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绿木霉T2菌株对百合疫霉拮抗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对峙培养、抗生物质测定、对扣培养、圆盘滤膜法、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深绿木霉对百合疫霉病菌的拮抗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深绿木霉T2菌株具有较强的营养竞争与重寄生作用;并发现其有抗生物质和溶菌酶类产生,对峙培养60 h时,深绿木霉生长速率是百合疫霉的3.68倍,能够与其竞争营养,抑制了百合疫霉的生长与扩展,深绿木霉寄生在百合疫霉菌丝上生长,导致百合疫霉菌丝降解;其代谢产物能够抑制百合疫霉的生长,48 h时难挥发性和易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百合疫霉的抑菌率分别为85.07%和79.10%;深绿木霉T2菌株的发酵液有较高的β 1,3 葡聚糖酶活性,并在第5天达到峰值,为18.54U;深绿木霉发酵液对百合疫霉菌丝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2.
木霉对玉米纹枯病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木霉菌在玉米纹枯病防治上的作用,研究了从雅安郊区大田玉米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18个木霉菌株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及对玉米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对峙培养结果表明,这些木霉菌株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率为39.44%~84.98%;而木霉发酵滤液的抑菌作用为13.48%~85.81%.对峙培养和液体发酵滤液的抑菌测定相结合,筛选出木霉菌株T8、T2、T13,经鉴定分别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和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用这3种木霉的固体培养物作进一步的田间防治试验,防治效果分别为62.75%、64.48%、68.52%,比井冈霉素(49.68%)效果高;T13菌株的发酵滤液的防治效果仅为40.07%.3株木霉固体培养物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增产率依次为29.77%、43.37%、54.21%.  相似文献   

3.
木霉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拮抗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平板对峙法、水解酶平板活性测定、圆孔滤液法与游动孢子萌发检测、挥发性抑菌物检测等方法探讨木霉生防菌株对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ada de Hann的拮抗作用机制。结果表明,TR13、TR14、TR17对烟草疫霉有竞争、重寄生和抗生作用,但不同木霉菌株对烟草疫霉的拮抗作用有所不同,TR13、TR14的竞争作用较强;水解酶平板活性测定表明,3个木霉菌株均产生β-1,3-葡聚糖酶、纤维素酶,两种酶均参与烟草疫霉细胞壁的消解,以TR13与TR14酶的活性较高;3个菌株均产生非挥发性抗生素抑制烟草疫霉菌孢子萌发,但对疫霉菌菌丝的生长影响不大;TR13、TR14几乎不产生挥发性抗生素,TR17则产生挥发性抗生素,明显抑制疫霉菌生长。  相似文献   

4.
防治甜瓜枯萎病木霉菌REMI变异株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平皿对峙培养的方法从本实验室构建的22株木霉菌REMI变异株及出发菌株T21中筛选出5株抑制率较高的木霉菌变异株,并进行了防治甜瓜枯萎病盆栽试验,最终筛选出2株防治效果较好的木霉菌变异株Ttrm42和Ttrm26,防效分别达到78.66%和74.67%。然后进行田间防效测定,防效分别达到78.05%和73.04%。研究结果表明,木霉菌REMI变异株可以提高对甜瓜枯萎病的防效。  相似文献   

5.
利用11株不同木霉菌株分别比较对峙培养法、病原菌存活率测定法、生防菌分泌物降解病原菌测定法、浸种抑菌萌发试验法及种苗接种活体筛选法对抑制黄瓜枯萎病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的拮抗木霉菌的筛选效率。试验表明不同的筛选方法获得拮抗木霉菌菌株的结果差异较大,其中病原菌存活率测定法与种苗活体接种筛选法结果一致性较高,可推荐作为生防木霉菌株初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绿色木霉对灰霉病菌拮抗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赵蕾 《植物保护》1998,24(2):36-37
绿色木霉对灰霉病菌拮抗机制的初步研究赵蕾(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济南250014)利用木霉菌防治植物病害已有许多成功的先例,其拮抗作用是多机制性的,一般认为有3种:竞争作用、抗生作用及重寄生作用[1~3]。作者将分离到的绿色木霉进行了防治灰霉病的田间...  相似文献   

