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省阴河林场始建于1958年,名为阴河森林经营所,1962年成为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直属林场之一。林场总经营面积29.6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1万亩,森林总蓄积量153.9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0.6%。阴河林场以生态环境建设、森林经营为主,是京津周围国家重点生态绿化工程和北防护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北平林场位于霍山东麓古县西北境内,始建于1962年。林场经营面积6905.70hm2,其中有林地面积5053.10hm2,森林蓄积量33.54万m3,林分以混交林为主。林场现有职工39人,其中在职职工21人、离退休职工18人。  相似文献   

3.
李山,通辽市奈曼旗八仙筒林场场长。多年来,他带领广大职工栽起了万亩速生林,治住了百余座流动沙丘,防止了水土流失,为奈曼旗中东部二镇二乡一苏木的农牧业生产起了保障作用。林场也发展到 3个分场,经营面积 13.8万亩,固定资产达 300多万元,成为全市林业战线的排头兵。李山也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连续 3年被林业系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一张蓝图绘到底 1984年,李山卸下戎装转业到了八仙筒林场,林场属于“三多,三少”林场,土地面积多、有林面积少,天然林与小老树多、成材林与成片林少,流动沙丘和干旱区多、水地和平原少。群众…  相似文献   

4.
《防护林科技》1998,(4):98-99
武威地区石羊河林业总场是甘肃省唯一的大型国营治沙造林林场,组建于1964年,经营面积4.9万hm2,下设10个分场,肩负着武威地区“北治风沙”和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历史重任。林场在建设初期仅有人工林面积1930hm2,防风固沙效能非常脆弱,整个横穿民勤县...  相似文献   

5.
松树占我区森林面积一半以上,每年受松毛虫危害十分严重。因此,防治松毛虫是落实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伟大号召的具体行动,也是当前林业生产迫切要求。为了探索多快好省地治虫方法,两年来,我们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深入林场、农村,与林业职工、贫下中农一起进行白僵菌土法生产及大面积使用防治松毛虫试验,松毛虫感染死亡率达60-95%,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1971年3月,在北流沙圳林场进行林间放菌防治越冬代试验,撒菌粉2斤,到4月中旬  相似文献   

6.
21.我国育苗良种化程度最高的省是山东省,1988年全省林木良种育苗面积达8800公顷,占全省林木育苗面积的52%。 22.我国最大的国营林场是甘肃省小陇山林场(也称小陇山林业实验局)。这个林场下属24个分场,经营范围跨天水、陇南、定西3个地区(市)的8个县(区),总面积为82.3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36.92万公顷,林木蓄积量达2722万立  相似文献   

7.
树新林场创建于1963年,其前身是青铜峡市黄家地林场,全场经营面积21.8万亩,人口2152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大的国营人工林场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木兰围场国有林场是我省经营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场,1963年建立。60年来,木兰林场几代人接续奋斗,守青山、担使命,在塞北荒原打下了一片绿色江山。60年后的今天,木兰林场人初心不改,抓改革、护资源,二次创业,为社会努力创造更多生态价值,树起了中国森林经营的一面旗帜,争做新时代国有林场发展的新样板。木兰林场将森林资源保护好、培育好、利用好定位为国有林场二次创业三大主要任务,按照“生态立场、依法治场、文化兴场、人才强场、科技助场、共赢稳场”的思路,努力实现林场发展高质量、高效益和可持续。  相似文献   

9.
1992年全国先进乡村林场中,我省仅有2个,耀县稠桑乡高山槐林场便是其中之一。 耀县乡村林场起源于七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地方优势,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十多年间,乡村林业不断地巩固和壮大,成为农民奔小康的源头。到目前为止,全县保存的乡村林场有105个,经营面积14.76万亩。  相似文献   

