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为探明喜德县中坝村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初期群落优势物种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特征,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方差比率法、X2检验、Spearman秩相关、Pearson相关对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初期群落的优势物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初期群落优势物种生态位宽度分异明显,帽斗栎、风箱树、乌鸦果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其中帽斗栎在植被恢复初期的群落中占绝对优势地位。(2)群落优势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及种间关联普遍较低,存在生态位分化现象。(3)群落整体呈不显著的正联结,有正向演替的趋势。X2检验、Spearman秩相关、Pearson相关3种检验方式的正负联结比存在差异,分别为1.02、0.79、0.74,群落还处于演替的初期阶段,结构和功能还不完善。(4)不同种间联结检验方法的结果均表明种间联结的显著性较低,植被恢复初期物种间关系较分散。研究可为喜德县火烧迹地的生态修复及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群落优势树种重要值、生态位、种间联结等关系,研究了阔叶红松林群落优势树种的组成特征和种间相互作用。【方法】利用Levins指数(BL)、Shannon指数(BS)、Pianka重叠指数(Oik)、方差比率(VR)、χ2检验、联结系数(AC)及Pearson相关检验的方法。【结果】结果表明:红松、青楷槭和花楷槭是阔叶红松林群落的主要优势树种,红松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在11个优势树种55组种对中,生态位重叠大于0.50的共26对,占总数的47.27%,说明阔叶红松林群落中优势树种间的生态位分化程度一般;方差比率(VR)大于1,说明阔叶红松林群落中优势树种间整体上呈现正联结,群落处于相对稳定阶段;χ2检验、联结系数(AC)及Pearson相关检验均显示,种间联结的显著性较低,种间独立性较强。【结论】阔叶红松林群落优势树种对资源的利用较为充分,生态位分化程度一般。群落乔木层优势树种间负相互作用占优势,但这种负相互作用的强度较低。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西双版纳勐仑林下草本层主要物种间的关系及群落演替趋势,在样方调查基础上,基于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Pearson相关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仑片区草本层主要物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特征。结果表明:(1)在104种植物物种中,重要值>1的植物物种有14种。在这14种主要物种中,生态位宽度指数小于5的物种占7.14%,生态位宽度指数大于10的物种占50%;(2)生态位重叠值(Oik)范围为0.00~0.76。其中,Oik>0.50的种对有21对,0.10ik≤0.50的有63对,0.00≤Oik≤0.10的有7对;(3)主要物种间的总体联结性表现为显著正联结。其中,AC≥0.75的种对有9对,AC<-0.75的种对有5对,AC=0的种对有4对,大部分的种对的正负联结并不显著。此研究结果说明了大多数主要物种的种群发展空间较大,有利于植物群落的生存发展,并且勐仑地区草本层植物对各种资源的利用及...  相似文献   

4.
以广西东兴市竹山村滨海天然群落为对象,采用物种重要值(IV)、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sw)研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采用方差比率法,通过基于2×2列联表对χ~2进行检验以及引入种间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率PC的方法,对乔木层的15个优势种群和灌木层的12个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H′和D均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三者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乔木层Jsw最高,灌木层次之,草本层最低;乔木层主要种群总体上表现为负关联,灌木层则表现为正关联,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的检验结果表明,乔木层主要树种间负相关的种对多,灌木层则相反,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种间联结性不显著的物种对较多,联结强度也不高,本区木本植物种对间独立性较强,在种间关系上表现松散。  相似文献   

