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特制定本纲要。  相似文献   

2.
薄海民  魏震 《中国饲料》2022,1(20):136-139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金融可以降低乡村饲料养殖产业发展的融资门槛,赋能乡村饲料产业保险市场,推动乡村饲料产业供应链数字化进程。面对当前乡村地区数字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和技术成本问题,信用风险和人才制约问题,以及数字金融混业跨界给金融监管带来的挑战,在今后数字金融发展中,要创新数字金融供给主体的服务功能,加大乡村地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构建数字金融征信平台,防控饲料产业发展中的信用风险,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助力饲料产业发展,完善数字金融的功能监管与行为监管,提升混业跨界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我国"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中国战略的最佳契合点。我国农业数据资源丰富、农民对数字技术需求迫切、农村数字红利潜力巨大,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在产业平台撮合下加速信息畅通与互动,实现农业降本增效和价值链跃升,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解读体育素养内涵的基础上,对农民的体育素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提高农民体育素养,促进农村体育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球范围内正在开启一次具有革命性的数字化转型。主动适应潮流,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已经成为我国推动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数字化转型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农业数字化转型是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传感实时在线数据和历史记录数据构建动植物生长模型,实行精准化种养,可最大限度挖掘动植物生长潜力,减少投入,降低成本,实现农业生产优质、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社会学家们在探讨强国富民道路的时候,都认识到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村、农业、农民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乡村建设学派和工业化学派都从各自的立足点出发提出了一定的农村发展之路。一定意义上说,乡村建设学派是一种立足农村通过乡村内部人、组织和文化的改造而进行的“内发型”农村发展之路;工业化学派则是一种“发展实业振兴都市以救济农村”的“外推型”农村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张利庠  邢安艺  卢杨 《中国饲料》2022,1(23):141-145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中央适应“三农”工作所制定的新战略、新部署与新要求,也是助力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实现的重要抓手。党的二十次代表大会首次提出“农业强国”概念,足以证明农业强国在推动我国乡村振兴、城乡经济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畜牧业作为农业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农民收入、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的关键性产业;打造现代化的畜牧强国也就成为了构建农业强国,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构建出一套适应乡村振兴新要求的中国式畜牧强国指标体系,为我国畜牧业发展实现由“大”到“强”转变提供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加强农村现代化建设。而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帮助农民增加收益、实现绿色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乡村振兴事业的推动,离不开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丽乡村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生态文明,且对其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以及农民生活亦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持,县级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担负着“输血”与“造血”的双重任务。因此,全方位开拓农村金融市场,是激活农村发展内在动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广西石漠化地区发展蚕桑产业对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蚕桑产业在石漠化地区取得的成效,得出发展蚕桑产业能有效改善广西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能激活广西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对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民幸福感从而逐步实现乡村振兴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但在分析和研究过程中发现,仍存在石漠化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农民致富内生动力还不足、蚕桑产业可持续性有待提高等挑战,因此提出了发挥好政府引导、农村党建引领作用、改善基础设施推进现代省力化建设、激发农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创新生产模式稳固产业支撑、强化科技参与和人才支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地制宜、积极谋划,精心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体现了三个“坚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猪业》2022,17(1):13-18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党中央认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相似文献   

14.
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新阶段"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后,中央对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大部署。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必须从构建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序实施的高度做好统筹谋划,突出重点,科学实施,集中力量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不断夯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基础,推动乡村振兴迈稳迈实。  相似文献   

15.
对农村养蜂经济调查统计数据,它反映了现阶段安徽省养蜂状况、生产技术水平、经济效益以及存在的问题。养蜂生产依赖农业,但它发展起来后又“滋补”了农业,惠及农民,是广泛开辟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好渠道。并从安徽蜂业经济数字中引起我们对一个地区载蜂量、家庭式蜂场规模以及取得较好“规模经济”、蜂群饲养方式、提高养蜂产值措施和授粉经济等问题的思考,可能对养蜂发展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动物病理》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畜牧兽医专业开出,在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培养的同时,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从农素养,更好地为国家乡村振兴发展培养专业人才。本文从课程教学案例出发探究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与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7.
王婷婷 《中国饲料》2021,1(14):125-128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饲料产品出口贸易增长速度逐渐降低,饲料产品的国际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我国数字贸易发展已形成一定的发展优势,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贸易对饲料产品贸易的影响,包括降低贸易成本、减少贸易时间、降低出口贸易准入门槛、满足个性化出口需求等。其次分析了当前我国饲料产品对外贸易能力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传统的饲料产品外贸模式存在弊端、科研和运营人才培养不能满足需求及农村信息化建设不足。最后,本文提出了数字贸易下我国饲料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对策,包括加快推进农村数字经济产业化、提高饲料产品科技含量及附加值、加速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研发与建设。 [关键词]饲料企业|数字贸易|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创新农民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敏 《北方蚕业》2005,26(1):12-14
“三农问题”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要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就必须首先下功夫提高农民素质。创新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农民,既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当务之急,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9.
正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之后,"三农"发展就由过去无总体目标、无量化标准、无时间表的行进式抽象概念,变为总体目标明晰、可用世界标准衡量、与时俱进接地气的科学务实行动。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全面振兴"就是"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全面实现"。可见"三农"必须  相似文献   

20.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存在信息意识淡薄、信息知识贫乏、信息能力不足和信息道德观念偏颇等问题。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问题,从观念、信息化建设条件及文化等角度进行了归因分析,并从转变教育观念、增大投入力度、营造和谐的信息氛围、完善培训体系等方面探讨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