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病原菌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掌握淮安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情况,以便给淮安地区奶牛场制定科学的预防计划,在淮安的4个地区,按不同季节,采集32份患有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子宫分泌物,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与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84株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7株,占20.2%;表皮葡萄球菌9株,占10.7%;粪链球菌2株,占2.3%;化脓链球菌7株,占8.3%;大肠杆菌14株,占16.7%;变形杆菌7株,占8.3%;克雷伯氏菌7株,占8.3%;志贺氏菌3株,占3.6%;沙门氏菌7株,占8.3%;绿脓杆菌5株,占6%;白色念珠菌2株,占2.3%;化脓放线菌4株,占4.7%。经分析发现,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种类季节差异明显,夏秋以球菌感染为主,冬春季节以肠道杆菌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2.
在南宁市郊两个奶牛场采集了45份奶牛子宫分泌物,其中10份来自健康奶牛,35份来自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对其进行实验室细菌学分离鉴定及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69株病原微生物,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占分离总数的37.7%;表皮葡萄球菌9株,占13.0%;链球菌10株,占14.5%;大肠杆菌14株,占20.3%;变形杆菌3株,占4.3%;绿脓杆菌1株,占1.4%;化脓放线菌4株,占5.8%;酵母菌2株,占2.9%,揭示了被检奶牛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种类及比例.  相似文献   

3.
在调查奶牛不孕症的基础上,进行分离鉴定临床确诊的子宫内膜炎不孕症奶牛子宫内细菌。普查了共853头奶牛,不孕症奶牛占普查牛11.8%,子宫内膜炎不孕症奶牛占不孕症奶牛的66.3%,其它原因不孕症奶牛占不孕症奶牛的33.7%。被测奶牛子宫内容物均有细菌存在。从临床确诊的子宫内膜炎不孕症奶牛的子宫内容物中,分离到细菌菌株119株,其中葡萄球菌36株、链球菌40株、大肠杆菌36株、变形杆菌4株、芽孢杆菌1株、化脓棒状杆菌1株。  相似文献   

4.
对山东省临沂地区临床确诊的患病奶牛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结果发现引起临沂市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主要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间葡萄球菌、洛菲氏不动杆菌、溶血不动杆菌、β-溶血链球菌、聚团肠杆菌、嗜麦芽寡源单胞菌和解脲棒状杆菌9种致病菌。其中以中间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聚团肠杆菌和嗜麦芽寡源单胞菌4种菌为主要的致病菌,占致病菌总数的71.43%,极显著高于其他致病菌的数量(P<0.01)。患病牛中以单一致病菌感染为主,所占比例为70%,极显著高于由多种致病菌共同感染的情况(P<0.01)。患病牛中主要以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为主,占55.64%(P<0.05)。导致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以兼性菌和厌氧菌为主,其中以兼性菌最多(P<0.01)。  相似文献   

5.
溶菌酶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病原的体外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从患有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子宫黏液中分离出的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7株、链球菌30株、大肠埃希氏菌12株和化脓棒状杆菌22株,在体外用溶菌酶、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按照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溶菌酶对奶牛子宫内膜炎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化脓棒状杆菌具有一定的抑杀作用,对大肠埃希氏菌作用较弱;氨苄西林则均产生了大量的耐药菌株,而溶菌酶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耐药菌株同样具有较好的抑杀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奶牛不孕症的基础上,对临床确诊的子宫内膜炎性不孕症奶牛子宫内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共普查了853头奶牛,不孕症奶牛占普查牛的11.8%,子宫内膜炎性不孕症奶牛占不孕症奶牛的66.3%,其他原因不孕症奶牛占不孕症奶牛的33.7%。被测奶牛子宫内容物均有细菌存在。从临床确诊的子宫内膜炎性不孕症奶牛的子宫内容物中,分离到细菌菌株119株,其中葡萄球菌36株,链球菌40株,大肠杆菌36株,变形杆菌4株,芽孢杆菌2株,化脓棒状杆菌1株。  相似文献   

7.
规模化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福建省南平市6个种猪场采集52头猪子宫内膜炎病猪子宫分泌物,分别进行致病菌分离鉴定,从52例子宫内膜炎患病母猪的活体病料中共分离细菌72株,检出率为150%。全部细菌分属为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化脓棒状杆菌和克雷伯氏菌,分离到的细菌以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占较大比例,它们分别占总检出菌株的43.0%、23.6%和16.7%。患猪中有61.5%的母猪为单一细菌感染;其它为细菌混合感染,混合感染比例,达到38.5%,其中以大肠杆菌造成的混合感染占比较高的比例,占总感染头数的28.8%。  相似文献   

