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概述熊蜂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有的甚至生活在北极圈的北部。在北温带它们的密度大。在欧洲和亚洲大约有170种;在热带或者南半球,熊蜂的种类不多,约30种。熊蜂在中国分布广泛,北方比南方种类丰富,亚热带的高山高原地带有分布,云南西双版纳偶见l-2种。我国有80余种,有很好的可利用种群。熊蜂和蜜蜂相似,是社会性昆虫。每一群熊蜂有一只王,培育出若干代工蜂以后,羽化出性发育健全的个体。首先出现雄蜂,随后培育出性发育健全的雌蜂,或称为处女王。处女王交配后,蛰居越冬,第二年春季开始繁育新蜂群。熊蜂一般在土表(如鸟巢、…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产品对蜜蜂和熊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更多的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人们需要更多的信息以了解它对蜜蜂和熊蜂的影响.如果转基因在花粉、花蜜或树脂中得到表达,那么转基因编码所表达的蛋白被蜜蜂吸收后,会对蜜蜂产生直接影响;如果改变了花的表现型,将会对蜜蜂产生间接影响.讨论了Bt、蛋白酶抑制剂、几丁质酶、葡萄糖酶和生物素结合蛋白基因等对蜜蜂的影响.迄今为止的结果表明转基因植物对授粉者的影响将依赖于所涉及基因的个案分析以及被蜜蜂吸收植物的基因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3.
熊蜂和蜜蜂为日光温室甜椒授粉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日光温室甜椒应用熊蜂授粉、蜜蜂授粉和空白对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熊蜂组和蜜蜂组比对照组单果重分别增加30.4%和13.7%,种子数分别增加79.9%和21.6%,心室数分别增加29.6%和11.1%,产量分别增加38.3%和22.6%;熊蜂组比蜜蜂组单果重增加14.6%,种子数增加47.9%,心室数增加16.7%,产量增加12.8%.在营养指标上,熊蜂组和蜜蜂组比对照组纤维素含量分别减少50.0%和40.6%,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3.8%和13.1%,铁含量分别增加175.8%和23.7%.说明熊蜂和蜜蜂授粉能够增加单果重、心室数、果实大小和小区产量,降低纤维素和硝酸盐含量,增加铁含量,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和果实生长,改善果实品质,熊蜂授粉效果更好.熊蜂授粉明显增加果实种子数的特点对甜椒制种生产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4.
蜂螨是我国目前饲养的西方蜜蜂一种主要病害,受蜂螨危害的蜂群,轻者蜂群群势迅速削弱,生产力迅速下降;重者全群覆灭。为了保护蜂群,几十年来,我国主要是用药物来防治蜂螨。不可否认用药物治螨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研究了熊蜂微孢子虫对熊蜂的危害,结果得出:N.bombi对不同B.lucorum蜂群的同日龄工蜂的感染率差异显著,说明熊蜂个体间抗微孢子虫病的能力不同;微孢子虫感染的工蜂幼虫、工蜂蛹、成年工蜂以及蜂王没有呈现任何能诊断的特有外部症状.感病蜂王平均产卵力降低,比健康蜂王平均推迟2~3天产卵,被感染的子代蜂王比健康蜂王推迟2~4天产卵,产卵力也降低,感病蜂王产的卵未发现感染微孢子虫,说明熊蜂微孢子虫不是通过垂直传播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蜂业》2016,(12):17-21
昆虫的肠道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它们不仅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转化,而且在抵抗病原菌侵袭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是宿主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蜜蜂及熊蜂肠道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它们与蜂群的健康密切相关。本文从东、西方蜜蜂及熊蜂肠道菌群的种类、蜜蜂肠道菌群的作用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蜜蜂肠道微生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熊蜂和蜜蜂为日光温室草莓授粉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熊蜂和蜜蜂在日光温室中为草莓授粉的比较试验得出,熊蜂授粉比蜜蜂授粉的草莓畸形果率(分别为11.52%和17.74%)更低,差异显著(P<0.05);平均单果重(分别为33.9171g和33.1156g)较重,差异不显著(P>0.05);VC平均含量(分别为0.6660mg/g和0.5970mg/g)较高,差异显著(P<0.05);可溶性糖平均值(分别为4.93%和6.03%)较低,差异不显著(P>0.05);可滴定酸平均含量(分别为0.1235mmol/g和0.1265mmol/g)较低,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果进一步说明了熊蜂比蜜蜂更适合为日光温室草莓授粉。  相似文献   

