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巢虫是蜡螟的幼虫,主要危害弱群。巢虫在巢房底部吐丝作茧,在巢脾中打隧道蛀坏巢脾,蛀食蜂蜡,伤害蜜蜂幼虫和蜂蛹。被害蜂群轻则出现秋衰,影响蜂蜜产量,重者可致蜂群弃巢逃走。因此,在蜂群度夏期间,要做好对巢虫的防治。培养强群是防治巢虫的最好方法,巢虫主要在比较弱的蜂群发生,夏季尽量保持蜂群强壮,这样蜂群会主动驱除巢虫。  相似文献   

2.
春季是巢虫危害蜂群最严重的时期,每当虫脾封盖时就有巢虫上脾为害,将巢房蛀成隧道。我多年来用的办法是:在气温15℃以上时,把有巢虫的脾脱蜂后朝着太阳,挑开被巢虫为害的封盖子,地面铺上布或报纸,用左手提框耳一角,右手用刮刀或木棍轻敲巢框,就有巢虫落到报纸上,便可  相似文献   

3.
《中国蜂业》2014,(12):32-33
<正>桂中地区的来宾市素有养蜂传统,目前全市蜂群总数达到2.64万群,其中80%为中华蜜蜂。桂中地区中蜂生产的敌害有多种,比如胡蜂、蚂蚁、蟾蜍、壁虎、蟑螂和巢虫等,其中危害最严重、最顽固、最难防范的当属巢虫,巢虫不仅影响蜂群的繁殖,严重时还会造成蜂群不安弃巢飞逃。因此,饲养中蜂防治巢虫是大问题,需高度重视,防治结合。巢虫又称蜡螟。蜡螟分为大蜡螟和小蜡螟,大蜡螟  相似文献   

4.
巢虫的畏光性及敏震性在灭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滋生在蜂群中以蜂蜡、花粉为食 ,完全变态发育的巢虫 ,在蜂群这种黑暗少光 ,温湿度适宜 ,相对幽静的环境中 ,已经形成了对上述环境的适应和对强光照、强烈震动的畏惧。我们将清扫中蜂蜂箱底的巢脾蜡渣放在盘子里 ,会发现暴露在蜡渣堆外面的巢虫迅速地向蜡渣堆里面逃遁 ;当把带有许多大小巢虫的蜡渣摊平放在盘子里置于气温 2 5℃时的强烈日光下暴晒 ,畏光的巢虫会惊恐忙乱地向四处爬动逃命 ,它们肥胖而又幼嫩的身躯如果爬落在烈日暴晒下的水泥板上 ,则在半小时左右的挣扎中陆续丧生。当我们把有涂色标记的一些巢虫有意放在盘中蜡渣堆的某…  相似文献   

5.
简易处理巢虫八法1.以热度强光逼出巢虫。可在日照充足时,选择水泥板地面,把有巢虫脾上的蜜蜂落,拿脾离地面30厘米左右,让阳光照射,约三四分钟后,巢虫便会爬出。2.用饲料将巢虫挤压出巢脾。蜂群开始繁殖,在缩脾的同时,要不断地喂足饲料,蜜蜂会将蜜糖填进巢...  相似文献   

6.
据我和我们邻居的实践证明,蟑螂不能防治巢虫,反而对蜂群有害。1.箱内如有几只蟑螂,到晚上就会有蜜蜂出巢来扑灯,看起来蟑螂不吃蜡碴而是偷吃蜂蜜,使蜂群不安,出巢扑灯。最后我实验,箱内没有敌害和蟑螂,把灯放到巢门,蜂群很安静,不来扑灯。2.越夏期,蜂糖、蜂粮已尽,蟑螂开始咬巢脾,但是箱底仍然有蜡碴。说明蟑螂,吃不到巢房底部的蜂粮、蜂糖,所以咬巢脾。3.如果一段时间不去看蜂群,箱内蟑螂也多,巢虫也多,说明蟑螂和巢虫可以共生,并不防治巢虫。还是83年杂志中,有一位同志说得好,用开水防治巢虫,只要有一只空箱,用开水  相似文献   

