳定性、回肠组织内的转录、在小鼠体内动态增殖规律、小鼠口服的安全性等。结果表明:SL7207(pVAX-S499-650)、SL7207(pVAX-S499-789)、SL7207(pVAXDS1-789)3种口服菌株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携带的目的基因可在肠道组织内转录;菌株在小鼠肝、脾中增殖约5周后逐渐被机体清除;小鼠口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7207可递呈不同长度的S基因抗原片段,为后续开展3种菌株的实际口服免疫效果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ArgG基因对肠炎沙门菌的致病作用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试验利用λ-Red重组法构建肠炎沙门菌ArgG基因缺失株,并从生化特性、生长特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运动能力、体外应激、巨噬细胞存活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ArgG基因缺失株生化特性、运动能力无明显变化,在LB培养基中生长速度变化不明显,但在M9培养基中缺失株不生长;ArgG基因缺失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下降约60%,抗酸、碱应激能力分别下降约12%和10%左右,巨噬细胞内的存活能力和其对小鼠的毒力降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肠炎沙门菌ArgG基因缺失株,并证明ArgG基因与营养代谢、抗应激能力和毒力密切相关,为肠炎沙门菌的基因缺失苗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鸭源阿培依姆沙门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对雏鸭的致病性,本实验将本研究室前期分离到的1株阿培依姆沙门菌BJ1999分别接种至不同培养基测定菌落生长特征,接种至LB肉汤培养基测定细菌生长特性,通过生化反应试验测定其生化反应特征,结果显示,分离菌BJ1999株在Rambach培养基、XLD培养基、亮绿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中均生长,且呈典型沙门菌菌落颜色和形态;在LB肉汤中生长良好;生化反应结果也符合沙门菌属细菌的特征。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该分离菌生物被膜(BF)形成能力,结果显示,分离菌在LB肉汤中培养48 h和96 h的BF形成能力均极显著弱于鼠伤寒沙门菌ATCC14028株(P<0.001)。采用PCR方法检测该分离菌的毒力基因,结果显示扩增到胞内存活(msg A、spiA等)、Ⅲ型分泌系统结构和功能(invA、hilA等)、菌毛结构和功能(lpfA、lpfC)、铁代谢(sitC)等相关的毒力基因共18个。进一步选用健康雏鸭,以109cfu/只、108cfu/只皮下注射和109cfu/只口服感染该菌,评估分离菌对雏鸭的致病性。结果显示,109cfu/只和108cfu/只皮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检测能够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蛋白的重组沙门菌在雏鸡体内主要组织和器官的感染情况,分别用亲本菌株和重组沙门菌免疫雏鸡,免疫后24~216 h每隔24 h对雏鸡的盲肠、血液、肝脏、脾脏、法氏囊中的细菌数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雏鸡接种重组减毒沙门菌后,其在血液中的数量不断升高并在96 h达到峰值,在脾脏中的数量不断升高并在120 h左右达到峰值,在肝脏、法氏囊中的数量不断升高并在168 h达到峰值,在盲肠中,细菌数量在不断升高并在72 h达到峰值;达到峰值后细菌数量逐渐下降。亲本菌株和重组菌株在相应组织器官中的数量变化趋势一致,但是亲本菌株的数量始终高于重组菌株。结果表明:重组菌株能在雏鸡体内生长定植,能为诱导雏鸡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奠定重要基础,有望作为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口服疫苗。  相似文献   

12.