8.
<正>通过对熊蜂的饲养和观察,对熊蜂的感性认识有了一定提高,发现其生物学特性与蜜蜂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现将不同点简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熊蜂授粉技术是设施农业生产的重要配套技术,应用国外熊蜂授粉为中国设施农业授粉会带来很多问题,外来熊蜂有可能成为入侵生物,使我国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可能带来一些疫病或寄生虫,使我国养蜂业受到影响;还有可能通过杂交,发生基因改变,形成新的物种,破坏原有熊蜂资源;授粉业市场巨大,国家要花大量资金购买。呼吁国家管理部门尽快限制国外熊蜂进口,大力开发本土熊蜂资源,为我国设施农业授粉服务。  相似文献   

10.
蜂螨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熊蜂和蜜蜂为塑料大棚西瓜授粉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蜂和蜜蜂为塑料大棚西瓜授粉试验得出,熊蜂授粉比蜜蜂授粉的平均单瓜重较重,差异不显著(P>0.05);单位面积产量较多,差异不显著(P>0.05);瓜型更周正,差异显著(P<0.05);VC含量较高,增加0.14%;总糖较高,增加2.22%;糖酸比较高,增加2.23%;可溶性固形物较低,降低2.04%;硝酸盐相同;说明熊蜂授粉比蜜蜂授粉产量略高,瓜较重,外观较好,VC含量较高,糖含量较高,口感相差不大,均可达到有机食品标准。证实了熊蜂授粉技术可以代替蜜蜂授粉技术。  相似文献   

12.
熊蜂为温室蔬菜授粉技术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大面积的反季节栽培蔬菜,如何提高其产量和质量,授粉技术尤为重要。过去,大多数地方采用喷施激素和人工震动等方法。激素处理,不但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而且畸形果率高,果实品质差,更重要的是还会造成激素污染,影响消费者健康,这种方法在一些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使用;震动……  相似文献   

13.
一、熊蜂授粉的优势及现状自然花粉授粉中,授粉昆虫承担着主要的作用,具有授粉均匀、畸形果少、低成本、省时、省力等特点。熊蜂作为多种植物,尤其是茄科和豆科植物的重要授粉者,现已实现周年化繁育,可在任何季节为设施瓜果蔬菜进行授粉。早在20世纪末,已有专家指出我国现代温室需要熊蜂授粉。相比蜜蜂,熊蜂更耐低温,当温度达到8℃~10℃时,熊蜂就可正常活动;熊蜂趋光性较差,在设施大棚内很少撞击大棚,可专心地在温室内进行采集授粉;除此之外,熊蜂还具有独特的优势,可进行振翅授粉,非常适合番茄等茄果类植物的授粉;熊蜂体表绒毛丰富,飞行速度快,飞行距离远,授粉效率更高。因此,基于我国目前设施农业的发展速度,作物对熊蜂授粉的需求量巨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19,(9):68-70
通过对设施蓝莓应用蜜蜂授粉和熊蜂授粉2种不同授粉方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熊蜂授粉的蓝莓坐果率为75.38±0.67%,比蜜蜂授粉增加了25.50%;熊蜂授粉的蓝莓平均单果重为2.25±0.02g,比蜜蜂授粉增加了23.63%;熊蜂授粉的蓝莓每株产量为5182.2±76.5g,比蜜蜂授粉增加了7.1%;熊蜂授粉和蜜蜂授粉的蓝莓几种营养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说明利用熊蜂和蜜蜂均可为设施蓝莓授粉,不仅能够促进坐果,提高产量,而且节省劳动成本。  相似文献   