7.
为了利用生防菌有效防控花生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本研究采用稀释培养法从花生根际土中分离木霉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盆栽试验筛选对花生白绢病具有高效生防效果的菌株并测定其生防机制,通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环境因子对发育的影响确定生防菌株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分离的132株木霉菌中筛选出1株对齐整小核菌S. rolfsii 具有高效抑菌效果的菌株GH-20,抑菌率达89.93%,将其鉴定为棘孢木霉菌Trichoderma asperellum。对峙培养时,菌株GH-20对齐整小核菌的拮抗指数达Ⅰ级,当其菌落覆盖病原菌菌落后,其菌丝缠绕和侵入病原菌菌丝,并使病原菌菌丝体逐渐消解、减少,导致病原菌不能产生菌核;菌株GH-20产生的挥发性代谢产物(volatile gas,VOG)和非挥发性代谢产物(non-VOG)对病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9.95%和79.49%。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同时接种菌株GH-20和齐整小核菌对花生白绢病生防效果最好,为79.64%。另外,该菌株具有在以果糖为碳源,以酵母膏为氮源和pH 7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较好,光照有利于生长而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形成等生物学特性。生防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棘孢木霉菌GH-20主要通过竞争、重寄生作用和产生拮抗物质抑制和消解齐整小核菌,从而起到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8.
连作导致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发生日益严重,已成为我国黄瓜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采用化学防治和农业措施防治土传根部病害,操作都较为困难,迫切需要开发环境友好的生物防治技术。本研究从森林土壤分离鉴定一株短密木霉菌株BF06,通过对峙培养发现该菌株可以附着和缠绕病原菌的菌丝,对引起黄瓜枯萎病、茎基腐病、菌核病、根腐病和疫病的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Rhizoctonia solani,Sclerotinia sclerotiorum,F.solani f.sp.cucurbitae,and Phytophthora cryptogea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温室盆栽试验发现短密木霉菌株BF06可以迅速附着定殖于黄瓜根部表面,对上述5种黄瓜根部病害的防效达60%以上,对黄瓜枯萎病和茎基腐病的防效分别为90.4和88.8%。此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基培养观察发现BF06显著地促进幼苗黄瓜侧根的形成和生长。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短密木霉菌株BF06是一种可以有效防治黄瓜根部病害的新生防资源。  相似文献   

9.
木霉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霉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应用和研究非常广泛的一类生防真菌。本文阐述了木霉在多种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及防治效果,并概括了木霉在生防过程中对植物病原物的生防机制,包括竞争、重寄生、抗生作用等,以及木霉与植物互作中对植物促生和诱导植物抗性的机制。目前,世界上含木霉的商品化制剂已超过250种,在不同国家地区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更多的优秀生防木霉菌株也在通过野生菌株筛选或遗传改良等方式开发。木霉生物防治及机制研究对推广生物防治和减少化学农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连作导致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发生日益严重,已成为我国黄瓜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采用化学防治和农业措施防治土传根部病害,操作都较为困难,迫切需要开发环境友好的生物防治技术。本研究从森林土壤分离鉴定一株短密木霉菌株BF06,通过对峙培养发现该菌株可以附着和缠绕病原菌的菌丝,对引起黄瓜枯萎病、茎基腐病、菌核病、根腐病和疫病的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Rhizoctonia solani,Sclerotinia sclerotiorum,F. solani f. sp. cucurbitae,and Phytophthora cryptogea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温室盆栽试验发现短密木霉菌株BF06可以迅速附着定殖于黄瓜根部表面,对上述5种黄瓜根部病害的防效达60%以上,对黄瓜枯萎病和茎基腐病的防效分别为90.4和88.8%。此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基培养观察发现BF06显著地促进幼苗黄瓜侧根的形成和生长。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短密木霉菌株BF06是一种可以有效防治黄瓜根部病害的新生防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深绿木霉HB20111和哈茨木霉TW21990共培养发酵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采用对峙培养法观察两菌株的亲和性,通过浸种抑菌萌发试验筛选共培养发酵的最佳条件,并在温室条件下验证其生防效果.结果表明:在PDA平板上25℃对峙培养5 d,两株木霉亲和性较好.两菌株等量接种发酵培养基,25℃、130 r/min振荡培...  相似文献   