8.
为给黄土高原舍饲养殖场科学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理论依据,对该地区2市4县13个规模奶牛场和5个自然村,共77头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子宫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致病性不明的主要分离菌进行了大鼠子宫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鉴定出12个菌属、23个菌种、108株细菌,主要细菌为芽孢杆菌(30.56%)、大肠埃希菌(14.81%)、肠球菌(12.96%)、葡萄球菌(9.26%)、乏养球菌(9.26%)、链球菌(6.48%)等;对主要分离菌的致病性研究发现除缺陷乏养球菌外,凝结芽孢杆菌、大肠杆菌(O20)、屎肠球菌等均可引起子宫内膜炎。表明引起该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不动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大肠杆菌(O20)、屎肠球菌,可为有效治疗本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奶牛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致病微生物组成,揭示该病主要病原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以产后6~10 d急性化脓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患牛80头为研究对象,对子宫内容物进行细菌和真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到195株细菌及真菌,其中35.4%具有溶血性,50.8%对试验动物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较高,为83.75%和62.5%,其次是奇异变形杆菌(36.25%)、白色念珠菌(20%)和肺炎克雷伯氏菌(17.5%)。该病的90%为混合感染,细菌混合感染(70%)主要由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组成;真菌与细菌混合感染占20%,均有白色念珠菌存在;细菌单一感染占10%。结果表明,奶牛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奇异变形杆菌,20%受试牛存在着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的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0.
复方杨黄灌注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方法对奶牛子宫内膜炎进行细菌学检查;以液体培养基对倍稀释法测定复方杨黄灌注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以双黄连注射液作对照,观察复方杨黄灌注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结果:37例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子宫中共分离到49株细菌,其中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葡萄球菌分别占30.61%、28.57%和24.49%,其他菌的比例较低。复方杨黄灌注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与对照药物双黄连注射液作用相仿。复方杨黄灌注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愈率为88.06%,疗效优于对照药物(P<0.05)。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奶牛子宫内膜炎和隐性乳房炎之间的相关性,在宁夏地区3个大型奶牛场(根据临床型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标准)选择子宫内膜炎患牛111头,用兰州隐性乳房炎检测法检测(LMT)乳样,其中82.5%的病牛同时患有隐性乳房炎,然后进行了子宫样和乳样的采集,并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结合高智能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VITEK 2 Campact),确定引起宁夏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有18种110株,引起乳房炎的病原菌有23种107株,其中大肠杆菌、停乳链球菌、克氏库克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杆菌、乳房链球菌、产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产酸克雷伯菌、副溶血弧菌、克雷伯氏菌可以同时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和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12.
从40头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子宫阴道分泌物中,经细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出52株细菌,其中链球菌18株、大肠杆菌13株、葡萄球菌10株、变形杆菌和克雷伯氏菌各3株、棒状杆菌2株、绿脓杆菌1株及其他细菌2株。  相似文献   

13.
广州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检验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40头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子宫阴道分泌物中,经细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出52株细菌,其中链球菌18株,大肠杆菌13株,葡萄球菌10株,变形杆菌和克雷伯氏菌各3株、棒状杆菌2株,绿脓杆菌1株及其它细菌2株。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周边猪场调查发现,因子宫内膜炎原因占淘汰生产母猪的比例达35%~55%,对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病因分析病原微生物感染,如大肠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化脓棒状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以及病原性真菌等病原微生  相似文献   

15.
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疗效,以青霉素钠、土霉素为对照药物,子宫内灌注给药,分别在河北、内蒙古、广州、上海奶牛场试验,共治疗急、慢性子宫内膜炎病例359头,抽检249头奶牛子宫分泌物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化脓棒状杆菌是4种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治疗组与土霉素、青霉素钠比较,按400、800、1200U/次的三个浓度剂量治疗,隔日投药1次,连续用药3次,800、1200U/次的浓度剂量显效率超过80%,显著优于青霉素钠的疗效(P〈0.01),与土霉素注射液组相当。追加用药次数可进一步提高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痊愈率。重组溶葡萄球菌酶能有效治疗由金黄色葡菌球菌、链球菌、化脓棒状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子宫内膜炎,治愈后受孕率在70%左右。尤其是对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慢性子宫内膜炎同样具有很好的疗效。因此,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部分奶牛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本试验以河北省邢台市某农场3个大型牛场饲养的奶牛为调查对象,对20头患病奶牛子宫分泌物通过显微镜检查、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方法进行病原学研究。共检出6种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占34.78%)、表皮葡萄球菌6株(占26.09%)、链球菌和沙门氏菌各2株(各占8.70%)、大肠杆菌4株(占17.40%)、蜡状芽孢杆菌1株(占4.35%)。  相似文献   

17.
从患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奶或子宫黏液中分离菌株,鉴定后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105株、表皮葡萄球菌20株、大肠埃希氏菌20株、链球菌38株(其中停乳链球菌8株,无乳链球菌30株)和牛源多杀巴氏杆菌5株,在体外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按照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了杀菌试验。结果表明,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抑杀效果,对链球菌(包括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和牛源多杀巴氏杆菌具有一定的抑杀效果,对大肠杆菌作用较差;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都有一定量的耐药菌株产生,而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耐药菌株同样具有良好抑杀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患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奶或子宫黏液中分离菌株后经鉴定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105株、表皮葡萄球菌20株、大肠埃希氏菌20株、链球菌38株(其中停乳链球菌8株,无乳链球菌30株)和牛多杀性巴氏杆菌5株。在体外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按照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抑杀菌实验。结果表明: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包括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具有良好抑杀效果,对链球菌(包括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和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一定的抑杀效果,对大肠杆菌作用较差;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都有一定量的耐药菌株产生,而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耐药菌株同样具有良好抑杀效果。  相似文献   

19.
粪链球菌对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给应用微生态制剂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依据,将从健康母猪生殖道中分离的一株粪链球菌,与从奶牛子宫内膜炎分离的6种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埃希氏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分别混合培养,观察了粪链球菌对这些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粪链球菌与这些病原菌等量混合培养,或加大致病菌用量后混合培养,或粪链球菌先培养一定时间后再与致病菌混合培养,在混合培养一定时间后,各致病菌的生长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0.
以河南省舞钢市某大型奶牛养殖场的60头患病奶牛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奶牛进行子宫内膜炎病原的分离鉴定,统计感染情况。将患病奶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中药治疗、西药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比3组患牛的发情率和受胎率。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肠杆菌与链球菌,共162株,均为混合感染。中医治疗组的患牛治疗后的发情率达70.00%,受胎率达55.00%;西医治疗组的患牛治疗后的发情达65.00%,受胎率50.00%;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一组,患牛治疗后发情率达90.00%,受胎率达75.00%。结论:该奶牛养殖场的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肠杆菌与链球菌为主,混合感染率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的治疗效果相对突出,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