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择梨主栽品种‘丰水’、‘黄金’、‘新高’、‘鸭梨’、‘茌梨’和‘绿宝石’等为试材,对梨子花发育状况以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梨不同品种子花发生率差异明显,‘丰水’、‘黄金’、‘新高’等砂梨系统品种子花发生率比‘鸭梨’、‘茌梨’和‘绿宝石’等白梨系统品种高;在结果枝类型上,短果枝的子花发生率比长果枝高;在结果母枝类型及生长势的强弱上,1年生弱枝的子花发生率比强枝高,2年生枝比3年生枝高;在同一花枝上中部子花发生率高;子花的开花期比母花晚 1 ~ 2 d,小花数在3 ~ 6朵之间,开花顺序与母花相反,为中心花先开,中心果发育最快。子花所结果实比母花果实小,商品价值低。因此,梨生产上子花的及早摘除有利于果品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锥栗花粉直感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锥栗花粉直感效应,选用‘华栗1号’、‘华栗2号’、‘华栗3号’和‘黄榛’4个品种为试材,进行自交、异交授粉试验,以自然授粉作为对照,共20个授粉组合,分析不同授粉组合的果实成熟期、结实率及果实品质等,结果表明:锥栗在果实成熟期、坐果率、结实率、果实大小、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直链淀粉和维生素C等方面表现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而在出籽率、总淀粉含量和含水量等方面无明显花粉直感效应;通过平均隶属函数法分析20个授粉组合,‘华栗2号’ב华栗3号’得分最高,‘黄榛’自交得分最低。因此,‘华栗2号’ב华栗3号’为首选授粉组合。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特制纳米新材料对甜瓜植株长势、产量、品质、抗病性等的影响,在早春设施大棚内对玉菇甜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特制纳米新材料处理的甜瓜生长期叶片平均比对照多2片;伸蔓期T1(1根线在土表下3 cm,1根线在生长层)、T2(2根线均在生长层)的蔓长分别比CK(不作处理)长53%、85%,差异显著,其中T2促生长效果较好;在植株的抗低温和抗病性上,表现为T2>T1>CK;在生长期上,T1、T2分别比CK缩短6、7 d,T2优于T1;在增产效果上,T2>T1,T1、T2分别比对照高5%、6%;在品质上,T1、T2效果均好于对照,表现为T1>T2>CK。综合结果来看,T2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月季RcHSP1718为编码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 Southern检测其在月季基因组中为多拷贝存在。38 ℃/3 h热激处理后, 该基因在耐热月季品种‘曼海姆宫殿’ ( Schloss Mannieim) 、‘彩虹’ (Radio) 、‘赌城’ (Las Vegas) 、‘梅郎随想曲’ (Caprice de Meiland) 、‘小女孩’ ( Girl) 中强表达, 而在不耐热品种‘新十全’ (Kordes’Perfecta) 、‘绯扇’ (Hiogi) 、‘莱茵黄金’ ( Pfalzer Gold) 中弱表达或不表达, 表明该基因与月季耐热性关系密切。为确定月季RcHSP1718基因功能, 将其转化E.coli BL21, 结果表明重组菌株能正常诱导表达包含RcHSP17.8的融合蛋白, 并因此提高了重组菌株对高温、低温、高盐、高pH、重金属、氧化等非生物胁迫的耐性, 表明RcHSP17.8参与了上述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相似文献   

5.