12.
不同野生木霉菌拮抗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峙培养、非挥发性抑制物、挥发性抑制物、几丁质酶活性检测及活体接种试验,对4株初筛效果好的木霉菌株的拮抗活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在4株木霉菌中菌株YZ1303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平板对峙效果较好,但是几丁质酶活性最低;菌株SH2303的非挥发性抑制物的抑菌效果最好,为41.33%,并且在盆栽试验中防效最高;菌株HF3407的几丁质酶活性较高,并且挥发性抑制作用和盆栽试验防效较好。总之,建立一种可全面反映木霉菌生防功能的拮抗菌株筛选技术体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T1、深绿木霉T.atroviride T3、康氏木霉T.koningii T4和3株绿色木霉T.viride T2、T5和T6对人参锈腐病的室内拮抗作用和田间防治效果。对峙培养结果显示,6个木霉菌株对人参锈腐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T1抑制效果最好,菌落生长抑制率为73.02%。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施用木霉菌后人参锈腐病的病情指数显著降低(P0.01),其中T1对人参锈腐病的防效最好,达到44.08%。施用木霉菌后人参产量与对照相比有所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39)。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木薯炭疽病的病原进行鉴定,筛选和鉴定拮抗该病原物的木霉菌,并测定了其室内防效.通过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法则,明确了引起木薯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采用平板对峙试验,从15株木霉菌中筛选获得3株对胶孢炭疽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木霉菌LG004-52、LS0...  相似文献   

15.
人参锈腐病是人参的主要病害,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对人参质量安全保证和人参的可持续种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离体对峙拮抗筛选试验,从种植人参土壤和其他土壤中分离获得的107株木霉菌中筛选出了5株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应用这些筛选到的菌株的厚垣孢子处理人参苗床,人参的出苗率不受影响。播种后1年,5株木霉处理病情指数都在10以下,对照达到40.69,差异极显著,5株木霉防治效果都在75%以上,木霉菌株间防效差异不显著。播种后2年,5株木霉处理病情指数在13左右,对照达到46.84,差异极显著,5株木霉防治效果在67%以上,木霉菌株间防效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木霉胞外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是重要的农业微生物资源,在植物病原菌和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木霉菌具有复杂的胞外蛋白水解系统,可以分泌大量多种胞外蛋白酶,是细胞壁降解酶的重要组分。胞外蛋白酶通过参与营养竞争,协同降解植物病原菌细胞壁和根结线虫体壁等多种途径参与木霉的生物防治。本文就国内外木霉胞外蛋白酶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木霉菌防治植物病原菌和根结线虫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哈茨木霉菌与5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对峙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离体叶片法分别测定了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与5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联用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联用可增强哈茨木霉菌及啶酰菌胺、嘧菌酯、咯菌腈、氟啶胺和啶菌噁唑5种供试药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即具有协同作用,因此可考虑将杀菌剂与木霉菌联合用于番茄灰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作物根际土壤的处理,分离纯化出92株细菌,从平板对峙培养和菌液对致病镰刀菌的抗生作用实验结果中,进一步筛选出12株对三种致病镰刀菌生长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  相似文献   

19.
甜瓜采后拟茎点霉菌腐烂病及其生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上海地区厚皮甜瓜采后病害的研究时,分离到一种引起采后腐烂病的新病原菌HN19。通过形态学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对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该病原菌生物学、培养特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通过对峙培养和生物测定的方法筛选了高效的生防菌株。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Phomopsis brevistylospora。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2.5~30℃,最适pH值为4~8。25℃最有利于病斑扩展。病原菌对酵母粉、L-亮氨酸利用能力强,对谷氨酸利用能力差;对麦芽糖、甘露糖利用最好,淀粉利用最差。对峙试验显示,4株生防木霉菌对病原菌HN19生长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各生防菌株的防治效果有一定差异,其中生防菌株T22和Th对由该菌引起的甜瓜采后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防治效果可达85.6%和83.7%。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木霉菌和杀菌剂协同对北苍术白绢病的防治效果,减少杀菌剂的使用量,本文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杀菌剂对齐整小核菌及其拮抗木霉菌株的EC50,并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协同系数法筛选出与3种木霉菌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增效作用的杀菌剂后,测定杀菌剂与木霉菌协同对北苍术白绢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40 g/L噻呋酰胺SC、30%噁霉灵AS和80%代森锰锌WP与棘孢木霉T16、深绿木霉T15和哈茨木霉T11间的VEC50均大于1,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噻呋酰胺与棘孢木霉和深绿木霉协同对北苍术白绢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80.76%和78.82%,比噻呋酰胺的防治效果分别增长了13.36%和10.64%。由此可见,在减少化学杀菌剂使用量时,棘孢木霉T16和深绿木霉T15均可与噻呋酰胺协同防治北苍术白绢病且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