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小头钩白蚁[Ancistrotermes dimorphus (Tsai et Chen)]菌圃在蔗田土层中的空间分布规律,为白蚁蚁巢的找寻和巢群大小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崇左市驮卢镇和江州镇的甘蔗田中,在小头钩白蚁的发生区域设置7块样地,每块样地采用棋盘式抽样法取样,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模型法分别测定小头钩白蚁菌圃在蔗田的空间分布型.[结果]小头钩白蚁的菌圃在甘蔗田中的分布主要属聚集分布,一般分布于地表下5.4~54.2cm的土层中,菌圃在10.0~39.9 cm的土层内分布较集中,约占菌圃总数量的89.16%.[结论]小头钩白蚁的菌圃在蔗田土层中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2.
喻钢  陈垚  李春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276-8278,8339
[目的]研究含盐废水尾水在不同排放方式下对江河近水域盐升分布的影响。[方法]运用FLUENT软件构建了缓流条件下淹没单口、淹没双口、非淹没单口、非淹没双口4种尾水排放方式下的盐升分布三维数学模型,得出了4种排放方式下排放口近水域的盐升分布规律,对各种排放方式下的最大盐升值和盐升均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淹没双口排放方式优于淹没单口排放方式,非淹没双口排放方式优于非淹没单口排放方式。[结论]对近水域盐升分布影响最小的排放方式为非淹没双口排放方式。  相似文献   

3.
毛乌素沙地沙柳根系与土壤水分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峰  王文科  刘立  赵贵章  段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050-16052
[目的]分析毛乌素沙地沙柳根系分布特点及土壤水分的关系,进一步确定干旱地区沙柳根系吸水模型。[方法]采用挖掘法对沙柳样地的毛、细和侧根根系分布进行调查研究,使用土壤水分中子仪测量土壤含水率。[结果]沙柳样地毛根根量分布呈现逐渐递减规律,最大值出现在表层20 cm,毛根主要利用表层20 cm以上的土壤水分。细、侧根根量分布呈现先增大后减少规律,最大值出现在100~120 cm土壤深度,细、侧根主要利用100 cm深度上的土壤水分。[结论]沙柳根系生物量总体上逐渐减小,根系分布与土壤水分变化基本符合沙柳吸水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的神农箭竹更新苗主要营养元素的分布结构。[方法]在神农架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凉风垭设置样地,随机选取六丛独立生长的神农箭竹并完整取样,采用常规植物营养分析方法测定氮、磷、钾含量,神农箭竹更新苗的龄级采用倒逐龄法确定。[结果]在神农箭竹不同器官中,枝叶中N、P、K的含量均明显高于秆中的含量;不同龄级营养元素的分布规律为枝叶中的N、P元素含量随龄级增长均呈类"M"型变化,K含量分布近似正态分布。[结论]神农箭可能是由自身固有的营养机制使其根据不同生长需求分配营养元素或由外部环境因素的干扰形成,但具体的原因还需进一步的研究调查。  相似文献   

5.
《安徽农业科学》2020,(1):126-127
[目的]研究英山县珍稀濒危植物独花兰的种群现状。[方法]采用邻接格子法和直接计数法对英山县独花兰的种群数量及分布格局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该种目前在英山县的资源总量为168株。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对草盘镇桃花冲村独花兰小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进行分析,表明该种群分布格局类型为集群分布。[结论]该研究可为英山县独花兰的保护、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厌氧发酵沼渣液重金属元素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厌氧发酵沼渣液中重金属元素分布规律。[方法]测定养猪业厌氧发酵沼渣液原液和沼液离心上清液中重金属含量,分析研究重金属在沼液的水固两相中的分布规律。[结果]沼液中重金属含量很高,不能直接排放和作为农田灌溉水使用。经过简单的离心,上清液中重金属含量均有大幅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Zn91.84%,As73.18%,Cd47.64%,Cr94.53%,Cu93.52%,Ni59.43%,Mn95.77%,Pb100.00%。[结论]去除沼液中悬浮物对去除重金属有很好的效果,可以作为沼液预处理步骤。  相似文献   

