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天然橡胶产量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2010年第2季度,全国天然橡胶主要产区全面进入割胶期,天然橡胶产量逐月增加。初步统计,第2季度海南植胶区的天然橡胶产量为9.2万t,比2009年同期略有增加。云南植胶区前期遭受了干旱影响,但进入雨季后产量恢复较快。第2季度云南植胶区生产天然橡胶9.5万t,已接近去年同期。广东植胶区受春季低温的延续影响而推迟割胶,截止到6月底生产天然橡胶0.17万t,同比减少37%。 初步统计今年第2季度全国生产干胶18.9万t,同比减少约1%。  相似文献   

2.
1 天然橡胶生产情况   受前期低温和近期干旱天气影响,云南植胶区推迟开割时间,产量减少。云南南部地区(西双版纳)比2009年晚6 d, 3月8日开始割胶,后又因持续干旱,部分胶园被迫停割,至3月底降雨后才重新割胶。初步统计3月份云南的天然橡胶产量为0.66万t,同比减少39%。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海南和云南西双版纳植胶区465户橡胶种植户的入户调查,了解农户对割胶技术的认知情况,并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割胶技术认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水平、是否村干部、性别及种植面积对农户的技术认知有显著影响。受教育水平高的农户对割胶技术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女性胶农较男性胶农对割胶技术认知水平高;村干部在橡胶技术信息获取方面比普通农户更具优势,使得他们对割胶技术认知程度较高;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对割胶技术重视程度更高,生产实践中对技术认知更清晰。  相似文献   

4.
2009年对滇东南植胶区2007/2008年冬春橡胶树寒害后的实际损失和恢复状况进行回访调查认为,目前使用的各橡胶品种抗寒力和寒害后的恢复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各植胶单位主要品种的配置仍很单一,以致削弱整体的抗灾减灾能力,灾后各单位的减灾措施各行其是,没有严格按技术规范去做,不能实现胶林应有的恢复效果。建议加强抗寒减灾救灾技术研究和应用,合理配置品种,严格执行和实施规程,才能建立和完善滇东南植胶区长效防御灾害科技体系。  相似文献   

5.
橡胶树白粉病(Oidium heveae stei-nm)是橡胶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病自1918年阿伦斯在印尼爪哇发现以来.目前已遍及世界各植胶区.我国橡胶垦区1951年在海南省最早发现此病.卅年来,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均有发生流行.白粉病为害橡胶树嫩叶、嫩梢和花序.严重时引起落叶、落花,导致胶乳减产,胶果失收.据华南热作研究院观察:病情2级,减产干胶1.9%;3级减产9%;4级  相似文献   

6.
云南山地橡胶树的养分空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西双版纳、普洱、红河、临沧植胶区的 16 个橡胶种植农场开割橡胶树,进行系统规模化的普查, 并评价其营养类型,以全面了解云南山地橡胶树的养分特征,为制定云南山地胶园专用的肥料大配方提供依据。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植胶区橡胶树营养状况不尽相同,同一植胶区不同农场橡胶树营养状况亦有差异。云南植胶区橡胶树 叶片氮含量 24.62~47.46 g/kg,平均 34.69 g/kg;磷含量 1.57~4.92 g/kg,平均 2.45 g/kg;钾含量 5.67~26.91 g/kg,平均 13.57 g/kg;钙含量 4.03~28.55 g/kg,平均 11.05 g/kg;镁含量 1.41~6.98 g/kg,平均 3.63 g/kg。橡胶树叶片养分含量变 异系数为钙>镁>钾>磷>氮,依次为 26.14%、23.43%、19.04%、13.76%、9.04%。正常型、缺镁型、缺氮磷型、缺钾型 4 种营养类型的橡胶树占总普查橡胶树的 86.11%,为云南橡胶树的主要营养类型。  相似文献   

7.
1 天然橡胶产量同比增加2.9 % 第3季度,我国天然橡胶生产进入旺产期,天然橡胶月产量均比去年同期增加。初步统计,海南植胶区的天然橡胶产量为12.2万t,比去年增加0.6万t;云南植胶区12.4万t,比去年增加0.1万t;广东植胶区0.6万t,与去年同期持平。初步统计,第3季度全国生产天然橡胶25.2万t,同比增加2.9 %。  相似文献   

