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7 毫秒
1.
本研究对江苏部分奶牛场致隐性乳房炎病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共分离到35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用常规药敏纸片法对CNS分离菌株的抗生素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培养到的35株CNS对临床常用抗生素万古霉素、左氟沙星、克拉霉素、苯唑西林、诺氟沙星、氯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噻肟、磷霉素和呋喃妥因等高度敏感,高敏率在60%~80%之间;而对青霉素G、复方新诺明和多黏菌素B有一定的耐药性,耐药率为70%~100%。分离菌株表现了较强的多重耐药性,耐20种药物的细菌有3株,耐15种药物的细菌有1株,耐14种药物的细菌有1株,62.9%的CNS分离菌株能耐5种以上抗生素,表明导致奶牛隐性乳房炎CNS菌株耐药情况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浙江省宁波市大黄鱼细菌性病原的流行种类及其耐药性,2021年在宁波市大黄鱼主要养殖区域,现场采集临床发病或濒临死亡的个体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同时,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比较各药物对菌株的MIC中位值(MIC50)。结果显示:从采集的93尾大黄鱼中,共分离到25株细菌。其中,1—5月分离到8株杀香鱼假单胞菌,5—8月分离到10株弧菌(溶藻弧菌和哈维氏弧菌各4株,副溶血弧菌2株),8—10月分离到5株鰤鱼诺卡氏菌,此外5月还分离到2株美人鱼发光杆菌。分离到的病原菌普遍对盐酸多西环素和氟甲喹敏感,尤其是盐酸多西环素,5种菌株的MIC50均小于0.06 mg/L;两种磺胺类药物对病原菌的MIC50较往年有明显下降趋势(杀香鱼假单胞菌除外),而两种酰胺醇类药物的抑菌效果一般;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分离到的同种细菌,其耐药性并不完全一致。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药物的感受性存在差异化,因此在药物选择及剂量上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不可盲目用药。该结论将为养殖过程中某阶段特定细菌性病害防控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规范、精准使用渔用抗菌药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2017年我国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Pm)的流行情况及其耐药情况,利用细菌分离培养和PCR方法分离鉴定Pm,对其荚膜血清型、地区分布和感染方式进行调查,并采用纸片法测定分离株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从全国6288份临床病料中分离并鉴定出236株Pm,总分离率为3.75%。随机选取55株进行血清型分型,其中A型25株,D型27株,F型1株,未定型2株;分离率最高的省份为广东省(4.97%),其次是河南省(3.69%)和湖北省(3.25%);感染模式中,Pm单纯感染占比42.80%,混合感染占比57.2%,最常与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共感染,比例分别为28.81%和12.29%。耐药性试验显示,Pm对强力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3.64%,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和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为43.64%~52.73%,对多粘菌素B和氧氟沙星最敏感(耐药率均为1.82%)。本研究表明我国猪群中Pm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仍然是A型和D型,临床上Pm与其他细菌发生混合感染的情况普遍存在,并且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1例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查明河南省新乡市某规模化蛋鸡场疑似沙门氏菌感染病例的病原,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无菌采集疑似病雏鸡肠管样品,用革兰氏染色、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PCR方法对其进行确诊,并进行病原回归试验,采用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分析分离菌对19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分离了一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该分离菌符合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PCR成功扩出invA基因,通过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分析确定该细菌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用分离细菌株感染SPF鸡能复制出与自然感染一致的病例,说明鸡白痢沙门氏菌是造成本养鸡场雏鸡发病的主要病原;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对阿米卡星、苯唑青霉素、青霉素耐药,对复达欣、氨苄青霉素、头孢曲松等药物敏感,将敏感抗生素用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结合以上结果,本研究提出该病的具体防治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提供了参考,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病原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辽宁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细菌性病原种类及致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特征,本研究选取辽宁地区某大型奶牛场75头临床表现为乳房炎的奶样进行细菌培养与分离,通过生化方法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鉴定,并对分离到的奶牛源大肠杆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研究。结果发现,该场奶牛乳房炎细菌性病原主要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检出率分别为58.7%、64.0%和54.7%,存在二重感染和三重感染等混合感染的情况。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场分离株对磺胺类药物(耐药率>85%)及氯霉素类药物(耐药率>30%)耐药性较高,对氨苄西林(9.5%)、环丙沙星(9.5%)、头孢噻呋(7.1%)和氧氟沙星(4.8%)比较敏感。上述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引起绵羊肺炎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本研究通过无菌采集绵羊肺脏并对细菌进行分离纯化、生化试验和PCR鉴定,然后对所得到的溶血性曼氏杆菌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分离纯化得到的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具有弱溶血性,经生化试验和PCR鉴定为溶血性曼氏杆菌;耐药性分析显示该菌株对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等大部分药物敏感。本研究为绵羊溶血性曼氏杆菌感染的有效防制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数据。  相似文献   

7.