7.
彭勇  方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48-22349,22389
[目的]揭示胡瓜鱼鳍在短颌鲚鳃上的分布规律。[方法]调查不同大小短颌鲚上胡瓜鱼鳋的数量,研究胡瓜鱼鳋在短颌鲚鳃上的分布规律。[结果]宿主短颌鲚的体长与胡瓜鱼鳋的感染数量之间没有相关关系。胡瓜鱼鳋的感染率和丰盛度在不同大小的宿主中有显著性差异,以鱼长24.0~27.0cm宿主鳃上较高。胡瓜鱼鳋在短颌鲚左、右两侧鳃上的分布符合1:1的比例,但是在4片鳃上的分布分别占总虫数的46%、26%、18%和10%,第一片鳃上的分布最多。胡瓜鱼鳋在寄主种群中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强度在不同大小的宿主中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该研究为胡瓜鱼鳋的种群生物学研究和寄生虫群落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8.
丁晋利  郑粉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088+1097-1088,1097
[目的]为了分析不同粒级土壤吸附7Be的能力。[方法]通过对土壤样品的机械组成分析,分析不同粒级土壤颗粒中7Be的分布。[结果]不同粒级土壤颗粒中7Be的分布不同。[结论]7Be含量在不同粒级土壤中的分布规律为黏粒>粉砂粒>砂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湖北珍稀濒危植物黄梅秤锤树的种群现状。[方法]采用邻接格子法和直接计数法对湖北省特有珍稀植物黄梅秤锤树的种群数量及分布格局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该种目前资源总量为456株,比2005年发现报道的数量200余株有所增加。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对黄梅秤锤树种群分布格局类型进行分析,表明该种群分布格局类型为集群分布。[结论]该研究可为黄梅秤锤树的进一步保护、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钨尾矿农田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沛云  冯秀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39-14040,14048
[目的]研究钨尾矿农田重金属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分布规律。[方法]在利用等离子体光谱仪对土壤样品重金属进行测定的基础上,运用地统计方法,对钨尾矿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和分布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土壤重金属Cr、As、Zn、Cd、Pb、Cu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Hg具有中等强度空间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Cd、Cu含量变化特征相似,在离钨矿区较近的区域Cd、Cu含量最高,以此为中心,沿东偏南至东北偏西方向递减。[结论]该研究可为研究区的土地合理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农田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桂东南福建柏林分直径结构。[方法]以桂东南福建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选样法设置15个20 m×20 m的样方,开展植物群落调查。以2 cm为径阶距,应用理论生长方程Richards,Logistic,Gompertz,Mitscherlich和Weibull分布函数对林分直径分布进行拟合,采用卡方检验法对5种分布进行检验。[结果]福建柏林分平均胸径19.3 cm,在5.7~29.8 cm,以20 cm为峰点,16~24 cm的林木株数占多数,单峰近似于正态分布,24 cm的株数累积频率高达93.64%;林分直径分布拟合检验结果从大到小依次为Weibull,Logistic,Gompertz,Richards,Mitscherlich。[结论]Weibull分布函数更能准确地描述桂东南福建柏林分直径分布规律,更适合于建立福建柏林分直径分布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2.
毛乌素沙地不同地貌下沙柳根系分布特征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毛乌素沙地不同地貌下沙柳(Salixpsammophila)根系分布特征,揭示干旱地区不同地貌下植物适应机理。[方法]利用中子水分仪观测沙丘上和丘间洼地沙柳样地的土壤水分动态,采用挖掘法分别对沙丘和丘间洼地上的沙柳样地进行根系分布的调查研究。[结果]在水平方向上,沙丘上沙柳根量呈指数函数减少;丘间洼地的沙柳根量呈乘幂函数减少。在垂直方向上,沙丘上的沙柳根系主要分布在0 ~30和80 ~120 cm的土层范围内,根量占总根量的72%;丘间洼地上的沙柳根系主要分布在0 ~40 cm的土层范围内,根量占总根量的54%。[结论]沙丘上沙柳根系不仅利用表层土壤水,而且还利用中层地下水。丘间洼地沙柳根系则以利用表层土壤水为主。  相似文献   

13.
毛乌素沙地不同地貌下沙柳根系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峰  刘立  王文科  赵贵章  段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82-15583,15607
[目的]研究毛乌素沙地不同地貌下沙柳(Salix psammophila)根系分布特征,揭示干旱地区不同地貌下植物适应机理。[方法]利用中子水分仪观测沙丘上和丘间洼地沙柳样地的土壤水分动态,采用挖掘法分别对沙丘和丘间洼地上的沙柳样地进行根系分布的调查研究。[结果]在水平方向上,沙丘上沙柳根量呈指数函数减少;丘间洼地的沙柳根量呈乘幂函数减少。在垂直方向上,沙丘上的沙柳根系主要分布在0~30和80~120 cm的土层范围内,根量占总根量的72%;丘间洼地上的沙柳根系主要分布在0~40 cm的土层范围内,根量占总根量的54%。[结论]沙丘上沙柳根系不仅利用表层土壤水,而且还利用中层地下水。丘间洼地沙柳根系则以利用表层土壤水为主。  相似文献   

14.
作为Maxwell-Boltzmann统计法(以下简称M-B统计法)的经典应用导出Maxwell速度分布律,只要求近独立子系处于热动平衡即可,至于系统是单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其形式具有协变性,且重力场条件F=O并非必要(F为重力场中单位质量的粒子所受的力)。但由Boltzmann积分微分方程导出Maxwell速度分布律时,重力场条件F=O是必不可少的。用两种方法导出同一结果(从下面的推导可知两种方法本身是正确无误的),所需重力场条件又有上述之不同,似乎出现了一对矛盾。通过椎证分析,上述不同并非矛盾,只是一佯谬。  相似文献   