李菲  颜培玲  张文娥  潘学军 《园艺学报》2016,43(12):2304-2314
从野生毛葡萄组织中克隆了9个质膜水通道蛋白基因(VhPIP)的cDNA全长序列,并研究了其生物信息学特征及组织特异性表达。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9个VhPIP分为PIP1PIP2两类;均含有MIP蛋白家族保守的信号序列SGGHINPAVT和两个NPA(Asn-Pro-Ala)单元,均为稳定性蛋白、疏水性蛋白,且每个VhPIP均含有6个跨膜区。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这9个VhPIP在抗旱的毛葡萄‘花溪–9’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其中VhPIP1;1VhPIP1;2VhPIP1;4VhPIP2;1VhPIP2;2VhPIP2;4在其根中的表达量最多,可能与根部水分运输的调节密切相关;VhPIP1;5VhPIP2;3在其叶中的表达量最多,可能主要参与叶片的水分运输,与叶片的蒸腾作用密切相关;VhPIP1;3在根、茎和叶中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相对于其他基因的表达,VhPIP1;1VhPIP2;4在根中表达量最高,这两个基因可能在水分运输过程中起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菊花花青素苷合成关键基因表达与花色表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切花菊(Chrysanthemum × morifolium Ramat.)粉色花品种‘日切桃红’(‘DF-3’)和其白色花突变体(‘MD’)的舌状小花为材料,研究花青素苷生物合成途径6个结构基因和3个调节基因表达对花色表型的影响。HPLC分析结果发现,‘DF-3’舌状花中含有2种矢车菊素苷衍生物cyanidin 3-O- (6"-O-monomalonyl-beta-glucopyranoside)和cyanidin 3-O-(3",6"-O-dimalonyl-beta-glucopyranoside),而‘MD’舌状花中不含花青素苷。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在‘DF-3’中结构基因CHI、F3H、F3′H的表达模式相似,在LⅠ期(花蕾直径 < 0.5 cm)均已有表达,表达量随着花序发育上升,在HⅡ期(外层舌状花直立,未展开)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结构基因CHS、DFR和ANS在蕾期表达弱,在HⅡ期表达量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且DFR和ANS只在舌状花中表达。调节基因WD40和bHLH均先于结构基因在LⅢ时期(外层1 ~ 2轮舌状花展开)即有强烈表达;MYB在蕾期无表达,在HⅠ期才开始表达,在HⅢ期达到表达高峰。突变体中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在各发育阶段的表达量均比野生型下调,其中F3H和ANS表达极弱,DFR始终没有检测到表达信号,调节基因MYB和WD40的表达量下调,bHLH的表达量非常微弱。这些结果表明,菊花舌状花中矢车菊素苷的积累是CHS、CHI、F3H、F3′H、DFR和ANS等关键结构基因共同表达的结果,突变体中调节基因MYB和bHLH的表达下调可能与其白花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选择6个时间点(1、3、5、7、9、24 h)研究异迟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幼虫取食对小白平(白色)、8801(灰色)、黑平(黑色)3个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菌株,淡红侧耳(P. djamor,红色)、金顶侧耳(P. citrinopileatus,黄色)共5个侧耳(Pleurotus spp.)菌株的菌丝4种酶(SOD、CAT、PAL、LO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菌株的SOD活性与对照相比,小白平极显著升高,金顶侧耳差异不显著;8801菌株在1 h极显著升高,在5、9 h显著升高;黑平在3、24 h极显著升高;淡红侧耳在1、3、7、9 h极显著升高,在5h显著升高。各菌株CAT活性与对照相比,小白平差异均不显著;8801仅在9h极显著升高;黑平在9、24h极显著升高;淡红侧耳在3、7、24 h极显著升高;金顶侧耳在1、5 h极显著升高,在5 h时其酶活性增加2倍以上。各菌株PAL活性与对照相比,小白平和8801差异均不显著;黑平在5、9、24 h极显著升高,在7 h显著升高;淡红侧耳仅在5 h显著升高;金顶侧耳在5...  相似文献   

8.