应用抗鸡新城疫病毒(ND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联合高免卵黄抗体(NDV-HI效价1:640以上,IBDV琼扩效价1:80以上)肌注免疫,可抵抗ND或IBD强毒对1~2月龄雏鸡的攻击;饮水免疫效果不确实.体内抗体完全消失的鸡发生ND后,用卵黄抗体难以治愈,体内抗体未完全消失的鸡发生ND后,卵黄抗体的治愈率很高.临床应用总有效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Gx株vp2基因克隆到载体pFastBac HTA中,构建重组转座载体pFVP2,然后将其转化DH10Bac感受态大肠杆菌,将vp2基因整合到Bacmid穿梭载体中,获得重组穿梭载体BacmidVP2;通过脂质体转染将其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acVP2。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分析表明IBDV VP2蛋白在Sf9昆虫细胞获得正确表达,所表达的重组VP2蛋白分子量约50 Ku。以rBacVP2感染Sf9细胞裂解物免疫3周龄SPF鸡,在免疫后7 d可检测到ELISA抗体;免疫后14 d可检测到琼脂免疫扩散抗体。攻毒试验表明,初次免疫后14 d对IBDV超强毒株的攻击保护率为75%,2次免疫后14 d对其的攻击保护率为100%。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结构蛋白VP3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PCR技术扩增出IBDV的结构蛋白VP3基因,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PRO^EX-HTa中,获得重组质粒命名为VP3/PA,经PCR、酶切和序列分析鉴定表明,插入的位置、大小和读码框均正确。SDS—PAGE检测表明,经重组质粒VP3/PA转化、诱导的受体菌E.coli DH5 α能表达结构蛋白VP3基因,约33 Ku,表达量达到了茵体总蛋白的33.9%,经Western blot等检测表明,诱导表达的抗原蛋白能与vvIB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这为IBDV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VP2蛋白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的保护性抗原。原核表达中能否获得具有天然构象的可溶性VP2蛋白是研发IBD亚单位疫苗的关键问题。为了解是否存在鸡自体促溶标签蛋白以及外源促溶标签能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蛋白的正确折叠,试验对不同物种来源的类泛素蛋白修饰分子(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SUMO)进行比对研究。结果显示,获取到的3种鸡源SUMO蛋白与酵母源SUMO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均高于40%,其中SUMO-1与SUMO-3两种蛋白可以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通过SUMO-1、SUMO-3与VP2蛋白的融合表达,证明了鸡源SUMO蛋白对VP2具有促溶效果,得到的重组菌株P-28A-s1-VP2和P-28A-Os3-VP2琼脂扩散效价均达到1∶16;经过纯化后,融合蛋白SUMO-1-VP2的琼脂扩散效价可达到1∶256;使用SUMO蛋白酶酶切融合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鸡源SUMO蛋白可以被成功切割,说明试验发现的鸡源SUMO蛋白可以作为促溶标签,在亚单位疫苗关键抗原表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新城疫病毒(NDV)融合蛋白(F)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鹅源NDV分离株JS5F基因(约1700bp),测序确认后,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获得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F。pVAX1-F经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出F基因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产物。将pVAX1-F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7207,构建成功携带DNA疫苗的重组沙门氏菌SL7207(pVAX1-F)。重组菌以109CFU/只的剂量2次免疫BALB/c小鼠,免疫小鼠可以检测到特异性针对NDVF蛋白的血清抗体和小肠粘膜抗体应答,SL7207(pVAX1-F)免疫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SL7207(pVAX1)组(P<0.05)。将SL7207(pVAX1-F)以109CFU/只剂量口服免疫1日龄雏鸡,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SL7207(pVAX1-F)免疫组对鸡具有良好的保护率(77.27%),与空白对照组和SL7207(pVAX1)空载体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该运送DNA疫苗的减毒沙门氏菌系统在体内能成功释放所携带的质粒,并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可对NDV强毒攻击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提示该疫苗候选株对新城疫的控制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VP0基因在重组鸡痘病毒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鸡痘病毒复制非必需区TK基因为侧翼,在牛痘病毒A型包涵体晚期启动子(ATI)与16个串联的突变型早期痘苗病毒p7.5启动子组成的复合启动子的下游,分别插入编码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结构蛋白VP2和VP2-4-3(VP0)的基因片段后,进行了同源重组和蓝斑筛选,获得2株重组病毒vUTALacVP2-7和vUTALacVP0-10。经ELISA、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表明,重组病毒vUTALacVP2-7能表达VP2,vUTALacVP0-10能表达VP2和VP3,VP2和VP3的Mr分别为41000和32000。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在家蚕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能引起以淋巴细胞衰竭为特征的抑制性疾病。IBDV的主要结构蛋白VP2蛋白是主要的宿主保护性抗原,在VP2上的点突变是造成IBDV抗原漂变的主要原因。为研究VP2作为IBDV亚单位疫苗的潜力,本实验将IBDV JD1株的VP2基因重组于家蚕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acPAK8中,将重组载体pBacPAK-VP2与病毒Bm-Bac-PAK6的线性化DNA共转染家蚕培养细胞,获得重组病毒BacPAK-VP2。DIG点杂交表明重组病毒基因组中含有VP2基因。重组病毒感染家蚕5龄幼虫后,用ELISA、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蚕血淋巴中重组V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及免疫反应性。结果表明重组VP2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感染后5-6d在蚕血淋巴中的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