5.
探究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林的生态位和种间关系的影响,可以为经营管理提供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以实施近自然经营10余年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幼苗(胸径<1 cm)、幼树(1 cm≤胸径<5 cm)和成树(胸径≥5 cm)3个阶段,探讨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林12个优势树种的生态位及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1)马尾松在成树和幼树阶段的生态位宽度变小,幼苗和大部分优势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增加;(2)各优势树种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度变小,生态位分化程度增加;(3)群落总体关联性大多呈现正关联,但极显著正联结种对较少;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生长阶段经营和对照林分种对间存在差异但并不显著。综上,研究区马尾松林仍处于演替初期,群落结构不稳定,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林种间关系的改善具有一定效果但并不理想,建议针对研究区纯林化程度过高且密度过大的马尾松林分,在密度调控的基础上结合林下补植枫香和麻栎、白栎等栎类树种,加速群落演替,尽快实现改善种间关系和提升群落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群落优势种群种间联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间联结性是指不同物种在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联性,是植物群落重要的数量和结构特征之一(邓贤兰等,2003),是群落形成、维持和演替的基础(王文进等,2007).种间联结能有效量化群落中物种相互作用和物种在环境中的配置情况(周先叶等,2000),对于正确认识群落的结构组成、功能和群落演替动态具有重要意义,能为森林经营、森林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张金屯等,2003).当前对群落种间关联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方面:有无关联和关联程度.形成种间联结性的因素有很多,国内外研究认为种间联结性与下列4个因素有关:1)相似与不相似的环境需求;2)一个种为另外一个种创造了定居条件或者前者对后者施加了压力;3)2者在资源竞争中互相排斥;4)2者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互相影响( Greig-Smith,1983;Kershaw et al.,1985;周先叶等,2000).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毛金竹林群落结构特征,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方差比率法(VR),基于2×2列联表计算统计量,结合联结系数(AC)和Jaccard相似系数(PC)对井冈山大坝里毛金竹群落24种优势灌木进行种间联结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毛金竹群落灌木层总体联结性VR值等于1.282,呈不显著正联结;检验显示有9个种对达到极显著正联结,11个种对达到显著联结,246个种对呈不显著联结,10个种对无联结;0.5相似文献   

8.
檫树群落主要树种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2联列表的基础上,应用方差比率VR、种间联结系数AC以及χ2检验统计量测算了檫树群落中主要树种种间的联结性。结果表明,檫树群落主要树种间的总体联结性表现为负联结,大部分种对间的联结性为负联结,190个种对中,有3个种对的正联结具有显著性,97个种对的负联结达到显著性,90个种对的联结性未达到显著程度。  相似文献   

9.
鹅掌楸属树种种源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木兰科鹅掌楸属的2个种,即中国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的17个种源试验林为材料,分析了各种源12a生时的生长量。结果表明:生长量在两个种间差异明显,北美鹅掌楸明显优于中国鹅掌楸;同时,生长量在种内不同种源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而种源内个体间差异不显著。对中国鹅掌楸12个种源的生长量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鹅掌楸的生长量有从南至北逐渐增加的趋势,呈现出渐变群的地理变异模式;而生长量与气候因子相关不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中国鹅掌楸12个种源分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10.
宝天曼落叶阔叶林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基于 2× 2联列表 ,应用X2 统计量度量、共同出现百分率和联结系数等公式测定了河南宝天曼保护区海拔 1 1 50~ 1 50 0m范围落叶阔叶林的 2 0种主要乔木和 2 6种主要灌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 :在该区森林植被研究中 ,以X2 检验为基础 ,结合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联结系数AC来测定植物种群的联结性 ,效果较好。种间正联结性越强 ,其生态位重叠值越大 ,种间负联结性越强 ,其生态位重叠值越小。根据种间联结特征 ,将 2 0种主要乔木划分为 4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1.
2013年8月,在云南巧家县药山自然保护区,设置两块乔木样地,进行调查,在2×2列联表基础上,应用χ2检验、联结系数(AC)、Jaccard(JI)指数以及点相关系数(φ)检验巧家药山珙桐群落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珙桐群落中种间联结程度不高,有17种对呈现显著正联结性。大多数种对间的联结度低,存在极大排斥性的种对较少。珙桐与白楠、野茉莉之间存在显著正联结性;珙桐与川冬青、领春木之间存在显著负联结性。八角枫与8种植物之间存在正联结性,说明八角枫对群落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川冬青与野八角、野茉莉、云南枫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联结性,表明川冬青可能是群落的关键种。珙桐与常绿树种成正联结性的较多而与落叶树种成负联结性的较多。  相似文献   

