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入土困难或不入土。其原因主要是犁尖过度磨损、入土角过小和土壤硬度过高等。犁尖磨损变钝后要进行修理或更换;入土角过小可调整上拉杆,对于犁柱变形引起的入土角变小,应先修复或更换已变形的犁柱,再按规定调整入土角;土壤过硬时要先耙后耕,或在犁架上加适当配重。 二、耕作阻力过大。犁铧表面锈蚀,刃口磨钝,  相似文献   

2.
一、悬挂犁不入土其原因主要是犁尖过度磨损、入土角过小和土壤硬度过高等。犁尖磨损变钝后要进行修理或更换;入土角过小可调整上拉杆,对于犁柱变形引起的入土角变小,应先修复或更换已变形的犁柱,按规定调整入土角;土壤过硬时,要先耙后耕,或在犁架上加适当配重。二、机组操向困难调整偏牵引的原则是:使土壤作用力的作用线接近或通过牵引中心。当拖拉机向已耕地偏头时,可把悬挂轴相对犁向已耕地移动,这样犁在水平面内的瞬心将移向相反方向,使牵引线通过动力中心成为斜牵引状态。在没有悬挂轴而装有耕宽调节器的犁上,可把左耕宽调节器右移一定…  相似文献   

3.
机引铧式犁常见的故障及排除方法: 1.犁不入土。犁架太轻,在犁架上加配重;土质硬或犁铲刃口过度磨损,调整入土角度或更换犁铲;限深轮调整不当,将限深轮调整到与耕深相适应的位置;上拉杆长度调整不当,重新调整上拉杆,使犁有一定的入土角;下拉杆限位链条拉得过紧,适当放松限位链条;犁柱严重变形,矫正或更换犁柱;上拉杆的位置安装不当,重新安装上拉杆。  相似文献   

4.
1.故障现象:犁不入土。 故障原因:犁铧刃口过度磨损;土质太硬:限深轮未升起;上拉杆过长;横拉杆太低。 排除方法:修磨犁铧刃口或更换犁尖:更换犁尖,或加大入土角;调整限深轮;缩短上拉杆,使犁有合适的入土角:将横拉杆上移。 2.故障现象:犁耕阻力过大。 故障原因:犁尖磨钝;耕深过大;  相似文献   

5.
机引犁在工作中,常见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如下: 1.犁铧入土困难。①铧刃过度磨损而变钝。应修理或换用新犁铧。②犁体入土角太小或没有入土角。对悬挂犁应适当调短上拉杆长度;对牵引犁应适当调短柔性拉杆长度。③限深轮没有升起。应将限深轮调升到规定耕深位置。④犁柱严重变形。应矫正或更换犁柱。⑤犁的重量太轻。应在犁架上加配重。  相似文献   

6.
悬挂犁是一种耕地工具,由犁架、犁体、悬挂架、悬挂轴和耕宽调节装置等组成。犁通过悬挂架和悬挂轴上的3个挂接点和拖拉机悬挂机构的上、下拉杆末端球铰连接。其调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入土角调整悬挂犁的入土角,可通过改变拖拉机悬挂机构上拉杆长度的方法来调节。缩短上拉杆,入土角变大;伸长上拉杆,入土角变小。一般在降落中第一犁铧尖着地时,入土角在3°~6°范围内为宜。  相似文献   

7.
悬挂犁的调整一、入土角及纵向水平的调整悬挂犁的入上角,可通过改变拖拉机悬挂机构上拉杆长度的方法来调节。缩短上拉杆,入土角变大,伸长上拉杆,入上角变小。一般在降落中第一犁铧失着地时,入土角在3°~6°范围内为宜。入土角的检查与调整,应和犁的纵向水平同时...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悬挂犁的耕地质量,不可忽视作业前的检查和正式耕地前试耕及调整。1检查(1)检查犁铧的磨损情况。犁铧易磨损,一般耕13.3hm2地后就会磨钝。若犁铧刃口磨损严重,就会造成阻力增加,一般刃口磨损1mm,阻力约增加10%。刃口的厚度不得超过2mm,超过时应进行磨刃。磨刃方法一般采用锻延修复法,修复后的犁铧刃口厚度应在0.5~1mm范围内,过厚入土困难,阻力大,过薄易裂口或磨钝。(2)检查犁壁表面。犁壁表面应光滑,如果磨损严重时应更换,否则影响土垡的破碎和翻转,犁铧和犁壁的接缝不大于1mm,各固定用的沉头…  相似文献   