15.
邸新占 《中国蜂业》2003,54(2):21-22
自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 ,小蜂螨在我地蜂群中首次发现以来 ,它对蜂群的危害时轻时重。去年我地蜂场大部分都受到小蜂螨的严重危害。荆条花后期我有蜂 12 0群 ,到越冬前仅剩 80群 ,群势不足4框。直接经济损失达 5~ 6千元。2 0 0 2年 7月 ,我要将蜂群迁往涞源白石山场地 ,在装钉蜂箱时 ,发现几群蜂群势下降 ,仔细观察 ,封盖子有小蜂螨。当时立即就用升华硫治一遍。到新场地马上又用药水喷治。几箱小螨严重危害的蜂群 ,施药十几分钟后 ,小螨便从巢门往外爬 ,开箱见箱底落螨一层。此后没有间断过治螨 ,在 2 0天内 ,轻群治 4遍 ,重群 5遍。 8…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是一种细胞内专性寄生的微孢子虫,广泛寄生于东方蜜蜂(Apis cerana)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不仅是危害蜜蜂的主要病原物之一,而且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发现N.ceranae也感染重要经济昆虫-熊蜂(Bombus Latreille);【方法】采用传统生物学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合qPCR定量分析对N.ceranae在密林熊蜂上的致病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感染初期工蜂除取食减少和行动迟缓外无明显外观染病特征,感染后期工蜂萎靡,衰弱,飞翔无力。解剖后镜检发现中肠仅存少量孢子,但充满大量的细菌;熊蜂肠道组织切片发现N.ceranae主要经肠绒毛侵染中肠上皮细胞,核膨大并变形、线粒体体积变小甚至解体,内质网紊乱,但孢子只侵染寄主细胞质而不侵入细胞核,最终因线粒体解体,细胞破裂而导致死亡;qPCR定量分析得出在接种的34 d中肠和脂肪体中N.ceranae的感染量达到最高值,其他组织则基本未检测到;【结论】根据研究并结合前人工作,认为N.ceranae侵染熊蜂的病理过程是从中肠细胞的病理变化开始的,最后导致寄主细胞的碎裂、死亡,这一过程逐渐扩大至寄主的整个组织、器官,以致其功能丧失,严重的会导致熊蜂死亡。  相似文献   

17.
18.
熊蜂的病虫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蜂的商业性饲养及世界许多国家间的进出口,引起熊蜂的病原物和寄生虫的爆发。目前,大部分病原物(真菌、孢子虫、线虫)都已从熊蜂身上分离出,对熊蜂的影响也有所了解。综合概述了熊蜂的病毒、细菌、孢子虫、线虫、螨和眼蝇科病的发生、症状、分布及其对熊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利用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和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为重庆市酉阳县油茶种植林实施授粉。分别设置了空白对照组、中华蜜蜂强制授粉组、地熊蜂强制授粉组、中华蜜蜂+地熊蜂强制授粉组及中华蜜蜂+地熊蜂自由式授粉组。实验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平均座果率仅2.9%,与各处理组间差异极显著。处理组的平均座果率为18.5%~28.7%,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异。引入蜜蜂授粉能够显著提升油茶座果率。  相似文献   

20.
虽然没有单一因素被证实与蜂群的大量损失有直接关系,但是新发及再发感染性病原对蜂群的下降起到了重要作用。蜜蜂丝状病毒(AmFV)首次于1978年鉴定感染于意大利蜜蜂,但是最近发现广泛存在于意大利蜜蜂及独居蜜蜂中,然而蜜蜂丝状病毒是否也存在于我国的中华蜜蜂及其他相关蜂种未见报道。为了深入理解AmFV的发生、流行及分布,本文检测了我国中华蜜蜂、熊蜂、黑小蜜蜂的样本,发现均不同程度感染了该病毒,其中黑小蜜蜂感染率最高,达80%,为深入开展病毒流行与传播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