12.
濒危树种闽桦天然林优势种群种间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科学》2021,57(10)
【目的】分析福建省罗卜岩自然保护区濒危树种闽桦天然林的群落组成、结构和优势种群的种间相关性,揭示闽桦群落不同层次主要物种的种间关系,探讨其濒危机制,为闽桦群落的保护、生境创造和种群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样地调查,采用方差比率、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方法研究闽桦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优势种群的种间相关性,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划分不同层次的植物生态种组。【结果】闽桦群落共出现89科133属207种植物,其中乔木层25科40属64种、灌木层39科63属112种、草本层25科30属31种。乔木层中闽桦为第一优势种(重要值为23.55),其次为闽楠(重要值7.40)和台湾冬青(重要值为4.32);灌木层中草珊瑚为第一优势种(重要值为10.23),其次为细枝柃(重要值7.35)、单耳柃(重要值5.31)和闽粤栲(重要值5.09);草本层的优势种为狗脊蕨、瘤足蕨和肾蕨,重要值分别为17.24、14.80和10.51,其次为福建莲座蕨(重要值6.82)、深绿卷柏(重要值6.67)和凤丫蕨(重要值5.13)。乔木层和灌木层整体均呈显著正关联,草本层呈不显著正关联,说明闽桦群落具有较高稳定性,群落整体向顶级演替。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群落中显著正相关的种对数大于显著负相关的种对数,绝大多数种对呈不显著相关或无相关性,说明多数物种呈独立分布格局;乔木层优势树种闽桦和闽楠与其他树种的相关性均不强,闽桦因更新不良在演替过程中面临较大压力,而闽楠因更新良好有随演替进行成为第一优势树种的趋势。根据种间相关关系和PCA排序划分不同层次的植物生态种组,乔木层和灌木层均可划分为4个生态组,乔木层中闽楠为单独1组,说明其具有较强独立性,而草本层可划分为3个生态组;组内物种对生境有趋同适应性,组间物种多有不同生态要求。【结论】闽桦群落总体具有较高稳定性,大多种对呈不显著相关或无相关性,多数物种呈独立分布;作为乔木层优势树种的闽桦更新不良,在演替过程中面临较大压力,应加强育苗、栽培和林分培育技术研究,通过培育人工林扩大其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生态位特征和种间联结,阐明主要木本植物种间关系及对环境适应状况,为亚热带地区生物资源保护和森林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研究基于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 hm2(300 m × 200 m)标准大样地数据,从物种组成、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系数、生态位重叠指数、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Jaccard指数等方面研究了16种主要木本植物(重要值大于1%)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 结果 (1)2020年湖北七姊妹山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共有64科140属266种木本植物,主要有桦木科、壳斗科和金缕梅科等,物种组成逐渐复杂。(2)川陕鹅耳枥的物种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最高,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与其他主要木本植物之间具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性。四照花、灯台树和尖叶四照花的优势地位次之。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生态位相似系数均以0.2~0.5之间为主,大部分物种对生境需求具有一定相似性、互补性。物种重要值排序与生态位宽度排序并不完全相同。(3)湖北七姊妹山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物种间总体关联性呈现显著正联结,且正负联结比值大于1。16种主要木本植物的χ2检验、联结系数、Jaccard指数、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结果基本一致:正关联种对数大于负关联种对数,极显著或显著正关联种对数比极显著或显著负关联种对数多,不显著关联种对数也占有重要比例。 结论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丰富,群落处于演替早期至中期阶段,种间关系松散、不紧密。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组成大岗山三尖杉所属群落的乔木树种进行调查.通过计算重要值确定三尖杉所属群落优势乔木树种,在此基础上,研究优势树种的总体联结性、两树种间的联结性和种间协变.结果表明:三尖杉所属群落内的15个优势乔木树种总体间存在显著正关联;两树种间具有显著正联结的种对是细枝柃-梾木、红楠-杉木,呈显著负联结的种对是石栎-杉木;三尖杉与其他优势乔木树种的联结性均未达到显著程度,细枝柃-鹿角杜鹃、细枝柃-梾木、细枝柃-三尖杉、梾木-紫楠、红楠-杉木、红楠-拟赤杨等6个种对表现出明显的正协变,鹿角杜鹃-柃木种对表现出明显的负协变;种对正协变的存在是由于这些物种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具有相似性所致.  相似文献   

15.
南亚热带人工林树种种间联结分析及经营模式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森林发展类型是以森林经营的经济需求和技术可行性相结合的森林经营模式。设计未来森林目标、树种选择和经营措施是森林经营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环节。采用多物种方差比值(VR),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以及Ochiai指数,Dice指数,Jaccard指数和AC联结系数对20个人工林优势种进行种间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种对间的极显著正相关种对数比例较小,群落正处在演替早期阶段;马尾松和红椎、大叶栎的种对间有显著正联结,正联结的种对数较少且程度相对较弱,其余种对无联结或不显著的正、负联结居多。以种间联结为指标来量化树种搭配配置,通过树种结构调整、乡土珍贵树种选择,设计科学的混交种植经营模式,以期实现多样化、高价值和稳定的人工林格局。  相似文献   