15.
童清  潘涌智  贾平  任腾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022-16023,16026
[目的]研究云南油杉种子小卷蛾幼虫在云南省楚雄州的空间分布型。[方法]2008~2009年在楚雄州云南油杉林内对云南油杉种子小卷蛾幼虫进行抽样调查,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云南油杉种子小卷蛾幼虫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确定。[结果]样地调查结果表明,植株的不同方位受云南油杉种子小卷蛾危害程度不一样;聚集度指标法及回归分析法均表明:云南油杉种子小卷蛾幼虫在楚雄云南油杉林内呈聚集分布;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云南油杉种子小卷蛾幼虫在一切密度下均为聚集分布;m*-m模型分析表明该虫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种群,且种群个体间相互吸引。[结论]研究结果为制定云南油杉种子小卷蛾在云南楚雄州林间抽样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用站点实测PM2.5数据与NASA 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研究南京PM2.5时空分布规律的可行性。[方法]将2013年南京市实测PM2.5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基于MODIS数据利用暗像元法反演得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与2013年南京市PM2.5质量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光学厚度引入季节变化的气溶胶标高,并用湿度因子订正。[结果]订正后的二者相关系数均有明显提高。站点实测PM2.5通过空间插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南京市PM2.5的空间分布规律,PM2.5主要集中于鼓楼、建邺等经济发达区域,栖霞区域相对最低。 PM2.5夏季较低,冬季较高。校正后的AOD与站点实测PM2.5的相关性达0.426,远高于未进行校正的0.214。[结论]在中小尺度下反演的AOD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PM2.5的浓度变化,通过更为精确的AOD反演方法能够在时空两方面反映PM2.5的时空变化规律,使城市PM2.5污染治理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7.
王月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590-11591
[目的]为有效防治萧县小麦胞囊线虫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萧县小麦胞囊线虫病的田间调查与试验,研究了小麦胞囊线虫病的发生范围、田间分布及危害。[结果]小麦胞囊线虫年均只发生一代。病害分布面积占普查面积的79.3%。小麦田土壤中小麦胞囊线虫卵的平均密度为6.5粒/g。与施用2次涕灭威颗粒剂的小区相比,未施药小区新麦12和皖麦50的鲜重损失率分别为23.3%和22.5%,孕穗数分别减少25.9%和11.1%。与未施药小区相比,3.2%阿维菌素0.56ml/m^2、15%涕灭威颗粒剂2.8、4.3g/m^2和施用2次4.3g/m^2小区的平均单株根部雌虫数量分别降低~5.2%、24.0%、44.8%和60.4%,单株鲜重分别增长-7.0%、5.3%、1.2%和17.0%,孕穗数分别增长4%、8%、8%和16%。[结论]深入研究小麦胞囊线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对有效防治萧县小麦胞囊线虫病尤秀重要。  相似文献   

18.
秸秆成型燃料热风采暖炉炉膛温度分布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生物质成型燃料热风采暖炉炉膛的温度分布。[方法]在风门αpy为1.20、1.60、2.30、3.50 4种工况下,分别对秸秆成型燃料热风采暖炉炉膛温度分布进行分析。[结果]炉膛垂直方向、深度方向4种不同工况的温度变化呈现相似规律,炉膛宽度方向的温度分布不同。在燃料层内,炉温增加到一定程度突然增高,达到最高值。进炉口处炉温较低,距炉口15 cm处4种工况的炉温达到峰值。工况2、3炉膛空气与燃料混合良好,燃料燃烧速度快,炉温较高,且随炉膛深度增加,炉温变化幅度小。[结论]当αpy为1.6时秸秆成型燃料热风采暖炉的炉膛温度在炉膛垂直方向、深度方向、宽度方向分布均匀,燃料燃烧速度快,燃烧效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青海大坂山典型植物和种植作物中矿物元素的分布特征。[方法]在青海大坂山地区按照海拔高度的增加种植作物——青稞和胡萝卜,采集典型植物样品和种植作物样品,并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试其中矿物元素含量。[结果]青海大坂山地区典型植物和种植作物中矿物元素具有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分布特征。[结论]作物种植试验对矿物元素"饥饿效应"理论的检验与完善提供了部分试验依据,高原植物中丰富的Fe营养可能具有抗高原缺氧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群落及分布特点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种类、群落及分布特点。[方法]采用路线法,调查三峡库区秭归太平溪港至巴东楠木园的145~156 m消落带的植物分布。[结果]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约16科27种,种类最多的科为禾本科和菊科,优势种群为狗尾草、刺苋、芝麻和狗牙根,优势植物群落为狗尾草草丛、狗尾草+刺苋草丛、芝麻草丛、狗牙根草丛,主要分布在水位156~150 m消落带。这些1年生草本植物以种子繁殖或营养繁殖,为须根系或直根系,分别分布在地下20和40 cm左右土壤中,对库区消落带表层水土保持发挥重要作用。[结论]该研究为筛选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的物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