7.
《中国蜂业》2015,(3):28-30
巢虫是蜜蜂的主要害虫,具有较强的隐蔽性,通常很难防治。根据巢虫的生物学特点,我们研制出巢虫的诱虫器、诱虫饵料,再利用诱虫器、诱虫饵料和相应的配套技术对巢虫进行诱杀。试验结果显示:利用这种方法能有效诱杀巢虫;防治组由已遭受巢虫为害的中蜂群组成,经30天治愈率为76.7%,经60天治愈率为100%;预防组由未遭受巢虫为害的中蜂群组成,150天内仅有6.7%的蜂群较轻受害,而空白对照组也由未遭受巢虫为害的中蜂群组成,150天内却有36.7%的蜂群受到巢虫较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巢虫危害蜂群很厉害。它吃食蜂蜡 ,咬毁巢脾 ,在巢脾上作隧道。并且吐丝作成网 ,套在隧道内 ,破坏虫蛹生长。严重者中蜂会全群弃巢而逃。当小巢虫在巢脾上活动时 ,意蜂抵抗巢虫能力较强 ,能口衔小巢虫飞出箱外丢弃。中蜂抵抗巢虫能力较弱 ,只能在巢脾上驱逐小巢虫。小巢虫离开巢脾 ,跌落在箱底。此时如果箱底光滑洁净 ,无蜡屑、房盖可供其潜藏 ,又会东爬西爬 ,爬到巢箱壁 ,沿着箱壁又会爬到巢脾上进行危害 ,蛀蚀巢脾。如果箱底有蜡屑、房盖等物 ,巢虫就能在这里栖身。我们可以利用它这个弱点 ,用长 33cm ,宽2cm的旧纸或旧报纸 ,卷成 3cm直径…  相似文献   

9.
焦文安 《蜜蜂杂志》2006,26(5):25-25
防治巢虫是中蜂饲养的重要工作之一,要避免或减少巢虫对蜂群的危害,需要养蜂者持久、细致地做好多方面的防治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防治巢虫的方法我认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如何提高蜂群自身的抵抗力;二是人工捕杀、阻隔和破坏巢虫的滋生场所。笔者把养蜂前辈和同行的多种经验同自己的一些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效果不错。现介绍给初学养蜂者参考。1提高蜂群的自身抵抗力1.1提高蜂群的护脾能力饲养强群保持蜂数密集,使整个蜂巢有足够的蜂数,形成一个内松外紧的保护层,这样巢虫就欲入无门,不易侵犯。高温时期大部分工蜂会离脾散热,这使脾上的…  相似文献   

10.
夏季,由于干旱暑热,蜜源的日趋衰竭,是胡蜂、巢虫、蚂蚁等大量天敌大肆骚扰蜂群的时期,也是蜜蜂养殖中最为困难的季节。因此,蜂友们都不敢怠慢,于夏季蜜源将尽时,会给其留足巢蜜,如有储备蜜欠缺的蜂群,将会人为地在短期内,大剂量、高浓度地补充喂足为止,以便蜂群越夏所需,能顺利地度过长达2个多月的残酷时期。  相似文献   

11.
任华 《蜜蜂杂志》2009,29(8):30-30
中蜂最怕巢虫,一旦巢虫危害严重,而又无清扫能力,蜂群会整群逃亡.因此治好巢虫则等于成功养好中蜂的一半.我在饲养中摸索了如下防治巢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蜂最怕巢虫,一旦巢虫危害严重,而又无清扫能力,蜂群会整群逃亡。因此治好巢虫则等于成功养好中蜂的一半。我在饲养中摸索了如下防治巢虫的方法。1饲养强群  相似文献   

13.
巢虫是危害中蜂的最大凶手,养蜂者终年与巢虫作斗争。只有培育抗巢虫的蜂群,才是饲养中蜂的惟一出路。下面我谈一下怎样选择抗巢虫蜂群,如何培育抗巢虫蜂王,供同志们参考。1怎样选择抗巢虫蜂群?一到高温季节,蜡蛾产卵多,繁殖特别快,危害  相似文献   