两株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福建省某牛蛙养殖场病死牛蛙和某鸭场病死鸭体内分离到两株细菌,检验结果表明,两株分离菌均为有运动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根据其临床症状、细菌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动物回归试验以及溶血试验等一系列试验,研究证明牛蛙感染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鸭感染的病原为温和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Ⅰ型整合子-耐药基因盒对弯曲菌耐药性产生和传播的影响,本研究针对前期实验分离得到的312株弯曲菌,检测其Ⅰ型整合子流行情况及耐药基因盒结构,对整合子-耐药基因盒阳性菌株采用自然转化法和化学消除法进行接合消除研究,采用药敏纸片法检测其耐药变化。结果显示:本研究中312株弯曲菌Ⅰ型整合子的流行率为18.6%,15株菌携带有aadA1耐药基因盒;采用自然转化法进行转化试验,自然转化成功率为40%(6/15),自然转化子能够检测出完整I型整合子结构,转化子获得整合子结构后能够产生耐药性;15株弯曲菌经过0.1%SDS化学处理后其耐药基因盒消除,耐药率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化学消除能够在一定程度消除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但其携带的耐药基因盒能够随着转化使敏感菌株获得耐药性。本研究为家禽养殖生产过程控制耐药性细菌的产生和传播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查明河南省新乡市某规模化蛋鸡场疑似沙门氏菌感染病例的病原,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无菌采集疑似病雏鸡肠管样品,用革兰氏染色、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PCR方法对其进行确诊,并进行病原回归试验,采用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分析分离菌对19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分离了一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该分离菌符合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PCR成功扩出invA基因,通过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分析确定该细菌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用分离细菌株感染SPF鸡能复制出与自然感染一致的病例,说明鸡白痢沙门氏菌是造成本养鸡场雏鸡发病的主要病原;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对阿米卡星、苯唑青霉素、青霉素耐药,对复达欣、氨苄青霉素、头孢曲松等药物敏感,将敏感抗生素用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结合以上结果,本研究提出该病的具体防治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提供了参考,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病原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养殖废水产ESBLs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养殖废水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的分布及其多重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本研究对泰安市污水处理厂污水中分离的50株产ESBLs大肠杆菌阳性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19种常见药物的耐药表型。针对产ESBLs菌株的耐药基因设计6对特异性引物,对ESBLs阳性菌株采用PCR方法检测其耐药基因。结果显示,50株产ESBLs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其中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呈100%的耐药性;对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同样呈一定耐药性;并且呈多重耐药性。PCR扩增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均含有bla_(TEM)、bla_(CTX-M)基因,有5株含有qrB基因,32株含有qrS基因,有2株不含blaSHV基因,50株菌株均不含qrA基因。本研究表明:养殖场排放的污水已被产ESBL大肠杆菌严重污染,污水是这些耐药基因重要的存储库。且养殖污水中耐药菌通过污水排放最终进入到水环境中,其耐药基因可能在水环境的细菌之间进一步扩散,导致产ESBLs大肠杆菌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同时这些产ESBL大肠杆菌会反过来再次感染动物,造成耐药菌在动物间的传播,甚至造成严重的感染。本研究对水是这些耐药基因重要的存储库这一结论提供了实验佐证。