8.
从宏观农业角度,探讨西双版纳植胶区植胶环境和经营管理条件与橡胶树死皮病(TPD)的关系,尝试说明该区域死皮病高发的原因,提出了通过改善生产管理控制该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海南岛天然橡胶风害评估存在的问题,将长时间序列的数值天气预报数据,高精度、低时空分辨率的自动气象站数据应用到橡胶风害的评估中,为橡胶灾害的灾前预评估、灾后评估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源;以可拓方法为理论基础,从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等方面确定天然橡胶风害评估的影响因子,选择气象综合因子、橡胶因子和综合地形因子,建立橡胶风害评估模型,并基于ArcGIS平台开发天然橡胶风害实时评估系统,实现天然橡胶的灾前预估和灾后评估。该系统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天然橡胶风害防灾减灾的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固定深度法、等效质量法和纵向拟合法对海南植胶区土壤有机碳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海南植胶区4种不同母质分别发育而成的砖红壤土壤有机碳储量均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有机碳储量逐渐降低。3种方法计算的海南植胶区4种砖红壤0~60 cm土层有机碳储量平均为47.98~59.14 Mg/hm2,远低于同气候带原始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橡胶树育种工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通过引进国外优良无性系与自主培育适合不同生态区的橡胶树优良品种,培育出数十个橡胶树优良品种在海南、云南、广东等3大植胶区种植。本文通过对中国植胶区主要育成或引进橡胶树品种,以及相关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进行初步总结与分析,结合橡胶树品种特性与植胶生态类型区,提出主产区橡胶树品种区域配置建议,以期为确定不同橡胶树优良品种的区域试验、适应性范围、以及为相关品种的区域配置、扩大试种及对口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海南橡胶生产期基本处于热带气旋活跃期,热带气旋带来的强风一直是海南岛橡胶业生产最大的自然灾害。本文选择橡胶风害多发区的海南岛作为研究区,通过对橡胶风害成因的分析,在橡胶风害形成环境背景和灾害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海南岛橡胶台风灾害评估模型,将评估结果分为5级。并利用所建立的评估模型对1108号强热带风暴“洛坦”进行评估,得出的结果与实际灾情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云南河口植胶区继严重寒害后首次发生橡胶树小蠹虫严重为害,经调查证实橡胶树遭严重寒害是诱发小蠹虫大发生的直接原因;通过生产性防治试验,提出新的、有效实用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橡胶树胶木兼优品种热垦525适应性试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橡胶树胶木兼用型品种作为选育种的目标,于2000年始在海南、云南、广东等地建立了11个胶木兼优试种区,经过10年的系统观察结果表明,热垦525在各试种区均表现良好,适应性较强.在热科院高级系比区,热垦525生长快,年均增速达8.23 cm,可较对照提前1.5年开割,首年一次性开割率高,达到58.79%,年均株产1.62 kg/株;抗平流型寒害能力较强,2008年平均寒害级别为1.44级,与对照RRIM600相当,优于PR107;白粉病和炭疽病抗性均为中抗;风害断倒率与死皮率均优于对照,高产的生理基础好,适应性好.在其余试种区亦表现出相似结果.综合考虑,建议在海南、广东、云南中风、中寒以下气候类型区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5.
对统计资料和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我国植胶区天然橡胶产量变化趋势及海南植胶区产量提升的若干问题。结果表明,近20年来,我国天然橡胶总产量有较大突破,但单产并没有大幅度提高,总产量的提高应该归功于民营胶园面积的增加。以海南植胶区为例,分析其单产提升缓慢的原因,指出土壤养分下降和施肥不足是影响产量提高的重要原因,并对如何实现高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海南、云南、广东三大植胶区橡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简要阐述橡胶采胶及病虫害防控方面的现状。探讨分析橡胶采胶及病虫害方面所面临的采胶技术管理执行不够好,橡胶树割面干涸病防控技术仍未获得突破,橡胶树常规病虫危害日趋严重及新病虫害不断涌现,橡胶栽培技术经济合理性研究不够等问题。提出通过切实做好采胶技术管理,割面干涸病防控技术研发,高效安全的采胶技术及新型刺激剂复方的研发,橡胶树突发病虫害监测预报及应急防控技术,橡胶树根病综合防控及植保药物技术研发等建议,发展提升橡胶产业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通过3年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鄱阳湖棉区“亩产千斤子棉”超高产创建,总结分析了在“千斤棉”创建中主要来源于自然灾害、基础条件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的不利因素;提出了科学选择试验地选点、合理密植、适度化控、应用滴灌管道抗旱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等应对措施来提高产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云南热作科技》2010,(3):F0003-F0003
2007/2008年冬春,受太平洋出现的拉尼娜事件影响,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滇东南植胶区出现了连续多次日均温≤15℃的长达41天的强降温及连续低温阴雨冻害天气过程,造成滇东南植胶区橡胶树严重寒害。2009年底对寒害恢复情况同访调查,目前该植胶区生产上种植的各橡胶品系间的抗寒力和寒害后的恢复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生产上抗寒减灾救灾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利用本地3-5月光、热资源,在西双版纳1类型植胶区每时每刻同吸水树脂的保湿、保肥特性,把橡胶芽接桩定植期提早到3月下旬前后进行,可以确保成活率达98%以上,按照常规管理,到年底可长到6蓬叶以上,比雨季开始后定植后多长2-3蓬叶。  相似文献   

20.
对引种在勐腊农场的热研8-79试种区进行11 a的系统鉴定。结果表明:热研8-79前期生长快,年增粗达8.23 cm,优于对照;而开割后4 a的年均茎围生长4.27 cm,仍高于对照品种,且材积较高,树皮生长较快。首年一次性开割率高,早熟且单产高,第4割年即达到3.94 kg,年均株产2.16 kg,大幅高于对照品种;干含水平与PR107相当。白粉病抗性中等,但对该区域发生的阵风抗性较差,开割后与对照相比,死皮率略偏高。热研8-79在该试区整体上呈现出早熟、高产、生长较快的特性,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鉴于热研8-79在云南勐腊农场良好的试种表现,建议在景洪地区与之相似植胶环境条件的I类植胶区扩大试种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