 利用RT-PCR技术从辣椒中克隆到基因CaCOI1,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由60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蛋白质的分子量为68.35 kD,等电点是6.32。在蛋白质N–端有1个F-box结构域,C–端有6个富含亮氨酸结构域。二级结构分析表明,CaCOI1蛋白分子中,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不规则卷曲分别为51.41%、13.76%、5.80%和29.03%。CaCOI1蛋白的平均亲水系数为–0.143,为亲水蛋白。蛋白质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CaCOI1与番茄LeCOI1蛋白的一致性最高(94%),进化距离最近。实时定量RT-PCR分析表明,CaCOI1在辣椒的根、茎、幼叶、成熟叶、花、青熟期果实、成熟红果等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组织中都能表达,在花中表达水平最高,是其他组织的2.8 ~ 5.4倍,表明CaCOI1在花的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黄土高原有着"十年九旱、春旱秋涝"的气候特点,果园多在山区丘陵地带,干旱缺水已成为农作物丰产稳产的制约性因素。以吉县为例,地处山西省西南部,属于典型的旱作栽培区域;虽然在海拔、温差、光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苹果生产优势,但是由于干旱缺水,很难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在水源缺乏、灌溉不足的情况下,应用好旱作栽培技术显得十分必要;近年  相似文献   

10.
 在前期获得葡萄白粉病菌应答基因VpSTART的EST基础上,采用RACE和RT-PCR技术克隆该基因cDNA全长序列。VpSTART全长1 321 bp,3′端非编码区114 bp,包含一个1 206 bp开放阅读框,编码401个氨基酸。VpSTART蛋白分子量为45.3 kD,与欧亚种葡萄、玉米、拟南芥、蒺藜状苜蓿和蓖麻的蛋白同源性分别为99%、64%、58%、46%和25%。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VpSTART在‘商–24’葡萄花序、卷须和茎中表达量较高;感白粉病的‘湖南–1’葡萄叶片接种白粉病菌后VpSTART表达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而抗白粉病的‘商–24’葡萄接种12 h后VpSTART表达量增加,在24 ~ 96 h表现显著性差异;用SA、MeJA和Eth等不同信号分子分别处理‘湖南–1’和‘商–24’葡萄叶片1 ~ 48 h后,VpSTART基因的表达受SA负调控,受MeJA和Eth正调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砀山酥梨’芽变品系‘锈酥’果皮褐色形成机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盛花后25、50、75、100、125、150和175 d果皮中木质素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变化;从构建的‘锈酥’正向SSH-cDNA文库中筛选出与木质素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CCoAOMT-EST,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了‘砀山酥梨’和‘锈酥’果皮中CCoAOMT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锈酥’果皮发育前期木质素增量较大,且木质素增量累计比‘砀山酥梨’高12.2%;‘砀山酥梨’和‘锈酥’果皮中PAL、4CL、CAD酶活性均在花后75 d达到最大值,而POD酶活性则在花后125 d出现高峰;二者果皮中4种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锈酥’果皮中均相对较高;‘锈酥’果皮中的PAL和4CL酶活性与木质素增量变化均呈显著正相关,而‘砀山酥梨’则未呈现出此规律;在果实生长发育各个时期,‘锈酥’果皮中CCoAOMT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砀山酥梨’。因此推测,‘锈酥’果皮褐色形成与果皮中木质素积累及相关酶活性提高有关,果皮中CCoAOMT的增量表达是‘锈酥’果实褐皮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Violet Peafowl’、‘Starry Diamond’、‘Rainbow in May’和‘Bright Vitas’是从粗根鸢尾(Iris tigridia)的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株高12 ~ 14 cm,花色分别为紫、蓝紫、粉紫、蓝,花朵于7:30—14:00开放,花期4—5月,果期6—8月,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等特性,可以在北方露地越冬。  相似文献   

13.
探讨大理地区不同宏观和微观环境条件下,LMD、LME、LMF、TL16四个羊肚菌菌株的适应性。采用分组对比试验方法,观察不同羊肚菌菌株在红壤、黄壤、腐殖土和稻田土小环境,大棚、林下(核桃)、大田(水稻梯田)大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LMD、LME、LMF、TL16四个菌株在腐殖土中产量最高,单株鲜品质量依次为林下>大棚>大田;供试的6个菌株菌盖∶菌柄长依次为LMD=LME>CL5>LMF>CL1>TL16,其中LME和LMF产量最高、适应性强,可作为优良菌株在大理州推广。  相似文献   

14.