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河南许昌地区规模化肉鸡场滑液囊支原体流行情况及耐药情况,本试验从许昌地区规模化肉鸡场采集疑似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的病料组织179份,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及PCR等方法进行滑液囊支原体鉴定,采用K-B药敏纸片法对分离的滑液囊支原体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分离得到87株鸡滑液囊支原体,其对金霉素、土霉素、吉他霉素、替米考星、多西环素、泰乐菌素和林可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8.8%、94.3%、90.7%、78.2%、61.5%、58.8%和57.7%,对其他抗菌药的耐药率介于10.3%~17.9%;分离菌株呈现多重耐药性,以耐8、7、6种抗菌药分离菌株最多,分别占分离菌株的16.1%、17.2%和19.5%。结果表明许昌地区规模化肉鸡场滑液囊支原体流行严重,对临床中常用药物出现严重耐药性。本试验结果可为该地区的规模化肉鸡场滑液囊支原体防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从临床疑似变形杆菌感染水禽病例中分离到17株细菌,对新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菌株生化特性、变形杆菌atpD基因特异性PCR鉴定以及菌株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菌株镜检为革兰阴性菌,具有明显多形性;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有明显的迁徙现象;atpD基因特异性PCR扩增并测序比对确认分离株为变形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的水禽变形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对常用抗生素表现低敏或耐药,仅对庆大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天津地区2型猪链球菌的流行及耐药情况,本研究收集该地区部分规模化养猪场疑似猪链球菌病病料317份,通过病原分离培养、染色特性观察、生化试验、PCR扩增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及药敏试验。结果从样品中分离鉴定出11株2型猪链球菌。对小鼠的致病力试验结果显示,应用0.5×108 CFU/mL的细菌攻击小鼠,11株2型猪链球菌分离株中有6株具有致死性,其中1株致死率较强,5株致死率较弱。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1株分离菌对9种临床常见药物均表现出很强的耐药性,其中对阿米卡星、四环素和强力霉素耐药性最强,耐药率达到100.00%;且所有分离株均呈多重耐药,其中4个分离株为9重耐药,占36.36%(4/11)。本试验结果表明,天津地区存在2型猪链球菌感染情况,且对多种抗菌药均产生了耐药性,应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在防制猪链球菌病时,应有针对性地合理、科学、规范用药和交替用药。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对采自青岛地区多个肉鸡场的疑似大肠杆菌病的病、死鸡内脏器官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并对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培养特性、血清型及耐药性的检测.共分离到25株大肠杆菌,鉴定出15株血清型,其中以O1、O22 、O157、O24血清型为主,占定型菌株的60%.其中O22血清型占定型菌株的12%,为优势血清型.细菌的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25株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高敏比例分别为88%和56%,卡那霉素、硫酸安普霉素次之,敏感菌株比例在20%~48%之间,乳酸环丙沙星等抑菌作用低,敏感菌株比例低于10%.而氟哌酸等对所分离的菌株几乎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河南省安阳市猪链球菌2型(SS2)的分布范围、生化特性及其药物敏感性,收集了来自该地区9个县(市、区)的56份疑似感染病料,分离后用PCR鉴定出38株猪链球菌菌株,其中21株(55.3%)为SS2,分离自安阳县、汤阴县、滑县、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龙安区7个县区采集的病料样品。生化试验发现,分离菌株与SS2菌株的生化特点相符合;药物敏感性分析发现,全部SS2菌株对氨苄西林和头孢曲松敏感,20株对头孢呋辛敏感,19株对阿莫西林和头孢噻肟敏感;全部SS2菌株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和磺胺异恶唑耐药,20株对庆大霉素和四环素耐药,19株对阿米卡星耐药。结果表明,SS2在河南省安阳市分布范围较广,是该地区猪链球菌的优势流行亚型,且流行菌株存在多重耐药性。本研究为有效防控该地区猪链球菌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镇江地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流行情况与耐药性情况,本试验采集患病仔猪的肺脏、肝脏、关节渗出液等病料组织85份,采用细菌分离、形态学观察、培养特征鉴定、PCR鉴定等方法对副猪嗜血杆菌进行鉴定,采用PCR法和K-B药敏纸片法分别检测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及耐药性。结果显示,从85份病料组织中分离得到48株副猪嗜血杆菌;48株副猪嗜血杆菌具有7种血清型,其中,血清5型和12型为流行的主要优势血清型,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5.0%和31.3%; 48株副猪嗜血杆菌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等9种药物耐药率在50.0%~100.0%之间,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在12.5%~25.0%之间。