9.
1前言 前犁壁是农机产品的一种重要零件,它和后犁壁组装在一起在农机具上起着入土、破土、切割土垡及翻垡、扣垡等作用。因前端磨损相对较快,固将犁壁设计为分体式前、后两块,磨损后更换时只需更换前犁壁即可,可以降低农机具更换易损件的维护费用。  相似文献   

10.
(1)犁的入土角和耕深调节:当犁开始入土时应有一个入土角,即前犁铧尖着地时,犁体支持面与地面的夹角应为3°~5°,待入土达预定耕深时,顺时针方向旋转耕深调节手柄,入土角变小,耕深亦减小;反之耕深增加。(2)耕宽调节:将耕宽调节手柄向左或右调整,使犁体向左或右摆动达到调节耕宽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调节拖拉机的不同轮距来调节耕宽。(3)偏牵引调节:若拖拉机自动偏向一边走,称为偏牵引。原因主要是牵引接头上的两只调整螺栓的长度调整不当,因此不能直线行驶。若向左边偏斜时,调短右边的调整螺栓,调长左边的调整螺栓;若向右偏斜时,则相反。调完…  相似文献   

11.
1伤苗其原因一是拖拉机运行路线不直 ;二是行距不对 ;三是幅宽不符。相应地排除方法是保证拖拉机直线行驶 ,重新调整行距及工作幅宽。2犁铧入土过深或过浅其原因是犁柱在纵梁上的位置不合适、入土角过大或过小。排除方法是用尺测量以便达到理想耕深 ,调整连杆螺杆直至入土角达到合适为止。3压苗其原因是培土板的开度过大、耕深过大或速度过高。相应地排除方法是重新调整好培土板的开度 ,减小耕深 ,降低行驶速度。4铲草效果不好其原因是犁铧因磨损严重而变钝或工作部件重叠量过小。排除方法是重新修磨或更换铲刃 ,增加工作部件重叠量。5…  相似文献   

12.
铧式犁耕地,特别是秸秆还田的高挂犁,因新地块土壤情况(软、硬、干湿)变化,犁铧磨损或换用新铧等变化,入土角也要及时改变,以达到预定的耕深,满足耕深一致、犁床平整、地表平整和入土行程短等的要求。当前有3种改变入土角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伸缩上拉杆,用改变上拉杆的长短来改变入土角。缩短上拉杆,犁整体前倾,入土角变大;反之,则变小。这种方法最快捷、省事,但最不符合改变入土角对耕翻的质量要求。它把犁整体作为一个刚体,使犁前倾或后仰,从而达到改变入土角的目的。显然,预定的耕  相似文献   

13.
悬挂犁入土性能变差的原因主要有:犁的自身技术状况差,如犁铧磨钝或铧尖上翘变形;机具挂结或调整不当,如悬挂点位置确定得不合理,上下拉杆连接位置偏低;土质板结过硬;犁的质量轻。针对不同的原因,可采取以下方法调整。入土时,犁体必须前倾,铧尖先着地,入土角应在3°~5°范围内;铧刃对土壤的压力应大于土壤的抗压强度。对技术状态良好的悬挂犁,耕地时如果入土性能较差,一般先调整悬挂点位置,使犁的上下悬挂点都挂上孔,以增大犁的入土力矩;如仍难入土,可适当调短上拉杆,以增大入土角,同时调短右提升杆,使犁架呈左前倾…  相似文献   