曾瑞红  徐彦杰  马俊伟  马超  高俊平  洪波 《园艺学报》2018,45(Z2):2787-2788
‘杏芳’是以‘亚东之光’(Chrysanthemum morifolium‘Yadongzhiguang’)为母本,‘东林瑞雪’(C. morifolium‘Donglinruixue’)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适合园林美化且兼作茶用的小菊类新品种。花呈杏黄色,花朵直径4 ~ 5 cm,重瓣,舌状花内外层错落排列,花形秀美;株形呈圆球状,自然分枝,长势旺盛,冠幅可达90 cm以上,具有耐低温、耐干旱、抗倒伏等特性,自然花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适合在中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栽培应用。  相似文献   

15.
‘西伯利亚’百合花香随开花进程变化及日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技术,采集东方百合‘西伯利亚’不同花期和一天不同时间点释 放的花香,并利用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ATD–GC/MS)技术分析花香成分和释放量。结果表明:‘西 伯利亚’百合花香成分主要包括萜烯类、醇类、醛类、酮类、酯类、芳香族类和烷烃类7 大类;其释放 量和化合物数量在初开期较少,半开期逐渐增加,盛开期最高,衰败期急剧下降。在4 个时期分别检测 出12、46、55 和20 种成分,其中萜烯类化合物最多,释放量最大;在一天当中其释放量和化合物数量从 早到晚同样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15:00-16:00 时间段总释放量最高,成分最多,而在7:00- 8:00 和19:00-20:00 这两个时间段成分及释放量明显减少;从7:00 到20:00 的7 个时间段释放的 花香中分别检测出27、42、51、57、45、40 和16 种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最多,释放量最大。花香成 分中含量最高的芳樟醇、β–罗勒烯和β–月桂烯等萜烯类化合物可能是‘西伯利亚’百合花香的主要致 香成分,而光强的变化是引起‘西伯利亚’百合花香日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叶面施硒对甜柿果实品质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阳丰’、‘兴津20’和‘次郎’甜柿为试材,分别用0、50、100、150、200 mg · L-1 浓 度的亚硒酸钠进行叶面喷施,研究硒和重金属镉、铅、汞在甜柿机体内的积累情况以及硒对果实品质的 影响,探明硒对镉、铅和汞的互作效应,以期为叶面施硒改善甜柿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 明:硒处理浓度以150 mg · L-1 为最佳;甜柿叶片和果实中的硒含量随施硒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0 ~ 150 mg · L-1 范围内随着外源硒浓度的增大,叶片和果实中的镉、铅、汞含量下降,果实中可溶性糖、维生素 C 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可滴定酸含量下降;施硒浓度达到200 mg · L-1,叶片和果实中重金属含量 上升,果实品质下降;叶面喷硒可明显抑制3 种甜柿品种中镉、铅、汞的含量,并且对‘兴津20’的镉、 汞含量的抑制幅度最大,对‘次郎’中的铅含量抑制幅度最大。‘兴津20’综合表现优于‘次郎’和‘阳 丰’。  相似文献   

17.