说明该地区分离的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流行情况复杂,且耐药性严重。本试验为该地区的副猪嗜血杆菌防控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调查海南地区奶牛场链球菌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对2017年海南澄迈地区某奶牛场收集的67份牛乳样品,经培养基分离、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共检测链球菌感染样品20份,其中乳房链球菌感染样品16份,巴氏链球菌感染4份。乳房链球菌分离株的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氨基酸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最高,其次是四环素类、多肽类和利福霉素类。多重耐药菌株占68.75%(11/16);对11种毒力基因PCR扩增结果显示,除lbp外,其余10种毒力因子在各分离株中的存在率均为100%。以上研究表明,海南奶牛主要受乳房链球菌感染,而非报道最多的无乳链球菌;该乳房链球菌耐药性强、毒力因子发生频率独特,提示可能与海南特殊的生态环境、饲养以及用药措施等相关。本研究首次对海南牛源链球菌进行了鉴定及分析,为该病原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试验对2008年春季山东省胶东地区疑似大肠杆菌病例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共分离到大肠杆菌40株,鉴定出血清型35株,以O78、O5 、O24、O111四个血清型为主,约占定型菌株的80%.其中O78血清型占定型菌株的43% ,为优势血清型.细菌的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阿米卡星的高敏株为78%,头孢噻肟钠为70%,大观霉素、庆大霉素、硫酸安普霉素、硫酸粘菌素敏感菌株为60%~64%,乳酸环丙沙星、氟苯尼考,敏感菌株比例为50%~55%;硫酸新霉素、诺氟沙星、达氟沙星、盐酸沙拉沙星、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的高敏菌株比例低于43%;林可霉素、金霉素、泰妙菌素、泰乐菌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对所分离的菌株几乎无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山东省胶东地区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复杂,耐药性广泛.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动物沙门氏菌的流行情况和药物敏感性及氟苯尼考耐药株的耐药基因分布,本试验对临床上疑似患沙门氏菌病的病料进行病原分离和细菌的多重PCR鉴定;采用K-B法测定分离株对2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选择氟苯尼考耐药菌株扩增floR、fexA、fexB、cfr和pexA基因。结果显示,共鉴定出61株沙门氏菌,其中肠炎沙门氏菌10株,鸡白痢沙门氏菌12株,鼠伤寒沙门氏菌39株。所有菌株对青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耐药,90.16%对6种及6种以上抗菌药耐药。floR基因广泛存在于鼠伤寒沙门氏菌氟苯尼考耐药菌株中(8/12,66.67%),未发现其他耐药基因。研究结果表明鼠伤寒沙门氏菌是鹅源分离株中的优势血清型;floR基因主要介导沙门氏菌对氟苯尼考耐药性,但可能还存在其他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引起兔呼吸困难、死亡的病原,本研究对河南省某兔场发病病例剖检,采集8份有呼吸道症状的病兔样品对病原进行分离培养,通过生化鉴定、16S rRNA PCR鉴定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确定病原,并采用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结果显示,分离得到8株两端钝圆、卵圆形的革兰阴性球杆菌及8株短粗、卵圆形的革兰阴性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细菌1和细菌2分别符合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生化特性,分别命名为HN-W01和LY-W05株;扩增的分离菌16S rRNA基因序列片段大小分别为643和1 494 bp,与多杀性巴氏杆菌AY604234.1和肺炎克雷伯菌MK824895.1的同源性分别为99.32%和99.93%,表明该兔场患病兔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混合感染。致病性试验显示,分离出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小鼠均有致病力,可使小鼠死亡。经药敏测定发现分离得到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同时对多粘菌素B和氯霉素敏感,对其他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本研究为家兔养殖过程中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混合感染的分离鉴定以及临床科学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