14.
王德朝 《蜜蜂杂志》2005,25(7):27-27
巢虫为蜡螟的幼虫,蜡螟成虫白天多隐藏在缝隙中,夜间出来活动。雌蛾与雄蛾在夜间交尾,经交尾后的雌蛾即可潜入蜂箱内产卵。每只雌蛾可产卵2000~3000粒,卵产于蜂箱的缝隙里或蜡屑中。初孵化的幼虫在蜡屑中生活2~3天后,就可上脾危害。当蜂群弱小,脾多蜂少时,巢虫便乘机上脾穿洞蛀食蜡质,吐丝作茧,大量繁殖,伤害蜜蜂子脾,严重破坏了蜂群正常生存及繁殖条件。在气温较高时,蜂群中撤出的备用巢脾及一些深色老脾极易遭受巢虫危害,蜡螟窜入空巢脾产卵,巢虫以蜂蜡为饲料加速繁殖,不久便使巢脾失去利用价值。近年来,由于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蜂场中巢…  相似文献   

15.
<正>在秋季,当外界蜜源缺乏时,在蜂群管理过程中,要是稍有疏忽,就会发生蜂群起盗。若发生蜂群起盗,在治盗时,如果采用"缩小巢门"、"巢门口滴汽油"等简单方法处理,则对于  相似文献   

16.
夏启昌 《蜜蜂杂志》2010,30(3):33-33
中蜂抗巢虫能力远远低于意蜂。每年6、7月份中蜂巢脾上就会出现星星点点的“白头蛹”,我一直找不出原因。后来一次查蜂时,在一个快灭亡的小蜂群蜂脾上发现线条状的虫子,用蜂友介绍的敲打法,敲打巢脾,可见巢虫爬出。一般巢脾上出现零散的白头蛹,可说明已有巢虫。通过实践,  相似文献   

17.
夏季是实现养蜂经济效益和保障蜂群安全越冬奠定基础的关键季节 ,因此 ,抓好夏季蜂群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 ,笔者将其整理归纳出来 ,与广大蜂友探讨。1、选好优良蜂王。新蜂王产卵早 ,因此每年的春天应将老蜂王全部换掉。这样过夏后就能在短期内使蜂群恢复和扩大 ,提高采蜜能力。2、调整巢脾。蜂王喜爱在新脾上产卵 ,同时新造的巢脾不易遭到巢虫的侵害 ,可减轻蜂群防护脾的负担。3、预防盗蜂。夏季蜜源不足或中断时 ,常发生盗蜂现象。对存蜜不足的蜂群要及时在晚上补喂糖浆 ,最好一次喂完 ,同时把无蜂王的蜂群和太弱的蜂群合并。在蜜源…  相似文献   

18.
<正>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它以蜡屑为食,并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被蛀毁产生"白头蛹",常造成蜂群逃亡或大批封盖蛹的死亡。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养蜂者应根据巢虫的生物学特性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及时消除巢虫的生存空间、切断巢虫繁殖的路径等,做到防治结合,从而更加有效地控制巢虫对蜂群造成的危害。1症状当你提手电查看蜂群,有蛾虫老往你手电光飞  相似文献   

19.
中蜂抗巢虫能力远远低于意蜂。每年6、7月份中蜂巢脾上就会出现星星点点的白头蛹,我一直找不出原因。后来一次查蜂时,在一个快灭亡的小蜂群蜂脾上发现线条状的虫子,用蜂友介绍的敲打法,敲打巢脾,可见巢虫爬出。一般巢脾上出现零散的白头蛹,可说明已有巢虫。通过实践,我认为  相似文献   

20.
巢虫重在“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饲养壮群“强群”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如果一群蜂的数量很多,但大部分是幼蜂,这只能算是一群强而不壮的蜂群。只有幼蜂、青年蜂、老年蜂有一个合理的比例,使得蜂群里干什么“活”的蜂都有,才能称其为壮群。壮群对巢虫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当然,也不是说壮群就绝对不会遭受巢虫危害,它同样会,只不过由于其群势壮,子脾面积大,对中小弱群来说,受巢虫危害的面积相对小些,老蜂死去后会有一些未受危害的出房幼蜂来补充,于是壮群群势就不表现出下降。饲养壮群的基本方法是随时保持巢脾上有充足的蜜和粉。2 熏脾巢虫昼伏夜出。晚上由于巢门口没有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