青花菜衰老过程中叶绿素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个耐贮性不同的青花菜高代自交系‘8554’和‘90196’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在贮藏过程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差异,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叶绿素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4 ℃贮藏期间,‘8554’和‘90196’的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耐贮藏材料‘8554’下降缓慢,且始终高于不耐贮材料‘90196’。BoCLH1(叶绿素酶1)的表达量变化在上述两种材料中表现一致,均只在初始时检测到较高表达,后期表达量很低。BoCLH2(叶绿素酶2)的表达量在‘8554’中变化较小,在‘90196’中变化较大,且高于‘8554’。BoPPH(脱镁叶绿素酶)在‘8554’中一直呈下降趋势,而在‘90196’中贮藏14 d时有显著上升过程。BoPaO(脱镁叶绿酸a加氧酶)的表达量变化在二者中均有急剧增加的过程,但是在‘8554’中出现急剧增加的时期明显滞后于‘90196’。BoRCCR(红色叶绿素代谢产物还原酶)在‘90196’中于贮藏21 d时出现一个明显的表达高峰,而在‘8554’中未出现。上述结果表明耐贮藏性不同的青花菜叶绿素降解机制不同,其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主要通过BoCLH2、BoPPH、BoPaO以及BoRCCR的表达量变化来调节,BoCLH1主要在青花菜初始衰老中起降解叶绿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枳砧纽荷尔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盆栽苗,在碱性紫色石骨子土中单独或混合加入砷、铅、汞,以研究砷、铅、汞在植株器官组织中的分布与累积。在3 a的盆栽试验期间,土壤中的砷、铅、汞质量分数分别维持在添加质量分数的30%~86%、46%~64%和84%~118%。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在植株不同器官部位质量分数不一样,砷和汞在植株器官组织中的质量分数表现相同特征,根系>叶片>枝干>果皮>果肉,而铅为:根系>枝干>叶片>果皮>果肉。高质量分数处理的根系中砷、铅和汞质量分数最高分别达到7.2、773.6、0.50 mg.kg-1,而砷、铅和汞在果皮中最高质量分数仅分别为0.15、0.06、0.006 mg.kg-1,果肉中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0.06、0.05、0.004 mg.kg-1,砷、铅、汞在果实中的最高质量分数远低于国家绿色食品限值标准。未发现土壤砷+铅+汞混合处理对其在植株器官组织内的累积有任何拮抗或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9.
 以‘早钟6 号’(黄肉)和‘白玉’(白肉)两类枇杷为材料,测定不同发育阶段果实果皮 和果肉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并对15 个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分析。随着果实发育成熟,β–胡 萝卜素含量在黄肉‘早钟6 号’果皮和果肉中增加,到成熟期达到最高值,分别为68.53 和11.92 μg ? g-1 FW; 在白肉的‘白玉’果皮中也呈增加趋势,到成熟期最高,为38.89 μg ? g-1 FW,但果肉中略有下降,从最 初的0.47 μg ? g-1 FW 降低至0.29 μg ? g-1 FW。两个品种果皮和果肉的β–隐黄质含量表现为持续增加,均 在成熟期达到最高值。叶黄质含量在‘早钟6 号’果皮中表现为下降,在果肉中则持续上升;在‘白玉’ 果皮中表现为先降后升,在果肉中变化不大,维持较低水平。‘早钟6 号’进入转色期后,与‘白玉’相 比,在果皮中的PSY 和CYCB 表达量较高,而在果肉中CYCB 和BCH 的表达量较高,提示枇杷不同发育 阶段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主要受PSY、CYCB、BCH 基因的共同调控。  相似文献   

20.
 以‘翠冠’梨(Pyrus pyrifolia Nakai)花芽为试材,连续两年研究了其在休眠过程中的碳水 化合物含量变化及编码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α–葡聚糖磷酸化酶等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模式。两年的结果显示,随着‘翠冠’梨花芽休眠的加深,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11 月15 日降到最低。 此后,在内休眠及其解除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花芽中淀粉含量随着休眠的加深逐渐下降, 最低含量出现的时间在年度间有所不同。随着休眠开始解除,淀粉含量逐渐增加,在完全解除前达到最 大值,其后则逐渐下降。‘翠冠’梨花芽的PpAMY、PpBAM1、PpBAM2 和PpPHS 在内休眠阶段均出现一 个表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直到内休眠完全解除前。之后,除PpBAM2 外,其余3 个基因再次上调表达。 ‘翠冠’梨花芽休眠期间,淀粉含量的变化与PpAMY、PpBAM1、PpBAM2 和PpPHS 的表达变化之间存 在联系,由此推测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翠冠’梨花芽休眠期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