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食用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食用菌是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较深的产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将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加入WTO后,我国食用菌产业凭借国内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迅猛,但受“生态环境保护、产品品质量安全、种苗知识产权”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制约,使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受到限制,以农作物秸杆为主要原料生产的食用菌产品安全性难以保证,给食用菌出口和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蚕桑标准化示范园区是现代蚕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回顾总结了安康市蚕桑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取得的成效 ,针对园区建设特色不明显、投入不足、管理缺位等问题 ,提出应通过规划引领、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多元化投入等措施 ,提升蚕业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刘泽听  毛业炀  邓卫东  陈义安  伍文  崔彪 《四川蚕业》2019,(收录汇总):13-16
近年来南充市深入贯彻落实全省“10+3”产业体系建设安排部署,着力在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优质蚕桑基地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及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部分地方资金投入不足、管桑养蚕劳动力缺乏、土地资源要素制约加剧等问题。提出了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积极争取各级项目支持、强化产业科技人才支撑等对策,以期推动南充市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5年对全国18个省的蚕种饲养量、推广蚕品种进行了调查,2015年对相同省份进行了同样调查。分析发现,与2005年比,2015年蚕种饲养量减8.10%,产茧量减1.66%;张种产茧量有所提高6.81%;蚕区分布有所变化,广西为超级蚕区,蚕种饲养量占全国的45.97%,产茧量占全国的44.91%;四川、云南和江苏3省为重点蚕区,广东、浙江、山东、安徽、重庆、陕西、江西、湖北和河南9省为主产蚕区,湖南、山西、贵州、甘肃和新疆5个省为零星蚕区;产茧量变化,增量最多的是广西,增速最快的是云南,略高及基本持平的是贵州、广东和四川,减产较快的是江西、湖北、河南、陕西、安徽、江苏、重庆、浙江和山东。  相似文献   

5.
主要分析了四川蚕桑产业发展现状,研究新形势下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蚕桑产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泰州市因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生态环境导致蚕中毒死亡或不结茧的现象时有发生。进入本世纪,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蚕不结茧现象更为普遍,已严重影响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要稳定发展蚕桑生产,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中毒蚕体症状据观察,因生态环  相似文献   

7.
王培生 《江苏蚕业》1997,19(4):38-40
<正>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中部,东临黄海,南临长江,气候温和,湿润,土质、水利条件优越.作物种类繁多,耕作制度多样,夏熟以三麦为主,全市三麦种值面积365万亩,秋熟有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水稻面积计178万亩,棉花种值面积144万亩.经济作物麻类、薄荷锐减,桑田面积由1995年初的50万亩,现保存32万亩.1996年全年发种74万张,年产  相似文献   

8.
赵新华 《蚕桑通报》2009,40(1):39-41
1 蚕桑环境污染事件的回顾 蚕桑生产需要洁净的环境.如生产环境受到污染,往往会引发蚕的中毒,轻则减产,重则绝收。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蚕桑事故,一般涉及面广、损失比较严重,不仅影响蚕农收入,而且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不利于社会安定。在经济欠发达的阶段或地区,因污染源少,大气环境与水源一般比较清洁。蚕桑环境污染很少发生。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工业的发展.蚕区污染源明显增多.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的蚕桑中毒事故也日渐增加,目前生产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威胁蚕桑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浙江省对蚕桑环境污染的重视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上世纪发生的重大蚕桑环境污染事件有两类三起。  相似文献   

9.
王玉芳 《中国蚕业》2008,29(4):94-95
通过加强各级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园区建设、优化桑蚕品种、强化技术服务、推广配套技术和建立村级蚕桑专业合作社,河桥镇在浙江省实施的“蚕桑西进”工程中成效显著,建成临安市首个“万亩”蚕桑乡镇;2004-2007年的蚕桑生产与“西进工程”前的2003年相比,蚕种饲养量平均增加3900张以上,产茧量平均增加180t以上,农民蚕茧收入平均增加859万元以上,户均蚕茧收入平均增加1847元,养蚕农户4年共增收7392元,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四川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所取得的成效与经验,提出了在粮食安全背景下蚕桑园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江苏化工企业迁移到苏中苏北主蚕区,农田用药也日益加重,对蚕区生态环境和蚕桑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不仅影响蚕期合理布局限制养蚕期数,且频繁发生大面积中毒事件,严重挫伤了蚕农发展蚕桑生产的信心。1环境污染对江苏蚕桑生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加强各级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园区建设、优化桑蚕品种、强化技术服务、推广配套技术和建立村级蚕桑专业合作社,河桥镇在浙江省实施的"蚕桑西进"工程中成效显著,建成临安市首个"万亩"蚕桑乡镇;2004-2007年的蚕桑生产与"西进工程"前的2003年相比,蚕种饲养量平均增加3 900张以上,产茧量平均增加180 t以上,农民蚕茧收入平均增加859万元以上,户均蚕茧收入平均增加1 847元,养蚕农户4年共增收7 392元,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笔者根据多年蹲点指导生产的实践和对大户养蚕的观察,现对家蚕病毒病的发病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广东省阳春市合水镇的蚕桑生产和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巩固和稳定发展阳春市蚕业的参考性建设。  相似文献   

15.
罗书维 《蚕学通讯》2003,23(3):29-31
近年来蚕业生产持续下滑,跌至历史低谷。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蚕桑生产本身而言。主要是5个方面的问题。即:蚕茧价格不稳定;桑树管理差;养蚕规模小;资金投入少;领导重视不够等。只有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蚕业才能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剖析空气污染、桑园农药使用不规范、操作不当及含量不准或成分不明、桑园施肥不当、对家蚕有毒的植物挥发性气体、有毒汁或毒毛的野外昆虫、蚕座消毒用药使用不当等导致家蚕中毒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家蚕中毒的预防措施,具体如下:合理规划布局,远离化工污染企业;购买桑园专用药、肥,科学规范配制施用;严格落实各项操作规程,防止内部污染引发中毒;构建家蚕中毒防控网络,防止农药远距离飘移引发中毒;做好桑叶的洗消工作,预防空气中的污染物污染桑叶引发中毒;增强防范意识,做好试桑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栽桑养蚕,作为江都富民强区的传统项目,曾经为我区农村脱贫、壮大镇村经济实力做出重大贡献。但由于蚕丝行情波动、工业发展、劳力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桑田面积锐减,蚕茧产量直线下滑,我区蚕桑生产全面陷入困境。至2011年底,  相似文献   

18.
嘉兴市秀洲区是浙江省重点蚕区,也是典型的粮桑混栽区,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暖、耕作制度变化大、昆虫产生抗药性等原因,晚稻田的纵卷叶螟和褐飞虱出现了大爆发.  相似文献   

19.
《江苏蚕业》2016,(2):40-42
受价格、环境、劳力、设备、投入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蚕桑生产规模面临加速下滑的趋势,蚕桑行业在部分地区有消失的可能,笔者通过基层调研,梳理出导制这一现状的几大要素并提出通过推迟小蚕共育出室、实行物资统供服务、完善养蚕保险、更换桑蚕品种和模式、推行政府生态补助和联户售茧等途径来减轻或解决这些制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的多元化,我区蚕桑生产的稳定和发展面临体制不顺、劳力匮乏等诸多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