10.
七坡林场始建于1952年,是广西区林业局直属的大型国有林场,位于首府南宁市西南面。全场共有职工1372人,其中在职774人,离退休598人。场党委下设10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87人,约占职工总数的21%。林场场内经营面积28万亩,其中有林面积约18万亩,森林总蓄积量108万立方米。总场下辖4个营林分场和木材加工厂、松香厂等工业企业。据调查,几年前的七坡林场,还是一个生产基础薄弱、职工收入比较底的林场。由于当时国家对林场进行财政、人事等体制改革,地方财政投人不足,加上人员负担沉重,林场经济入不敷出,负债率高;职工上访告状偶有发生,改革与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国有林场场外造林是林场租用本单位以外的集体林地、农民承包地、县(市)区国有林(农)场林地进行造林,以及收购企业、林场、村集体、造林公司、个人等的树兜、中幼林、成熟林等相关业务活动。目前,大桂山林场是面积、规模都较大的广西林业局直属林场之一,林场利用资金、技术以及管理方面的优势,加大对外租地造林力度,历经十多年的经营管理,林场场外造林租地面积已扩大到约40000hm2,造林面积约31000hm2,同时,林场在场外造林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对大桂山林场场外造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升管理成效的具体对策,以期为林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态林场就是以林场为一个单位,以生态观点作为指导思想,科学地、全面地安排和调整林场的生产结构,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林场的生态经济系统具有良性循环的效益。为此,就以昆明市海口林场为例,对该林场建立成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提出点滴见解。海口林场位于滇池之滨,建立于1956年,林场面积9185公顷,有林地3860.6公顷,森林  相似文献   

13.
在开展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松毛虫的群众运动中,生产和应用白僵菌治虫,在我省发展很快,一九七六年有四百多个生产点,共生产白僵菌原粉八百三十吨,比一九七五年增加了二倍,治虫面积一百一十八万六千亩,比一九七五年增加一点二倍。但由于受到房屋、设备等限制,其生产仍不能满足治虫的需要。为了进一步简化白僵菌生产工艺流程,节约原料、设备,加快生产速度,满足治虫需要,我省天门县长寿林场、钟  相似文献   

14.
湖南的乡村林场建设始于1956年。据1995年底统计,全省有乡村林场23182个,其中,集体林场20586个,联办林场2596个。经营面积ISS.33万公顷,活立木4773.l万立方米,毛竹7426.8万株。与“七五”期间的1989年相比,乡村林场个数增加了2674个,多数是不同形式的股份制合作林场,经营面积增加了45.69万公顷。乡村林场经营的山林面积和拥有的森林资源,已成为全省林业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八五”期间乡村林场建设的主要特点1、股份制合作林场正在蓬勃兴起。股份制合作林场是近几年我省林业改革的产物,它的兴起对我省林业发展起到了…  相似文献   

15.
韦建秋 《防护林科技》2019,(5):52-55,71
通过对广西国有黄冕林场马尾松生长量的调查,选取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分析马尾松直径、树高、断面积、材积的生长量,研究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该林场马尾松在前8年呈快速生长趋势,10~20年期间稳定生长,21年后生长缓慢,但还在生长,尚未达到马尾松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16.
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坚决收回被侵占的国有林地,这是近几年来林场领导班子明确的一项重要工作举措",钦廉林场党委书记余超燊向广西林业记者介绍情况时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钦廉林场,是自治区林业局管理的直属林场,林场成立于1963年。场内现有林地面积89.52万亩,地跨钦州、北海"两市三县一区"的23个乡镇152个村委会,是广西独具点多、线长、面广的大型林场之  相似文献   

17.
《广西林业》2011,(Z1):118-121
黄冕林场是自治区林业厅直属的大型国有林场.林场地跨桂林、柳州两市,经营面积33万亩,场内有林面积29.3万亩,森林覆盖率90.4%,森林蓄积量145万立方米.湘桂铁路和桂海高速公路贯穿林场南北,场部设在鹿寨县城.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期遥感数据,对韩家园林场1989—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韩家园林场原有11种景观类型,至2010年新增1种人工景观——人工湖。景观类型以森林和草本沼泽类型为主,这2种景观类型总面积均在86.98%以上,其他景观类型占比不足4%。12类景观中有6类是人工景观。21年间,森林和永久性河流面积减少,草本沼泽、森林沼泽、道路、采矿迹地、农田面积增加。森林基质功能弱化,沼泽化湿地面积增加。气候变化、火灾、砂金开采以及道路修建是影响景观格局的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9.
塞罕坝的生态建设历程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自1962年建场至1982年属造林为主阶段;自1983年至今属经营为主、造林为辅阶段。多年来累积营造人工林保存面积达5.73万公顷;累积经营抚育森林和封山育林面积达14余万公顷次,累计治理和消灭沙荒面积6万公顷。科学的人工造林和集约经营使林场的森林资源总量发生了质变和量变,生态体系建设成绩斐然。统计分析林场历次经理调查数据主要因子,直观地反映了林场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见附表)。  相似文献   

20.
孙新平  俞言琳 《中国林业》2010,(3):F0002-F0002,I0001
<正>新疆阿勒泰林场始建于1954年,时称阿勒泰森林经营所,1961年10月1日成立大河林场,1979年更名为阿勒泰林场。林场天保工程区面积为510,304公顷,林地面积176,9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