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物长势遥感监测应用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是农业遥感应用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在概述遥感信息数据源和遥感监测原理的基础上,总结了作物长势遥感监测应用中面积遥感估算、产量估测、实时长势监测和长势遥感监测信息系统开发的研究进展,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作物长势遥感监测应用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根据农业推广机构的需求与遥感数据源的特点,提出建立大尺度、中尺度和小尺度等3个层次的作物长势遥感监测系统,并对3个层次监测系统从农情综合度、监测及时性、光谱监测内容和系统运行的复杂度等4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各层次监测系统之间的互补关系和有计划的多层次联合监测的必要性,提出了河南省冬小麦长势有计划多层次联合遥感监测系统的建设要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作物的光谱物征,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划分了5个农业生产力水产相近的监测区域,分析了一季混栽作物遥感监测的可能性,利用气象卫星遥感信息,对旱地作物生殖生长期建立了定量的评价模型,最终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逐旬评价方法达到对作物长势动态监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基于机器视觉的作物长势监测设备对环境要求较高,且体型较大,不易布置在实际生产的复杂环境中。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嵌入式设备的应用于实际生产环境的作物长势监测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图像采集、滤波、颜色空间转换、图像分割、形态学运算、特征量化的图像处理流程,依靠人工在嵌入式视觉系统中面向环境自定义算法提取作物长势特征,确定最优算法组合,设定流程,进行作物长势特征的自动提取并监测。利用该监测系统对拔节期玉米植株的株高进行连续监测,监测值与人工测量值的决定系数达到0.9072,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表明该系统可用于复杂环境下的作物长势监测。  相似文献   

5.
我国作物收获技术研究应用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植物学、作物栽培学、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生态学等角度,综述了近年来我国作物收获技术研究应用的现状。立足市场经济发展和未来农业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对作物收获技术的研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作物长势遥感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9~2007年5月下旬~9月下旬每天的NOAA数据资料,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为评价指标,提取辽宁省5个气候区208个旱田点、84个水田点的NDVI值,通过对各统计单元的作物生长趋势分析及逐年比较模型、距平比较模型等遥感评价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作物生长曲线呈单峰形变化,2007年旱田植被指数8月下旬达到最大,水田植被指数8月上旬达到最大;受干旱影响除2007年6月中下旬及9月中旬外,大田作物长势明显好于2006年同期和历史同期;水田作物长势基本好于历史同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冬小麦为主要研究对象,获取其不同生育期的无人机高光谱影像,并根据其高光谱数据建立光谱指数,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建立冬小麦各种生育期的GMI反演模型,在无人机高光谱影像中应用最佳模型得到冬小麦最终的长势监测图,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选择黑龙江省泰来县为试验样区,利用环境减灾卫星数据,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手段对水稻种植面积进行监测并分析水稻抽穗期的长势情况。利用地形图,对卫星影像数据进行精校正,结合GPS调查点建立的解译标志,采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进行水稻面积提取,解译精度在95%以上。最后,根据水稻抽穗期的植被覆盖指数反演的叶面积指数数据信息,进行水稻长势分析与分等定级,结果表明:泰来县水稻抽穗期长势分为3个等级。叶面积指数小于4.2的为水稻长势弱的地域,占水稻总面积的5.53%,在4.2~5.9的为长势正常区域,占水稻总面积的67.80%,大于5.9的为长势旺盛区域,占水稻总面积的26.67%。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长势监测的目的是为早期估产提供依据,同时为田间管理提供及时的信息。笔者总结了中国农作物长势监测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指出用于长势监测的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较低,常用的监测指标具有局限性,监测精度有待提高。“3S”技术的集成发展,进一步实现一体化应用于该领域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随着农作物长势运行化监测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对田间管理的诊断需求会日益加剧,因此作物长势的诊断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抽穗期长势遥感监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抽穗期是其生长的关键阶段,田间群体较大、郁蔽,抵抗力弱,常遇高温高湿天气,也是病虫害多发时期.因此,及时监测小麦抽穗期的苗情长势,是制定和采取科学管理措施的必要前提.有学者曾使用NOAAAVHRR、EOSMODIS数据进行小麦长势监测研究[1~3],由于这些影像的空间分辨率较低,常常造成"同物异谱"或"异物同谱"现象,使得监测精度降低.本研究利用分辨率较高的TM影像数据并结合实地GPS定位调查,试图通过分析TM影像植被指数与小麦抽穗期叶面积指数、生物量以及植株氮素含量的关系,建立上述群体质量指标监测模型,为小麦抽穗阶段的农田精确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图像分析在大田作物生长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码影像分析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廉价、快速的作物生长监测技术手段之一,综述了利用数码照片分析技术进行作物生长监测的研究进展,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的内容:(1)图像分析进行作物生长监测的光学原理;(2)图像分析中经常采用的光学参数和计算方法;(3)图像分析技术用于作物生长监测的方法和研究进展.对采用图像分析进行作物生长监测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建立特异性的作物生长参数识别光谱学参数、具有人工智能和自学习功能的图像分析方法是采用图像分析进行作物生长监测的未来重要研究方向.提出获取定点多时相照片是提高图像分析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作物生物技术育种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阐述了农作物生物技术育种的优越性,综述了生物技术在育种研究上的进展,指出了存在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农业生产数字化和智慧化阶段,需实时、全面、准确地了解作物生长状态和农田环境,并根据相关信息做出相应的分析、反馈、决策。针对这一问题,借鉴工业数字孪生系统的概念,将作物实际生长与模拟生长的同步、作物实时状态与作物实时管理策略之间的交互系统概括为作物数字孪生系统。在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作物数字孪生系统包含数据获取与传输、模型构建、可视化交互等阶段;其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图像分割技术、建模技术以及可视化技术等。同时指出该领域的研究可以从作物基础数据、系统模型能力、多方协同交互等方面进行。监测生长状态和环境响应的作物数字孪生系统的相关研究对农业生产的智慧化和数字化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从理论和应用层面也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原生质体在作物改良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原生质体(protoplast)是除去细胞壁而仅为原生质膜所包围的裸露细胞.由于失去了细胞壁这个屏障,因而使其具有了一般植物细胞所不具备的优点,不仅成为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体细胞遗传学等理论研究的理想材料,而且也成为生物工程及作物改良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原生质体融合、遗传转化、无性系变异及超低温保存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原生质体应用于作物改良的特点及研究现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及其在设施园艺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  徐坤鹏  周宝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141-3142,3145
介绍了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效果,以及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建立园艺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可行性、必要性;提出了建立园艺作物生长模型的策略,并对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人们已经在野生植物资源中发现了很多具有杀虫、杀菌、抗病毒和除草作用的天然活性物质,开发利用这些野生植物资源,合成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抗病毒剂和除草剂等生物农药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经济价值。综述了我国植物源农药的自然资源及农药产品,植物源农药的分类、作用机理等研究现状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植物营养诊断在热带作物上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植物营养诊断方法,着重论述植物营养诊断在几种热带作物上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结合近年来秸秆还田的研究结果,综合阐述秸秆还田对土壤容重及孔隙度、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土壤有机碳、土壤酶活性、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的影响,揭示秸秆还田在土壤培肥和农田可持续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单纯形法在农作物布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文君  冀德刚  李红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4969-4969,4983
线性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军事和经济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线性规划中的单纯形法,解决了一例农作物布局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材建设、课堂教学等方面论述了作物栽培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核心,以活化教学资源和改进授课方式方法为手段,以突出实践教学为重点,全面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促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