16.
篦子三尖杉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和种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云南、贵州和江西3省天然分布的篦子三尖杉的野外调查,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基于2×2联列表x2检验、联结系数和种间协变分析篦子三尖杉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篦子三尖杉是群落中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种群。群落中重要值与Levins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重要值越大,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越大。Schoener指数表明,有92.63%的种对不存在生态位重叠或生态位重叠较弱,其中,篦子三尖杉与其它优势种群之间存在较小的生态位重叠。x2-检验结果表明,中性联结的种对占64.74%,其中,篦子三尖杉与其它优势种群之间的种间联结均为中性联结;群落所有优势种群之间正负联结系数种对的比率为0.91,而负协变的种对也要多于正协变的种对,篦子三尖杉与杉木表现为显著的负协变,与其它种群之间则无显著地协变相关。群落中种群之间不存在较大的利用性竞争,这与篦子三尖杉长期适宜沟谷溪边较少受到外部干扰群落稳定性相对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闽北主要阔叶树种种间联结测定及其应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洪伟  陈鸣煊 《林业科学》1990,26(2):175-181
一、引言目前福建省人工林中阔叶树种的造林面积仅占总面积的3.4%,而且生长不良,林分结构单纯,主要是缺乏适当的树种混交,未能形成适合的生态环境。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面对繁多阔叶树种哪些能在一起混生,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不可能一一加以预先实践的。福建北部山区地处中亚热带,即北纬26—28°,东经117—119°,气候温暖湿润,四季明显、雨量充沛、海拔500—1000m,地形变化复杂,主要森林土壤有山地红壤、山地黄壤,为许多阔叶树种的适生环境,其中著名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和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植被较为完整,种类繁多。1984—1985年期间闽北山区各地都进行植被普查。我们从普查报告中,收集了141块天然常绿阔叶林样地材料,用数学手段进行数据处理,对闽北地区主要阔叶树  相似文献   

18.
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地形部位木本植物种间联结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择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内木本植被为研究对象,对区内3种地形(槽谷、坡地、漏斗)中的植被进行群落学调查。通过重要值计算结果在每个地形群落中各选取了42个优势种,运用多物种总体联结性,各物种间联结性、联结系数、共同出现百分率等指数,对不同地形部位群落的种间联结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群落总体呈不显著正联结关系,与种对间联结性特征一致,群落中各种群趋于独立出现,群落处于比较稳定的阶段。2)不同地形部位群落的种间联结性存在一定差异。槽谷、漏斗群落总体呈不显著正联结,正联结种对较多;坡地群落总体呈不显著负联结,负联结和无联结种对较多。3)槽谷、漏斗群落种间联结性较高,群落结构较稳定,坡地群落种间联结性较低,群落结构不稳定。由以上群落种间联结特征推断植物种间松散的联结关系是喀斯特森林物种的共存机制之一,这种共存机制在不同地形部位群落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遂昌县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物种间关系和群落结构,2019年10月,基于9个50 m×50 m样地数据,从物种组成、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相似性、种间联结角度研究了森林群落15个主要树种的生态位特征和种间关联.结果显示,样地中共有木本植物66种,分属34科53属,主要优势种为甜槠Castanopsis eyrei、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特有的天然林类型,作为亚热带山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探讨典型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动态变化,阐明短期群落发展中优势种的适应能力、种间关系和变化规律,为亚热带地区生物资源保护、恢复和森林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以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结合2013年和2018年的两次固定样地(48个)调查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重要值排名前10名的优势种(重要值大于2%)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动态变化。[结果 ](1)2013年和2018年物种组成变化较小,物种株数、科属种数减少;重要值排名前10名的优势种仅1名物种发生变动。(2)两次调查结果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以0.2~0.5之间为主,种对数随群落发展而增加,大部分物种对生境需求具有一定相似性、互补性。随着群落发展,多数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逐渐降低、生态位宽度逐渐变窄、利用资源能力逐渐减弱。(3)5年间,重要值排序与生态位宽度排序并不完全相同,群落资源未被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