14.
1犁的调整及使用1.1犁的调整(1)犁的入土角和耕深调节。顺时针方向旋转耕深调节手柄,入土角变小,耕深亦减小;反之耕深增加。(2)耕宽调节。将耕宽调节手柄向左或右调整,使犁  相似文献   

15.
悬挂犁在使用中常发生犁不入土或入土性能差的故障,遇到这种情况,部分机手只知道调整悬挂犁的上、下拉杆或在犁架上加配重。其实犁不入土的原因较多,排除的方法也不只这些,机手应作全面检查,以便及时排除故障。 1.铧刃磨损严重或变形。若铧刃磨损严重,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1LFQ-225型气动翻转双向犁的技术参数、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使用调整。该机可与18.3~25.7kW小型拖拉机配套。由于该机采用了气动式翻转,操作简单、翻转灵活而可靠,通过换装左右犁的位置可进行开沟、打埂等作业;通过调整犁柱在犁梁上的位置,可适应不同轮距的拖拉机。该犁适用于土壤比阻小于90kPa的各种熟地的耕翻作业。  相似文献   

17.
1.土隙过大⑴检查。根据深松耕层内土壤空隙的大小程度,可在已深松和未深松的地块中进行剖面取样,并分别用土壤容重法测定并进行对比。⑵诊断。无壁犁体扭曲变形:挂结不正机组斜行、挂草或粘土造成向前或向上和两侧拥土、土壤板结或土壤中水分过少或犁底层过厚、机组作业速度过快使掘松开的土块移动过大。⑶处置。1选择土壤水分适当的时间进行作业,切忌用无壁犁深松土壤过干或过湿的土地,以免在耕层内结成较大和较多的土块,给整地作业造成困难。2检修无壁犁体,确保电磁感应良好及正确调整无壁犁的水平牵引中心线,勿使犁架斜行。3驾驶员精力要集中,保持作业机  相似文献   

18.
耕作土壤由大量的离散颗粒组成,触土部件在作业时与土壤中的硬质颗粒接触造成严重磨损.本文以犁铲为磨损对象,通过EDEM离散元软件建立了铧式犁工作过程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对犁铲磨损进行了数值分析.利用累积接触能量获得犁铲最易磨损的位置,并选取土壤密度、犁铲硬度和铧式犁工作速度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仿真并分析它们对犁铲磨损的影...  相似文献   

19.
在犁耕作业过程中 ,犁铧自动升起 ,所耕过的地方 ,只是由犁铲浅浅耕起一层或划破表土 ,未形成翻转的土垡 ,呈薄薄的土皮 ,俗称“拉皮”。凡跑茬的地方 ,基本上等于未耕。为保证犁耕质量 ,获得农作物高产 ,必须重耕。一、产生的原因1.犁耕前 ,未进行田间清理或清理得不彻底。2 .发现堵犁拖堆未及时排除。3.土地坚硬或草根层过厚 ,犁铧不入土。4 .犁铲刃口秃钝或铲尖垂直间隙过小。5 .犁轴严重变形。6 .深浅调整不当 ,耕翻过浅。二、解决方法1.作业前 ,要认真进行田间清理 ,作业中 ,如发现堵犁拖堆时 ,要立即排除。2 .按技术要求进行检修和校…  相似文献   

20.
甘蔗地凿式深松犁角度参数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甘蔗地深松犁牵引阻力大的问题,通过试验分析优化对深松犁综合性能影响较大的角度因素—犁柄倾角、入土角、入土隙角。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建立了关键角度参数与牵引阻力之间的数学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通径分析和响应面分析。在保证深松犁作业性能的前提下,确定了犁柄倾角为33°、入土角为25°、入土隙角为6°时为最优的参数组合。田间检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深松犁深松性能良好,牵引阻力较低,满足甘蔗地深松技术要求。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甘蔗地深松机整体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